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66章 战争与和平

      第866章 战争与和平
    拜谒真武神是元朝便有的传统,明代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刘招孙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据他自己描述——曾多次得到真武神庇佑,得以在战场上绝处逢生。
    大齐建立后,真武大帝被捧到了更高位置。
    刘若兰对神灵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成为皇帝之前,她是个虔诚的道教徒,将真武神当做至高无上的存在。
    如今大齐进入宪政时代,神权皇权理当被扬弃。
    真武神信仰,应该成为过去,成为历史。
    女皇想到了她的爷爷,那个执迷长生的武夫。
    刘招孙在世时,每年夏秋时节,都会率领一众皇子皇孙,登临天柱峰,跪倒在神像前虔诚焚香诵经,为百姓祈福。
    刘若兰的父亲,广德皇帝刘堪自幼对道教就颇为不满。
    小胖子无数次追随父亲刘招孙攀登天柱峰,精疲力尽,那是痛苦的回忆。
    所以在他继位后,很快宣布将秋季大典从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后来索性将祭拜仪式交给近臣去做,自己再也不上山了。
    天授女皇对武当山有着别样的情愫,如今她重拾皇爷爷留下的传统,亲自拜谒真武神。
    国事艰难。
    债务到期,改革举步维艰,立宪制本不能被所有人接受。
    康光绪病倒后,朝中主张对外用兵的声音便不绝于耳,陈名夏更是主张“以战化债,两难自解”。
    所谓“以战化债,两难自解”,就是扩充军备,向英、法、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宣战,以一敌十。
    灭掉债主,就没了债务。
    大齐不能重蹈过去的悲剧。一旦扩军备战,父皇与自己两代人无数心血将付之东流,一切将回到穷兵黩武的时代。
    以大齐现在的武力,真能与欧洲列强相抗衡吗?
    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是个问题。
    天授四年秋,刘若兰率宗室皇亲,内阁群臣前往太岳山,拜谒真武大帝,是为秋季大典。
    九月初九日,众人至太子坡下。
    是夕夜雨,晨起复晴。
    辰时初刻,天授女皇驻足山下,遥望诸峰如林,山间千鸟竞飞,百猿嬉戏,令人心旷神怡。
    “且去五龙宫。”
    住庙道长刘易峰小心翼翼道:
    “圣上,五龙宫已衰败不堪,恐污了···”
    皇帝还没说话,旁边侍奉太监李公公便阴阳怪气道:
    “刘道长这是什么话?平日里不是天天哭穷么?现在陛下想去五龙官看看,你们倒嫌弃破旧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武当山的住庙主持、提点太监隔三差五上书,借口道观漏雨严重,墙体歪斜,白蚁蛀蚀严重,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亟待维修。
    一言以蔽之,就是向朝廷要钱。
    “此次朕登临武当山,不止是去天柱峰看金碧辉煌的金殿,这些颓败的道观旧址,也要拜一拜。”
    天授女皇说罢,只是静静眺望远山。
    主庙道长只好硬着头皮在前引路。
    临近五龙宫,沿着旁边九曲黄河墙慢慢走入,其中别有洞天。
    石墙已经变得斑驳淋漓,石墙上雕刻的纹还能清晰可见,和天心城皇宫中的九龙壁有着差不多的规模。
    只是,九龙壁可以闻名于天下,而这里的纹只能隐匿于此,孤芳自赏。
    五龙宫唐代便已修建,要比凌霄宫早上好几百年,据说在鼎盛时期多达八百五十间。
    如今只剩破败的墙体,彩色的碎石散落各处。
    天授皇帝盯着地上碎石瓦砾,神色淡然道:“便是强如汉唐,终究化成了土。”
    武当山元代以前文化遗物早已毁于兵燹,明末齐初,文物又屡经天灾人祸破坏,特别是金、银、珠、玉等珍贵质地的像器大多流失。
    广德初年,部分百姓在老营附近,收铜像一千多斤变卖,被官府制止,涉事者皆被处于流放之刑。
    后又发现流民偷挖铜像约一万斤,砸毁毁铜像数百斤出售,亦被制止,流民被施以仗刑,并被驱逐出均州。
    虽然广德皇帝致力于灭佛废道,对道士打压尤甚,然而面对这种公然盗抢的行为,官府不得不给予罪犯惩罚。
    然而由于惩罚过轻,导致此后数十年间,倒卖之风愈演愈烈。
    广德五年,均州典吏勾结提点太监,擅自‘发掘地下埋藏的铜像,支援天心城农业生产’。
    强令衙役、道士到太和宫、南岩宫、赐剑台、老君堂、老营宫、金沙坪、遇真宫、襄府庵、张爷庙、迎恩宫等处,共计收铜像四万八千斤,另收铁像两千斤,全部卖给法国、意大利外商,得银十八万两。
    广德六年,典吏、道长又以‘向真武神化斋偿还债务’为名,组织衙役多人,登上太岳山打毁铜像、供器,历时数月。
    据二十一个宫观统计,这次打毁铜像两百尊,折铜两万斤。其中;玉虚宫一尊明制铜铸鎏金真武像,重达三千八百斤。据亲历者供述,为打砸这尊铜像,整整费了三天时间,衙役们先用柴炭烧,又用钢钻钻口,后用铁锤铁锤打破。仅头和肩的铜,需要八人才能抬动······
    ········
    刘若兰触景生情,思绪翻飞,悠悠然道:
    “太岳山没葬送在闯贼、明军手上,险些让我朝这群贪官污吏给毁了。”
    随行提点太监、主庙道长、七十二观道长纷纷跪倒在地,连连称罪。
    “朕乏了,回去吧,回宫。”
    陈名夏诧异道:“圣上,还没登顶天柱峰呢。”
    “不必登顶了。”
    天授女皇决心返回天心城,因为天柱峰上那个神像恐怕不能帮助她解决大齐面临的问题。
    一众道士都跪在地上,刘若兰旁若无人道:
    “自唐代以下,仙山屡遭浩劫,真武神连自己都庇佑不了,又能庇佑何人?”
    ~~~~~~~~~~
    天授皇帝从武当山回来的第二天,神圣罗马帝国银行便拒绝了齐国展期的请求。
    大齐所剩不多的信誉已让刘无忌和长公主挥霍殆尽。
    驻守天心城的各国使者向天授女皇表示:
    考虑到齐国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以及不稳定的政局,本国银行将不考虑展期事宜,因为那和送钱没有任何区别。
    十月初一日,驻守天心城向天门大街三十三号的英国使馆大使约见首相陈名夏,不列颠人不无威胁道:
    “所有在定居大英定居的齐人,只要开始向英国纳税,他们便是英国国王的子民,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绕过英国,伤害这些公民,剥夺他们的财产。”
    大使特别提醒,让齐国放弃所有在英国刺杀迁徙人士的企图,没错——他们将卷走大齐财富的那些贪官污吏称为迁徙人士——否则,齐国将承担相应的代价。
    同月,意大利、法国使者,都向陈名夏表达了类似的要求。
    陈名夏震怒。
    在大齐,除了天授皇帝,还没人敢这样对自己说话。
    这些洋鬼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既然债务展期不成,追缴海外逃官又化作泡影,剩下的,就只有“以战化债”这一条路了。
    与此同时,英法方面提出了他们全新的诉求。
    如果大齐的确偿还不了债务,那么按照原先签订的合约,贵国需要开放大鹏、崇明、厦门等十三处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法等国商人在此进行贸易,而且诸国都能享受到最惠国待遇,期限是十年。
    当然,也可割让东部某座岛屿,作为永久通商之地。
    负责谈判的陈名夏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条款,他很清楚,一旦接受,自己就会面临千夫所指,他这个首相也就走到头了。
    可是不接受呢?
    要么及时还款,要么以一敌十和列国开战。
    是可忍孰不可忍!
    陈名夏甚至已经提前替天授女皇写好了对十一国(不列颠及爱尔兰王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神圣罗马帝国、教皇国、西西里王国、威尼斯共和国、匈牙利王国、丹麦、瑞典)宣战诏书,诏书如下:
    我朝七十余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大齐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武定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遵我约束。
    讵七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枭张,欺临我国家,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
    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两湖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百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三十馀省,人民多至四百馀兆,何难减比凶焰,张我国威·····
    然而诏书终究没能下达。
    向十一国开战,无疑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
    皇极殿
    陈名夏与康光绪侍立左右,默然等待皇帝决定。
    “令各省再缴纳一些赋税,朕这便将宫中内帑拿出,或能凑够银两,偿还债务。”
    陈名夏怒气冲冲,康光绪沉默不语。
    天授女皇喃喃自语道:“不够的话,再将上林苑、静乐湖抵押出去,宫中这些器物,该卖的都卖掉。”
    刘若兰不仅要将皇家园林抵押出去,将齐军从前从倭国、安南掠夺所得的文物珍宝悉数拍卖,用于偿还债务,可谓破釜沉舟。
    见康光绪仍旧沉默不语,女皇又道:“不够的话,便拆撤宫女太监,拆撤中卫军,先拆掉一部分。军费也能冲抵一些。”
    听到要裁军,陈名夏急忙劝道:“陛下三思,皇室本已式微,中卫军拱卫京畿,关系重大,若轻易拆撤,势必造成内轻外重,万一地方有不臣之心,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若兰咬紧牙关道:“朕当然知道后果,不过事急从权。”
    康光绪抬头望向女皇,举重若轻道:“陛下不必担忧,我们对洋人还是太软弱了,要让他们了解大齐惩治叛徒的决心。”
    刘若兰和陈名夏异口同声问道:“决心?”
    陈名夏道:“你是要和十一国开战?”
    向来温文尔雅的康光绪终于展示出他铁血强硬的一面:
    “打是打不赢的,不过必须拿出鱼死网破的决心,先把舰队开到雅加达,截断商路,洋人远道而来,耗不起的。让他们知道大齐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国民,但也轻易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告诉他们,想要大齐还钱,就不要再阻拦蓑衣卫在欧洲做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