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6章 谁是罗芳柏

      第136章 谁是罗芳柏
    “罗芳柏?”叶宪阳嘀咕了几声,回头看着自己的几个从弟。
    “你们谁听说过这个名字?”
    从弟们也搔了搔脑袋很是困惑,“咱客家人里面姓罗的可不少,听这个字辈,叫芳什么的,好像是石扇堡那边的罗家人会这么取。”
    不一会,穿着一身长衫,手里提着两杆崭新褐贝斯1750长管燧发枪的李全过来了,
    他是叶宪阳的妹夫,枪法很好,这些天在莫子布面前大秀了几把,竟然与号称神枪的莫子布贴身护卫王无楚,斗得不相上下。
    莫子布一高兴,有意把他收在身边,纳入参谋军官团的近卫燧发枪连,所以特意赐了两杆新式燧发枪。
    几人又围着眼馋的摩挲了半天,在此时,褐贝斯燧发枪是作为英国陆军标配武器存在的,比莫子布从白象王仓库中搞到的爱尔兰竖琴燧发枪要好用的多。
    在莫子布这,也算是先进武器了,就更别说叶宪阳他们。
    “阿全,你听说过罗芳柏这个人物没?龙头方才突然提起。”
    叶宪阳突然想起来了,妹夫李全下南洋还不到三年,比他们熟悉家乡人物多了。
    “听过,怎么没听过,石扇堡罗家大房的,这可是个人物,不但为人豪爽,练得一身好拳脚,还能读书识字,是个秀才公。
    现在现在估计已经考上举人,当老爷了吧。”
    果然,李全不但认识,还很熟悉。
    当然熟悉啦,就以嘉应州的教育水平,一个二十来岁的秀才,名声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罗芳柏这个人从少年起就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读书之余还习刀剑拳脚冠绝乡里。
    这种能文能武,一口之乎者也,两手却能提刀斩人的异人,李全不认识那才叫奇怪。
    不过嘛,科举这条路可没那么好走,特别是比明代还僵化的清代,罗芳柏这种野路子,根本竞争不多嘉应州真正靠耕读立足的大族。
    他前后两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而这两次科举,把罗芳柏家勉强算小康的家境,直接给干的要破产了。
    目前罗芳柏还一边在石扇堡吃糠咽菜,一边准备第二次乡试呢,远不是李全以为的已经考上举人当了老爷。
    叶宪阳听到这,倒是‘恍然大悟’了。
    “我说龙头怎么老是问我认不认识一个叫罗芳柏的人呢,原来确是个豪杰。”
    在叶宪阳想来,能文能武还是个举人的罗芳柏,哪怕在南洋有人听过名声,也不稀奇。
    况且上次叶宪阳还派了六十个丁壮,跟随莫子布一起去救援郑信呢,肯定是有人提过,龙头记住了吧。
    其余众人也没在意这个,几个从弟则看着叶宪阳,“大哥,咱们真的就要跟莫龙头干了,真就认他为主?他可不是客家人啊!”
    叶宪阳偏过头瞪了这个说话的从弟一眼,“怎么的,不跟着莫龙头这样的大贵人混,跟你叶老五混?”
    李全也白了叶老五一眼,“老五你这时候还说什么客家人干啥?不赶紧抓住机会把你爹娘接到南洋来。
    你在这北大年大鱼大肉的吃了满嘴油,他们还在曹塘老家啃野菜饼呢。”
    怎么说呢,比起潮州人的排外,客家人的文化是相当包容的。
    这是因为潮州人是全华人中最早下南洋的群体,所以他们很早就在南洋确立了优势,占据了大片的好地方。
    这人有钱了,有好地方了,自然更愿意提携一下自己的亲戚老乡,舍不得给外人分,排挤外人都是很正常的表现。
    客家人则不一样,他们从来就没发达过,已经过成这种苦哈哈了,也就没法排外。
    人家都过得比你好,你还排个什么排。
    再一个,客家人最擅长的‘工作’打劫,这个行业从来就讲究合作。
    大家都是各处来的,你不熟悉我,我也不熟悉你,自然就要提高配合。
    特别是面对厉害人物的时候,就算不能拉过来一起干,也决不能让他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这就养成了客家文化的典型特点,狠辣、慕强,但同时又相对包容,强调合作。
    这种性格,在后世李家坡那几父子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这也是莫子布敢来招揽客家人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们是潮州人这种文化氛围,打死莫子布他也不敢这么干。
    甚至可以这么说,现在的闽粤各个族群,都相当排外,只是潮州人比较典型而已。
    这其中在南洋最没钱没势的客家人,则是最不排外的那一个,所以才入了莫子布的法眼。
    “阿全,陶公城的事情,你先帮我管起来,老五、老六你们选些机灵的跟我回家乡一趟。”
    说着,叶宪阳咬了咬牙,“把这些天龙头赐下的金银都分下去,凡是回去的,一人置办一身锦缎衣裳,剩下的钱到了家乡给我大摆宴席,全出去。
    这次龙头给了五艘大海船,咱们必须带最少一千五百乡党到南洋来,我们叶家带来的人越多,就越能得到龙头的器重。”
    李全看到叶宪阳舍得把这笔钱都拿出来了,也一咬牙一跺脚。
    “光这样也不行,我看龙头身边缺个使唤人,我妹子颇有姿色,大哥这次去了就把她带到南洋来,献给龙头做个铺床叠被的丫鬟。”
    叶宪阳:(艹皿艹)
    你小子这么狠啊!不过,不得不说这是个好主意。
    叶老六神色一动,“大哥,三房三叔家的兰儿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现在约莫也有十五六岁了,咱这次回去了,把兰儿也带下南洋来。”旁边有人惊呼出声了,“这可不好办,三叔就这么个女儿从小就宝贝的很,一直说等着让兰儿嫁个老爷呢,能舍得让她下南洋?”
    “你蠢啊!三叔不干你不会抢么?半夜闯进去扛了就跑,三叔那老寒腿他能追得上,上了船还由得他们?”叶老六一脸的狠辣。
    众人这才重新认识了一下叶老六,这可是你堂叔和堂妹子啊!
    但又没人反对,因为人人隐隐觉得,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
    再说了,嘉应州什么样的老爷,能这么年轻就有莫龙头这么大的势力。
    关键的是,客家人需要一个与莫龙头之间的紧密纽带。
    只是这会,没眼力见的叶老五又不合时宜的出来煞风景了,他期期艾艾的说道:
    “我听别人说,龙头面对几次绝色美人都不动心,搞不好他不喜欢女色呢。”
    妈的,李全实在忍不住了,转头就准备给叶老五几老拳,但他还没动手,就见叶宪阳已经动手了。
    “你个饿躲鬼,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几个人叶家人围着把叶老五打的哎哟连天的,终于让他不敢乱说了。
    李全干咳一声,“兄长,依弟弟看来,龙头应该不是不喜欢女子,他是不是不喜欢南洋土女,而是喜欢家乡的华女呢?”
    现在虽然峇峇、娘惹这种词还不太流行,华人也还没紧迫到需要稳定自己血缘的地步。
    但鄙视链还是有的,毕竟都自称华人了,不鄙视土人是不可能的。
    叶宪阳想了想也觉得有理,于是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那咱们就这么办,回去了大家把眼睛瞪大点,最少要带两个机灵貌美的下来。”
    叶宪阳已经决定了,要是回到家乡选定的这两个有人不在了,那就去抢也要上几个带来。
    毕竟他们离开家乡好几年了,兰儿和李全的妹妹有没有出意外去世谁也不好说。
    。。。。
    叶宪阳他们这边在猜莫子布的心思,莫子布则在对刘知三面授机宜。
    高头廊、宋城(卡)、北大年、吉达这些地方现在人口虽然都不多,最多的吉达也就十几万人,其余都是几万人的规模,但地盘可不小。
    而且莫子布的理念是要打造所有华人的太平乐土,自然不可能让吴让他们独霸。
    被他们独霸了,面对所有华人的门户开放还怎么推行?
    所以莫子布的最终想法,是要把北大年这个共和议事机构,改造成不列颠那样的上下两院。
    “这上议院,就让吴让、叶宪阳这样的一地之主进来。
    凡是国之大事,除了昆仑山堂的正规军的军事行动以外,征召辅兵、征召民夫以及其他物资等事情,都可以让他们进来参与。
    在上议院外,还要设立下议院,凡是掌握华人五十人以上,土人三百人以上的领袖,都可以让他们到下议院来。
    涉及到民生、财政、军事等事,也都可以来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也多少分享一点权力下去。”
    刘知三小鸡啄米一般的点着头,心里想的却是,上议院外又设下议院,这分的哪是昆仑山堂的权,这分的是吴让他们的权。
    但同时,刘知三嘴里还在建议,“仁德公,臣觉得这上下议院之称呼实在太过直白了,没有文化含量不说。
    还明显把议院分成上等下等,太过露白,不利于团结。
    不如效仿古之圣贤,把上议院改称召公院,取召公辅政之意。
    下议院改称共和院,取共和议政之意,更为恰当。”
    咦,莫子布点了点头,“你这条意见提的对,有见地,就按你说的改。”
    当然,刘知三也猜的没错,莫子布就是要分一下吴让他们的权,灵感则来自于苏联。
    不过不是苏维埃毛熊那个苏联,而是后世十三太保的那个‘苏联’
    后世的江苏,十三个地级市都是二级财政,不用给省政府交钱,避免了江苏省政府坐大。
    但十三个地级市下面的县和县级市财政,又大多归省政府直管,他们的财政不上交十三个地级市,而是直接交给省政府。
    这样又给了省政府一定的财政能力不至于被完全架空,同时又限制了十三太保的财力。
    京爷就用这一招,把财大气粗还跟海哥勾勾搭搭的江苏治的服服帖帖的,这么好用的方法,莫子布自然要学习一下。
    适当的架空一下吴让他们,让他们下属出现在共和院中,拥有与莫子布直接面对的权力。
    “少爷,老爷让你回去一趟。”交代完刘知三,一个鄚家的家生子奴仆,突然从河仙跑到北大年来了。
    莫子布一脸懵,就他这身份,什么事能让鄚天赐叫他这个时候回河仙去?
    “朝廷,北京的朝廷天使来了。”家生子很是激动,颇有种在外流浪的儿子突然被家族接受的激动。
    莫子布撇了撇嘴,原来是满清朝廷来人了,大概率不是什么天使,而是两广总督李侍尧派人来了。
    看来满清,终于是知道要了解下贡榜王朝的深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