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5章 莫子布的隆中对

      第365章 莫子布的隆中对
    人,为什么会在某些时刻做出极为英雄的壮举?
    莫子布思考过很多,最后他得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的结论。
    因为帅!
    莫子布自己就陷入过那种情绪之中,每当与强敌血战的时候,他总是感觉自己心里有一种像是要爆发出来的强烈冲动,驱使着他冲到最前面,不顾危险战胜所有敢于挡在他面前的敌人。
    你说那个时候,莫子布想到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建功立业了吗?
    就那么点时间,谁能想到那么多。
    支撑他这股欲望的,就是他觉得自己很帅,很无敌,是所有孔雀中开屏的最漂亮的那一只。
    不要以为这种情绪很低级,实际上它非常高级,是数百万年来,人类在与其他肉食动物和大自然本身的残酷斗争中,进化出来的一种基因法宝。
    人这种生物,就是需要在关键时刻有英雄出来,有英雄为大众牺牲,才能一步步走上食物链的顶端。
    而这个促使人在最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基因,是人类为自己打下的重要保障补丁,让人类不至于在面对一点点危险就团灭。
    是以,在越是进步,越是高尚的团队中,这种基业爆发的概率就越大。
    那种‘来吧,到我展示了!’
    ‘老子要名留青史,族谱单开一本。’
    ‘同志们踏着我的尸体前进!’的冲动,会让一个个原本普通的人,成为常人难以理解的bug。
    而所有的军队指挥官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这种能催生伟大行动的气氛,成为军队的主流。
    所以,理解这个的莫子布,最重视的,就是塑造军队的荣誉感。
    八王庙上,供奉李朝帝王的庙,直接就被他给拆了,李公蕴等的塑像,被他移到了东京。
    那位说出南国山河南帝居的太监将军李常杰之塑像,直接就被莫子布给砸碎,扔进了富良江中。
    莫子布在这里,为侄子莫公和牺牲的将士,将八王庙改成了英烈祠,为莫公立了一个高高的塑像。
    并且当众宣布,从莫公开始,他的子孙就直接会录入王室的谱牒之中,正式成为王族。
    所有牺牲在这场敌我五倍悬殊阻击战中的官兵,抚恤都会提高一个档次,活着的官兵均额外晋军衔一级。
    随后莫子布回到东京,提拔了一大批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士兵为基层军官,几乎所有参与了战斗的士兵都得到了军衔的提升。
    莫子布同样为战死在东京城外的士兵建庙纪念,抚恤更是立刻开始发放。
    李宝也受伤了,他的右手两个指头被清军骑兵的马刀斩断,只能选择残疾退役。
    “王上,李宝不能再为您效命了!”说着,这位算得上杀人如麻的悍卒,眼圈一红就要落泪。
    他十三岁跟随黄公质闹事,十七岁跟着莫子布走,二十七岁才回到家乡北河。
    可以说,他的世界观形成几乎都是在军队中,现在突然面临退役,还成了残疾人,心里的落差还是比较大的。
    莫子布一把就将要下跪的李宝给扶了起来,他心里非常清楚,军队中最需要安排好的就是因伤残退役的士兵。
    因为战死者只需要抚恤就好了,说句残忍点的话,除了每年固定的那几个日期,他们很快就会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伤残军人,他们大多还会生活上几十年,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活生生的样板,他们要是照顾不好,将会极大影响士气。
    “伤了也行,你有上卫军衔,孤王给你提一级,按少校军衔退役,按律可以授予八品官,回你家乡海阳荆门县去做个县尉吧。”
    说着,莫子布让人领来了两个年轻女子,很明显是主仆两人。
    “以后你的生活起居,就由她们照顾,多生几个大胖小子,十八年后再来给孤王当卫士。”
    李宝看了那个小姐一眼,他竟然还认识,是他们荆门县大户阮家的小姐。
    十几年前,八九岁的李宝跟着父亲扛着柴火去给阮家送去的时候,曾见过好几次的六七岁阮小姐。
    彼时,只有几岁的他们还曾可以悄悄的做朋友,但随着长大,两人之间的鸿沟,就开始明显了。
    李宝脸上很罕见飞起了几朵红晕,阮小姐虽然嫁过人了,还有一个六岁的女儿,但李宝一点也不嫌弃,能娶到昔日高高在上的小姐,他是很愿意的。
    “让末将再给大王磕一个头吧,我本田边野草,河里杂鱼,有了大王才有今日,娶得了美娇娘,当得了八品官。”
    说罢,李宝噗通一声跪下,早已泪流满面,“末将下辈子,还要跟着大王!”
    他这一跪,好多因伤退役的官兵都跪倒在地上,现场哭声一片。
    莫子布也红了眼睛,然后为所有退役的官兵,一人赏了一件赐服。
    这是兴唐最低等级的赐服,青色绸衣上绣着飞虎图案,算是一种象征,见官不跪,有权到朝廷举报地方官不法。
    而处理完了军官提拔和士兵退役问题,一万五千多被俘满清士兵的处理问题,就提上了日程。
    郑锦水走了过来,参谋军官处已经把甄别过后的名单弄出来了,莫子布拿过来一看,嚯,大鱼还真不少。
    一万五千多俘虏中,旗人就有八千多人,占比超过了一半。
    其中爱新觉罗家的黄带子八个,觉罗家的红带子二十几个。
    看来乾隆确实很重视自己,这是想着把自己一锤搞定啊!
    莫子布看着被押过来的黄带子和红带子,冷哼一声。
    “没什么好说的,当年三太子七十多岁了,康麻子还把他凌迟处死,照旧吧,你们要怪,就去怪康麻子吧,老子这是跟他学的!”
    话音一落,哭声震天,有几个当场就尿了裤子,当然也有硬气了,对着莫子布破口大骂,然后就被愤怒的士兵堵住嘴巴一顿毒打。
    不过莫子布不准备去看,兴唐军压根就没有行刑手,他们哪会搞凌迟,估计血糊糊的割个几十刀人就得死。
    至于其他的,莫子布想了一下,对郑锦水说道:“溯源吧,凡祖上是满清大将,参与过屠城的,全部砍了脑袋。
    其他的留着,咱们要建煤矿、铁矿,哪能少得了奴隶矿工,杀了太可惜了。”
    郑锦水笑着对莫子布说道:“王上,还有一条大鱼,您一定感兴趣,此人名叫尚维升,汉军镶蓝旗人,乃是尚可喜的后人。”
    “哈哈哈哈!”莫子布大笑,当初三藩之乱,尚可喜这老贼可是坚持反对的,所以三藩被按下去之后,尚家有很多人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尚维升的祖辈就是其中之一。
    “阿水,你亲自去,好好照顾他,一定要让他活着,未来咱们回了广州,得请最好的刽子手,当着全广州人的面活剐了他。
    另外,所有的战死旗兵的脑袋都砍下来腌渍好,京观就不在北河筑了,没人看到就没什么意思,等空了让海军运到广州、福州等地,筑给当地人看。”
    我莫大王还是很懂宣传的,你把京观筑在北河没啥用啊!
    这里又没旗人,旗人也不会到这来,不如拉到广州、福州等地,悄悄筑好,然后兴唐军大胜的消息,立刻就可以传遍各处了。
    。。。。
    ‘噗通!’三元里何氏家族的族长,一膝盖就跪到了李献文面前,手里还举着一根粗壮带刺的荆条。
    “驸马爷,何某有眼不识泰山,以前多有得罪,今悔之不及,特负荆上门请罪。”
    李献文呵呵一笑,戏谑的看着眼前这何家的族长老爷,“何老爷这是做什么呀,我一过番的穷鬼,哪能当你一跪,真是折煞了,快起来吧。”
    听到李献文在阴阳,何老爷就更不敢起来了,一个劲的说好话求饶,他身后三元里其他几大姓的族长,也装模作样举起荆条,口里大喊‘请驸马爷责罚!’
    嗯,这广州西北的三元里,可是个好地方,虽然后世三元里抗英的名声,快被正宗老广聚居区这个‘梗’给盖过了,但在此时,这地可不寻常。
    怎么说呢,此时的广州,就是全国唯一的超一线城市。
    在这种在后世都要算大型城市的地方,哪怕就是菜蔬水果的消费,都是极为惊人的。
    而三元里正好有种植这些东西的土地,因此它成了广州城的菜蔬水果主要供给地之一。
    可以说,三元里的一亩下田,比韶州、肇庆这种偏远地方的十亩上田还要值钱。
    渐渐地,依靠手里土地,三元里的大族开始垄断了一部分广州城的物资供应,以何、陈、林等姓为主的大族,差不多占据了超过六成的菜蔬供应。
    日后三元里抗英的领袖之一的何玉成就是何家人,只不过不是何家嫡系而已,韦绍光等人则是何家的佃户。
    从这里就可以看见,要在广州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把持这样的大好处,一定是有本地大族在支撑的。
    没有一个随时能拉出几百上千人的大家族,早被人吃干抹净了。
    何家就是三元里的翘楚,李献文刚到的时候,就想拉着何家一起歃血为盟。
    可何家根本不鸟李献文,甚至在福康安到了之后,何家还曾想逮住李献文献给官府。
    不过等到兴唐舰队北上广州湾,前线关于满清在安南被兴唐大王打的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何家立刻就慌了神。
    是以面对李献文的吐槽,何家族长颇有几分唾面自干的狠劲,声称哪怕就是李献文把他打死,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何翁,你现在不说把我丢进总督府的监牢了?”李献文狠狠出了几口前些天被何家的这种本地地头蛇逼迫的恶气。
    何家族长背上情不自禁冒了一阵白毛汗,你小舅子兴唐大王派出大战舰,把虎门的炮台都轰烂了,现在谁还敢跟你们作对。
    “只要驸马爷能消气,你说怎么样,我们这些人就怎么样!”何家族长大声说道。
    “那你们三家,现在去把鞑子的两广总督永贵给杀了!”李献文把手一摆。
    何家族长一咬牙,随后对着李献文一拱手,“驸马爷说了,那我三元里几万乡亲绝对照办。
    只是我们是乡间农夫,比不得昆仑山的好汉,不一定能杀了永贵,但豁出命去杀鞑子的胆子,绝对有!”
    说罢,何家族长收起荆条,就要出门去安排。“慢着,倒是不急在今日!”等到他们都要走出门去之时,李献文叫住了这些人。
    有些人,不具有雪中送炭的眼光,且彼时你让他把全族几千口都搭上来冒险,也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但这些人,用来锦上添也还是可以的。
    李献文也需要何家这种大族的配合,以便在兴唐军没有进到两广的时候,能通过他们掌握大部分广州基层的权力。
    何家等大喜,立刻开始回来对李献文表忠心。
    客家大儒阴承方在屏风后面看见,对林乔荫说道:“有驸马爷在,两广无忧也,我等迅速往南,去见大王吧!”
    。。。。
    三天后,莫子布在东京城见到了林乔荫和阴承方。
    我莫大王极为高兴,林乔荫算是他撬动的第一个大陆文人,是他全取福建的最大希望与未来功臣。
    不过林乔荫没有居功,而是让阴承方走在最前面,对莫子布说道:“我林乔荫不过是个耿介书生,唯有克斋先生,才是帝王师!”
    听到林乔荫这么说,莫子布笑着看向了身材矮小的阴承方,“久闻克斋先生大名,不知道有何教我?”
    阴承方知道显露本事,为今后奠定地位的时候到了,他把手一拱,“阴承方,特来劝大王缓取两广福建。”
    莫子布淡淡一笑,让两人在御书房中坐下,“天下人都劝我立刻北伐取两广福建为根基,趁满清大败一举奠定兴唐复汉之基业,为何克斋先生劝我缓取?”
    阴承方捻了捻下巴上的山羊胡,“大王以为,兴唐要取两广福建的最大的对手,是何样人?”
    莫子布有些奇怪问道:“克斋先生觉得,不是东虏和他们的走狗?”
    阴承方坚定的摇了摇头,“当然不是,东虏此番主力大军覆没,广州旗人即将家家戴孝,他们根本不能阻挡大王哪怕一根毫毛。阻挡大王的,恰恰是广州人!”
    莫子布似乎有点明白了什么,他把手一拱,很认真的对阴承方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阴承方也不打哑谜,沉声说道:“自十三行设立以来,天下间对番商行皆在广州,这可是每年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天量买卖。
    数十年来,光是依靠对番贸易生活的粤人,就有百万之多,他们的身家性命,衣食住行皆要靠十三行的对番贸易才能活,失去了这个,他们就只有饿死。
    而广东,地狭民多,实际上并不能生产绝大部分的外贸商品。
    其瓷器要从江西来,布帛绸缎要走江南来,锦绣绢布自四川来,茶叶以江南、福建为最好。
    其余生丝、大黄、猪鬃、漆器等等,广东能产者,只有十之二三。
    也就是说,广东是靠着全天下的货物在此出口,方才富甲天下,能养活广州城周围这数百万人的。
    敢问大王,你现在进广州,做好安排这几百万人生计的准备了吗?
    如果没有,等大王进了广州,满清趁机在宁波、松江再开十三行,这些被断了生计的人,他们会恨谁?
    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可是有钱有刀,在各地都有声望之人。
    就算是黄埔码头上抗包的力夫,那也是身强力壮,懂得纪律,发把刀枪就能上阵斩人的存在。
    得罪了他们,大王就算进了广州,以您这几万人,能睡得着觉吗?”
    卧槽!
    莫子布抹了一把冷汗,真要得罪了这几百万人,玛德不用满清动手,他们就能把自己给平了。
    这种断人活路的情况下,什么兴唐继汉、反清复明都不好使。光是黄埔码头的工人就有十数万,但凡被组织起来,就是莫子布的噩梦。
    我莫大王尽力稳住心神,对阴承方说道:“但就算我不进广州,满清还是可以在宁波、松江开十三行,搅黄广州的进出口生意啊!”
    “那就太好了!”阴承方大叫一声,“那样一来,就不是大王断了这几百万人生路,而是满清断了他们生路。
    大王只需要把手一挥,这几百万人手脚并用,抬也能把大王抬到江宁城的大明皇宫中去了。”
    啊对!好像确实是这样。
    但阴承方接着说道:“但草民以为,乾隆绝不至于如此不智,他是不可能走如此愚蠢的一步棋的。”
    莫子布来回踱步了几分钟,赞同的点了点头,“乾隆不是个傻子,这是肯定的。
    那克斋先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打垮了满清的主力,却不能衣锦还乡吧?”
    阴承方大笑,“草民以为,大王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要里子不要面子。”
    莫子布亲自给阴承方和林乔荫斟了一杯茶,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克斋先生请说,何为里子,何为面子?”
    “草民南下时,已经去见过驸马爷银川侯李公了。
    如今闽粤之地,特别是广州周围,昆仑山借兴唐精兵之势力,早已夺取了大量基层权力。
    甚至在如今广东一省,大王的威望,昆仑山的震慑力,远比满清朝廷还要好使。
    甚至可以说,大王已经可以动用两广相当大的民间力量了,这就是里子。
    而满清所掌握的,不过就是官面上的几个官员而已,这就是面子。
    所以草民建议大王,不要着急拿下两广,但要保持好对民间的影响力,使满清治权出了府衙就不好使。
    如此主动就在大王手上,大王完全可以通过昆仑山调动民间大部分实力,偏偏满清还不敢有所动作,乾隆他们要敢破坏这个平衡,那就连面子都没了。”
    “不错,确实是这样!”莫子布大笑,他完全可以通过昆仑山在事实上掌握广东,让满清在广东的治理基本瘫痪。
    如此就算乾隆动了十三行的特权,那也不是他莫子布造成的,锅可以立刻甩到乾隆身上,完全是一举多得。
    “其二,草民叫他扒皮抽筋!”阴承方继续说道,看来是有备而来。
    “满清从这每年两千万两以上的对番贸易中抽取利润的方式,就是控制十三行的总商。
    这些总商每年所得七成,都要上缴给以乾隆为首的满清贵人,他们心里必然很不愿意。
    大王完全可以挑动他们,让他们为你所用,大不了抽成比满清低一些就是。
    这十三行的总商,掌握了全广州的命脉,有了他们的支持,大王完全可以做到以满清的血肉壮大自身,然后来对付满清。”
    莫子布明白了,但他比阴承方想的更远,十三行这种模式,莫子布未来肯定不会继续沿用,但这十三行的钱和人,他是绝对要用的。
    甚至可以说,十三行的大小商人,比此时大多数酸儒,更适合开眼看世界。
    本身就文官缺乏的莫子布,甚至可以从他们当中扶持起一大股政治势力,未来用来平衡文官。
    “第三招,叫做李代桃僵。”阴承方说着,指了指他自己。
    “草民与樾亭以及陈将军,已经在赣南、粤北、闽北的客家地盘上,拉起了一支队伍,只要大王可以援助一批武器,我们就可以立刻开始闹事。
    大王素有客家人之王的大名,有了刀枪火铳,在这民风彪悍客家人聚居区,我等就可以为大王打出旗帜,牵制满清。
    让江西和湖广的人知道大王的丰功伟绩,让他们知道,咱们汉人开始反清复明了。
    如此,满清要对付我们都极为不易,哪还有多少心思放在大王身上,等乾隆把资源都调配到此处,大王早已势不可挡了!”
    林乔荫也出来拱手说道:“王上,臣与克斋先生商议过了。
    王上若是龙兴两广,那就要先取湖南和江西,不然就没有足够的米粮喂饱两广福建的百姓。
    但王上其自南洋,有暹罗与嘉定、北河三地提供足够粮食,那若是要取两广,就必须要与江南一起取。
    如此这般,才能得到最多百姓的支持,不至于让他们被满清拉过去,又让东虏使出以汉杀汉的把戏。
    只要准备得当,未来拿下两广福建和江南,满清就大势已去,兴唐继汉复山河,当不远矣。”
    有道理!
    莫子布搓了两下手,这两虽然是书生,但看问题确实很准。
    当然,这套行动纲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莫子布也不可能就听他们两一面之词就做出决定。
    这不是过家家,而是定鼎天下的方略。
    只不过,莫子布隐约觉得,大体的方向是没错的。
    到底是现在取了两广,先把旗帜打出来,还是继续苟一年,然后连代两广福建和江南一起拿下,彻底奠定胜局呢?
    当然,阴承方还是嫩了一点,这位在历史上顶着大儒的名头,一辈子穷困潦倒,现在一有大展心中抱负的机会,根本藏不住事。
    他害怕莫子布有所犹豫,进一步提议道:“大王还可以趁此机会拿下舟山,昔日张苍水就在此处抗击东虏,乃是江南士林心中最敏感所在。
    大王舟师无敌于天下,完全可以占据舟山,打出大明的旗帜,如此江南必然震动,有心志士,闻风云而动,大王之名,就可以深入江南了。
    草民以为,大王此时的关键,不在占地多寡,而要让天下人知道,谁才是英雄,让天下有志于驱逐鞑虏的,知道来投靠谁。”
    林乔荫也劝道:“达人见机,君子适时而动,大王如今之力,只够取两广,与其打草惊蛇,弗如不取。
    待到天时已定之时机,再直下半壁,成就兴唐继汉伟业,就水到渠成了。”
    莫子布沉默片刻,这与他之前想的三个月后就北伐广州,差距实在有些大,可偏偏似乎人家的策略才是正确的。
    “克斋先生,樾亭兄,且容我三日,孤,要好好思考思考。”
    键盘都冒烟了,这是昨天的,今天的早上起来再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