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火铳 殖民 煤与铁
第388章 火铳 殖民 煤与铁
火铳的问题,一直是莫子布最关注的,没有之一。
因为哪怕再是穿越者,是皇帝,也没有一铳放不倒的。
这玩意就跟以前民间私藏弩一样,对统治者的威胁,相当之大。
莫子布的案头,摆着几十份上书,全是劝解莫子布禁止民间持有火铳的。
老爷们也怕啊,这以后哪点事情办不好,遇到个心一横的,当头一铳打来,管你几品老爷,照样也得嗝屁。
甚至就是现在,短短五六个月的时间,单是在广州就发生了超过十五起用火铳寻仇造成的死伤。
不过还好,莫子布翻了翻,发现上书的全是老官僚,没有他刚开的恩科进士,以及经过察举‘党校’培训的官员,心里不免松了口气。
作为一个单纯的统治者来说,自然不希望手下的百姓个个有铳。
这玩意在后世飞机导弹无人机满天飞的时候没什么鸟用,但在目前这个军民武器没多少代差的时代,还是挺麻烦的。
但作为一个立志于复兴华夏,为后世子孙极大拓展生存空间的帝王,莫子布知道,不但不能禁止民间有铳,反而要大力支持。
甚至得主动把火铳的价格打下来,不说做到人人有,至少要户户有。
他在南洋的政策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那就是因为在南洋的时候,做到了家家有铳。
这十二年来,不知道多少土著勇士死在了过番汉人的铳口下。也不知道多少盘踞丛林、沼泽的野象、老虎、鳄鱼被一铳放翻杀了吃肉。
这不仅仅是过番的汉人丁壮,就是汉人妇孺,拿上了火铳也有这个能力。
可以说,没有火铳,特别是洛坤和北大年兵工厂出产的大量粗制滥造手铳,莫子布手下这四五十万过番汉人,绝对打不下如今这么大的地盘。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莫子布,火铳这玩意,只能掌握到汉人手里,要是土著有了火铳,那就不好玩了。
于是,就在康良保、陈贺等人在五城兵马司南城衙门外被当众打板子的时候,莫子布颁布了一条新的法令。
凡大虞诸省,内外诸夷,敢持铳者,立斩!
哪怕是封臣的土人仆从军也只准用刀剑,而不可用铳。
在大虞境内的泰西人中,也只有法兰西国和双鹰国之人携带持铳证者可以携带火铳,其余各国夷人一概不准。
南城兵马司衙门外,康良保和陈贺以及几个韶关读书人被打的嗷嗷叫,但叶明月不但没有挨打,甚至还有条板凳坐。
因为他是柯城男爵、共和议员之子,按律,非大逆不道、忤逆不孝、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等罪,都可以免于一般刑事处罚。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治罪,而是比如犯了强买强卖、贪污受贿等罪,他们可以赔偿后再交钱赎罪。
而够不上坐牢的罪,那就可以用仆役代替。
这不,他们被判一人十板子,康良保和陈贺等被打的嗷嗷叫,叶明月就不用叫,因为他带来的一个土人仆役正在代罚。
只不过兵马司的巡捕兵们看这黑瘦的仆役不是华人,没有手下留情,用足了力气打,十板子差点没把这土人给打死,哪还叫的出来。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因为按照此时的律法,除了杀头以外,最重的罪就是流放了。
而封臣的地方都在南洋的最南边,这已经是流放五千里的标准了,自然对他们就可以优待一些。
终于,行刑完毕,兵马司南城指挥站了起来,对着叶明月一拱手,“君子,承天府不是南洋,日后要更加谨言慎行,今次职责在身,实在得罪。”
围观看热闹的百姓哗的一声发出阵阵惊呼,他们原本以为莫皇帝的什么封臣,什么共和议员都是在扯蛋。
这种一听就不靠谱的玩意,恐怕还不如承天府广州的一个小吏,就别说跟正途的读书人比了,但结果让他们惊掉了下巴。
原来这南洋封臣和共和议员,还真是爵爷啊!
不但可以免除一般的处罚,还能让朝廷命官以礼相待。
而且皇帝已经下令,不准许大户蓄奴,哪怕是家生子也要释放,但这些封臣,却可以大大方方的带着土人仆役到处乱跑,享受伺候,听说就算打死了也不过罚银三十两而已。
人群中射来最羡慕目光的,不是康良保和陈贺这样的倒霉蛋,而是几个刚好路过的豪商。
封臣这种东西对别人来说很难,但对他们来说,还真不难。
比如叶明月父亲的叶宪才的柯城男爵,这不过是叶宪才击杀土人武士九人,得到皇帝赞赏后,再借钱招募了二十个客家乡党打出来的。
规模也不大,柯城岛也就大陆一个县的地盘,土人百姓五千多人,华人九百多而已。
对他们这些一年赚几十万两银子的豪商来说,招募几十百来人,配点火铳钢刀,打下一个这样的地盘一点也不难。
而且柯城男爵在男爵中已经算是大的了,还有更小的治下甚至只有一两千土人的。
这么小的规模,获得的好处,特别是政治上的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莫子布也料到了会有人钻这样的空子,但只有这样,治下的百姓才会愿意去南洋搞封地拓殖,所以莫子布可以忍。
因为这就是典型的权利与义务对等,他这莫皇帝不给下面百姓这样的待遇,下面的百姓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自己出资招募人手去跟土人开打。
同样的,任何封臣享受了这样的高待遇,得到了相当于是特权的东西,那就必须把拓殖给搞下去。
下面的百姓在算计莫子布的时候,莫子布同时也栓住了他们。
这就是莫皇帝的拓殖政策,中国人口多,不需要像英法那样把本土的人用残酷的生存环境逼走,他也愿意放权,只要你尽义务就好。
天下这么大,在这个民智渐开的时代,就不要想着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握在一家一姓手里了。
那样对子孙后代没什么好处不说,对全体百姓,全民族更没什么好处。
。。。。
琼州府,崖县,田独村。
此时的海南岛还没有成为一个省,它仍然隶属于广东省管辖。
而此时,由闽南话混合一些黎族方言和其他粤语词汇形成的独特本地语言海南话,也还未完全形成。
因此琼州全府,也就是全海南岛,通行以泉州口音为主的闽南话,基本还能做到和泉州来的闽南人在大体上互通。
或者说,此时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除了莫家这样极为稀少的老广府人群以外,基本都通行闽南话。刘知三穿着一身短衣,看着跟一个黎族老汉差不多。
在现在海南,汉黎两族已经非常相似了,除了节日时期的民族盛装有所不同以外,双方语言与生活习俗基本趋同。
而他身边,大热天还穿着一身官服不肯脱的,乃是十三行总商潘启的四子潘有度。
此人在历史上与伍秉鉴、卢观恒和叶上林并称为广州四大富豪。
历史上再过几年他父亲潘启就要用钱为他买一个满进士身份,甚至一度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
虽然满清的翰林院庶吉士跟明朝的完全无法比,但还是很清贵的,潘有度也很会附庸风雅,喜好诗文,能做一些平仄有韵律的诗句。
可就在潘有度以为他当了满清白手套就能高枕无忧的时候,下场却是被满清朝廷直接给榨干了。
力度之大,哪怕以他的能力,同文行都给整的入不敷出,申请停办又被迫复办,几乎家产散尽。
不过现在还来得及,这位在商贸和管理上很有才能的人才,还没来得及去投靠满清。
刘知三看着潘有度非常在意这件内司丞从六品翰林学士的官服,忍不住有些失笑。
跟了莫子布十一年,还担任复兴公司总理的他知道,在莫皇帝这,只要你有才,在大虞当官远比任何时代都容易。
因为皇帝已经准备打破以往官员只在儒生中,只通过科举选拔的惯例了。
当然,按刘知三最初的想法,他是不建议皇帝原谅这些满清权贵白手套的。
刘知三觉得,饶了这些人,还不剥夺他们的财产,实在太便宜他们了,应该全抓起来,让殿前安全处的人去审问,就像对蔡总商一样。
把他们的家产拷掠出来,然后交给复兴公司,不就有煤铁基地的启动资金了嘛。
哪知话音刚落,就被皇帝一顿大骂,刘知三现在还记得皇帝指着他鼻子骂的样子。
“你刘知三是不是疯了,你为老子是李闯王进京城?
就算老子是,你他妈看看你那样狗卵样子,像是刘宗敏吗?
老子现在就怕闽粤的士绅富豪把银子挖坑埋起来,不拿出来投资。你倒好,反倒建议老子进了广州就用夹棍拷掠,那这以后,还有多少人敢把钱拿出来投资?
全天下的开矿、外贸,都靠复兴公司一家来干,那就遂你之意了是吧!”
被皇帝骂中了心里的小心思,然后麾下的几个得力干将被皇帝抽调到军中和地方任官,又被抓了一个贪腐的抄家之后,刘知三就彻底熄了心里那点小心思。
不熄也不行啊!
他现在根本搞不清楚复兴公司中的中高层中有多少是殿前安全处的人,或者干脆就是皇帝自己安插的探子。
“理台,这田独铁矿真是得天独厚啊!”潘有度又摸着官服美滋滋了半天,方才走过来对刘知三说道。
嗯,理台这个称呼怪怪的,但这是下面人按照官面上总督叫制台,巡抚叫抚台而起的名字。
总理嘛,自然就叫理台了。
“此矿预计有百万吨以上,极易开采,距离崖县港口不过十五里地,到了港口就能装船运往广南省安广府,真是天赐我大虞,天赐我中华的宝地。”
刘知三也被潘有度的兴奋感染了起来,他站起身看着远处的矿山说道:
“不止百万吨,至少有三百万吨以上,这是皇上说的,法兰西国测量团队也是这么预估的。”
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是没有吨的,而此时西方也差不多,他们也还没把吨这个单位的定义和使用,给彻底固定下来,他们用的最多的还是各种磅。
而我莫大皇帝很快抓住机会把这个概念给提了出来,他甚至准备把中国传承这么久的两、斤、石等计量单位的计量变整。
比如把一石从一百二十斤改为一百斤,把一斤等于十六两改为十两,把一两的实际重量从不到五十克规定为约等于五十克的重量。
当然,这随之而来的,还需要一批精密的称重方法和仪器,目前已经开始研究,莫子布将把这个,作为新的华夏开始重视科学的第一步。
当然,计量单位光自娱自乐还不行,得让别人承认。
因此第三次如法使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趁着法兰西、哈布斯堡君主国还跟中华关系很好,先让三方大致统一一下度量衡。
中华是东方领袖,法兰西是西方文明高塔,哈布斯堡君主国则在中欧、东欧、东南欧占有重要影响力。
如此一来,只要和三方同意了,那么基本就意味着大半个世界同意了。
同时,借着这股东风,可以再次狠狠挤兑一下英国,并确立中华在世界上顶级列强的地位。
刘知三看着潘有度崇敬和震惊的眼神,幽幽的说道:“陛下乃是圣天子,承天应命而来,自然无所不知。”
这话吧,这还真不是刘知三在拍马屁,而是他确实是有这种感觉。
因为每当他在复兴公司里面要搞点什么小动作,才开始给皇帝做铺垫,皇帝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不但连他怎么操作都知道,甚至还知道他这么做会造成什么后果,简直就跟神迹一模一样。
最开始刘知三还以为是皇帝在他身边放了很多探子,后来发现还真不是。
有些想法他都没跟别人说,放探子又不是在肚子里放蛔虫,自然不可能查得到,但皇帝就是能明白。
刘知三只能相信,这玩意就是神迹。
对此,莫子布只能说,垄断公司这玩意的骚操作,他后世不知道看了多少。你刘知三再聪明,也不可能聪明得过两百年资本主义的总结。
莫子布可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你有些政策是想干什么,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潘有度自然明白他们潘家还能如此风光,全是皇帝的大度和大恩大德,他把手向着北边广州的方向一拱。
“陛下承天应命,乃是紫微星宿下凡,前来解救我万万汉人的,自然是无所不知,圣明烛照。
我潘有度生于如此圣君之时,定当不惧艰难险阻,为万岁爷办好广南的煤铁大业!”
刘知三还能说什么呢,他只是有点贪心,想多为复兴公司多搞点好处,这样他靠着这根大树,未来未必不能尝尝大明时期东厂督公的威风。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是明香人出身,是亲眼看着皇帝从无到有的,小九九他有,但背叛皇帝,坏皇帝的事,你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敢干。
看着潘有度如此崇拜皇帝,刘知三心里闪过了被后浪给拍在沙滩上的警觉。
“说得好,你们翰林院与我复兴公司同属内司丞,这在以前就是内朝。
今万岁爷天纵英才,不偏信官宦内侍,使得以往司礼监之威风有幸能被外臣一窥,我等自然要一心一意为陛下效劳。
只要把广南的煤铁大业建好,未来咱们内司丞,也未必就不能出几个枢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