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再造一个江南
第428章 再造一个江南
广州,顺德行宫,陈联那边还没传来消息,倒是下缅甸的变故先传来了。
莫子布心里有点不爽,但面色如常,没觉得有多意外,因为下缅甸能支撑到现在才出事,已经比他原本以为的要长很多了。
莫子布原本以为,至少五年前把下缅甸交换给暹罗的时候,这些地方就会脱离他的控制,但没想到一直坚持到了通起兵叛乱。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表叔裴建南从首辅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他一点也不沮丧,因为随着莫子布的地盘越来越大,他确实感觉很力不从心。
主要是年龄大了,他要年轻个二十岁,一定会用最快的速度来适应和学习更好的治国理政,绝对不会轻易从首辅的位置上下来。
但他已经六十三岁了,这时候来学习,无论精力还是脑子都已经跟不上,人生观、世界观也已经形成,实在没必要浪费那个精力了。
不如高高兴兴退下来,留着功劳给子孙铺路。
“陛下,咱们还是人太少了,要是有三十万人在下缅甸,给吴温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叛乱,那缅王孟云也不会又待价而沽。”
想到缅王孟云,莫子布轻轻点了点头。
本来按照黄真的汇报来看,这是个非常清醒的人,能跑几百公里亲自去拜见黄真,还迅速滑跪的,不像是那种拎不清的人,
结果现在迅速开始待价而沽,显然是他发现了大虞在下缅甸的实力,比他想象的弱。
“表叔说得对。”莫子布先赞同了裴建南的发言,随后说道:“朕以为,孟云之所以会突然观望,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是他知晓了吴温等人的叛乱,暴露了我们内部的问题。
二是英国人的援助力度加大,使得孟云产生了误判。”
“陛下,臣这边立刻让果阿的旗手出动,摸清英格兰人最近的动向。”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使霍然立刻说道。
此时的大虞锦衣卫主要工作就是搞情报,北镇抚司管国内,南镇抚司管国外,提刑司管诏狱和逮捕,经历司管后勤、文书和内部纪律纠察。
至于銮仪、护卫、驻跸等工作,则由相对独立的殿前司负责。
其中南北镇抚司中,明面上的情报人员叫坐探,暗地里的情报人员叫做旗手。
“立刻去安排!”莫子布同意了,现在要搞英国人的情报,当然就只有葡萄牙人的最为合适,他们跟英国人是盟友嘛。
“陛下,臣以为缅王孟云的观望,还是因为我大虞威势不足。”大学士兼鸿胪寺卿林通有不同意见。
“孟云之所以朝三暮四,是因为他看到了机会。吴温原本就是白象王旧将,勃固之民缅人要占一半以上。
现在他摘掉了陛下册封给他护身符,已经不是大虞的封臣了,那缅王孟云就可以放心大胆吃掉他。
加上前段时间孟云已经逼降了卑谬的巴拉敏丁父子,要是再击败吴温并迫使暹罗刍知退出仰光地区,那么他就基本恢复了父兄昔日的疆域。
这等诱惑就在他面前,根本不用英格兰人鼓动,孟云自己都会跳反。”
莫子布这就不理解了,他觉得孟云应该不会这么自大,“就算这孟云恢复了雍籍牙的疆域,他又凭何认为能对抗我煌煌中华?
我以百倍的国力,碾压他不就跟碾压一只臭虫差不多吗!”
林通苦笑一声,“症结就在这里,因为我大虞还没有恢复中华。
就以目前的实力,确实能出动一两万兵击败缅人,可要是他根本不与我接战,那就麻烦了。
我大虞天兵去,他就退缩到上缅甸,我大虞天兵一走,他就顺流而下收复地盘,同时还有英国人在背后支持,根本就处于不败之地。
照目前来看,除非咱们在下缅甸有五十万华人,不然肯定是无法占据这里的。”
莫子布沉默半晌,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件事,他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陈旭说道:
“陈旭,朕特批给你特殊经费五百两,走朕的内帑领钱,直接去云贵总督衙门收买中下层官吏,我怀疑了满清的云贵总督明德又去接触孟云了。”
陈旭猛地瞪大了眼睛,他也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陛下是说,明德这鞑子有可能把云南靠近上缅甸的土地和百姓,割让给孟云?”
莫子布点了点头,他越想越是可能,本来上缅甸和云南各土司实际上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其中很多人都在中父缅母这样的策略中左右摇摆。
而满清眼看着是肯定守不住云贵的,那他们就很有可能干脆把云南,至少是云南西南给卖了,给莫子布制造一个大号的麻烦。
云贵总督明德没有这个眼界,但云南巡抚,大汉奸朱珪绝对是有这个眼界和这份狠毒的。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还真就是跟林通说的一样,大虞还没有完成光复华夏的任务,威望不足,也抽不出太多的实力来控制下缅甸。
原本下缅甸能相安无事,甚至缅王孟云都不看好英国人的挑动,其实是暹罗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压力。
现在的暹罗,毕竟是一个拥有四百万人口,其中至少有三十万华人的南洋大国,又与缅甸接壤。
有暹罗协助镇压,缅人自然无法反抗。
但潮汕人有点不太给力,没有帮助郑信压制住泰人,当然,郑信的施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结果导致了通的扯旗造反。
少了暹罗人,英国人和满清再一真心支持,下缅甸的风向,立刻就变了。
“陛下,此时缅王孟云还未站队,您应该假装还不知道,下诏优免缅王进京朝见,立刻册封他为缅甸国王,并把仰光和勃固划为缅甸国的地盘,只留毛淡不给。
同时还只给这一道册封诏书,其余册封的金册玉券,敕书赐服以及册封大礼,都以战乱为由延后一段时间。”
鸾台侍从文官司侍中,莫大皇帝的心腹秘书郑锦水突然说道,这个十四岁就跟在莫子布身边的家伙,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
这些年经过莫子布的培养,用莫子布自己的话来说,除了没有宰相的气度以外,朝堂之事,他已经能完全精熟。
自己培养的嘛,莫子布自然知道他是个什么性格,这小子这么说,一定是要阴人呢。
“咱们必须要把孟云拖住,不能让他与刍知合流,不然以后下缅甸就无法安宁了。
甚至就目前来说,就算孟云不退回上缅甸,在有英国人和满清支持的情况下,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要彻底把孟云与刍知平定下去,也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陛下,咱们没有那个时间,所以只能暂时让步,用天大的好处把孟云拖住。
等基本打垮了满清,南洋华人再多一倍超过三百万之后,再来想法解决下缅甸。”
“这孟云会上当吗?”莫子布想了想,确实没什么好办法,虽然不能连朝秦暮楚的家伙一起收拾,但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会!”郑锦水肯定的说道:“因为孟云虽然不确定陛下如何,但他肯定知道英国人是什么德行,他要是但凡有的选,就不会选英国人而不选我们。
且咱们处于劣势了还想着要毛淡,这在孟云看来,就是陛下已经妥协,没有占据全部缅甸的心思,他一定会认为毛淡就是我们的底线。”
郑锦水说完,林通皱着的眉头也放了下来,他对莫子布说道:“臣以为郑侍中的策略可行。
在缅王孟云看来,我中华历朝历代都没有控制过下缅甸,陛下也早已放弃了占有下缅甸,如今我们只要毛淡,他确实很可能会选择相信。同时,孟云是缅王,刍知等暹罗人目前占据了东吁和勃固,仰光也插了一手,他一定极为不满。
所以只要咱们愿意退让,孟云就会积极向咱们靠拢,他甚至还会希望再从咱们这里得到一些支援,以对付刍知为首的暹罗人。
只要孟云跟吴温、刍知打起来,下缅甸的乱局就可以暂时稳住,虽然咱们吃了亏,但也没让英国人的企图达成。
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未来有大把的机会去收拾他们。”
“唉!”莫子布装作有些难受的叹息一声,“那就依此策而行吧,等朕打垮了满清,再来收拾缅王孟云。”
而看到皇帝有些失落,枢机左大臣梁国治却一反常态,他非常高兴的对着莫子布说道:“臣梁国治,贺喜陛下!”
“枢机,喜从何来?”莫子布还真愣了一下。
“这缅王孟云能因势利导快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又是个能低得下去,不要脸的货,这在四方诸蛮之中,已经要算是明主了。
若是这次他没有跳反,而是假装臣服得到了陛下的信重,那么以他的能力,再以下缅甸之地的三百万缅人为基础,藏于我大中华之内,学习吸收我们长处,只要十年就会是南洋的心腹大患了。
但现在孟云只看得见眼前好处,于此时待价而沽,那么陛下和我大虞臣民都对他有了警惕,一定会防着他,缅人发展的速度,不知道要慢多少。
且此朝秦暮楚的行为又为日后陛下名正言顺讨伐他留下了把柄,所以老臣才为陛下贺,忍得今日气,他日才能消灭祸害,尽诛逆贼!”
不管这话有理没理,但至少现在听来很提气,莫子布面子有了,心情也很舒畅。
而且莫子布其实还真是想过,要是孟云听话的话,他还真愿意同化了缅人。
毕竟从祖宗上来算,这些白狼羌的后人,也跟华人算是远亲,现在好了,不用算什么远亲不远亲的了。
。。。。
朝廷议事结束后,莫子布又马不停蹄的去忽悠苏浙赣皖四省的江南‘文化土豪’了。
这些天袁枚、姚鼐他们直接就居住在莫子布的行宫中,待遇直接拉满。
君臣之间闲聊了几句,莫子布故意感慨一声说道:“朕这大虞,还真是跟古来所有王朝不同。
在朕之前,改朝换代无不是天下板荡数十年,你杀过来,我杀过去,民间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是以新朝建立后,地广人稀,不愁无可耕之地,只愁无耕地之人。
可朕起自南洋,驱逐鞑虏重拾河山以来,除了对鞑虏严苛外,一直极力约束上下,是以如今虽勉强恢复了半壁江山,但丁口损失并不大。
这就导致如今华夏本土丁口繁衍日多,耕地却早已开发殆尽,新朝初建,就有百千万民无地可耕了,诸位爱卿,如之奈何啊!”
袁枚等人一愣,这.,这好像确实是这样啊!
连打下江南这么大的战争,除了应天府死了点人以外,其余地方都没怎么死人。
照这么下去,就算其他省份死的稍微多一点,但也多不到哪里去,确实是有可能一开国,就直接是人多地少的王朝后期局面了。
文艺界人士嘛,做官做的满头包,但感性与键政的属性那是拉满了的,他们肯听到莫子布这么说,那还真急上了,一脸的忧国忧民。
“陛下驱逐鞑虏,重拾河山,仁爱天下人,诚为千古仁君之典范,不过今时也不同往日,南洋广大,自有地方万里,足以承载百姓。”
莫子布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便把下缅甸的变故说了一遍。
“下缅甸足足有一个浙省那么大,一如隋唐之前的江南,水网密布,河道纵横。
水稻一年三熟亩产五六石,水产丰富一网撒下去就是十几斤鱼虾,甚至连果树都是宝,几根香蕉树的果实就能让一个孩子十天都吃不完。
这是昊天上帝赐下来让人人都能温饱的沃土,它应该属于那些有能力把它变得更富裕的人,它应该属于我们,而不是被什么西夷南蛮随便糟蹋。
简斋先生,要是我们就这么看着这片沃土从我们手里溜走,后世子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候,一定会骂的我们在地狱都不得安生的!”
袁枚浑身酥酥麻麻的站了起来,如果是一个老官僚在这,不一定会被莫子布这话打动。
但袁枚不是一个老官僚,他是大文豪,能做学问,但偏偏当官当官的一塌糊涂。
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这样的人抵挡不了横渠四句,更抵挡不了被人纪念、怀念的诱惑。
“惜抱先生。”刺激完袁枚,莫子布又开始刺激姚鼐,“吾莫昭起自天南,看遍了天下疾苦,见识过很多人都没见识过的苦难。
特别是咱们汉人的苦难,咱们明明是上国华民,就因为没有父母之邦而受尽欺辱,好不容易扎下根,西夷仅仅因为耕种商贸弄不过咱们,就要鼓动土人起来大加杀戮。
我莫昭最初奋起,就是想为天下的汉人,撑起一片天,让他们不用再受任何人的欺压。
惜抱先生,我莫昭现在虽然是皇帝,但并没有三头六臂一百张嘴,留下的后人顶天百来人了不起了。
打下这么大的天下,他们又能享用多少,这还不是为天下汉人共同打下的江山。
如今光是闽粤之民下南洋已经不够咱们稳住这物华天宝的南洋了,惜抱先生愿意襄助我一臂之力,动员江南百姓南下,一起名留青史吗?”
姚鼐被感动的浑身发颤,他生于鞑子皇帝高高在上的满清,人生快五十年,从来没有受过皇帝这样的待遇。
联想到这些天他一介布衣可以在行宫中起居,伺候他的都是宫人内侍,太上皇帝把他当做文友和布衣之交。
人生如此,遇到这样的明君,还有什么理由不肝脑涂地呢!
姚鼐噗通一声跪下,“承蒙陛下青眼相加,草民姚鼐愿追随陛下,为我汉家子孙万世昌盛鞠躬尽瘁。”
袁枚也跪下了,“陛下,若是依此来看,这南洋就是永嘉南渡之前的江南啊!
咱们汉人永嘉南渡后,得了一个富庶的江南,那么现在大规模下南洋之后,一定也可以再得到第二个江南的,这是流芳百世的功业啊!
草民袁枚虽无伊尹之才,但愿效晁错之忠!”
袁枚也是真激动了,口不择言连晁错的例子都举出来了。
于是莫子布赶紧过去把他两扶起来,也做出一副极为感动的样子。
“有简斋先生和惜抱先生助我,子孙后代的万里乐土就有指望了。”说着,莫子布思考了一下才又接着说道:
“不过两位先生虽是文宗,但目前都还是白身,这外朝的国家官职又乃公器不宜私相授受,不如朕邀请两位先生入共和议会先做两任议员,如何?”
袁枚和姚鼐大喜,他们早就心生向往了。
“谢陛下恩赐,我等求之不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