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开万世之太平
第450章 开万世之太平
陈严祖只是贪,但不是傻,或者还说,他没傻到以为自己拉起来的民团可以对抗大虞,他兄长陈辉祖同样也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湖北的陈严祖实际上只是过来拖时间的,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湖北士绅拖住大虞,等他兄长在湖南完成对各势力的整合。
按照陈辉祖的估计,只要他将长沙、常德、宝庆、岳阳这四府和澧州这一州整合完毕,四府一州的士绅完成抱团。
那就会出现一个掌握人口九百万,耕地两千二百万亩,民团十万加的超级地方势力。
要让他们投靠,光中皇帝至少要给一个大学士,三品以上高官八到十个,还要减免地丁银和地丁粮。
至于新朝建立一定会实施的平均土地、抑制兼并,放松对佃农的人身控制,更是想都别想。
只不过,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跟以往任何政权都完全不同的新式政权。
他们什么都算计好了,但是并不知道莫子布早就算透了他们的算计,根本不打算接受这样旧日既得利益者的投靠。
所以哪怕接近过年,莫子布也还是留在了九江,朝廷官员也都会留在九江过年。
而在原本九江知府衙门,莫子布正在给以江西巡抚阴承方,安徽巡抚闵鹗元为首的江西、安徽地方官员上课。
就是上课,面对这些满脑子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最好是关起门过小日子的官员,莫子布必须要给他们介绍一下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以使得这些旧官员做到至少不给他拖后腿。
莫子布先是解释了一下煤与铁的重要性,以及南洋对整个中华的重要性和现状。
“综上所述,目前的南洋,已经早就不是咱们以为的蛮荒了,简斋先生和惜抱先生把南洋称为下一个江南,朕觉得是非常恰当的。”
这袁枚和姚鼐都快成了莫皇帝的发声筒了,不管什么莫子布都喜欢拉着他们当备注。
当然,这两人也喜欢这种感觉,哪个文人不喜欢这种白衣傲王侯为帝王师的感觉呢。
特别还是莫子布这种相对比较好相处,又舍得给赏赐的帝王。
“而要稳稳拿下这样的百倍江南,除了需要大量百姓过番以外以外,还需要煤与铁,确切地说,是基于煤与铁产生的火铳、火炮。
没有火铳与火炮,咱们的移民就无法轻松压制当地土人,不能轻松压制当地土人,就无法吸引到足够的移民完成拓殖。
而要建立如此庞大的煤铁基地,就需要进行工业改革,引入泰西的蒸汽机等一系列机械,派出留学生到泰西学习西方科技并开拓视野。
同时,我们不能单单只建立煤铁等相关产业,其他的产业也一定会开始进行建设,而建设,就意味着大量的产出。
但以目前来看,泰西诸国在购买我中华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大黄、猪鬃、漆器等物品后,已经无法再消化多少其他产品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即将到来的大量生产物资,找到一个可以购买它们的群体。
这个群体不会是士绅阶层,因为士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敞开消费,也消费不了多少东西。”
听到这,脑子还是挺活的闵鹗元明白了,“陛下是说,能消费这些东西的,是两万万普通百姓吗?”
“是的!”莫子布点了点头,“只有广大的百姓依靠人数优势,才有消化各种产品的能力。”
“可是.。”闵鹗元有些迟疑的说道:“陛下您是知道的,老百姓实在是没什么钱的。”
而一旁,一直笃信老派儒家思想的阴承方大喜,“陛下是要平均地权把富豪的土地分给百姓了吗?这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啊!”
“算,也不算。”莫子布缓缓说道:“说算,是因为朕有这个打算,说不算,是因为哪怕就是把地平分下去,也没什么用处。
譬如湖南,均分之后,富庶的洞庭湖周围或许人均能有两亩四分地,其他地区,人均估计连一亩半都很难有,产量也会更低。
且就以最富庶的洞庭湖周围计算,五口之家十二亩地,亩产白米二百八十斤左右。
全年就是三千三百六十斤粮食,抛去留种、收割季节请人之外,最多还能剩两千八百斤白米。
五人来分,一人一年五百六十斤白米,平均一天一斤五两三钱,就算老弱妇孺吃的少一点,那也不够让两个壮年男丁吃饱。
当然,可以选择不吃白米,基本只吃粗粮,再加上渔获、采摘以及农闲时期种点红薯、黄豆等作物,那么,也就是全家吃饱而已。
而这个水平,已经是湖南一省最好的地方,湘南、湘西做梦也不会有这个水平。
所以,平均地权根本做不到让百姓吃饱,遑论有余钱消费。”
这真是一个扎心的现实,平日里装作看不见,百姓也还是在生存,但真当用数字呈现出来的时候,说触目惊心都委婉了,应该叫做血淋淋。
可以想见,哪怕在有盛世称呼的乾隆朝,能全年吃饱饭的百姓,最多也就一二成,大量的百姓都还是在温饱线以下至饿死的边缘,苦苦挣扎。
而要说中国官员,对比国外那些黑心贵族、高阶神职人员,道德素质在几千年儒家的教导和规范下,真要算良心相对多一些的。
也还确实有些心系百姓的官员,至少在不直接波及自身利益,只是有损官员整体利益的时候,还愿意做出一些让步。
房间里大多数人都沉默不语了,新任池州知府,乾隆三十四年(1769)乙丑科状元,苏州元和县人(吴县)陈初哲,就吸了口气对莫子布说道:
“民生多艰,此前我辈官员迷惑于逆清所宣传之乾隆盛世,对此几乎视而不见。
如今新朝甫立,又是我汉家大义之朝,若是还有此等百姓挣扎于饿死边缘之情况,我等官员之罪也,谈何为生民立命啊!”
“说得好!”不管陈初哲心里怎么想的,他能这么说,那就是好的,对于官员,你也只能论迹不论心。
莫子布表扬了陈初哲几句之后,继续说道:“所以按鸾台侍从文官司测算,要让一个湖南百姓过得好,乃至有余钱消费。
那么长沙、岳阳等府,至少需要人均六亩地,其余地方至少需要十亩地。”
所有官员听完,都在等着看莫子布怎么办,也有些猜到了莫子布的策略。
“这就是朕不会招降陈辉祖、陈严祖兄弟的原因,湖广的士绅借着支持满清湖广填四川的当口,在两省大肆兼并土地,控制佃户人身自由,一个个如同土皇帝一般。
现在他们还希望抱团起来,获得比在满清时期更大的好处,这是在做梦,朕绝不会容许他们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这次湖广战役之后,湖广的士绅,只要对抗过朝廷天兵的,一律土地充公,发配南洋屯垦。
同时两省百姓,也要选出一部分继续填充四川,一部分也准备下南洋拓殖。
嘉庆省和暹罗旧地多得是大平原,就缺人去种地,剩下留在湖广的,就按照这个数目均田。”
此时的四川是算上重庆的大四川,人口才一千万出头,显然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供分配。但问题跟湖广差不多,那就是大量先移民去的官员和富户亲属占据了大片土地。
甚至有官员先到四川,把成都平原等地方的好田占据,跟他妈旗人跑马圈地差不多,一家就占据几百上千亩。
然后把填川的百姓骗过去,到了当地说是移民安置,结果直接成了他们的佃户。
所以未来的四川,不但要移民,还要直接上锦衣卫,配合户部、刑部狠狠地清查这些害群之马。
阴承方看着上面侃侃而谈的皇帝,忽然觉得那不像是一个深宫里的帝王,更像是一个大儒,一个先生。
阴承方也弄懂了皇帝的逻辑,那就是如今虽然人口众多,土地也多,但是大量的土地产出基本全被需要糊口的百姓给吃光了。
为了免除饥寒,他们就已经消耗完了所有的获得,根本没有能力去消费其他东西。
而百姓没钱消费,自然就限制了商品的大生产,商品不需要大生产,那么士绅的积存的钱财就只能拿来买地。
他们买地,必然不会老老实实,而是故意制造各种惨事,来半强迫百姓卖地。
而这又会造成更多自耕农破产,使得这些自耕农再次转化为只能为生存苦苦挣扎的佃农,结果就是更没人有钱消费了。
那么为了打破这个苦难的循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最上面的大地主利用战争为借口,直接干掉。
同时,把过剩的人口迁走,让剩下的百姓都过上有盈余的好日子。
这些人日子好了,就会出来消费,那么开工坊等等就会比种地养佃户要赚钱得多。
这有了其他更赚钱的项目,朝廷也支持,搞不好还能因此获得梦寐以求的共和议会议员资格。
在这么多好处的冲击下,那么买地的人就会减少,让土地回归它原本的价格,自然土地兼并就减轻了。
而这一套循环,是阴承方过去几十年完全没想到的。
他脑海里一直以来就认为要给百姓过好日子就是平均地权,这相当于给阴承方这种旧派,也算有些良心的官员,打开了新世界。
使他们明白,原本那种他们以为的百姓好日子,在皇帝眼里是猪狗不如的。
同时,阴承方也知道,皇帝这套理论能进行,还是在于皇帝有一个广大的南洋,他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华让大家去分享。
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人的生活上一个大台阶,不用几万万人都挤在大陆苦苦挣扎。
而阴承方在思考时候,莫子布还在上面意气风发的说着:“湖广土地肥沃,所以人均最多十亩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北方不行。
日后到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山西,必须要做到每个家庭有地一百到一百五十亩。
朕未来的愿望,是在北方的大平原上建立大量有一百五十亩以上土地的小型地主,多余的人,都给朕出去。
去东北,去西域,到各处去开发。这样,所有人不但能吃饱,还能过得好!”
阴承方被说的热血澎湃,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是如此一来,北方五口之家有一百多亩地,根本没法种的出来,平均一人种十五亩地,应该就是极限了!”
莫子布指着在场的所有官员说道:“那这就是你们这些官员的责任了!
怎么让北方普及大量耕牛,如何改进农具,如何让百姓们互帮互助,如何从人口相对富裕的地方调集人口突击生产和收割,这一整套体系,需要你们去摸索和实践。
什么是张横渠说的为生民立命,这就是为生民立命!”
“臣等明白,敢不尽心竭力!”皖赣两省官员赶紧起身应喏并弯腰施礼。
“此外,尔等还要回去告诉亲朋好友,在江南朕没有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实乃因为江南经济活跃,有大量工坊可以安排百姓做工生存,江南的土地之经济产出也远高于湖广,是以百姓还算富裕。
所以,得了好处,就要知道珍惜,不要继续想着在土地上动手脚,也不要在缴税上动手脚。
明摆着说吧,真要在这些方面手脚不干净,朕不会让刑部去,而是让内廷转运司和锦衣卫北镇抚司、刑名司,这内廷三司组建的税务监察缇骑总旗队,来监察审理。
谁想发配南洋跟土人为伴,谁想进内廷诏狱,甚至想全家掉脑袋,那朕也乐意让他见识下!”
“臣等不敢,一定约束家人,并向地方传达陛下旨意。”
莫子布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其实就以目前的江南,也还是有许多穷地方的。
比如浙东的温州等地,江西的赣南,安徽的皖北,以至于苏北的徐州、淮安等府县都不富裕。
所以这些地方,也还是要进行改革,但情况比湖广要好一些,现在先看当地的士绅识不识趣吧。
三天后,给官员们上完了课,莫子布又带着一群即将去往欧洲留学的十二至十五岁学童,在田间地头体验农家生活。
莫子布看着这群由黄宗羲直系后代黄珏,为他培养出来的未来之星们说道:
“其实朕目前的政策,还是只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要让他们真的过上好日子,必须要靠你们。
确切的说,是靠科学。
如今泰西人在这一方面走到了咱们的前面,这就是你们去往泰西学习的原因。
我坚信,未来的丹化之学中,一定能用丹化的方法,炼出各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元素。
朕以为,目前泰西主流的腐殖质和生活力之说,存在很大的谬误。
这个世界应该是由大量我们看不见的元素构成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元素,也在其中,只要我们能把它们找出来。”
莫子布端着土陶碗,里面盛着汤水都绿油油的野菜粥,他唏哩呼噜两口就喝了下去,很粗犷的用袖子抹了抹嘴巴,随后继续说道:
“民以食为天,此乃天道的基础,要是民众吃不饱,一切皆休。
朕向你们承诺,日后谁能真正用丹化发现并制造出可以大大提高亩产的肥料。
不管他是何出身,是谁家子弟,年方几何,朕亲自为他塑像,立在社稷坛中,让他陪祀天地!”
叮咣,咔嚓,惊呼声一片!
大量的碗、钵摔了一地,大多处于青春期的孩童们惊叫出了声。
塑像社稷坛,陪祀天地,这得是多高的荣誉啊!张横渠说的为万世开太平,也就这样子了吧。
人群中,一个身材娇小,看起来有点像小姑娘的学童,眼睛里射出了璀璨的光芒,兴奋又崇拜的看着莫大皇帝。
莫子布微笑着冲她点了点头,一点也没在意,只当是这时候的小男孩长得粉妆玉琢也不奇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