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收复两京
第492章 收复两京
河北在清代,至少是康雍乾三代时,真的不穷。
莫子布在三万大军的护卫下,沿着卫河一路北上的时候,跟在河南看到的场景完全不一样。
对于拱卫京城的首善之地,清政府还是下了力气来管理的。
整个河北(直隶)水利设施完备,乡野间也没有其他省份那种动辄数万亩地的大地主。
当然,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整个直隶透露出一股阴盛阳衰味道,与到处都是的各种念血湖经的白莲教分支诡异的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特殊的阴沉气质。
等莫子布率军走到沧州的时候,不但沧州府上下官员都来了,一直在沧州躲避的刘墉刘罗锅也跑了出来。
与纪昀纪晓岚一样,刘墉刘罗锅也是历史上被各种民间传说不断强化过的人物。
纪昀在文学上确有天赋,能博采众家之长,又能成一家之言,但绝不是什么治世能臣,在乾隆面前也没那么大的面子,不依附和珅他能做得到,但是戏耍和珅他可不敢。
刘墉一样,只不过他主要的成就不在文学上,而是在治理地方。
且哪怕有个大学士的老爹,刘墉的官场也不是一帆风顺。
早先根本没有硬顶和珅的勇气,只有到了后期,和珅形同站皇帝控制乾隆,刘墉为了保住嘉庆,才有所出手。
莫子布左右看了看,刘墉并不是一个罗锅,但他身材非常高大,属于典型的山东大汉,比莫子布还高一点,可能有一米八七左右。
这样的身高加上他十分消瘦,所以背有些驼,想来再过二十年会更加明显,这大概就是嘉庆叫他刘罗锅的原因吧。
“草民刘墉叩见陛下,罪人没有早来投奔王师,一直为逆清效力,实乃死罪!”
刘墉倒是很直接,被召见的第一时间,就噗通一声跪下,并开始请罪。
莫子布可太知道这家伙是为什么要请罪了,不是什么没早来投奔王师,而是这老小子心里有鬼。
是以,莫子布呵呵一笑,没叫刘墉起身,而是坐在座位上悠悠问道:“朕在应天府时就说过,不会追究为满清效力的官员,你在这自称罪人作何?”
刘墉听到莫子布的语气,就知道皇帝对他为什么自称有罪是明白的,于是赶紧再把脑袋杵到地上。
“陛下,罪人昔日在逆清为官时,迫于无奈在一柱楼诗案中捕风捉影讨好乾隆,实有大罪。”
刘墉这人,为官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不太肯担责任,对于下属官员往往不能严加控制,喜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历史上乾隆就很不喜欢他这一点,多次当面斥责,但刘墉依旧如故,根本不改。
第二就是他喜欢利用自身在文学上的敏锐,于文字狱案中添油加醋,以此讨好乾隆立功。
历史上至少有两次文字狱虽然他不是发起者,但推动作用可不小。
对于这样的人,莫子布一向是严惩的,一柱楼诗案中首先去告发的蔡嘉树就被抄家后,全家发配南洋。
这就是刘墉连山东诸城老家都不敢回,与养子刘鐶之跑到沧州来向莫子布请罪的原因。
“只有一柱楼诗案吗,俣俣案呢?”莫子布厉声大喝,这俣俣案与一柱楼诗案一样,刘墉都有推波助澜将其扩大的罪过。
刘墉听到皇帝连俣俣案都知道,心里明白锦衣卫早把他调查了一个底朝天,当即在地上叩头如捣蒜,声音哀切的辩解道:
“逆清不似大虞,乾隆一朝专好掀起文字大狱,罪人常在帝侧,又有文名,案子交到手上,若是不一字一句都细细捕捉,万一被后来者查出问题,哪还有命在。
罪人若是生在大虞,岂会做如此蝇营狗苟之事,还请陛下垂怜,罪人愿意戴罪立功。”
这话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满清的文字狱案别说汉人大臣,就是旗人大臣沾上了也无不心惊胆颤。
所以刘墉遇到这种事,往往选择字字斟酌甚至捕风捉影,也就不奇怪了。
“戴罪立功?”莫子布冷笑一声,“现在我大虞,还有用得着你刘墉戴罪立功的事?”
虽然莫子布是在冷笑,但听到刘墉耳朵里,却仿佛仙乐一般,他今天赶来,就是有所准备的,而且他跟皇帝之间,也还有段香火情。
昔年皇帝还是南洋河仙王的时候,他爹刘统勋可没少利用在汉官中的影响,给河仙行方便。
甚至他自己就任江宁知府的时候,也特别批了好几船南洋极为紧俏,一般不会出口的精铁给河仙,算是有点功劳。
“陛下,如今大虞虽然彻底击败了逆清,马上就要重拾河山了,但陕甘和山西尚未收复。
罪人早些年曾任太原知府等职,熟悉晋地,因此只需陛下一道手令,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为大虞拿下山西。
且山西晋商富甲一方,北地银钱大多在他们手里,陛下要通行银元于全国,必定需要这些人配合。
罪人愿意去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说服他们上缴白银换取银元。”
莫子布其实也没想把刘墉整死,当下听到刘墉的话,心里也是一动,轻松拿下山西,总比又去动刀兵为好。
当下,莫子布看着刘墉,声音低沉的说道:“昔日大明末年,晋商勾结满清,卖国求荣,还曾得到满清敕封八大皇商,他们会乖乖归顺?”
刘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揣摩了一下,皇帝在一百多年后又提起后人早就破落甚至绝户的八大皇商,自然不是怕他们不乖乖归顺。“罪人明白,到了山西一定仔细调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卖国奸商,他们昔日出卖大明所得的不义之财,一定全部追回。”
莫子布这才点了点头,“我会调五千兵随你入晋,那些光是在家里买了土地当财主与国无益的,要好好侦查辨别。
而有能力走口外,控制漠南漠北商路的,需好好笼络,你明白吗?”
说的这么明显了,还能不明白嘛,皇帝要他去狠狠收拾晋商,但只收拾祖上跟八大皇商有牵连,且现在是在山西靠收租当土财主的。
“罪人明白,一定不负圣恩!”
听到刘墉的表态,莫子布在心里呵呵一笑,办得好,罪过一笔勾销,办不好,那新账旧账一起算。
当然,莫子布觉得刘墉基本上是能办妥的,毕竟在清代历史上,他也算有几把刷子的大臣了。
安排完了刘墉,莫子布只等了半天,北京城那边就来人了。
来的人中,还有兴高采烈的纪大烟袋以及做好了死在北京的准备,但硬是命够硬活到现在的蔡牵。
原来海军的疍家二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以后,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唯一的战斗就发生在大沽口炮台。
大虞海军陆战队先以用小船上岸,仰攻炮台,守护炮台的几百八旗兵坚持了半天,死伤一百多后余者全部投降。
随后疍家二一路长驱直入到达北京,竟然发现北京城的旗人已经自己打起来了。
大量隶属于永瑢的喀喇沁蒙古骑兵把除了紫禁城的北京内外城洗劫一空,还放了几把大火,京郊的三山五园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北京城七万多旗人,竟然在这场骚乱中,被杀了万余人。
呵呵,北京被收复,旗人没有一个死在了兴唐军手中,杀死他们的,竟然是开始劫掠后就收不住手的喀喇沁蒙古人。
这真是一场天罚了,莫子布都觉得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西元1781年,6月2日。大虞光中六年,满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一。
莫子布在四万水陆大军的护卫下,到达北京城。
莫子布自东面的朝阳门入城,只见城内各处满目疮痍,到处是倒毙在地上的旗人尸体,以及被乱兵烧毁的房屋。
当然,此时地上也跪满了旗人男女,他们也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抬起头,就那么极为沉默的把额头杵在地上,仿佛一群群沉默的牲口。
跪在这些人最前面的,一个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也就是历史上的嘉庆帝,另一个人则是此次立了大功的和珅和大人。
“罪人和珅,恭迎大虞大皇帝陛下,请陛下入紫禁城,酋首弘历亦在此处,听候大皇帝陛下发落。”
听到和珅这么说,莫子布这才发现,嘉庆永炎身边放的那个木板上,一个哆哆嗦嗦拼命想爬起来的枯瘦身影,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乾隆浑身颤抖,他嘴歪眼斜的咿呀几声,费力抬起右手要去指莫子布,但终是不能把手完全举起来。
尝试好几次,发现自己连指着人都做不到之后,乾隆胸脯剧烈的起伏着。
从他的视角看去,正好被莫子布居高临下看着,眼中似有无限的嘲讽。
乾隆风光一生,到老还没准备好,就突然风云突变失去一切,这种感觉,让他觉得极为屈辱。
莫子布自然也知道乾隆的脾性,于是他并不说话,只是半含讥笑的看着乾隆,就好像是在逗狗一般。
乾隆全身不能动,说又说不出来,剧烈的刺激下,他发出几声咿咿哇哇的吼叫,屈辱的眼泪止不住唰唰往下流。
“哈哈哈哈哈!”莫子布见状,只觉得无比的畅快。
乾隆啊,多么骄傲的一个人,恐怕现在这个样子,比杀了他还要让他难受一万倍。
“弘历,朕一定会让你活着的,朕要让你活一百岁,让你看看,通古斯野人是治不好这样锦绣河山的,只有朕这样的汉家明主,才可以!”
“啊!”乾隆怒极,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眼睛一翻,竟然急火攻心,活活气晕了过去。
“啊哈哈哈哈!”跟着莫子布来的所有将士,不约而同的发出了巨大的笑声,声浪一波又一波,向着北京城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咚!咚!咚!”此时正好午时,北京城各大寺庙的钟声不约而同的响起,就好像是在回应一般。
莫子布站在他的天子六驾上,穿着汉家帝王冕服,手持一把八面汉剑,剑刃指着已经昏厥的乾隆和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嘉庆。
“大明历代先帝们,甲申以来不屈的豪杰们,吾莫昭,今日收复大明两京,驱逐鞑虏,重拾河山。
李晋王,国姓爷,外公,你们可以瞑目了!”
今天心情还是受了一点影响,码字有点码不进去,又还有点地方要小修改,差了一章我争取周末补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