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殖民者的巅峰
第509章 殖民者的巅峰
就在莫子布解决陕甘和漠南漠北蒙古问题的时候,印度大陆上的战争,也到了最为紧张的时刻。
西元1781年,10月11日,中华光中六年,八月二十四。
先是莫公檐统帅的分舰队在通往马六甲海峡的入海口,逮住了一支英属印度分舰队。
双方是中华一艘五级风帆巡航舰加三艘武装商船,英国人是三艘武装商船和一艘排水只有两百多吨的护卫舰。
一场炮战,英舰四艘轻伤,战死三十余人,受伤两百多,随后向着马六甲海峡逃跑。
中舰一艘四百多吨的武装商船被堵住围殴重伤,战死五十余人,伤八十余人,其余四舰几乎毫发无伤,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随后八月二十九,联合舰队主力在印度东海岸八十海里处,与英国舰队相遇。
爱德华.休斯指挥的英国舰队大败,因为他只有一艘四级战列舰,而中华这边三级战列舰都有两艘。
但也正因为这样,英国舰队没有摆出战列线,双方完全是捉对厮杀打混战。
战斗中,中华舰队以重伤一艘,轻伤三艘的代价,击沉英国舰队护卫舰一艘,重伤两艘,轻伤六艘。
英属印度舰队彻底失去了作战的斗志,纷纷离开印度洋,向中东和非洲逃去。
只不过,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苏弗朗中将,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他没能追踪上由爱德华.休斯指挥的那艘四级战列舰,让这艘船北上溜进了胡格利河。
随后英属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下令将这艘四级战列舰上的火炮拖进威廉堡后,将它和三艘大型货船一起,凿沉在了胡格利河中。
等到九月十九,中华舰队护送两万七千迈索尔军队到达入海口,并沿着胡格利河而上之后,才发现威廉堡前的河道,已经完全被堵塞。
以前是担心三级战列舰进了胡格利河要搁浅,现在是连五级风帆巡航舰都进不去了,完全无法从胡格利河上炮轰威廉堡。
现在,要么想法将沉船给拖走,但这要冒着威廉堡上三十六磅舰炮的猛轰,难度很大,伤亡更是无法承受。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完全放弃从胡格利河进攻威廉堡,老老实实从陆地上一点点的啃了。
要从陆地上啃威廉堡这种巨型棱堡,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威廉堡还有两座,新堡位于东北,旧堡位于西南,两堡之间只相隔了不到一公里。
也就是说,你进攻新堡的话,西南边摆不开队伍不说,还会被旧堡的火炮轰击后背,所以为了能顺利拿下新堡,还得先把旧堡拿下来。
玛德,原本可以走水上绕过,只打一处棱堡的,结果变成打两处了。
至于从陆上绕到东北面去打新堡,不但旧堡中的军队随时可以出来切断你的后路,还面临着主要运输通道暴露在旧堡火炮射程的危险。
除非你能填平周围的小溪和沼泽,再修一条新路。
那.那还不如先把旧堡给啃下来呢。
苏弗朗中将自责的不行,陈联反而很看得开,他指着远处雄伟的新威廉棱堡说道:
“这是人家一百年血汗结晶,英吉利王国乃是寰宇有数的大国、强国,他们在东方的支点,自然没这么好攻陷的。
而且陛下的诏令已经到达,会举南洋之力,甚至全中华之力支持我们。
只要法兰西还在北美与英吉利进行战斗,中华也一定会继续在印度的攻势。
中法两大强国对付英吉利王国一个,我想,先撑不住的,肯定是他们。”
要不说陈联能当主帅呢,虽然他海上作战能力连马波(马纽尔.波恩)都不如,但是格局可大了一倍都不止。
而且他不但是这么说的,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来进攻威廉堡之前,陈联心里就明白,打这个把人连根拔起的战斗,哪有顺顺利利一蹴而就的。
半年前陈联在下缅甸给莫子布上了奏疏,就说了这个事情。
莫子布也同意,只要北美的战争不结束,朝廷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支持联合舰队一直围困威廉堡,就看谁扛不住。
。。。。
威廉堡中,英属印度高层除了在吉大港镇守的伍德霍尔男爵以外,全部在此了,包括两次战败的海军中将爱德华.休斯。
不过最后这次,休斯中将把这艘四级战列舰带了回来,并成功沉入了胡格利河,算是小小的挽回了一下脸面。
“先生们,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威廉堡省政府这半年的成果。”总督沃伦.黑斯廷斯见人都到齐之后,开始拿出厚厚一叠文件分发。
此时英国政府还没将他们在印度殖民地直接以英属印度命名,而是称作威廉堡省。
这个威廉堡省包括后世孟加拉全境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恰尔肯德邦、比哈尔邦、北方邦大部分和一小部分中央邦。
基本就是从德里往下的整条恒河流域,也是后世整个印度最核心的地方。
总督沃伦.黑斯廷斯看了会场一眼,人来的很多,基本上整个驻军上尉以上的欧洲人都来了,甚至还包括一些已经与英国人深度绑定的本地人。
“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我们将柴明达尔体系做了完美的设计,这个系统照顾英格兰王国与印度本地贵族双方的利益。
它让我们可以更加紧密的结合到一起,让我们一起享受印度的繁荣与富裕。
我想,不管是谁,不管从哪来统治印度的人,都不可能像英格兰王国,像威廉堡省政府这样,能兼顾所有人的利益。
柴明达尔,将让我们永远不会分离。”
随着黑斯廷斯总督的激昂演讲,下面的本地人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显然他们看到的东西对他们很有利。
柴达明说穿了就是包税制,这在印度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千百年来他们都是这么玩的。
不过以前各种统治者来印度玩包税制是有规矩,也可以说有底线的,虽然这底线,是真特么的低。
在以前,印度的包税制类似倭人那种玩法,比例差不多是六二一一。
也就是农夫拿六,包税者拿二,最高统治者拿一,剩下的这一,则由统治者分配,用来保证王国的正常运转。这玩意,基本还是能保证大家都受益,农民能活得下去,包税者和王国贵族都能过得不错的。
当然各地的规矩并不一样,但基本农夫至少能拿到自己收成的五成,虽然地位低,但收入还可以,勉强能保证家人吃饱。
当然,别看最高统治者才拿一,好似有点少,但你要考虑到印度的社会结构以及印度教文化。
在印度教种姓制的调教下,印度百姓极为认命,都是吃少少的还乖乖交税,这让印度统治者需要费的统治成本,连中华的两成都不到。
而且包税制也不是在所有地方施行,他只在最高统治者力量比较薄弱或者不屑于直接统治的地区施行。
而到了英国人这,历史上他们几乎把全部占据的土地,都施行了包税的柴明达尔制度。
收税更是史无前例的狠,英国人要求包税的柴明达尔每年上缴他收到的百分之九十税款。
这.看似完全是不给活路啊!
也确实是不给活路,但不是不给所有人活路,而只是不给最底层的农夫活路。
因为英国人拿走九成之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也就是说,他们只按照目前的税收额度拿走九成,至于柴明达尔收多少,是不管的。
所以,在历史上施行这个柴明达尔政策后,包税的柴明达尔一般会收两次税,第一次收的九成交上去,第二次收的,百分百留给自己。
这使得底层农民从最开始的上缴四成产出,普遍提高到了上缴六成甚至会饿死人的七成。
那么要是因为天灾收不上来怎么办?
别慌,英国人允许柴明达尔欠账,只要照常付给利息就可以,你一年受灾,总不能年年受灾。
所以,历史上在印度,以至于形成了灾年不可怕,灾年后的丰年才可怕的诡异现象。
因为灾后的丰年由于柴明达尔要尽快把要付高额利息的欠税缴纳,会毫无底线的压榨底层农民。
那你要说我年年受灾呢,那就更简单了,当你欠到一个双方约定的数目,英国殖民政府就会把给你包税的土地收回。
同时剥夺你柴明达尔的身份,把土地拍卖给其他收得上来税的人抵账。
现在,能理解英国统治印度时期,为什么总是动不动就大饥荒了吧。
英国人和印度本土的柴明达尔,活生生把印度底层百姓从人,逼迫成了蟑螂,在水热条件这么好的印度,年年都会饿死人。
而让威廉堡中大量本地人欢呼的,就是黑斯廷斯总督把柴明达尔上缴的税额从九成下降到了八成,并且还承诺会动用英属印度武力保护他们的财产。
别小看这么一个承诺,印度的底层情况是非常复杂的,黑斯廷斯总督要把所有柴明达尔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在包税上做到有所针对,还要协调他们的关系。
这是非常难的,因为英国人这种柴明达尔包税制,注定了每一个柴明达尔都是很小的。
原因在于柴明达尔一旦过大,就会脱离英国人的掌握,会有各种手段隐瞒税收,甚至暗中积蓄力量搞事。
而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一个远比英国大的地盘划分出几百上千个柴明达尔,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这片土地上原本是有大贵族的,英国人需要先把这些大贵族碾碎,然后才能安置大量他们可以控制的柴明达尔。
最后,英属印度政府还要把收上来的五八门各种形式的税款,都全部转化成母国所需的东西。
以及还要用尽量小的代价,摧毁印度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把他们纳入母国经济体系。
这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跟再造一个王国没什么区别了。
听到这些本地柴明达尔代表的欢呼声,会议室中的英国人,特别是军官们都安稳了许多。
只要这些本地人不会被中国人拉走,那么他们就有坚守的信心。
角落里,一个收了南镇抚司大量好处的汉诺威书记官叹息了一声。
中华帝国在印度的根基太浅了,他们还无法像已经在这里耕耘了一百多年的英国人这样,扎根于印度的最深处。
会议在欢快的气氛中继续,黑斯廷斯总督又宣布了几项政策,让会议室内的印度人更加开心,纷纷向总督大人表达着忠心。
只不过等这个会议结束,接下来进行的军事会议,他们如果参加的话,就会让这些人心惊胆颤了。
驻印军总司令,陆军中将艾尔.库特爵士在高级军官会议上对所有人说道:
“我想,在中国人的军队向我们展开攻击之前,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们进行一次中等规模的野战。
目前我军兵力在一万四千人左右,其中包括两千五百名欧洲士兵以及一万一千五百本地士兵。
中国人和迈索尔人的总兵力大约在五万人左右,但他们不可能协调到同时出现在威廉堡附近。
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他们打一场一万人对阵一万五千到两万人的野战。”
“我们能战胜他们吗,或者说我们战败的可能性大吗?”黑斯廷斯总督问道。
“从马德拉斯围城战来看,我们战败的可能性相对要大得多。”艾尔.库特爵士阴沉着脸说道。
但说了这句话之后,他那双有淡蓝色眼珠的三角眼,变得充满了狠毒的目光。
“但如果我们战胜,中国人的所有企图都会破灭。
如果我们战败,那么在肯定大量杀伤中国人的同时,也完美消耗了我们自己的军力,因为我们用不着这么多人守两座威廉堡。
我们只需要五千人就行了,再多的话,供应就会有问题。
我想这场围城战恐怕是要年来计算的,所以物资远比士兵宝贵。”
黑斯廷斯总督站起身来,满意的点了点头,“爵士,你负责具体安排吧,记住,尽量让我们这些本地士兵死的更有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