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开门,有士兵失踪了
第555章 开门,有士兵失踪了
长崎会所。
这个会所,可不是后世会所嫩模那个会所,而是幕府设在长崎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机关。
在江户时代,长崎的地位,就等同于南京条约之前,拥有十三行的广州。
因此,能到长崎就任长崎奉行的,都是幕府极为信任的亲信旗本,比如著名的高家旗本。
而目前的长崎奉行久濑广民,就是出自高家旗本中的上杉家,是老中田沼意次的亲信。
不过,后世想象中长崎奉行应该是长崎总督或者镇守这样的角色,但实际上不是,长崎奉行只能负责对外商贸以及对西南诸藩进行表面上的监督。
这不像是长崎总督,有点像明朝放在江南收税的市舶司太监,或者清朝的江宁织造。
总结起来就是,有一定的行政权和监察权,但是没有军权。
长崎守卫的职责,是由幕府责令黑田家的福冈藩和锅岛家的肥前藩负责。
长崎会所中,来自江户的歌舞伎,正在咿咿呀呀的唱着著名的倭剧-国姓爷的合战。
倭人戏剧分为歌舞伎剧和净琉璃戏剧两种,歌舞伎就是由歌舞伎表演的真人剧,净琉璃剧则是用木偶娃娃表演的木偶剧。
这两种就是日本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各种流派,非常繁杂。
舞台上,完全是倭人打扮的主角,叫做和藤内,而这个和藤内,实际上就是指国姓成功。
这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有深意的,其中和便是倭人的大和,腾在日语中与唐同音,内,则有不是的意思。
所以和藤内的意思,就是非倭非唐,或者半倭半唐,但由于他名字是倭式的,所以实际上应该归于倭人。
这《国姓爷合战》与《国姓爷后来的战斗》以及《中国船带来的国姓爷消息》一起,被称为国姓爷三部曲。
这三部曲,在日本的影响极为深远,不单单是长崎人喜欢看,江户人也喜欢看。
但这部剧的创作、剧情和思想,那就让人很难评了。
这不,舞台上正演到和藤内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并恢复汉姓郑,赐国姓,称朱成功的时候。
饰演朱成功的倭人歌伎(男),四十五度抬头看天,眼中似有无尽激愤,也有几分得意,情绪还真是挺到位,他咿咿呀呀的唱着:
‘尔明国人经常污蔑我日出之地乃是小国,可是我这样的日本人,却连猛虎都能降服,鞑虏都能驱逐,你们看到我的本领了吗!知道我日出之国,不是蛮夷了吗!’
这还是一种自卑与狂妄的结合,有非常鲜明的日本气息,是典型的日本思想。
历史上日本在万历朝鲜之役被暴打后,就又开始自怨自艾。
不过由于这次暴打,不是白江口那样的断崖式吊打,所以自怨自艾和自卑中,还存着几分不服气。
所以这些倭人还是挺渴望中国人能看得起他们,承认他们是华人的,也对到富庶的大陆生活,充满了渴望。
更用这种你们明国人无法战胜鞑靼人,从日本来的国姓爷却可以,以此证明日本人不比唐人差,甚至更厉害。
听到台上唱念出这一段台词,下面的倭人们集体高潮了,他们欢呼着,赞颂着,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这是此时的剧情,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这三部曲的剧情,被不断删改,终至魔化。
最后变成了国姓成功能赶走了鞑靼人,收复了南京,靠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他母亲从伊势神宫中为他请来的神符。
这种神符可以使用天照大神的神力,国姓成功因此战无不胜,很快驱逐了鞑靼王。
结局也不是儒家式的功成名就,而是被封在大陆上做大名,跟随他去的日本人,也个个都在大陆上做了大名,千秋万代。
这实际上所反映的,就是日本对大陆的野心,以及军国主义在日本基层的飞速发展。
不过目前的版本还是比较温和的,是日本人在畅想能跟着国姓成功在大陆上扬东瀛之威,也能成为华民一员,以及暗搓搓隐藏的大陆幻想。
久濑广民看的津津有味,长崎奉行在这段时间,一般有两人,轮流到江户交代。
这次去交代的,是另一位奉行土屋守直,所以这里就只有久濑广民一人。
“真好啊!若是日出之国的武士,真的能跟随国姓爷去往富庶的大陆唐土,就不用在这贫瘠的海岛上,握个寿司就是人间美味,吃串烧鸟恨不得写篇美文为记了。”
“是啊,是啊!”有人在久濑广民身边奉承道,“幕府的日子不好过啊,就是一千石以上的旗本家,都要节衣缩食,听说还比不上大陆一个两百亩地的土财主。”
“比不了,比不了!”久濑广民连连摆手,“在吴地,一亩茶园、桑园,年入缴纳地丁银粮后,还可余八银元。
能买白米清石四石,等于我之两石有余,两百亩地就是快五百石了。
而我日出之国,一千石的旗本,到手的糙米也不过就四百石上下。
这还是我之糙米,比彼之精米,若都用糙米来算,差距还要多个二三成。
且咱们一千石的旗本,要养起码七八十人,还要维持排场,唐国两百亩土地主,连带佃农,也就是三十人顶天了。”
久濑广民说起来头头是道,显然对这些了解的很清楚,且说的很流畅,证明他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
周围听见的人,也啧啧赞叹,有人又神神秘秘的说道:“听说唐国大虞朝的光中陛下已经把全南洋给吃下来了,好多唐土的武士,什么都不带,去了南洋就有几百石的地。”
“诶!你这消息还是落后了。”久濑广民看着这个跟唐商魏家有联系的倭国商贩,飞快的摆了摆手。
“这按照以往啊,咱们就该叫唐国为虞国,但好像这位光中陛下不喜欢外人称为虞国,所以现在一般要称中华了。
而且唐国早就没武士了,光中大皇帝可不是山城国的天皇,人家是出口成宪的大皇帝,所以那些公卿,也跟着掌权了。”
“那,那不是武士去南洋,是谁去,公卿去吗?”有个武士不太乐意的问道。
“都可以去,只要你有能力,你敢拿刀去劈南洋的土人,就可以去南洋当封臣,哪怕你在家是个农夫,也能一跃成为旗本。
唯一的坏处,就是个个都能去南洋当封臣了,愿意去种地的就少了点,土人又不堪使用,所以田地虽多,但大部分都荒废了。”听了久濑广民的解释,一个站在旁边,俸禄只有十石的城下町同心涨红了脸。
“这些唐人封臣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怎么能让好地荒废呢,他们手里的刀是干什么的,农夫不种地,难道不能一刀劈了吗?”
久濑广民或许是心情好,竟然给一个小小的同心解释起了什么叫汉儿不为奴,以及由这个政策造成的尴尬。
这惹得一群武士就更不理解了,纷纷觉得光中皇帝的政策不对,农夫不种田,就该拿刀劈,不能惯着。
但也有人听出了另一些东西,一个大阪来的,刚刚跟久濑广民搭上线的豪商,就悄悄靠近了他一些,“这,大人,咱们日出之国农夫可多得是啊!”
久濑广民说了这么多,就是要找一个懂他言下之意的,于是顾不得人多,也轻轻咳嗽一下,压低声音说道:“不但农夫多,温顺的和女,也还很多呢。”
大阪商人眼睛立刻一亮,仿佛看到了天量的金银,正直接从天下往下掉。
作为全日本极少数的开埠港口,长崎思想活跃,民风开放,自然为了百分之百利润,敢卖吊死自己绳索的家伙,也不缺。
不过,还没等他两进一步约定时间具体商量,就听到外面突然传来的火铳震响的声音,以及密集的脚步声。
久濑广民脸上露出了震惊和畏惧的神色,这家伙说是个武士,但关东地方像他这种出身的,根本就跟武一点都不沾边。
而且,长崎奉行的卫队只有二三十人,其余虽然有几百人,但都在城下町充做吏员和警察等。
至于福冈藩和肥前藩的士兵,没有驻扎在城中,短时间根本过不来。
这要是真有什么人拿着火铳打进来,久濑广民压根就没有还手的能力。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不一会,随着歌舞伎们的惊叫和大量客人仆役的四散奔逃,三百多唐倭各半的武士,闯了进来。
久濑广民一看,那些倭人武士,不就是他前段时间暗示甚至明示,要求他们一起跟自己搞贩卖人口买卖,但并不愿意合作的长崎豪商集团吗?
呃,这边的唐人武士也不陌生,魏家已经在长崎四五代人了,基本快要融入了,据说还搞了个日本姓氏叫做钜鹿。
其余几个,确实有点陌生。
见久濑广民看着自己,郑端嘿嘿一笑,把刚刚放完的手铳插回了腰间的武装带。
“鄙人,中华大虞延平侯、两南总督郑公庆,郑爵爷之弟,现任大虞锦衣卫东瀛司指挥同知。
有个还算知名的祖宗,那便是国姓爷延平王!”
“啊!”屋内一片喧哗和惊呼,毕竟他们刚刚看了国姓爷合战,现在国姓爷的后人就来了,这实在让人有种异常魔幻的感觉。
“我认出来了,你是郑家的郑邦宗,国姓爷之弟田川次郎左卫门的五世孙。”终于有人把郑端旁边的武士认出来了。
这证明这些倭人崇敬国姓爷,还是有现实原因的,因为单纯崇拜英雄的话,不会只有几个人认出来郑邦宗。
久濑广民明白了,他知道这些长崎豪商为什么不愿意跟他做人口买卖的生意了,因为这些人做了更大的生意。
长崎豪商首领,井部上村淡淡一笑,“松平大人,买卖人口,何如买卖一国呀。
国姓爷的驱逐鞑虏的事业,已经有人继承,长崎之人,不应该誓死追随,然后得到大皇帝无上的赏赐吗?”
。。。。
长州藩,藩厅萩城。
“什么?唐国舰队要求进入萩城城下町搜查罪犯?”
刚刚隐退,把长州藩藩主传给儿子毛利治亲的毛利重就,一脸的莫名其妙,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时的消息传播,是非常慢的,且萨摩藩有意控制了消息的传播。
毕竟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且周围的藩,跟岛津家的关系也就那样,传出去了估计帮忙的没几个,看笑话的肯定一大堆。
所以,现在毛利重就只知道萨摩藩岛津氏,因为琉球惹恼了中原唐土的大皇帝,有可能会遭到讨伐,除此之外就基本一无所知了。
“是的,他们不但要进入城下町搜查罪犯,还说罪犯炮击了他们惩罚萨摩藩的舰队,且罪犯驾驶的船上,打着的是咱们毛利氏的一字三星纹。”
报告消息的,是专门赶来的长州藩支藩,德山藩藩主毛利广镇的堂兄毛利广忠。
德山藩是一个很小的藩,跟带着大虞舰队来打长州藩的岛津忠持那个佐土原藩差不多大,三万石到四万石的样子。
毛利重就听到毛利广忠这么说,顿时一个头有两个大,最开始他还真以为是有长州藩的船跑过去了,但随即想到,这不可能啊!
他这藩主都不知道唐人的舰队已经在教训萨摩藩了,下面的人怎么会知道。
而且炮舰,长州藩并不以水军见长,拢共就那么几艘大一点的战船,哪有什么炮舰!
“他们这是想找事啊!”毛利重就大怒,可是他又有点搞不明白,这唐人如果只是惩戒萨摩藩,那拿下鹿儿岛城就行了。
要是是想征服日出之国,不是应该去打幕府吗?
找他们这个全日出之国最不受待见的长州毛利氏干什么?难道不应该大大给钱给粮给枪炮,招揽他们一起对付幕府吗?
或者,这就是招揽?
“真是混蛋!”毛利重就以为自己猜到了大虞舰队的意图,顿时有些羞恼的骂出了声。
“这些唐人以为长州藩,以为毛利家是半岛上的朝鲜人吗?他们随随便便派几条船,几个使者过来我们就要跪下当狗。”
骂完之后,毛利重就大声喊道:“让所有的支藩、一门众都带人到藩厅萩城来,命令所有长州藩的武士,都集结起来!”
毛利重就决定了,要给这些唐人一个教训,不要轻易把别人当软柿子捏。
而毛利重就也有资格这么狂,因为长州藩毛利氏一直对关原合战的战败不满,历代藩主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抗幕府。
历史上倒幕,其实主力就是长州藩的藩兵,他们独自抗住了第一次长州征讨,才有后来的萨摩藩等加入的倒幕大军。
所以,要论武力,长州藩是西南边的九州地方和中国、四国地方,当之无愧的第一。
但毛利重就不知道的是,你不是这个第一,中华大虞还不来打你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