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8章 怎么还是要渡种啊

      第568章 怎么还是要渡种啊
    西元1783年,8月20日。中华大虞光中八年,原满清乾隆四十八年,农历七月二十三。
    在天明大喷发搞得关东人心惶惶的时候,江户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治终于选择了出动大军,前往西面抵御所谓的唐寇侵入。
    出征的队伍非常庞大,各亲藩、谱代、外样大名合计九十三家。
    还有德川家自己的御三家、御三卿和大量的旗本武士,浩浩荡荡数万人,延绵十余里。
    而等着数万人出了江户之后,这快一百藩国中跟随藩主来到江户关东地区的武士,才被允许以藩兵的资格进入幕府的大军序列。
    所以从江户出来的时候,不过只有两万多人,且基本以幕府的各种组和队为主。
    但等经过一个月多的行军,到达浓尾平原的尾张德川家藩厅名古屋时,已经有快十万人了。
    这是自快两百年前的关原合战之后,倭国出兵规模最大的,前锋已经到了名古屋,后勤辎重还有在关东地区,甚至还在江户城里面的。
    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治被亲信的小姓和御家人围在最里面,外面是各亲藩、谱代大名,再外面则是外样大名,最外面则是幕府的高级旗本以及德川御三家、御三卿等。
    至于更加茫茫多的藩国藩兵,通通在最最外面,他们与藩主的联系,被幕府人为隔断了。
    各藩大名只能通过家臣穿过幕府的人肉隔离带,去间接指挥自己的藩兵。
    这有点像什么,很像是一个移动的朝廷,一个移动的曼荼罗体系,而不是一个军事组织,不像是在出兵打仗。
    更离谱的是,十余万人的行军、驻扎、补给乃至分布扥干权力,都掌握在德川家治这个将军手中,余者甚至连各方面大将手中,都没什么权力。
    而德川家治偏偏又没有一个合格的参谋军官团队,比如莫子布的内廷参谋军官司,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佥事院这种。
    所以,德川家治根本安排不明白这十万人,好多时候下达的命令,甚至是互相矛盾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但这,就不能不提到德川家康彻底把全倭国变成武家天下的一个好处了,那就是打仗的本事,确实是在大多数人中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特别是许多低级武士和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旗本家族,祖上七八代都是职业军人,传承还是非常有序的。
    你可以说他是穷鬼,但绝不能说他是被时代抛弃,一无是处的阶层。
    这些人大多都能做到文可翻阅经典,武可拔刀砍人,对于行军打仗几乎形成了惯性。
    所以在德川家治混乱的指挥下,十余万人走了几百公里,但除了一路过来如同蝗虫过境把能吃的都消耗完了以外,但基本的行军,还是自发的坚持下来了。
    同时,这些武士对于乡间的骚扰,竟然也比寻常的封建军队要少得多,至少烧杀抢劫,奸淫掳掠发生的频率并不高。
    武士们通过藩中的地位和知行高低,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上下管理模式,自己管自己,竟然还能搞得像模像样。
    果然,任何一个势力要成事,都是不是短时间突然冒起,而是有一份很长时期沉淀的。
    农历八月二十七,将军德川家治到达名古屋,就在这个尾张德川家的藩邸中住了下来。
    德川家治还是有些感慨的对尾张德川家家主德川宗睦说道:“吾今日才知,统带大军是多么的风光,想当年家康公统帅群豪,在关原合战中击溃西军,是多么的英雄啊!”
    德川宗睦是尾张德川家第九代家主,为人能力还算可以,历史上也颇有作为。
    在他的勤恳下,尾张德川家,也就是尾张藩的财政情况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是此时少有欠账不多的大名之一。
    所以,他对于将军德川家治的到来,一点也不欢迎。
    因为大军的军需,其中一半被要求由尾张德川家所在的美浓平原和大阪所在的大阪平原提供。
    而尾张藩的财政状况如此之好,嗯,欠钱不多,在此时来说确实算好的了,所以尾张藩被要求拿出来的物资折合十五万石。
    虽未尾张藩的石高有六十一万石,但是一下拿出这么多,还是让德川宗睦心情极为沉重,明年的日子,不好过了。
    “上样,唐寇如此强大,绝不是昔日西军石田三成可以比拟,咱们也没有小早川秀秋这样的内应。”
    于是,心里很是有些不舒服的尾张藩主德川宗睦,立刻就不硬不软的顶了将军德川家治一下。
    德川家治完全没想到德川宗睦竟然还敢顶撞他,看来这些年尾张藩被打击的还不够啊!
    你祖父德川宗春被逮捕后保证书没写够,你想接着写是吧?
    作为德川家的御三家,此时的尾张藩其实跟外样大名没什么两样了。
    因为现在的将军德川家治,其实并不是德川宗家的子嗣,德川宗家已经在第七代绝嗣。
    当时尾张藩的德川宗春和纪州藩的德川吉宗两人,激烈竞争将军的继承权,结果是纪州藩获胜。
    而纪州藩的德川吉宗就是现在将军德川家治的祖父。
    他的竞争者尾张藩的德川宗春,就是现在尾张藩主德川宗睦的祖父。
    这哪是亲藩兄弟,这就是两个偏房为争夺主家继承权,而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竞争对手。
    听到德川宗睦顶撞将军,幕府的近臣们都怒目而视,有些人甚至准备呵斥。
    而尾张藩的家臣们这颇为紧张,害怕昔日藩主德川宗春被狠狠惩罚的事情,又会来到。
    还好,就在气氛极度冰冷的时候,一声声闷雷般的响动,又从天边传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这一个多月来,关东浅间山等一系列火山喷发的规模相当大,以至于在名古屋甚至更西边的大阪和京都,都能听到这种沉闷的闷雷声。
    德川宗睦比起他爷爷,也就是竞争将军失败的德川宗春实际上要温和很多,虽然还是一贯继承了对幕府的怨恨,但也还知道识一点大体。
    他有点忧心的看着将军德川家治,“浅间山喷发如此强烈,实在不是很好的兆头,又值唐寇侵入,天下真是多事之秋啊!”
    将军德川家治点了点头,心里对于江户的担忧更重了,他也知道,值此时刻,实在不宜再起什么内斗了。
    于是也把语气放轻松,对德川宗睦说道:“没关系,浅间山总是会喷发的,日出之国自古就是一艘行驶于波涛中的木船,哪天就是沉没了,也不会让人惊讶。
    尾张藩的日子,这些年听说好过了些,不然吾也不会要求在尾浓平原筹集物资。
    放心吧,等逐走唐寇,幕府会对忠勇之士奖赏的,而现在,总要先保住德川家的天下不是。”
    “哈衣,请上样放心,尾张藩一定全力支持幕府抵御唐寇的作战!”
    所谓奖赏,德川宗睦根本没做指望,就将军家和尾张藩这样的关系,就算给奖赏,也不过就是加个几百上千石的石高而已。
    但将军德川家治有一句话没说错,总要先保住德川家的天下不是。
    。。。。
    与此同时,萨摩藩藩厅鹿儿岛则是另一幅场景,整个城下町异常热闹,到处都是穿着灰色粗布麻衣的武士,高谈阔论的走来走去。
    这些原本面有菜色的武士,最近脸上都红润起来了。
    因为大虞驻扎鹿儿岛的京营立威军正在拣选仆从军,只要能识几个字,看得懂用汉字书写的简单命令,敢拔刀斩人,都可以成为仆从军。
    当然,萨摩藩人不会叫自己为仆从军,而是叫做挺身队。
    而成为了挺身队,立刻就能享受大虞京营军的最基本待遇,也就是伙食由军队负责。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就是一些海鱼、海虾煮熟再加一些酱料,握成一个个糙米饭团。
    这伙食,立威军一般只在执行任务不方便的时候吃,真要平日里让士兵光吃饭团不吃类似盒饭的餐食,军需官和伙头兵是要被处罚的。
    但这种饭团对于萨摩藩的下级武士、浪士、町士来说,简直就是无上的美味。
    每顿三个拳头大小的饭团配上一碗用了一点点豆腐和猪油煮的大酱汤,神仙日子也不过如此。
    山次郎就是这么觉得的,成为立威军的挺身队员之后,他不但自己吃饱了,甚至还能供养他那半瞎的老母亲了。
    山次郎的母亲捧着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饭团,美滋滋的吃着,之所以奇怪,是因为这个饭团湿漉漉的,看起来有很多口水。
    当然有很多口水啦,因为立威军的饭团是给挺身队的,因为之后的战斗,苦活累活都要他们去干,身体不好可干不了。
    所以饭团发下去之后,军官们都会要求挺身队员必须当场吃完,连大酱汤都要喝完不准带走。
    但随着监管不是那么严之后,有些挺身队员会想法设法把饭团带出来。
    山次郎就有这个绝活,他能把饭团含在照常跟人说话,而不被人发现。
    “美味的饭团哦,太郎要不要也吃上一点。”突然,半瞎的母亲对着门口喊道。
    老太太虽然眼睛不行,但耳朵非常好用,他听到了长子太郎的脚步声。
    正进入屋内,跟这破屋子一样矮小的山太郎,闻言咽了口口水,面上却很快摇了摇头。
    他知道母亲每天的口粮,就是这个弟弟山次郎偷偷带出来的饭团。
    “我不饿,今天天兵从宁波府运来了好多铁炮,码头上的人都有活干,还管了一顿饭,三个大饼配一份纳豆,吃的可饱了。”
    山太郎口中的大饼并不是面饼,而是一种红薯干掺杂少量玉米面和其他东西,压实的饼子。
    由于生存压力比大陆上大得多,红薯、玉米这些相对高产的粮食,比在大陆上种植更加广泛,是此时倭人非常重要的口粮。
    老太太听到长子今天也吃到饭了,这才放心下去美滋滋的继续吃饭团。
    现在这世道,每天都能吃个大半饱,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日子了,她很满意。
    而在此时,轻快脚步声又响起,一个穿着粗糙松阪木制成小袄的少女,出现在了门口。
    少女很是瘦小,但脸色红润,眼睛大大的,看起来非常乖巧,他把一块真正的面饼,递给山太郎。
    “太郎哥哥,那个唐人又来找我了,这是他给的大饼,我今天吃不下,你帮我吃了吧。”
    山太郎摇了摇头,“我不吃,你吃,你太瘦了,要是以后怀了孩子,这身体可支撑不住,我们可都指望着这个孩子呢。”
    说罢,山太郎宠溺的看着他未婚妻杏子,充满幸福的把这个用身体从一个唐人士兵那里换来的面饼慢慢吃下。
    而且他们俩的对话,更加炸裂,因为他们在计划让杏子怀上这个唐人士兵的孩子。
    要是后人听到这段对话,一定会被直接干的三观尽碎,但在此时,这是一种倭国底层民众的生存之道。
    这对即将成婚的小夫妻,正在进行此时倭人底层百姓看来非常正常的渡种计划,即让妻子怀上一个华族(唐人)的孩子。
    等这孩子生下来之后,把他当做家主,然后通过血脉成为华族,再获得一个华族姓氏,以此让全家摆脱低贱的半农奴身份。
    “阿哥,杏子姐姐,我建议你们让那个唐人知道你们的想法。
    因为唐人很在意血脉的传承,他们也很有钱,如果他知道了,可能会愿意给这个孩子留下一点家当。”
    山次郎低声提醒道,他加入了挺身队,有些了解唐人的行事风格和传统了。
    当武士,嗯,大虞的京营士兵在倭人看来,就是武士,而且还是知行不低的高级武士。
    当武士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若是那些唐人知道自己可以留下一个种,一定会很乐意,也肯定不介意从他丰厚的薪水中,留下一点给这个血脉。
    鹿儿岛鹤丸城。
    当下面的百姓,都如此深入的被中华影响之后,藩主岛津重豪自然也不能例外。
    他刚刚接到了使团从大陆传来的消息,皇帝将为他送来大量兰学书籍,同意萨摩藩主享受侯爵待遇,儿子岛津齐宣可以在应天府读书。
    更重要的是,还准许岛津氏以祖先的秦为姓氏,看着是要直接纳入华族了。
    “吉公,既然是大皇帝的旨意,萨摩藩就交给你了,好好配合上国天兵进兵吧。”
    岛津重豪对心腹家老桦山久吉说道,莫子布准备让桦山久吉就任萨摩相的消息,自然也传了过来。
    “我不等大皇帝陛下赏赐的兰学书籍到达鹿儿岛了,直接去应天府居住吧。
    乖巧一点,也能省去很多麻烦,说不定未来还会有回到鹿儿岛的一天。”
    岛津重豪有些唏嘘的说道,虽然很是不舍,但态度很坚决,“比起长州毛利氏直接被铲除,萨摩岛津氏的未来,已经好了很多很多了。”
    “是的。”桦山久吉点了点头,“少将样未来会成为中华侯爵,萨摩藩也是第一个投靠大皇帝的日出大名。
    岛津氏,阿不,萨摩秦氏的未来,一定会非常光辉的。”
    岛津重豪摇了摇头,他脑袋可好使着呢,“不可能是侯爵,能有伯爵我就满意了,日出之国这么多大名,最终能得到候伯爵位的绝不会多。”
    桦山久吉愣了一下,“琉球尚氏不过十几万石的知行,就能得到亲王的爵位,我萨摩藩有首义之功,一个侯爵还得不到吗?”
    岛津重豪苦笑一声,“自古爵位,恩出于上,立功够不够封爵,是臣属的事,但是封多大的爵位,或者封不封爵位,却是上位者的事。
    琉球原本就是郡王,现在又基本等于奉献了版籍,实际上是从实权外藩,变成了只能拿年金的勋贵,而且还没有一字王号。
    这一进一出,到底是划算还是不划算,就要看个人的选择了。
    而且,这是皇帝故意的,他把琉球抬高到亲藩的位置,还赐国姓,就是为了不断加重萨摩藩的罪过。
    侵犯一个外藩,跟侵犯一个国姓亲藩可是完全不同的。
    按法理,不但萨摩藩有大罪,连带着知情不报的幕府,都有大罪,甚至是同为西南的其他日出大名,也有坐视的罪过。”
    “我明白了。”桦山久吉点了点头,“这位光中大皇帝,还真是讲究法理啊!
    他的每一步,都是在按照圣门儒学的规矩在走,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如果我们倭人没有接受儒学,倒还罢了,接受了儒学,再来看中华的一举一动,似乎还真有点王道的意味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