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71章 熟悉的感觉,大虞朝,他来了

      第671章 熟悉的感觉,大虞朝,他来了
    阿斯塔纳,虽然中玉兹各部还不知道陈光耀率领的大虞征西军,已经在围攻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
    但这些在中俄两边倒的游牧民族,还是敏锐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是以这几个月来,各部大小可汗一直在王帐商议事情。
    大帐中,其实阿不赉汗早就把实际上的王帐从阿斯塔纳附近迁移到了塔什干周围,因为阿斯塔纳实在太靠近俄国了,有些不安全。
    但离开了左翼中玉兹的传统牧场,偏安塔什干后,直接导致大汗的控制力开始下降。
    特别是阿不赉汗去世,儿子继任左翼大汗后,汗族的实力和威望都大不如前,到了现在,左翼中玉兹早就没了实际上的领袖。
    是以阿不赉汗的五个儿子,虽然在议事中都是排在前面,但已经不能统领整个左翼了。
    这让这场会议,汗族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下风,而汗族的这几支人,则是最支持归附中华的。
    阿不赉汗之所以会离开阿斯塔纳,将部族中心迁移到塔什干周围,就是因为沙俄非常不满阿不赉汗亲近满清的态度,想要把他诱惑到奥伦堡去绑架,甚至派出骑兵突袭王帐。
    在这种情况下,阿不赉汗几次上书满清,要求内附并请满清派大军击败俄国,成为哈萨克草原的主宰。
    乾隆则非常精明,去哈萨克草原与沙俄争夺,胜利了无非得到一些虚名,失败了西北都会有危险,所以很坚定的拒绝了。
    说白了,满清是小族临大国,没有向外拓殖的需求,也不敢把几万万汉人放出去拓殖。
    乾隆放弃拿下哈萨克草原的最好机会,对于满清政府来说,是绝对英明的决定,但对满清所代表的中央王朝,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了。
    凡是有支持的,也就一定有反对的,当汗族南迁之后,话语权就逐渐落到了主张依靠沙俄的部落手里。
    至今仍在阿斯塔纳一带游牧的瑙里兹拜,就主张依靠沙俄,壮大自身实力,而且应和者多。
    “汉人根本就不关心河中,新的中原王朝建立十几年了,没有拓展一寸土地,没出现哪怕一个勇士来展示京城大皇帝的强大,反而连伊犁河谷都丢了。
    右翼的阿里克里克把整个部族都迁入了水草丰茂的伊犁河谷,牛马成群,羊儿养的跟马儿一样高大。
    请问,中原大皇帝连这样的好地方都不要,连阿里克里克这样的家伙都敢侵占大皇帝的领地。
    这样的还是皇帝吗?
    他真的能帮我们对抗强大的沙皇罗斯帝国?
    我看是不可能了,不如我们现在干脆彻底投靠罗斯帝国,利用他们的支持,抵御来自武吉别克人和柯尔克孜人的袭扰,至少是要获得一批火绳枪和火药以及铅弹。”
    你别说,这瑙里兹拜的话,还真没多少错误的地方,至少目前在西域和河中来看,事情就是如此。
    大虞并没有展现出他们和满清一样对西域、河中的掌控欲望和实力,给人一种有点实力但特别怂的感觉。
    同时,哈萨克人虽然在河中占的地盘最广,但实力反而是倒数的,河中实力最强的是占据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的武吉别克人。
    河中最强大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都是武吉别克人建立的。
    除此之外,则是柯尔克孜人最强大,这些家伙可是中华的老熟人了,往后他们叫吉尔吉斯人,往前他们叫黠戛斯人。
    这些居住在碎叶高原上的族群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从唐代起,专门就是干雇佣兵这活的,有点类似欧洲的瑞士人。
    当年准格尔汗国强大的时候,精锐的火枪兵和炮兵中,就雇佣了大量的柯尔克孜人。
    瑙里兹拜这一席话,说的不赞同投靠沙俄大小可汗们都无话可说,冷场了半天,还是已经逝世的阿不赉汗次子哈斯木站出来说道:
    “我曾两次去往北京朝拜大清大皇帝,一路上所见,是没去过大清之人无法想象的。
    那是一个真正的天朝上国,拥有无穷无尽的人口,无穷无尽的枪炮和无穷无尽的牛羊。
    他们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以让左翼的所有人吃一千年都吃不完,他们最底层的农夫也每家都有铁制的农具和炊具,他们拥有的火枪能让所有左翼勇士每人装备一百把还有多。
    大皇帝居住在富丽堂皇的大皇宫里面,他是全天下最强大和最仁慈的君王,赏赐我们左翼首领们从来不吝啬。
    与之相比,沙皇罗斯国并没有那么强大,他们的人口不到中土的一成,他们的皇帝和贵族,比牲畜背上的牛虻还要凶狠贪婪。
    如果我们投靠他们,哈萨克人就会和金帐汗国留下的那些部族一样,成为罗刹人的奴隶。
    你们都忘了几十年前,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死伤过半都要逃回大清国的事情了吗?
    别人避之不及,我们为什么还要凑上去呢?”
    这番话,也是绝对正确的,投靠满清,或者东方的中原王朝还有活路,但是投靠沙俄,一定会被吃干抹净。
    可问题是,中原王朝并不乐意来接受哈萨克草原,甚至现在的大虞还表现出了相当的退缩,这让哈萨克人无所投靠。
    反之,虽然沙俄很可怕,但暂时还没实力来控他们,向沙俄称臣还可以换来一些好处,比如军事教官,沙俄不要的火绳枪以及火药、铅弹什么的。
    因此,立刻就有人出来说道:“哈斯木,你还是跟你父亲一样的想法。
    可是你父亲,伟大的阿不赉汗都无法实现依靠中原王朝的设想,你和你的兄弟并不是你父亲那样伟大的领袖,怎么就能实现这一切呢?
    同时,现在的大虞国,还不如以往的大清国,他们会响应我们的投靠吗?”
    哈斯木这下被架起来了,他也有点愤怒了。
    这不但是在质疑他的能力,还是在质疑他的父亲,伟大的阿不赉汗所制定的路线。
    “赛尔赞,大清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大虞能在这个强大帝国最强盛的时候取代他,我相信大虞皇帝和他的帝国,一定是更加强于大清的。
    我不信这样的大帝国,会对西部边疆无动于衷,连帝国的疆域都不来收复。
    想象几年前从东边传来的消息吧,那些逃来的教徒说大虞皇帝举起屠刀,屠杀了超过五百万教徒,比我们哈萨克三个玉兹的人都还多。
    能举起如此恐怖屠刀的,我不信他是一个懦夫帝王,我甚至认为这是跟昔日成吉思汗,天可汗一样的恐怖君王。
    所以我觉得,他一定会来这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一定会来的。”
    大帐中寂静无声,所有人都看着哈斯木,表情各异,半晌过后,有人小声咕哝着说道:
    “哈斯木说的没错,我们不能像右翼那样把能击灭准格尔汗国的大帝国不当回事。
    阿里克里克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什么人,贪婪、毫无信誉、嘴里说着迷惑人的话,但从来不兑现,是什么让我们去羡慕这样一个家伙呢。
    无非是他占据了伊犁河谷,获得了天大的好处,使得我们开始眼红他获得的好处了。”
    “是的,是的,进入伊犁河谷是非常危险的,大清大皇帝在的时候就不允许,右翼大玉兹的部众经常因为这个被惩罚。
    阿里克里克竟然还敢驻进伊犁城,一旦大皇帝发兵,他就是死的最惨的那个。”
    “是的,伊犁河谷是草原上最富庶的地方,没有任何君王愿意放弃这样的宝地,大虞大皇帝如果真的如此短视,他不可能有能力取代大清大皇帝。
    取代狼王的,只能是另一个狼王,而不会是一只看门狗。”
    态度相当倾俄的瑙里兹拜听到这些议论,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
    因为这些反对靠近俄国的,牧场不是靠近七河之地,就是直接在中原王朝境内。
    而他这个被顶在西北的,则经常要受到俄国和俄国控制的西翼小玉兹侵扰,时刻都在提心吊胆中。
    “你们没有面对沙皇的威胁,自然说的轻描淡写,可是我要是还不作出改变,罗刹人就该把我吃下去了。”
    瑙里兹拜说完大声站了起来,“如果汗王无法做出决定,那么西北的五个千户就会自己做出决定,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儿郎,给他们留下生存的草场,哪怕是给罗刹人当狗。”
    说完,西北五个千户的首领,都集体站起来了,他们跟着瑙里兹拜就要离开大帐。
    “你这是个分裂汗国,离开了汗国,你们更加没法生存,不要做沙皇分裂汗国的帮凶,中原的天兵一定会来到草原上的!”
    哈斯木大声喊道,他甚至用眼神示意他的汗王兄长哈扎尔,一定要留下瑙里兹拜这些人。
    因为他一旦离开,不但代表和左翼汗国的分裂,这些人还会成为沙皇俄国继续向左翼内部侵蚀的工具。
    可是他的汗王兄长根本没这个魄力来使用武力拦住瑙里兹拜这些人,或者说,他要有这个魄力,瑙里兹拜也不敢如此放肆。
    而听到哈斯木的警告,瑙里兹拜头也不回的大声喊道:“天兵,哼哼,我不知道大虞的天兵在哪里,除非他们现在出现在我面前,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就相信他们真的会来!”
    哈斯木大急,他还要再说什么,却突然看见刚刚走出大帐的瑙里兹拜突然抖了一下,随后噗通一声,毫无征兆的就跪了下去。这是在干什么?
    王帐内的大小可汗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一向态度强硬的瑙里兹拜是在干什么。
    就在这时,突然间,马蹄声就密集了起来,一阵一阵,如同天边的雷声一般,由远及近的传了过来。
    “骑兵,有骑兵在靠近!”哈斯木一下就跳了起来,作为草原人,对这种密集骑兵冲刺的马蹄声,一点也不陌生。
    哈斯木第一个冲出大帐,顺着正想爬起来,但因为腿脚无力又摔了一下的瑙里兹拜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远处,火红色的骑兵队伍分成三股,从三个方向,迅速的靠近了过来。
    王帐立在山包上,因此看的清清楚楚。那些骑兵,践踏起了漫天的烟尘,而且他们来速度非常快,部族派出去警戒的斥候没跑多远,就被这些红色洪流给吞没了。
    这说明,敌人的战马非常优良,训练非常到位,而且来的十分突然,显然早就侦查好了,连斥候都没反应过来。
    “快走,快走,这不是草原骑兵,这是帝国骑兵,罗刹人来了,罗刹人来了!”
    有人惊慌失措,急忙要去上马逃跑,因为从作战风格就看得出来,这不是武装牧民能有的战斗力。
    “不能跑,我们的部族都在这里,我们跑了他们就危险了,要组织勇士们抵抗!”
    “没法抵抗,他们是一人三马来的,早就做好了准备!”
    一时间,王帐周围乱哄哄的说什么的都有,所有人都有些傻眼了。
    因为这种草原部落开会,不是说几个首领带几个骑兵就直接来的,而是按照草场,让部落赶着马车慢悠悠跟过来。
    因为很多部落就是几千人甚至几百人,首领去开会把战士都带走了,那搞不好来几个马贼团伙或者有预谋的仇家,直接就能把你部落团灭了,草原上没有保护的妇孺,可是非常危险的。
    而且此时没有即时通讯设备,要是走远了,很大可能找到自己部落都要费一番大劲。
    因此除非是占据着最好牧场,不需要经常迁徙远方的大部落,不然一般部落都不会离首领太远。
    因此叫喊跑路的人虽然多,但真正跑的人却没几个,大家的部落都在方圆六十七里,以部落里面老弱妇孺转移的速度,根本跑不掉。
    “汗王,汗王下令吧!”所有人都怒吼了起来,把目光投向了左翼的汗王哈扎尔。
    可是哈扎尔没经历过这种场面,本身能力也不太够,一时间竟然有些慌了神。
    幸好他身边的弟兄们给力,一个哈扎尔的兄弟大声喊道:“就地防守,吹响号角召唤附近骑兵来支援,我们在山包上防御!”
    这时候,来袭敌人的已经冲到七八百米外了,已经换上了最后一匹战马。
    这种冲起来的骑兵,转瞬即至,不提能不能在短时间召集骑兵上马,就是召集起来,速度起不来,跟送就没多大差别。
    因此,左翼诸人直接在山包上,依靠一些木栅栏居高临下防御。
    此时的阿斯塔纳是没有城墙的,说是城市,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聚居区,有一些低矮的用石头垒砌起来的房子而已。
    福康安冲在最前面,他左边是海兰察,右边是大虞龙骧近卫骑兵上校杨遇春。
    三千人分三组,直接用猪突阵型冲进了阿斯塔纳,海兰察将索伦人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他手持硬弓,在马背上双手鹰扬,箭矢激射,连续将不少哈萨克人给射倒在了地上。
    在他的鼓舞下,数百索伦、巴尔虎骑兵也同样骁勇,他们怪叫着箭如雨下,任何挡在他们前面的哈萨克牧民都被当场射死。
    而在右路,杨遇春率领的龙骧近卫骑兵并没有射箭,呃不,应该说他们就没装备弓箭。
    这都什么时代了,培养一个海兰察麾下这样的神射手,能培养出二十个火枪手了,莫子布不可能还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而马上的卡宾枪射程并不长,真要跟海兰察这样的神射手对攻,死的一定是拿卡宾枪的,所以根本必要此时抢风头。
    不过大虞朝海兰察没几个,但卡宾枪骑兵数不胜数。
    傅康安自然是清楚的,而且他跑到最前面可不是来杀敌,而是来观察形势的。
    看到哈萨克人已经在山包上结阵,隐约能看见火绳枪了,他立刻下令,让海兰察等停下,杨遇春部下马持枪上前。
    就在山上的哈萨克人疑惑的时候,杨遇春部迅速下马展开,把马侧的来复枪也就是线膛枪拿到了手中。
    “砰砰!”一阵炒豆般的声音响起,伴随着一阵阵烟雾,山上的哈萨克火枪手不断倒下,四门老旧的火炮甚至只来得及开了一炮,炮手就被打死了。
    “这是什么火枪,这不是罗刹人能有的!”
    哈斯木立刻就看出了问题,距离二百多米呢,对面铅弹就精准的命中了汗国勇士。
    而且看敌人不继续向前,而是在原地装填就知道,人家确实能精准的打这么远。
    “汗王,怎么办,勇士们正在被屠杀!”瑙里兹拜这下也没了主意,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了到了汗王哈扎尔身上。
    “是大清,阿不,是大虞,是大虞的天兵到了!”左翼汗王哈扎尔还没说话,哈斯木一下就跳了起来,他不仅从武器感觉到了,他还从军服和旗帜上发现了。
    这些士兵穿着红色的战衣,头戴红色铁盔,装束非常东方,一看就不是罗刹人。
    而且他们的旗帜,是非常典型,画有日月、金龙和飞虎的东方旗帜。
    “哈哈哈哈,汗王,大虞的天兵到了,我猜的果然没错,他们没有放弃西域,他们还是来了!”
    哈斯木狂笑了起来,作为一个去过两次北京,深刻知道中原王朝强大,且有现实需求哈萨克人,他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到来了。
    哈扎尔还是比较相信这个弟弟判断的,于是立刻下令,“让士兵们放下武器,打出白旗,恭迎天使。”
    嗯,程序没错,因为他父亲阿不赉汗接受过满清的册封,严格来说左翼中玉兹是满清的藩属。
    只不过,傅康安可不管这些,当杨遇春所部把哈萨克火枪手打的死伤惨重阵型散乱后,剩下的两千骑兵一鼓作气就冲了上去,彻底冲散了数千哈萨克人,骑兵们顺利飚到了王帐前面。
    哈扎尔此时倒还算镇定,他没有跑而是带着人跪在帐前,手里还捧着满清赐给他的朝服、朝珠和顶戴。
    傅康安看见这玩意,脸颊都忍不住抽了一下,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身边的杨遇春上前一步。
    他一把就将满清赐予的这些东西,给扫到了地上,并大声用不算熟练的蒙古语喊道:“满清已经不在了,现在得听我们大虞的!”
    哈扎尔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弄不清东边的恩怨,被吓得有点开始发抖了起来。
    唯有他弟弟,阿不赉汗的次子哈斯木最镇定,他也用蒙古语喊道:“朝廷册封哈萨克左翼可汗哈扎尔,拜见天使!”
    “哈扎尔,是阿不赉的长子吗,你是大汗,难道阿不赉已经去世了?”
    傅康安军中唯一昔日跟随兆惠来过哈萨克草原,还与阿不赉汗并肩作战过的海禄上前问道。
    哈扎尔这下有点认出海禄了,当年他虽然还小,但对这些东边来的凶狠天兵,印象挺深刻的。
    见到熟人,确定是东方来的天兵后,哈扎尔匍匐在地哭道:“我父已经去世八年了,他一直在等天兵到草原上来啊!”
    傅康安自然知道这些来龙去脉,哈萨克人不过是想把朝廷武力引入草原,用来抵御罗刹人的侵蚀。
    不过,昔日大清没有这个需求,但是现在的大虞有这个需求,正好可以用上。
    “大虞大皇帝陛下有诏,哈萨克部左翼素为天朝藩属,尚称忠心,今日天朝大兵西进,可愿效命?”
    哈扎尔、哈斯木,甚至就连一直倾向沙皇俄国的瑙里兹拜都欣喜若狂,他们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我等愿意,我等愿意,愿为大虞大皇帝之爪牙!”
    杨遇春听完,嗤笑了一声,“你们想做爪牙,还早了点,不过只要可以献上忠心,好处肯定是有的。”
    杨遇春虽然读书不多,但收服一部分哈萨克人的道理,他听陈光耀讲过很多次了。
    这些哈萨克人信仰天方教并不虔诚,只要他们愿意改信白莲宗,那么就可以信任一下。
    有些这些本地人,大虞也才有了再河中立足的基础,此后不管是打河中三汗国还是抵御罗刹国,就更有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