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6章 宣府总兵:秦良玉!

      第96章 宣府总兵:秦良玉!
    沉思片刻后,朱慈烺对马祥麟说道:
    “马将军,你先下去休息吧,这两天本宫可能有用到你的地方,你先养好精神再说。”
    “另外,今天的事情不要告诉任何人!”
    马祥麟闻言神色一凛,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明白了。”
    随后他便离开了。
    朱慈烺又看向方正化吩咐道:
    “去把薛国观和李邦华请过来。”
    这种涉及整个边镇文臣武将的事情,朱慈烺需要和他们商议一下。
    方正化闻言,连忙应声道:
    “奴婢这就去。”
    说完,他也离开了。
    李若琏此时手中还拿着那份抄家清单和受贿名单,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问道:
    “李若琏,你觉得本宫该怎么处理这群人?”
    李若琏没想到朱慈烺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沉思片刻后,他才说道:
    “按照常理来说,这群家伙应该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但臣觉得这样做不妥,因为宣府是边镇重地,如果一下子杀掉这么多的武将和文官,肯定会引起大乱的!”
    “所以.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朱慈烺没有说话,因为李若琏担心的事情,也是他心中所想。
    片刻之后,朱慈烺缓缓开口道:
    “再派一队锦衣卫去宣府,让他们埋伏在宣府附近,拦截所有从山西过去的人!”
    “但不要伤害他们,关押起来就可以了!”
    山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瞒肯定是瞒不住的,既如此,那只能尽量阻止消息传到宣府了。
    然后在这期间,尽快解决掉宣府的八大皇商和那些文臣武将。
    李若琏当下也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赶忙拱手道:
    “臣遵命!”
    “去吧!”
    朱慈烺挥了挥手。
    李若琏随即便离开了。
    没过多久,薛国观便匆匆抵达了东宫。
    他现在每天都待在内阁,与东宫相距不远,自然来的也快。
    而李邦华因身在京营,需要稍晚一些才能赶到。
    朱慈烺未等薛国观行完礼,便地指着桌上的那些东西道:
    “无需多礼,你先看看这些。”
    薛国观也不推辞,即刻拿起东西查看了起来。
    然而仅仅几眼过后,他的脸色便阴沉了下来。
    待他全部翻阅完毕,已是怒不可遏,口中骂道:
    “这些混账东西,大明如此信任他们,他们竟敢背叛大明!真是罪该万死!”
    “私通建奴,罪不可恕!”
    想到自己曾因区区几千两银子被弹劾甚至打入死牢,而这些家伙贪污的银两竟高达四五百万两,薛国观更是气愤难平。
    朱慈烺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问道:
    “薛阁老,按照你的看法,现在该如何是好?”
    薛国观愤愤地说道:
    “这些人必须严惩!他们通敌卖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更不足以告慰那些为大明捐躯的将士。”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继续说道:
    “本宫也知道这些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该如何杀这些人?”
    “毕竟涉及宣府一百多位文武官员,一旦处理不当,宣府必将陷入混乱。”
    “宣府作为大明与蒙古之间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大明的京师也将岌岌可危。”
    薛国观听到这话,随即这才冷静了下来。
    不过一时半会的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无奈地向朱慈烺拱手道:
    “太子殿下,请容臣思量一番再做回答。”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
    随后,小太监奉上茶水,薛国观喝了一口茶,随后开始来回踱步,苦思对策。
    不久,李邦华也赶到了。
    他一进门便感受到了这里的气氛有点不太对劲。
    和薛国观一样,没等李邦华行礼,朱慈烺便道:
    “无需多礼,先看看那些东西再说!”
    说着,朱慈烺指了指薛国观刚才放在桌上的东西。
    李邦华先是有些好奇,但随即还是拿起桌上的东西看了起来。
    下一秒,他的脸色就变得难看了起来。
    等看完之后,他同样震惊不已!
    随即愤怒地骂道:
    “宣府这些家伙真是狼心狗肺,竟然暗中资助建奴!真是死有余辜!”
    再看看朱慈烺和薛国观,李邦华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里的气氛这么紧张了!
    薛国观这会儿还没想到好办法,随即便皱着眉头说道:
    “孟暗,多余的话就不说了,还是想想该怎么杀掉这群家伙吧!”
    “毕竟宣府可是边镇重地,如果一下子杀掉这么多的官员,肯定会引起动荡!”
    李邦华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的情绪稍微平稳一些,随后这才说道:“这些人必须严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宣府总兵和宣府巡抚肯定参与其中,所以他们必死无疑!”
    “但剩下的这些人中肯定有些是不知情或被迫的,不能一概而论。”
    “总不能宣府这个地方的所有官员都私通建奴吧?”
    “真要这样的话,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
    虽然薛国观对李邦华的这些话有些不满,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李邦华说得有道理。
    就在这时,朱慈烺开口了。
    “杀多少人暂且不论,现在最关键的是我们该如何杀?”
    “本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宣府的安定。”
    “宣府不能出事!”
    两人听到这话都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也知道宣府的重要性。
    薛国观沉思片刻后说道:
    “太子殿下,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派人去接管宣府巡抚和总兵的位置。”
    “至于到底要杀多少人,先放一边,总之不能再让他们继续通敌了。”
    朱慈烺点头表示赞同,并问道:
    “你们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薛国观拱手道:
    “有!臣推荐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史可法担任宣府巡抚。”
    史可法?
    朱慈烺想了想,印象中确实也是个忠臣良将,而且最终也为大明殉国了。
    就在这时,李邦华也附和道:
    “臣附议!史可法公正无私,且颇有才能,定能整顿宣府的风气。”
    两位大臣都同意了,朱慈烺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既如此,就这样吧!”
    随后,朱慈烺又问道:
    “巡抚的人选定了,总兵的人选呢?”
    两人听到这话,顿时就犯难了。
    因为他们都是文臣,对武将并不熟悉,再加上现在大明正值多事之秋,有能力的武将都被派出去了。
    而那些国公、侯爵、伯爵之类的,也都是酒囊饭袋,根本不堪大用。
    真要是让他们去了宣府,指不定把宣府祸害成什么样子。
    看着两人都不说话,朱慈烺这才说道:
    “如果你们都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的话,那本宫想推荐一个人。”
    这话一出口,两人都颇为好奇的看向了朱慈烺。
    朱慈烺则是缓缓说道:
    “秦良玉如何?”
    薛国观先是一愣,随后问道:
    “太子殿下是说四川的石柱宣慰使秦良玉?”
    朱慈烺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她!”
    薛国观对秦良玉有些印象,而且印象不错,毕竟之前秦良玉可是不远千里前来救驾过的,而且崇祯还做了好几首诗送给她。
    不过
    秦良玉终归只是一个女人,她能担得起宣府总兵吗?
    李邦华这会儿也想起了秦良玉的事迹,随即说道:
    “秦良玉确实是个可用之才,她虽为女将,却不输男儿,依臣所见,比朝廷的那些勋贵们要强上何止百倍?”
    “听闻她手下的白杆兵甚至击败过建奴,如果是她的话,臣觉得可以!”
    “不过四川距离北京实在太过遥远,一来一回恐怕来不及。”
    朱慈烺心中好笑,口中却是说道:
    “你们有所不知,父皇早已下令让秦良玉带着白杆兵进京了,现在她距离北京也就三百多里的路程,不出意外的话两三天就能赶到。”
    两人听到这个消息,皆是面面相觑,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因为秦良玉进京的事情兵部和内阁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是皇帝越过内阁和兵部私下调动的!
    虽然这有些不合规矩,但考虑到大明现在的局势,这些规矩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就这样。
    新的宣府巡抚定为史可法!
    新的宣府总兵定为秦良玉!
    紧接着,李邦华好似又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太子殿下,臣认为除了派遣新的巡抚和总兵之外,还得再派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过去,才能稳住那些躁动的士兵。”
    “否则,就算秦良玉和史可法真的去了,恐怕也难以掌控那些边军。”
    “毕竟宣府的边军向来骄纵。”
    朱慈烺闻言,微微颔首,觉得这话颇有道理。
    毕竟史可法和秦良玉从来都没去过宣府,确实得派一个大人物跟着镇镇场子。
    随即他问道:
    “那你觉得该派什么人去?”
    李邦华略一思索,道:
    “本来应该派英国公去,但据臣所知,英国公最近似乎不在京城。”
    “没错,”
    朱慈烺接口道:
    “最近辽东那边有件事情需要英国公去办,所以他去辽东了。”
    听到这话,李邦华只能又说道:
    “那么臣觉得,可以从现有的公爵、侯爵中选一位有资历和胆识的勋贵前去。”
    说这话的时候,李邦华自己都有点底气不足。
    因为他之前刚说过大明的勋贵们都没有一个女人厉害,现在说这话,明显有点打脸的意思。
    打的还是他自己的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