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章 下乡一趟,八万大元

      第48章 我是一个撬壳匠撬壳本领强
    红星刘家生产队的海岸线情况很差,没有码头,是个半吊子渔村。
    生产队有船都是小船。
    它们只能跟澡盆子似的在浅滩晃悠,捞上来的海货还没赶海捡的多呢!
    所以说靠海吧,没个像样的码头;说有田吧,盐碱比白面还多。
    看起来两手都能抓,但两手都抓的软!
    不过靠海的村庄风景没的说。
    刘旺财收拾了几样赶海工具,带他来到海边。
    潮水开始退去,浪头轻轻拍打着青苔斑驳的堤岸慢慢离开。
    清澈剔透的海水光晕里晃动着小渔船的剪影。
    午后灿烂的阳光将水面照耀成舞台,桅杆上的三角旗猎猎作响,像在给舞台配乐。
    潮水退去,泥滩露出。
    阳光照耀,遗留的无穷小水洼反射了阳光跟撒了金箔似的晃眼。
    钱进一下泥滩就看到有货。
    招潮蟹举着大螯横着走,弹涂鱼在泥地里蹦跶。
    招潮蟹肉少难抓没价值。
    弹涂鱼就很好了,鱼肉丰腴肥美。
    “它能治疗小孩尿床。”刘旺财说道。
    钱进一听可以抓:“徐卫东同志现在还尿床呢,我给他抓几个。”
    “抓吧,它还能补阳气呢。”刘旺财继续说。
    钱进一听必须抓:“徐卫东同志很虚,我给他抓一批!”
    结果他小看了弹涂鱼。
    这小东西特难抓。
    它们划动胸鳍在湿地上滑翔,能爬能跳还能游,很不好对付。
    钱进勇猛精进、龙精虎猛。
    一条没抓到。
    此时有南迁的白鹭优雅的飞来,长嘴一伸就叼住了一条弹涂鱼。
    有一只小白鹭叼着滩涂鱼歪头打量钱进。
    钱进猛然将抄网甩向它。
    小白鹭吓一跳,扔掉嘴里弹涂鱼展翅高飞。
    钱进大喜,三步并作两步滑溜过去,一把用网兜扣住了这条劫后余生的弹涂鱼。
    弹涂鱼鼓着眼很懵。
    它没想到自己死前有两难……
    这也是一招捕捞弹涂鱼的方法,叫做黑吃黑。
    老队长被他逮鱼的法子逗得哈哈笑,然后指引他去翻礁石。
    钱进翻开一块石头。
    下面聚集了好几个海螺。
    这些海螺外壳长的像是倒扣的斗笠,名叫将军帽。
    很受欢迎。
    因为它不像其他海螺一样有着螺旋状结构,很容易就能将壳肉分离开来。
    吃起来简单。
    老百姓都爱吃。
    发现将军帽后,钱进开始翻石头。
    刘旺财又说:“你找礁石的背阴面,它们吃石头上附着的小海藻,只要有眼力,很好找。”
    远处传来孩童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几十号人背着篓子像潮水般漫过滩涂。
    有孩童跑来找钱进卖好:“领导叔,你老在这里翻石头干啥?你去前面,有虾虎!”
    虾虎就是皮皮虾。
    钱进挺喜欢吃这玩意儿的,顿时大喜:“皮皮虾,我们走!”
    结果他不清楚泥滩的脾性。
    这玩意不是沙滩可以随意走,他往里走几步,越走陷的越深!
    老队长把裤腿卷到大腿根准备去救他。
    结果孩童们看见嗷嗷跑来开始:“拔萝卜、拔萝卜,快来快来拔萝卜……”
    有老汉冲他喊:“城里娃子,赶海可不比你们公园划船,小心哪!”
    钱进尴尬。
    他好不容易被拔出来,结果裤裆裂线处还挂着条海带。
    有抽烟老汉笑到烟锅里的火星子乱蹦:“到底是城里娃娃,赶海赶出耍猴戏的架势。”
    钱进默不作声。
    他拔出腿后弯下腰伸手在凉丝丝的软泥里搅和。
    忽然手摸到团硬物拉出来。
    刘旺财定睛一看竟是个拳头大的香螺!
    海水洗干净,螺旋纹里还沾着七彩贝母呢!
    “好运气。”附近的人纷纷赞叹。
    钱进扳回一城,却不敢往深处去了。
    刘旺财带他去了礁石区:“这里不怕被海泥给咬住腿。”
    这地方也不错,钱进发现了大片的野牡蛎!
    众多牡蛎与贻贝交错生长。
    二者都能吃。
    二者也都紧紧生长在礁石上,有一片壳子跟礁石长在一起。
    但刘旺财提前准备好了撬刀。
    钱进戴上劳保手套开始奋力撬牡蛎。
    今天赶海收获大。
    这把他高兴坏了,一边辛苦干活一边唱着歌自娱自乐:
    “我是一个撬壳匠撬壳本领强,我要把那海蛎子,撬的直叫娘……”
    野生牡蛎很难撬下来。
    钱进有时候一个不小心会把牡蛎撬碎,这样就带不走了。
    本着好牡蛎别辜负、坏牡蛎别浪费的原则。
    被撬碎的牡蛎都进入他嘴里。
    鲜活牡蛎的肉娇柔粉嫩,轻轻一碰就出水,舌头舔一舔又软又鲜美,只略带轻微腥味。
    很好吃。
    而且现如今海水完全没有受到污染,牡蛎特别干净。
    不像27年那个时代,海水有化工污染也有核污染,牡蛎肉不能生吃,吃了会坏肚子。
    现在的海水还不用担心这问题。
    看刘旺财就知道。
    老队长时不时碰上个软壳小螃蟹,他洗一洗就塞进嘴里吃掉:“老话说的好,生吃螃蟹活吃虾,掉进海里淹不煞。”
    钱进笑:“学会了。”
    他看见一处小水坑里有个破陶罐,便赶紧去捡起来怕裂口处锋利的瓷片伤了人。
    结果他捡起陶罐一低头,吓得直接扔出去:“娘啊!海蛇!”
    所有海蛇都有毒。
    这个常识他是知道的。
    陶罐砸在软泥里没碎但开口朝下,有又粗又长又滑溜的东西钻出来。
    刘旺财扔掉烟炮仗扑上去:“嘿哟我的小同志,这可是顶好的东西!”
    “大鳗鱼!这东西最能滋补男人哪!”
    不起眼的陶罐里竟然盘着两条大鳗鱼。
    可能是两口子在卿卿我我,结果被一锅端了。
    刘旺财要给钱进带回去:“徐同志不是虚吗?你给他吃这个,吃完他就不是虚同志,是旭同志!”
    钱进怀疑的问:“鳗鱼的滋补能力真这么厉害?”
    老队长给他答疑解惑:“鳗鱼厉害的是什么?打洞钻洞!越紧的洞越能钻!它们身上有粘液,越钻越滑溜!”
    钱进恍然,原来是这么个原理。
    那这两条鳗鱼他回去自己吃,给徐卫东吃耗子。
    老队长一边收拾鳗鱼一边感叹:“又捡大香螺又捡大鳗鱼,你小子运气真好,当年海上学大寨的赶海比赛要有你这运气……”
    他摇摇头,很感慨。
    钱进在海滩上忙活好一阵,有人从深处往回赶,喊道:“涨潮啦,清场啦!”
    潮水哗啦哗啦的翻涌。
    滩涂上腾起银亮的雾气。
    钱进跋涉上岸,铁皮桶里满满当当的。
    收获感十足!
    带回去可以请二队手下吃顿鲜货。
    刘旺财媳妇得知他要带海鲜回去后,从屋子里拿出像军人迭被褥一样迭到小豆腐块的塑料袋:
    “国营第二饭店的袋子,用来装什么都好,特别防潮特别隔味。”
    “我一直没舍得用,今天可派上用场了!”
    她还叮嘱钱进:“你用完了洗一洗晒干净,下次也给俺家捎回来吭?”
    “吭什么吭?这东西本来就是人家大组长看钱进面子给的。”刘旺财嫌弃媳妇小气。
    刘旺财媳妇便讪笑,抚摸着塑料袋很不舍:“听说这东西专供外宾的。”
    “除了大饭店有特供,咱老百姓想买得托外宾去友谊商店呢!”
    刘旺财说:“瞎传,我看人家城里不少人家有呢。”
    现在塑料袋确实还是紧俏物资,在农村尤其少见。
    但对钱进来说这小东西可太没价值了。
    他回屋去商城买了一百个小号塑料袋。
    才两块五毛钱!
    然后他装入挎包提出来,直接交给刘旺财的媳妇:“要不是我婶子提这茬,我都给忘了!”
    “喏,婶子,放心的用,我托人在百货大楼内部买的。”
    刘旺财媳妇摸着光滑轻便的塑料袋满脸喜爱与惊喜:“哎哟,这么些袋子呀?”
    “你看你,小钱,我这这多叫人难为情……”
    刘旺财撇嘴:“难为情别收人家东西。”
    钱进哈哈笑,推走了刘旺财媳妇:“婶子你帮我分装一下这些小海鲜啊。”
    他坐树荫下歇息。
    这一歇不要紧,歇过来后竟然感觉腰酸背痛。
    完蛋!
    他当场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怎么骑自行车返程?
    后面的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完全是对的。
    别说返程回城里,他就是骑着车跟老队长去高坪生产大队这么一段路都歇了两歇!
    老队长看了犯嘀咕:“我看该补的不是小徐,是你!”
    钱进当没听见这话。
    两人到了生产大队,苏向红男人出海了,她在大队豆腐坊里忙活,被紧急叫回家。
    钱进给出带来的礼物,讲明自己跟林海的关系:
    “林哥得知我来红星公社,就让人给我捎口信过来串个门,看看你们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苏向红身上已经看不出城市姑娘的影子。
    她皮肤黝黑、手掌粗糙,头发有了银丝,看起来倒像是林海的姐姐。
    面对城里兄长的关心她很是高兴。
    看到钱进带来的又是肉罐头又是水果奶的紧俏货,还给送来粮票和布票,她更是开心。
    她不好意思跟钱进一个外人诉苦,就说家里挺好的,还委托钱进帮自己给表哥带上点自己晒的虾皮虾米、鱼干蟹肉棒之类的干货。
    钱进要的就是这些东西!
    至此。
    他去林海家里登门拜访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一切就绪,只待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