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6章 新西安

      第246章 新西安
    1867年8月8日
    新西安府(注,原查亚普拉地区)
    来到了这里,会让人有一种错觉,仿佛是来到了神州大陆的某个沿海城市,尤其是那种连廊式城市楼房,与厦门非常相像。
    大街小巷都能看见的华夏明清式屋宇飞扬斗拱,往来南北掺杂的口音,又与潮汕或江南城市非常相像。
    整个香格里拉群岛(注;原新几内亚群岛)面积广袤,在这个世界第二大岛屿上,只有一东一西两个移民城市。
    岛屿东北部的移民城市位于莫尔兹比港,现在的名称叫“东港”。
    岛屿西南部的移民城市位于查亚普拉地区,现在的名称叫“新西安”。
    “新西安府”与“东港府”间直线距离约2070多公里,若是通过沿海航线,则两地航程达到2700余公里。
    从马尼拉抵达新西安,比新西安抵达东港还要更近一些。
    整个香格里拉群岛仿佛是个扁平且不规则的女士帽子,戴在了南方澳洲大陆的头上,双方隔着最窄150公里的托雷斯海峡,遥相对望。
    从香格里拉群岛东部的东港,前往澳洲非常便捷,尤其是澳洲大陆东北的约克角周边城市,例如达尔文,相距只有几百公里远的航程,一天即可抵达。
    即便是澳洲中部的悉尼,也只需要三~4天的海上航程。
    楚王郑国辉率领政要一行抵达新西安后,率先进入行辕休息,消除长途海上旅程的疲惫,没有急于展开视察活动。
    短短一年多时间
    新西安从原本一无所有的土著部落聚集地,仅有数十名白人的渔港村落,发展成为人口超过1.3万的大城镇,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在新西安的周边
    涌现出了百十多个华人村镇,很多都是烧荒开辟出来的新田地,种植上了大片水稻,这是本地从未有过的粮食作物。
    原本在香格里拉岛上,这片区域是土著人口聚集的较为成熟地区,但当地土著没有农耕的习俗,种植的也是甘薯和其他植物球茎类,日常食用的还有香蕉等果实。
    所谓的农田水利工程完全没有,全都是随意的栽植,然后靠天收。
    自1月份起
    华人移民大批抵达之后,对当地数万土著进行了约束性管理,垦殖烧荒,拓展田地和道路,修建桥梁码头,挖掘城市排水沟渠,铺砌城市道路等等。
    经历一番艰苦奋斗,才有如今较为良好的局面。
    登岛的华人移民已经收获了一季水稻,现在栽植的是秋季稻,预计将在10月底开镰收割,距今还有两个多月时间。
    安置在新西安府的华人移民约6.9万人,比安置在东港的略多些,安置在东港的华人移民约5.4万余人。
    根据楚国政府的移民政策
    包括香格里拉岛,所罗门岛,关岛,塞班岛以及其他偏远的太平洋岛屿,一律不发展工业,皆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
    这样做的目的,源自于楚王郑国辉定下的“强干弱枝”政策。
    该政策明确海南群岛为主体,即绝大部分轻重工业都分布在海南群岛,力求在以海南群岛为主体的王国版图中,经济繁荣程度和城市及工农业发展水平高于边疆海岛。
    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失去控制的离心力。
    在香格里拉群岛区域,同样执行的是这一政策。
    在新西安城市周边,除了必要的碾米厂,榨油厂,木材厂,砖窑,木材烘干窑之类的企业,没有其他的工业成分。
    所有的针头线脑,日用百货以及农具,水果罐头,布匹,衣物等等,全都是从海南群岛输送而来,进入当地日杂商店售卖。
    就连一盒火柴,都要从外部输入。
    漫步新西安街头,这里就是一个宁静祥和而美丽的滨海城市,城中拥有大片的绿化带和公园,住房以1~2层的木楼为主,乡村大多是木制平房。
    站在城市街道上
    能够看见远处天际线上,那连绵起伏的无尽山脉,绵延伸展向远方。宛若独立大陆一般的开阔恢弘景象。
    山势如此的高远,平原如此的辽阔,奔腾的大河如此的宽广雄壮,一切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香格里拉岛有“大洋洲水塔”之称,与南方的澳洲大陆干旱宽广不同,这里地处赤道和12度经纬线以内,是典型的热带季雨气候。
    新西安与东港两地,位于整个岛屿的一东一西,皆处于大河的肥沃丰腴冲积平原上,日照阳光充足,年降水在1000~1200mm之间。
    这个降雨水平,相当于江南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温差极小,最低二十三四度,最高二十七八度,年均温差只有3~4度之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由于香格里拉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屿,广阔宛如大陆,因此岛上有不同的地理气候。
    纵贯整个岛屿宛若巨龙般的雪山山脉,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3200米以上的雪线,常年冰雪堆积,形成二千余公里长的连绵雪山山脉,气势恢宏壮阔。
    海拔2千米左右的高原地区,气温常年在摄氏零度左右,生长着大片寒带落叶森林,亘古以来荒无人迹。
    连绵而高大的雪山山脉,就像一道2000多公里长的巨大屏风,阻隔了南太平洋温润的季风气旋,从而在山脉南坡形成了大片集中降雨的地理景观。
    这片山脉南坡年降雨量都在2000至6000毫米之间,极端地区年降雨会超过7000毫米,可谓是终年都笼罩在或大或小的雨水中。
    这一地区
    由此形成了几条世界级浩瀚水量的大河,常年奔腾的河水涌入太平洋中,最大的弗莱河流全长1290公里,流域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
    弗莱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岛上河流,年径流量约为6000亿立方米以上,能达到长江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二水平。
    而在雪山山脉的南坡,入海水量达到年均千亿立方米级别的世界性大河,至少还有4条。
    这些大河共同造就了雪山山脉南坡的广阔冲积平原,生长着茂密的热带丛林,雨水众多,光照充足。
    这样的地理气候,真不愧被称为“大洋洲水塔”。曾经有好事的澳洲人,设想在海峡的最窄处建立一座海底隧道,穿过150公里长的海峡,将岛上丰沛的淡水引入干旱的澳洲大陆。
    不谈每年白白流入南太平洋的上万亿立方淡水,就算引流百分之一二,那都有200亿立方的淡水,逐一解决澳洲的干渴,这就是闲话了。
    东港市就处于中央山脉南坡的冲积平原上,位于岛屿东北端的湾岬中。
    这样的地理条件,最适于发展的是甘蔗种植园,适于发展榨业,白可是世界级的大宗贸易,发展前景光明。
    在雪山山脉的北坡,由于阻隔了温润的南太平洋云团,北坡的降雨量明显比南坡少的多,大多在年均1000至2500毫米之间,适宜发展农耕生产。
    新西安就坐落于北坡,位于其西北端。
    抵达后的次日上午
    西安知府侯家玉主持了简洁而不失庄重的恭迎典礼,在楚王郑国辉面前,知府侯家玉双手虚合,虎口朝上,率领一众官员神色庄重的深深一揖到地,这是面见君王的最高礼仪。
    楚王郑国辉生受了这一拜礼,他看着面孔黝黑的知府侯家玉,再看看如今风调雨顺颇具规模的新西安府,就知道其付出了多少辛劳,多少不眠之夜?
    “侯爱卿免礼,这一年多来,你们辛苦了,本王都看在眼里。”郑国辉温言的说道。
    这一句话
    瞬间戳中了知府侯家玉和身后一众官员们心中柔软处,眼眶立时红了,大滴的泪珠无声的从面庞滑落。
    知府侯家玉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陛下,微臣情难自禁,在君前失态了,请陛下恕罪。”
    “爱卿何罪之有?皆我楚国开疆立业的功臣也。今后新西安这座府城,将会永远铭记诸位臣工,这一路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这就是一座无法抹去的历史丰碑,值得后人所铭记。”
    楚王郑国辉的这番评价就太高了,他身后的一众重臣要员们神情惊骇,互相的对望了几眼,流露出复杂的心态。
    陛下说的没错,只要新西安这座城市在,那么后人就永远无法忘记最初的开创者,也无法抹杀显要的历史功绩。
    今后若是有机会
    未尝不可毛遂自荐,安心到某个地方垦殖发展,从无到有的建造出一座城市来,岂不青史留名?
    人生短短数十载,能有这份功绩,便足以告慰生平。
    楚王郑国辉这番话说出口,知府侯家玉等人也神情震动,方才的酸涩瞬间变成甜蜜的果实,简直被巨大的幸福击中。
    陛下的金口玉言,相当于加盖了官方认证的印戳,除非陛下改口,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推翻。
    激动之余
    新西安知府侯家玉再次率众深深的一揖到地,感激莫名的说道;“陛下厚誉,微臣等实在愧不敢当。我等愿意扎根海疆再干上十年,将这片荒芜之地建设成为海上江南,稻米飘香,为我华族开拓世界略尽绵薄之力。”
    “好,有这番扎实的心意,何愁大事不成?哈哈哈……好,就当如此。”楚王郑国辉哈哈大笑起来。
    他习惯性的给臣工们灌点鸡汤,没想到收获同样巨大。
    新西安知府侯家玉原本也是楚王幕僚,话语不多,为人勤谨肯干,被看中派到这里来开拓殖民。
    其知府一职,亦是新晋升不久。
    按照政府轮换任职的规定,至少要在这里再干一任,就是五年,转而再调动到他处任职。
    若是获得重用,那么就平调到比较重要的府城,比如宿雾,达沃,或者平调到政府各部衙门,积累在中央机构任职的资历,谓之“磨勘”。
    简单而庄重的典礼过后,一众政府要员就纷纷上了马车,开始了对新西安府的视察,这也是对本地官员阶段性垦殖工作的检阅。
    新西安府坐落在巨大的海湾中,城郊有一条浩荡的大河奔腾汇入海湾,被称作清水河,在途经新西安府时,汇入海湾处的河面宽达300多米。
    新西安府就坐落在玉带河的西侧,这里的地势较高,平均海拔约68米,拥有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开垦难度较低。
    一行三十多辆马车出城后,沿着清水河径直向南行去,沿途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风车,在水流的推动下将河水抽吸上来,进入灌溉水渠中。
    大片大片平整的水稻田坐落其中,还有人工挖掘的灌溉沟渠,坐落在田野中的村庄,在河边洗澡和悠闲啃食青草的水牛群,扛着锄头劳作着华人农民们,交汇形成了宁静的乡村诗篇。
    楚王郑国辉目光看向马车外,他暂时没有进村的想法,要深入到最边远的乡村再说。
    常年视察各地风物,练就了楚王郑国辉一双慧眼,可以从平凡中发现许多东西。
    例如本地的华人移民衣衫是否少有补丁,脸色是否红润强壮?走路低头畏缩还是抬头挺胸,底气十足。
    村庄建筑如何,道路如何?
    村民家养的鸡禽多不多,有没有猪,羊,驴子,牛这些大牲口?
    看到大人物视察时,眼中有没有对未来希望的光彩?
    这些平凡的细节,才能够传达准确信息,反映出当地百姓真正的生活水平。
    马车一路向南疾驰,不时的经过一片又一片的森林,新西安的周边广阔冲积平原,是最适宜发展农耕的地区。
    这里降雨相当于江南水平,日照充足,年均气温浮动仅在三四度之间,最低23度,最高27度,常年都是这样的气温。
    能够区别的,也就是雨季和旱季。
    新西安附近这片平原广达3.3万多平方公里,属于中央山脉(注,即雪山山脉)的西部北坡平原,多有平缓丘陵以及大片热带沼泽红树林,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
    仅这一片广阔地域,就足以安置数百万华人移民。
    现在开发的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但已经呈现出鱼米之乡的丰饶,果然是个好地方。
    相比较之下
    雪山山脉南坡的降雨集中热带雨林区,是人类不适宜涉足的地方,常年高达四千毫米以上的降雨量,极端地区超过七千毫米降雨量,等同于天天下雨。
    适宜华人开发垦植的地区,是年降雨量低于三千毫米的冲积平原,要求地势开阔,地形平缓,需要优中选优才行。
    本地府县已经建立了气象观测台,日常会收集降雨,大风以及其他的气象信息,评估待开发地区的自然条件。
    这么大的地方,完全可以挑挑拣拣的寻找容易开发地区。
    即便是大力殖民开垦,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移民几百万人,能把这座面积广袤的岛屿开发到5~6%就不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