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发现一座世界级大铜矿
第248章 发现一座世界级大铜矿
去往偏僻的乡村见到了真实的屯垦场景,返回天玑县时,已是傍晚时分。
一天的鞍马劳顿下来,楚王郑国辉和随行的官员们都有些疲惫,准备就在当地歇息一宿,明日返回。
顺路还可以多看两个村子,这也是楚王郑国辉身体力行的向官僚们贯彻自己的治政理念;
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事,避免浮夸和迎奉这些官场陋习蔓延。
这时候,外面传来一片喧哗之声,刚回来洗漱一番的楚王郑国辉皱起眉头,放下手中的茶盏望过去。
只见幕僚长何仙快步走了过来,弯下腰一揖说道;
“启奏陛下,贺大人在下乡视察的时候,不慎脚步湿滑滚落沟渠,腰腹部撞在山石上受伤了。
人刚刚抬了回来,已在弥留之际。
刚才御医检查了下,其腰腹部伤势甚重,肋骨断裂伤到了内脏,出了不少血,恐神仙难救了。”
他口中的贺大人,就是随行的商务和文化部长贺瑞鳞,此人在诸多方面都不符合郑国辉的脾胃,性格死硬而守旧,没曾想竟伤在这里。
郑国辉皱了下眉头,问道;“怎会如此巧合?”
“回陛下的话,想来是因为连日奔波,休息不好。贺大人年龄大了,难免有些脚步虚浮,此事纯属意外。”
“嗯……人有旦夕祸福啊!”楚王郑国辉渭然长叹一声,心中却有些轻松。
这样也好,省得政府方面动手惩治,落下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嫌疑,反而不美。
既然这个大刺头出了意外,那么此番视察回去之后,就要将政府上下那些冒出头来的居心不良之辈,一一剪除。
倒不用大张旗鼓,寻个其他贪赃枉法之类的罪名黜落后,加以惩治即可。
楚王郑国辉不慌不忙的喝着热茶,没多一会儿,副首相郑守信走了进来,他看了一下何仙,然后对着楚王轻轻的摇一下头。
意思是;人已经去了。
果然,外面传来嚎啕大哭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是天玑知县彭浩,此人乃是贺瑞鳞得意门生之一。
楚王郑国辉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来向外走去,至少表面上的宽慰是要做的,相应的哀荣厚遇要给的,这原本就是题中之意。
两天后
回到了新西安城,楚王郑国辉给随行的一众官员们放了几天假,让大家好生歇息轻松一下,不宜太过劳累。
原本跟随一同下乡视察的商务和文化部长贺瑞鳞,去的时候活蹦乱跳,回来的时候就是一坛骨灰了。
他的几个随从披麻戴孝,面色悽怆的搭上了一艘返回马尼拉的货船,带着骨灰回家报丧,考察团也安排了两人随行。
这俩人随身带去了楚王陛下的一封密信,直接面呈首相李鹤章,见信后立刻会同内政部相关人员,采取秘密抓捕行动。
将政府内一些跳的很欢的异已分子,彻底的一网打尽。
行辕大厅内
楚王郑国辉正在接见几名神色劳顿的勘测队员,旁边还有西安知府侯家玉作陪,这几人脸上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
嗯,也就是说,在天玑县东南方向60余公里,发现了一座规模空前宏大的铜矿,蕴藏量极其惊人,开发前景广阔?”
听了他们的一番陈述后,楚王郑国辉手指轻轻的敲打椅把,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思索着说道。
领头的队长头点的像磕头虫一般,兴奋的神色难以抑制,匆忙答道;
“陛下,是的。
我们的考察队在附近勘测了一个多月,发现这座大铜矿的规模远超我们的想象,是一条矿体宽1100多米,长约13公里的斑铜矿带,规模大到无法想象。
而这仅仅是初步勘测,我们在周边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陆续又发现5个大小不一的成矿点,最远的距离主矿床足有33公里,这样的发现十分惊人。
若是深入的细致勘测,需要更多的人手和设备,也需要更充足的时间。
但经我们目前勘测出来的结果,已经非常具有开发前景。
最让人高兴的是
这座空前巨大的铜矿床主体,距离清水河道只有27公里,可以通过内河航运将矿石运出加工,铺设钢轨的话十分便利。
若是投入大力开采,简直就是个聚宝盆啊!”
“嗯,详细勘测的请求本王允了,具体由知府安排,你等发现大矿床有重赏,请下去安歇吧。”
“多谢陛下赏,草民等告退。”
目送着这些勘测队员离开,楚王郑国辉又看到站在一边神色兴奋的知府侯家玉,犹豫了下,还是实话实说的说道;
“不用高兴的太早,我楚国境内铜矿众多,目前正在开采中的已不亚于7座。都处于矿山开发的初期,暂时无力涉足此地矿床。这座矿床暂时勘测后,封锁消息,严禁外泄。”
“陛下,这……”西安知府侯家玉心有不甘的禀报说道,但是看着楚王严厉的眼光,他的心一颤,便把后面的话噎在了喉咙口里,顺着陛下的意思说道;“西安府上下坚决执行陛下谕令,严密封锁矿产消息,绝不外泄。”
“嗯,当前以安置华人移民为主,大力建设公路桥梁和城镇基础设施。这些事儿够你们忙的了,退下吧。”
“微臣谨遵圣谕,这就告退了。”西安知府侯家玉深施一礼,神色恭敬的退下了。
楚王郑国辉见他离开,心中暗自叹息一声,站起身来向一侧的书房走去。
资源过多也是头疼,香格里拉岛上的这一座大铜矿郑国辉也知道,这是百余年后世界上最大的铜矿,蕴藏量极其惊人。
这一座大铜矿,就比神州大陆所有的铜矿资源加起来都要多。
但那又怎样呢?
后世外蒙古的奥尤陶勒盖大铜矿储量达3500万吨,规模与这座大铜矿就在仿佛之间,不也没有进行规模化工业开采吗?
郑国辉就这么大胃口,楚国也只有这么大的矿山开采能力,一下子送来几座面包山,他一日三餐也只能吃那么点儿,必然得有所舍弃。
受限于时代发展
现今的矿山开采主要是人力,矿山机械的使用处于初始阶段,开展效率低,出料慢,那也是没奈何的事儿。
楚国的矿山开采已经投入了极大的人力,超过百万的土著苦役犯中,如今投入了50多万,集中力量开采十几座大矿山。
这其中,铜矿,铁矿,煤矿和银锡矿就是重头戏,还有遍及全国的上百座采石矿,主要的劳动力就是土著苦役犯。
为此,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都有一定的滞后,主要保障矿山所需。
现在的楚国境内
已经不存在大规模土著聚居点,尚未被奴役的土著人口凤毛麟角,已经没有过多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在香格里拉岛的大铜矿上。
当前主要的任务是移民,现有移民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稻米和粮食,以保障后续移民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不出现断顿,这是首要任务。
根据楚国政府规划
香格里拉岛的移民屯垦将以一东一西的两座城市为核心,东面就是东港,西面就是新西安,逐渐向周边平原地区扩展。
后续移民的粮食供应,主要由本地解决,而不是千里迢迢的从海南群岛运输过来,那样的耗费实在太高。
从现在情况看
对香格里拉岛的连续移民,可以从9月中旬就启动,持续两个月到两个半月左右,总计移民24万至25万。
这样一来
新近收获的粮食正好可以供应后续移民,保障4~5个月的粮食所需。若有不足部分,可从外部调入。
至明年早稻收割,香格里拉岛上的移民安置能力将再上一个台阶,具备安置40万华人移民规模的能力。
拓荒初期必然是艰苦的,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楚国政府至少在3~5年内,对香格里拉地区的移民都是净投入。所获得的粮税,被后续进入的华人移民消耗掉,在更大的人口基础上,能产生更强的粮食生产能力。
如此反复,直至香格里拉岛具备百万人口左右的规模,农业生产稳定2~3个收割季,才能不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
若这个时候节外生枝,转移上万不是生产的华人移民去开采铜矿,随后的运输以及码头,各种副食后勤等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口,势必将对本地造成更大负担。
最主要的,这与“强干弱支”的政策相悖。
在以海南群岛为主体的楚国核心疆域内,工业没有发展到一定强盛的水平,农牧及其他产业没有全面开,节节上升的时候,不会考虑边疆群岛矿业和工业发展。
楚王郑国辉厘清思路后,便不再纠结发现这一大铜矿床的事宜,先放几年再说了。
来到书房
楚王郑国辉站在香格里拉大幅精绘地图面前,双手抱肘,皱着眉头仔细看了起来。
整个香格里拉主岛东西长约2400余公里,岛屿最宽处600余公里,总面积达78万平方公里。
若加上周边的数百座岛屿,总面积还要再增长10万平方公里。
新西安处于岛屿的西北端,这里位于中央山脉的余脉,临近海湾边有大片的冲击平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
由于这里的地理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大致在1000~1800毫米之间,年均温差不超过4度,非常适宜发展优质稻米生产。
那么优质稻米生产,就是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流,加上一些天然橡胶种植园,果园和香料种植园,基本构成了新西安地区的农业版图主体部分。
郑国辉看着目光向右移动,落在了岛屿最东北部的莫尔兹比港地区,这里就是东港。
东港位于中央山脉的南坡,其海拔为30米,处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环抱型海湾中,这里也是猎头食人族的领地。
当初为了清缴这些危险的猎头食人族土著,可是耗费了不少力量。
东港所处的南坡平原,是属于浩瀚大河弗莱河的冲积平原,河流全长1290公里,为世界上最长的岛上河流,河流流域面积7.6万平方公里。
其面积,比新西安周边的冲积平原面积大了一倍半。
但弗莱河南坡平原地形复杂,被众多的湍急河流切割成碎片状,湖泊众多,在河流下游有着大片的沼泽地和一望无际的红树林。
适宜开发的地区,以河流中部较为平坦宽广的地形为主。
但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开发难度较高。
南坡平原的大江大河较多,常年水量充沛,这就代表着架桥的成本浩大,一座桥动辄数十上百米,少数的桥甚至要两三百米。
虽然暂时可以用轮渡解决,但长期发展的话,架桥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东港这个地方位置极好,向东至所罗门群岛2天2夜,从这里南下至澳洲,到达尔文1天1夜即可,到悉尼3~4天,到坎培拉一周。
无论是从稳固王国海疆,还是从发展边远海岛经济来说,东港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楚王郑国辉皱着眉头思索,他是考虑在东港地区推行稻米种植和甘蔗种植并行的农业政策,比较适宜于当地的地理气候。
稻米种植的产量,以满足东港地区垦殖需求为主,同时,要能够向所罗门群岛及附近的太平洋群岛输送粮食,这是稳定远海岛屿统治的重要手段。
而东港地区的经济作物,自然就是甘蔗种植。
在当今世界上
无论北美的甘蔗种植园,还是古巴和巴西的甘蔗种植园,其母本甘蔗都来自于东港周边的热带丛林中,以甜度高,产量大著称于世。
香格里拉岛的甘蔗,原产地就是莫尔兹比以西的热带丛林地区。
这里的年均降雨量较大,从东港(注;即莫尔兹比)向西190余公里,即进入了年降雨量超过三千毫米的地区,终年的潮湿降雨,人迹罕至。
也就是说
东港向西可开发的地区也就240多公里,继续再向西深入热带丛林地区,年均降雨量就超过3500毫米,达到年均降雨四至六千毫米的惊人数值。
在如此惊人的降雨量下,即便喜爱潮湿雨水的甘蔗,也无法顺利生长。
人类更不适宜生存,那是一片由漫天的雨水和绿色构成的荒漠,也是人类踏足的禁地。
从东港向北是逐级抬高的地形,至平均海拔2000余米的高原地区,大致在一百六七十公里之间。
这一块可开发的平原丘陵地区,总计约在4.2万平方公里左右,比新西安平原略大一些。
郑国辉在来此之前,是做过一番功课的。
他知道甘蔗是热带喜水作物,在年均降雨量3500毫米地区,长势极为旺盛,汁多苗壮,是相当适宜的生长环境。
南方的澳洲大陆也有甘蔗种植园,但是处于整个大陆的最北端,是一小处约克半岛尖尖的地方,
这片澳洲甘蔗种植区,位于昆士兰州北部莫斯曼,这里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高达3500毫米,当地的甘蔗产量占据整个澳洲的近4成。
甘蔗品种就是来自香格里拉岛的紫皮甘蔗,也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广泛种植的甘蔗品种。
在澳洲的伯德金地区也有很多甘蔗种植园,蔗年产量约为澳洲的三成。
这里同样属于热带气候,可年降雨量不足一千毫米,高度依赖输水渠的灌溉,缺少水源灌溉甘蔗就会大幅减产。
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灌溉水渠设施,并且要有水库,水坝,防止甘蔗生长大量需要水源滋补的时候,老天爷不配合,那可就完犊子了。
甘蔗是一种多年生热带植物,原产于香格里拉群岛(注;原几内亚),生长期正常12个月。
若是雨水不足的地区,可能延长到24个月。
甘蔗这玩意儿砍了以后还可以再长,第一次收割后,产量通常会逐年下降,通常生长三到四季,不需要过多的田间管理。
是一种省事省心的经济作物,但前提条件是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并且要有大量的雨水滋润。
综合考虑来看
东港地区很适宜发展大片甘蔗种植园,今后就地建立厂,新鲜甘蔗收割后就可以开榨,可以保证较高的品质。
根据澳洲厂的经验
甘蔗在收割后入榨,生产原及副产品,如蜜、蔗渣和滤泥,都是非常有用的好东西,可谓一身是宝。
蜜、蔗渣混合了稻米壳糠,发酵的稻草秸秆,可用于生产动物饲料,猪,牛,骡子,马这些牲口都爱吃。
滤泥和蔗渣堆肥发酵后,就是很好的农田肥料,能够促进稻田产量增长,这是一举两得。
郑国辉心中有了定计,转身在桌上拿起一只雪茄,剪掉了茄帽,点燃后悠哉的抽了起来。
当浓烈的烟草味弥漫开来,他忽然咧嘴笑了,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上一次他对农业可一窍不通,如今长年累月的精于农事,深深的将自己逼成了一个农业专家,讲起来头头是道。
在他看来
如今的南洋地区机遇多多,军事征服并不是最困难的事,长期稳定发展才是更有挑战性的难题。
就像现在的楚国,并非高枕无忧。
征服后对利益的划分,涉及到军政界上万官员的切身利益,一旦有个闪失,那可就是大事儿。
郑国辉深深吸了一口雪茄烟,烟雾中深邃的眼神格外明亮。
他对楚国未来的利益划分有了清晰认知,若想王朝长治久安的繁盛下去,必须要人为建立一个利益攸关的贵族阶层,忠实捍卫王国统治的地主利益阶层。
王国统治通过这些贵族和中小地主阶层,像一张大网一样布满城市乡镇,还有偏远的海岛,才能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
要让他们能吃得饱,但又不能吃的撑,这其中的分寸掌握非常微妙。
近来闲暇时
郑国辉经常会阅览国内外的一些王朝兴衰的书籍,从中汲取一些灵感,最后都会落实到王国君主立宪制度设计中去。
在郑国辉心里的计划中
王权,政权与立法权应该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而王权则要高于政权和立法权,显示其尊崇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