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远征澳洲
第323章 远征澳洲
就在新加坡远征军行动的同一天,楚国与英法联军的第五轮和平谈判破裂,双方大战再起。
英法联军悍然大举远征,兵发新加坡,从而掀起第二次新加坡战役的血腥历程。
楚国也没闲着,立刻启动了远征澳洲的辉煌历程,留守在东港市的军政部长钱江中将发布由陛下授权的远征命令。
着令以远征第五师为骨干,编入东港3.6万民团官兵,合计4.2万大军,兵分四路远征澳洲。
自接令之日起,即刻南下。
澳洲远征军第三支队3800余兵力直扑澳洲北领地重要城市达尔文,一举占领之,并将占领区向周边城镇扩展。
澳洲远征军第4支队共计5600余兵力,南下自汤斯维尔登陆,占领该城市后,分兵向南和向北沿海岸线攻击前进,占领沿岸各城镇。
澳洲远征军第二支队共计1.2万余兵力,由军政部长钱江中将亲自率领,攻击并占领昆士兰州南部城市布里斯班及阳光海岸附近城镇,并迅速沿海岸向新南威尔士州各城市扩展。
澳洲远征军第一支队共计2万余兵力,由楚王郑国辉亲自率领,沿澳洲东部海岸线南下,在中央海岸登陆,一举占领悉尼。
一声令下,大军出征。
1月12日凌晨
远征军第4支队3800余兵力,在两艘风帆战列舰和6艘风帆巡洋舰组成的舰队护送下,搭载着11艘运输船,拔锚起航杀向北领地的首府达尔文。
达尔文这个年代只是个万余人的小城镇,有43名警察,而没有军人,有的只是一些临时聚集起来的民间武装骑兵。
第4支队于次日凌晨四时许,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达尔文,大军顺势而下,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座城市。
然后顺势派出了四只分队,每支分队230人至400人不等,迅速攻略并占领周边的白人牧场和城镇,举反反抗者,杀无赦。
当地松散的白人民兵队伍,在汹涌而来的军队面前,就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轻松瓦解,不复赘叙。
胜利的消息传回东港,等待出征的官兵们一片热烈欢呼之声。
1月13日,军政部长钱江中将率领澳洲远征军第二支队共计1.2万兵力,在风帆舰队主力护航下,组成了90余艘各型船舶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的杨帆南下。
经历二日航行
第二支队于15日下午一时许,顺利的抢滩登陆布里斯班港,护航舰队与港口当地白人守军发生短时激战。
前后约40余分钟,在击溃了港口330余人的白人守军后,第二支队运兵船顺利靠上码头,源源不断的卸载大量兵力。
彼时布里斯班也仅是个3.7万余人的小城市,约有白人守军千余,以及闻警而起的当地白人民兵,数量约在一至二千之间。
澳洲远征军第二支队登陆后,旋即展开了数路攻击,士兵潮水般的涌入城去,与当地白人守军发生激战。
激烈的城市枪战持续到黄昏时分,枪声已经渐渐稀落下来。
整个城市不出所料的落入楚军手中,剩下的就是大量细致活儿,在此不负一一赘述。
运载第二支队的运兵船和货船,卸载完兵员和货物之后,一刻不耽误的掉头返航,去东港市接载其他澳洲远征军部队。
澳洲远征军第二支队在布里斯班站稳脚跟后,迅速派出北上和南下的两支兵力,占领黄金海岸沿途白人城镇及周边牧场。
迅速搜罗大量马匹,就地训练士兵骑乘马匹作战,以备下一步向内陆腹地城镇牧场的攻略。
在这一过程中
远征军得到了大量当地华人移民的帮助,对一些素来欺压华人的白人金矿场主和牧场主展开清算,这是原本的题中之意。
远征达尔文的第四支队运输船只,在1月15号就陆续返回东港,开始按次序装载军需物资,准备再次南下远征。
运送远征布里斯班第二支队的运输船只,直到17日黄昏才陆续返回东港,一直持续到19日上午,方才悉数回归。
1月20日清晨
楚王郑国辉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的大船队,共计130余艘战舰,运兵船和货船组成的特混编队,运载第一支队合计2万兵力,以三路齐头并进的一字纵队大举南下。
其目的地,就是中央海岸的悉尼及周边城市。
站在光明号大帆船的艉楼上
楚王郑国辉迎着清晨的南太平洋海风,吹拂他的发梢飘扬,看向远处浩浩荡荡的大船队,目光深邃而平静。
已经玩到这个程度,想收手也不可能。
这些日子他算是想明白了,这个年代的英,法等世界列强,骨子里极其凶悍而好战,并不是后世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愿意摆事实讲道理。
没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这些素来在世界上横冲直撞的强盗们,更愿意用刀枪解决问题。
失之于简单粗暴,但效果真的非常好。
不吃个大亏,不撞的头破血流,压根是不会回头的。
寄希望于和平谈判,等于与虎谋皮。
所以在英法列强积极备战新加坡之时,楚国也在全力备战东港,楚王郑国辉率领风帆舰队再度倾巢而出,直抵东港市。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谋,随后发起了对澳洲的大规模远征作战。
能够迅速地得知新加坡再度遭遇英法联军大兵压境的消息,得益于这几个月来,全面铺通达沃至西安,西安至东港的长途海底电缆线。
在大军出征时
海底电缆铺设工作船再次出发,此次将从东港市向南铺设至约克半岛,然后沿着澳洲东海岸一路向南铺设,最终抵达墨尔本。
这整个过程,大约需月余即可。
沿着澳洲东海岸的海床铺设长途海底电缆线,水深在40米至100米之间,铺设难度不大,一路施放电缆即可。
其中琐碎的工作,就是沿途十几个上岸点,需要另外由小火轮拉着铆接的电缆线上岸,上岸的地点都是保密的。
需要开沟埋设电缆,并且留下隐秘的接口。
等到楚国军队全面控制当地城镇,就可以用陆上电线杆连接,将澳洲该城镇纳入长途电报线网范畴内。
此次南下动员的船舶数量并不太多,所以澳洲远征军要分成三波,陆续运送登陆并占领澳洲相应城镇。
鉴于当今时代通信的极度闭塞,早一个星期,迟一个星期,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一波登陆的是占领达尔文和布里斯班的第四和第二支队,兵员总计1.6万余人,目前一切进展顺利,皆达到了预定目标。
第二波登陆的就是由楚王郑国辉亲自率领的第一支队,总兵力2万余人,汇集了东港所有的货船以及楚国风帆舰队主力,浩浩荡荡的南下征伐。
站在船艉楼上,看着眼前的舟楫如林,楚王郑国辉此时的豪情满怀,精神格外振奋。
染指澳洲,一直是他内心深藏的野望,只是苦于没有充足理由。
一旦踏出了这步,心中反而没有忌惮了。
此次远征澳洲,是楚王郑国辉征服澳洲计划的第一步。主要目标是军事占领北领地,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及西澳洲,第二步就是从王国本土向澳洲大规模移民,填充上述地区。
暂定以每月5至6万人的速度,连续10~12个月,总计收入人口不低于60万。
到时候
根据与英,法两国的谈判进程,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就是说,先把好处拿着,把地方先给占了,将大量的华人移民填充进来,成为澳洲地区人口的主流。
英国人若不做出妥协,那么就一直向澳洲地区移民,100万,200万甚至更多,数量会多到让英国人绝望。
楚王郑国辉心中的底线是
澳洲由英国和楚国共管,英国承认楚国在澳洲的特殊利益,承诺公平对待华人移民,给予其经商,置业,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给予不歧视国民待遇。
楚国承认澳洲是属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地的一部分,不对其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与英国共同维持现状。
以楚国目前的实力
想要将澳洲从英国殖民统治中剥离出去,尚且力不从心,可以循序渐进达到目的,不用急于一时。
若能最终达成停战协议
郑国辉计划将澳洲远征军4.2万兵力就地复员,这些手中染着白人鲜血的王国军人,只有跟随着王国的利益一条道走到黑。
在白人的地盘上,永远不会得到信任。
如此一来
有这些死心塌地的铁杆拥护者散布在澳洲大陆上,定居生活下来,逐渐繁衍生息。
那么楚国的绝对影响力就依然存在,可以通过民间商会,牧场主协会,地方帮会等组织,牢牢的掌控住北领地,昆士兰州,新威尔士州和西澳洲。
而在人口最多的维多利亚州,当地的华人目前占据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再输入一些华人移民进去也不是难事。
之所以没有将墨尔本列为攻占的目标,这里面有几个慎重考量。
只要楚国占领了上述四州之地,巩固在澳洲的存在,并且陆续的大量移民,通过移民改变当地主流人口比例。
这种种举措,都占据了先手。
其目的
就是要尽快的结束战争,时间拖得越久,对楚国越不利。
现在已经是1869年1月中旬,距离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也只剩下10个月。
若真的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那么英国通过苏伊士运河大举向南洋地区增派舰队,增派远征军,对楚国本土实施无死角的封锁。
那么局势会迅速恶化,战争将会长期化,这绝对不符合楚国的根本利益,会让这个新生的国家遭受严峻考验。
综上所述
攻四缺一,留下澳洲人口最多,发展程度最高,民众普遍最富裕的维多利亚州及其首府墨尔本,令其成为楚国大军刀下的人质,在谈判中将会更加主动。
可以把墨尔本看作是英国佬的睾丸,一旦炸刺了,就用刀戳一下,保证会变得老老实实。
从军事角度来看
墨尔本也是整个澳洲防御最严密的地方,拥有数千紧急动员起来的民团武装,拥有整个澳洲唯一的要塞炮台,防守较为严密。
若大战来临
维多利亚州众多的白人金矿场中,可以迅速动员出一支1.2万至1.6万左右的武装力量,在两个月内能增长到3万余人。
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该城市是整个南洋地区最富裕的城市,因为黄金而飞速发展起来。
至1869年,墨尔本城市人口已经接近39万人,整个维多利亚州人口约76万出头,占据澳洲人口的接近一半。
从各方面来看,维多利亚州都不是一个软柿子。
一蹴而就的想法可以有,但是在澳洲付出太多军事力量,与英国长期恶斗下去,实在不符合楚国的根本利益。
见好就收,才是王道。
原本楚国的势力范围距离澳洲有数百公里,如今直接扩展到澳洲大陆中南部,距离最终的胜利还能远吗?
在原本的历史上
澳洲始于1901年独立,距离现在也只有32年,这个时间郑国辉等得起,他一点都不着急。
楚国如今真没有实力,一口吞下澳洲这么大的地盘,那也太超纲了。
最好的办法是蚕食,对,蚕食……
想到这里
楚王郑国辉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那些英法列强永远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底气来自于北方神州大陆无穷无尽的华夏同胞,那是足以改变区域形势的庞大力量。
他现在要做的,用围棋的术语讲叫圈占领“实地”。
将华人力量一步步的渗透进去,至于主权归属倒不着急,慢慢来就是了。
楚王郑国辉亲自筹划的澳洲攻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专找软柿子捏”。
1869年这阵儿
悉尼总人口约18.2万,是澳洲仅次于墨尔本的第二大城市,同样因为发现金矿而繁荣起来,同时盛产羊毛。
19世纪50年代,新南威尔士南部等地发现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华夏的淘金者蜂拥而至。
澳洲人口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进入了人口快速增长期,主要是外来淘金者所致。
到了1869年,总人口达到160余万,主要集中在南部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周边区域。
那里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开发程度较高。
悉尼作为澳洲第二大城市,相比前者无论城市规模还是人口都略逊一筹,周边城镇人口也较为分散。
楚王郑国辉亲自率领的第一支队2万余兵力,对付悉尼当地约三四千人的白人武装民兵,实话说难度不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