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33章 《马尼拉条约》

      第333章 《马尼拉条约》
    新的一天
    上午九时许,一艘悬挂着英国旗帜的帆船驶入马尼拉港,这条船上乘坐着来自英属印度总督府的数十人代表团,即将加入到重要的停战谈判中去。
    代表团以英属印度总督府国务秘书雷伊-戴维斯爵士为首,随行的有财政专员克里斯蒂安-莱顿子爵,陆军司令康纳中将等重量级人物,便于进行重要决策。
    时至今日
    停战谈判已进入第8天,战争双方所达成的成果寥寥无几,尚未接触到至关重要的议题,始终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纠缠不清。
    这样一来,英国本土的伦敦内阁急了,英属印度总督府也急了,这个重磅级的代表团便应运而生。
    匆匆赶到谈判会场,便接手了正在陷入僵局中的停战谈判。
    甘泉宫里
    正在御书房审看奏折的楚王郑国辉听到汇报,乐的当即就笑出声来,他知道和平谈判即将迎来重大转机,春天到了。
    于是匆匆的写了几个手谕,交由幕僚迅速传递给处于谈判一线的外交次长郑毓兰,令其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咬定青山不放松,成败在此一举。
    果然所料不错
    雷伊-戴维斯爵士抵达和平谈判现场后,了解了当前谈判进度,直接就黑了脸,一副想要刀人的不满表情。
    随即不久
    向楚国方面提出了觐见国王陛下的迫切请求,言及此行带来了大不列颠帝国女王陛下的重要口信,意在为今后两国关系走向指出可行途径。
    如此重要的大事,可没人敢拦着。
    层层上报后,楚王郑国辉立刻引起了高度重视,当即宣召英使入宫觐见。
    下午三时许,自吉隆坡风尘仆仆赶来的英国谈判代表团一行诸人,在甘泉宫大会议厅得到接见。
    会见的氛围相当轻松,楚王郑国辉与英使雷伊-戴维斯爵士,随行的财政专员克里斯蒂安-莱顿子爵,陆军司令康纳中将等人笑语盈盈,相谈甚欢。
    雷伊-戴维斯爵士转达了维多利亚女王希望与楚国长期交好的良好意愿,希望两国间建立可信任的长期友好关系,成为维护地区稳定和平的重要力量。
    这虽然是官面上的辞令,可出于维多利亚女王陛下之口,那就将成为两国间奉行的交往原则,这一点毋庸置疑。
    任何一届英国政府上台,都无法推翻维多利亚女王陛下钦定的长期和平友好政策,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微调,以更多的维护英方利益。
    这可不是随口一句话,而是奠定两国交往基调的重大政策。
    换言之
    潜台词就是;若不接受英方伸出的橄榄枝,那么必然有一方非死既亡,不是长期友好的和平关系,那么就是死敌。
    楚王郑国辉显然听懂了,在会谈中亲切的表示;
    “对于女王陛下英明睿智的决策,本王深表赞同,并愿意极力维护这一政策的落实。
    这是最符合两国利益的未来交往方式,楚国将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对英长期友好外交政策。
    在此基础上
    开展与英国的互惠贸易,大力削减双方贸易壁垒,拓展包括工业,商业,贸易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共同维护南洋区域局势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出重要力量……”
    雷伊-戴维斯爵士则欣喜的表示;
    两国间的战争不是主流,这是基于形势误判的一场悲剧,有悖于英方长期以来致力于区域和平稳定的初衷。
    经历了不堪的过去,英楚双方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
    应致力于维护良好地区环境,展开基于双方利益的互利合作,消除贸易壁垒,扩大贸易来往。
    在觐见楚王的末尾
    雷伊-戴维斯爵士主动表示,能够理解楚国对安全和侨民利益的关切,理解如今东马来亚三洲之地现状,愿意维持现状,以展示英方充分的诚意。
    与此同时
    希望楚国能够理解新加坡在英方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多方面给予理解支持,方能持续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
    对于英方的主动示好,楚王郑国辉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他沉吟了一下,神情有些为难的谈到了澳洲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
    雷伊-戴维斯爵士很干脆的表示,除了主权归属无可置疑以外,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谈。
    得到了这样的承诺,楚王郑国辉也终于松了口,表示尊重英方在新加坡问题上的关注,这个问题可以交由谈判团队具体商榷。
    楚国方面的立场是
    在新加坡,远征军方面付出了无数英勇士兵生命代价,但考虑到两国战略性的定位,新加坡问题不是不能谈,重点是照顾双方关切。
    这样的回答,基本踩在雷伊-戴维斯爵士心理底线上。
    虽然没有明确做出放弃新加坡的承诺,但愿意谈,愿意照顾英方的关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英国人的夹袋里,有很多灵活的工具和让人眼红心热的利益,不怕楚国不动心。
    他用目光和其他几位重磅级人物交流后,雷伊-戴维斯爵士礼貌的告辞,在外交部长郑鑫的陪同下,来到甘泉宫门口乘坐马车离开。
    从第9天开始
    双方都将提高停战谈判代表的规格,楚国方面由外交部长郑鑫亲自出马,英国方面由雷伊-戴维斯爵士领衔,法国依然政府谈判代表让-皮埃尔-贝尔蒙多子爵,只不过他的作用已经形同于无。
    谈判桌上真正角逐的双方,是英、楚两国的谈判代表。
    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英方代表团通过觐见楚王陛下,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与默契,将谈判进程向前猛推了一大截。
    英方放弃东马来亚三州,坚持拿回新加坡,在澳洲的问题上可以谈,但领土主权坚决不让,战争赔偿双方互不追索。
    在这一大前提下
    谈判进度陡然的就加快了,由于英方代表急迫的心情,所以在很多问题上都满足了楚国条件,这其中主要几条包括;
    一,东马来亚三州之地尊重现状,英方承认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保留在该地区的特殊利益需求,这将得到楚国的特别对待。
    英国与楚国在整个加里曼丹岛上不存在领土主权纠纷,英国在该岛上不拥有领地,英方尊重楚国在合理范围内的相关行动,对此不持异议。
    二,自达成谈判之日起,楚国军队即撤离新加坡,尊重并承认英方对新加坡,槟城及西马来亚地区拥有无可辩驳的领土主权,不持任何异议。
    三,英楚两国将基于长期和平友好原则,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贸易待遇,大力削减贸易壁垒,鼓励商业和工业品流通,保障双方经商,侨居,文化交流及其他各领域往来民众的平等权益,承诺保障双方国民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四,鉴于这场战争是一场误判形势产生的悲剧,双方对由此产生的战争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各自承担,双方皆不支持战争追索赔偿。
    五,楚国尊重并再次重申澳洲属于英国神圣不可分割之领地,对澳洲没有任何主权声索意图,尊重英方的治理主导地位。
    英方重申,澳洲敞开大门欢迎来自楚国的侨民长期定居并从事生产经营,尊重华人侨民财产不可侵犯之权利,给予平等国民待遇。
    取得澳洲定居公民资格之侨民,可以公平的参加竞选,置业,经商和婚姻,将会得到法律之保护,避免任何歧视之情形发生。
    对于曾发生于这块大陆的悲剧,双方皆表示遗憾,共同致力于维护未来长期和平友好之局面,避免悲剧重演。
    六,关于琉球王国问题,英方重申尊重琉球王国属于楚国特殊利益区,致力于和楚国一道,维护该区域和平稳定之局面。
    七,关于北方神州问题,双方共同致力于展开对北方的自由贸易行动,关切并保护对方的区域利益,对现状予以尊重,致力于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局面。
    八,英、楚两国共同对双方版图进行确认,划分清晰的利益边界,在此基础上基于尊重的原则,给予相互间承认。
    九,相关贸易税收协定,将在另行谈判中具体商榷,形成贸易公约公布于众,并遵照执行。
    十,在相关达成一致的领域,法国将和英国采取一致行动,相关条款也适用于法兰西与楚国间关系。
    十一……
    在谈判的第12天,双方终于就结束战争的和平谈判达成一致,一方签约国为英法两国,一方签约国为楚国,在马尼拉隆重举行了停战谈判签约仪式。
    这一重要条约,奠定了南洋地区今后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局面,史称《马尼拉条约》,在战后的南洋地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条约的签订,预示着楚国成为南洋地区局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角色,再也无人敢于小觑,可视若无睹。
    整个南洋地区乃至于东亚,中东和欧美地区,楚国都将以列强的新面貌出现,虽然仅是三流列强,但已经足够保障侨民的基本利益不受随意侵犯。
    《马尼拉条约》签订后,楚国所属新加坡远征军随即开始撤离,撤离船队直接越过马六甲海峡停到了北边丹戎甲土邦王国属地,随即占领了这一地区。
    新加坡远征军的撤离是分阶段,当撤离行动开始后,英国人明智的保持了缄默不语,仿佛没看见一般。
    整个撤离行动持续了11天,直到1869年4月7日才完成,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在战争中协助炮台要塞防守海峡的铁甲重舰编队最后撤离,巨大的烟囱一路冒着滚滚黑烟,向着马尼拉方向驶去,载誉而归。
    新加坡远征军在苦战之后,所剩下的兵员合计3万出头,其中的2万余兵力撤回楚国本土,剩余的万余精兵入驻丹戎甲地区。
    整个过程顺滑极了,无人提出异议。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里听说摔了杯子,荷兰白人殖民者简直气的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英楚两国都不是玩意儿,共同出卖荷兰人的利益。
    可在英国人强力压制下,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终究没有发出质疑声。
    虽然荷兰人将苏门答腊岛视为禁脔,不容别人染指,可那块地方终究不是荷兰殖民地,于情于理说不通。
    这就好比两家是邻居,看到这一家搬进来了新客人,邻居立马站出来反对,说这里是我早就预定的地方,今后肯定要归我所有。
    这种话,就是强盗都羞于出口。
    英国人的态度就是
    楚国这些东方人实在棘手难缠,赶紧把这些大爷给送出去,恢复英国海峡总督府直接的殖民统治,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位于西北方的亚齐苏丹和一众土邦王国,看着搬来一个新邻居,眼睛“扑棱扑棱”的眨巴半天,也没有能够说出一句话。
    这些外来者一个比一个强悍,凶狠,霸道,都在垂涎我这千娇百嫩的身子,都踏马不是好东西,让他们狗咬狗才好。
    楚王郑国辉则喜滋滋的在心里盘算
    这下在苏门答腊岛占了一个点,今后慢慢的扩大成一条线,在慢慢的蚕食成一个片,未来大有可期呀!
    今后在移民定额中,要给苏门答腊岛留下一定的份额,人多力量大嘛,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入驻丹戎甲的这部分远征军兵力,则整编为远征第六师,师长郑家辉少将,是原远征第二师副师长,是个性子极沉稳的将领,战争经验非常丰富。
    副师长是方世伟上校,此人在土垒防御战中一战成名,被军中同僚称为“铁门栓”,令英国人深为忌惮。
    在签订《马尼拉条约》的同时,楚王振国回发布诏令,澳洲远征军就地解散,就地安置,就地归化于英国自治领的统治下,要求做一个安分良民。
    远征澳洲的时候是浩浩荡荡的大军,回来的时候,只有几十名不愿意在当地归化的资深军官,希望今后继续在军中服役。
    这部分资深军官,是重建远征第五师的基础。
    一切尘埃落定后,澳洲的巨大损失汇报上来后,还是在伦敦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被政府强行压制下去了。
    遭受战火洗礼的澳洲已经面目全非,西澳洲,北领地,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变,至少有十多万白人青壮男性失踪或死亡。
    而华人移民的大量迁入,人数高达十几万人的澳洲远征军就地解散,成为定居澳洲的公民,令华人成为上述四州最大的单一族群,人口占比超过六成。
    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和丈夫的白人女性,很多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是自愿,或是强迫的成为华人的妻子,速度快的已经怀上了孩子。
    若是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华裔家庭的总人口将超过八成。
    即便在白人占多数的维多利亚州,华人总人口也接近五成,若加上华人家庭的白人妻子,这一比例还要再上升两成。
    而这一让人头疼的局面,伦敦政府选择性的无视了。
    在英国人的内心中
    对这一偏僻的英属澳洲自治领,从来没有将其视为同类,这只不过是偏僻旮旯地区的一群罪犯后裔,手指甲黑乎乎的乡下人。
    英国人对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人都视若无睹,又岂会把澳洲人放在心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