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女王的一句话
第343章 女王的一句话
进入新加坡的第二天
康纳中将与迈尼昂将军带着一大批军官,来到了位于新加坡北部的碧山,这区区的十几公里碧山山谷既不大也不险峻,却生生的阻挡了英法联军半年之久。
在此伤亡十余万人,愣是无法攻克这片让人伤心绝望的山谷。
怀着强烈不甘的心情,一行马车来到了最后的山谷土垒附近。
当康纳中将和其他军官们走向马车,抬头环视山谷左右,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这附近的山岭
所有面向南方的阳光面,入眼看去,到处都是密密杂杂的墓碑,顺着并不陡峭的山岭一层又一层,数量多的让人难以计算。
一级级的石质台阶蜿蜒而上,墓园中栽植着苍松翠柏,看起来都是不大的样子,显然栽上去没多长时间。
墓园的每一层,都有堆砌整齐的石子路,夯平压实,宽的地方2米多,窄的地方1米多,顺序的排列下去全都是墓碑。
山顶和山腰较宽的地方,还建有典型的华夏飞檐式凉亭,石碑上书写着“忠魂永铸”“永垂不朽”等大字,还有密密麻麻的碑文。
从墓园中走出20多名华人伤残老兵,为首的是一名独臂少校,他神情肃然的举起仅剩下的胳膊敬了个军礼,对康纳中将和一众联军军官们说道;“新加坡远征军荣誉军人墓园守墓人队长柯怀忠向诸位长官致敬!鄙人已经脱下军服,现在仅是一位王国男爵。”
听了翻译后,康纳中将与迈尼昂将军神情凝重的举手回礼,他们身后的一众军官也纷纷举手回礼。
这是军人间的互相尊重,也是最能展现欧洲绅士风度的时候。
康纳中将礼貌的说道;“令人尊敬的男爵阁下,我和我的同僚想瞻仰一下曾经的对手,并献上我们的敬意,您看可以吗?”
“欢迎,请长官跟我来。”
“那就有劳了。”
康纳中将率先取下头上的军帽,将它放在右臂的环护下,身后的军官们纷纷照做,脸上满是肃穆的神色。
长眠在这里的曾经是英法联军的对手,但是这个对手作战之顽强,勇敢,给英法联军的军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眼看着漫山遍野数以万计的墓碑,没有人能够在这肃然的环境中,还能露出嬉笑的神色。
这一切,都是该死的战争造成的……
仅仅几天之后,
英国人的速度很快,新加坡这座城市的所有街垒基本拆除,只是那些充斥在城市边缘房屋里堆积的泥土废墟,被人选择性的遗忘了。
从表面上看
除了城市争夺战中炮火和子弹的印记,这座城市已经没有太多战争创伤,只有城市建筑中大片大片被清扫出的废墟空白,告诉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当这里的港口重新货船云集,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便摆在了桌上。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关键之处,南来北往的货船大多途经此处,在这里进行补给和重要的配货,从而展开下一个旅程。
迄今为止
尚没有其他的港口能代替新加坡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港口里的货船堆积,可是装卸货的人手却极为短缺。
英方与楚国迅速达成一项协议,邀请楚国的移民船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为新加坡输入10万华人的劳动力,补足紧缺的缺口。
而英方殖民当局将会用印度的,英国的机织布,火车头和其他机械设备,来支付这一笔移民费用。
纵观整个南洋,也只有楚国拥有如此庞大的海上运输力量,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并运送十万人规模的华人移民,补充紧缺人手所需。
楚国相关部门在确认,英方保证这些华工的利益不受压榨基础上,拥有合法经商,用工,置产,婚配的公民权利,便答应了这笔交易。
彼时,战争刚刚结束不久。
可英方与楚国之间的贸易却飞速的升温,大量来自澳洲的羊毛运抵新加坡,在这里短暂补给后,再次前往钦奈港。
同时向钦奈港和加尔各答港输送的还有铁轨,铁质农具,香烟,水果罐头和其他出口物资,并且从英国进口大量布匹,等所需物资,双方经济的互补性极强。
随着4月中下旬移民船队陆续抵达,大量的华人移民进入新加坡,让这座马六甲的重要城市重新运转起来,迅速恢复了昔日七八分的繁荣景象。
1869年4月28日
来自印度加尔各答的一支船队抵达新加坡,进入港口的“加尔各答明珠”号旗舰鸣响了礼炮,岸上的礼炮声迅速回应。在码头上
总数多达千余人的白人绅士淑女们汇集在此,迎接英属印度总督府一众高官的到来,场面相当之盛大。
在英国收回新加坡后,暂时侨居南洋各地的英国商人和家眷纷纷返回,还有许多法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令这座城市重新热闹起来。
长长的地毯铺在码头上,乐队奏响了《希望与荣耀之地》乐曲,令人激动的旋律回荡在天空中,想起这段时间的痛苦磨难,令很多绅士淑女簌然泪下。
“尊贵的勋爵大人,欢迎您的莅临,令这片曾经饱受苦难的土地重新沐浴着女王无所不在的光辉下,这是人们渴盼已久的时刻。”奥德总督脸上洋溢着尊敬的笑容,躬身行抚胸礼说道。
他这个倒霉的海峡总督府新任总督上任不到五个月,新加坡总督府的老窝就被楚国端了,奥德总督连同一些总督府高级官员连夜逃到了槟城。
结果没过多久,槟城港也被楚国铁甲舰队一阵猛烈炮轰,实在是狼狈不堪。
英国的殖民总督不属于政府官员,属于女王陛下派出行使统治殖民地权利的王室代表,任免权在英国王室。
也正因此,上一任德比伯爵内阁倒台,没有影响到奥德总督的职位,只有女王陛下才能够免去总督之职。
只要脸皮够厚,继续待在这个重要的职位上没有任何问题。
奥德总督显然不想离开,他还想将功补过,他还想继续发挥余热,他不想灰头土脸的离开新加坡。
各种嘲讽和非议滚滚而来,奥德总督就当没听到,别人拿他也没办法。
英属印度总督乔治-布劳德海德伯爵就是印度和整个南洋地区的王,也是这场战争真正的幕后掌控者,不可能做当面打脸的事儿,微笑着说道;
“亲爱的奥德总督,我带来了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问候。每一位为了大不列颠帝国尽心竭力的子民,都会受到应有的尊重。
虽然遭遇到小小的挫折,但这无疑令你的履历更具传奇色彩。
没有人能预见未来,身为属臣应该做的,就是为英国王室看好这片殖民地,我们需要恢复区域形势的和平与宁静,这符合大不列颠的根本利益。”
“睿智光辉照亮这片天地,女王陛下的意志将会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无论在任何时候,我都是匍匐在女王脚下谦卑的仆人。”奥德总督的姿态放的格外低,深深的弯腰施礼。
乔治-布朗海德伯爵凑上前去,俯身在他的耳边轻轻说道;“女王陛下让我给您带句话,别去惹那些楚国人。”
奥德总督神情一愣,脸色有些僵硬的点点头,他还真有这个打算。
所有的体面都被踩到泥地里去了,心中怎么可能不怨恨发狂?
坐在海峡总督府的总督大位上,找些机会搞些小摩擦,做些小动作,简直不要太容易哦!
来自伦敦的警告让他骤然醒悟,神色郑重的点头答应下来。
很显然
若是不遵从来自伦敦的警告,这个总督职位分分钟会被撤了,压根没有道理可说。
如果说奥德总督是看管新加坡的小总管,那么乔治-布劳德海德伯爵就是看管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大总管,那澳洲总督就是个看管偏僻皇庄的不受待见的总管。
虽然都是英国王室仆人性质的总管,可差距大的很。
英属印度殖民地被称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也是英国排位第一最重要的殖民地,其他所有的殖民地都要朝后靠靠,是属于独一份的最高层次。
印度总督府下面代表最高权力的5人委员会,被称为帝国委员会。
总督府秘书被称为国务秘书,这都是官方认可正规的称呼,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殖民地能够享受如此高待遇。
这场英法联军对楚战争最后以平局收场(注;英法两国宣传口径),直接导致了英国德比伯爵内阁倒台,英国驻澳洲总督黯然去职,成了背黑锅的人。
细究起来,奥德总督的责任不大,更多是以受害者的面貌出现。
码头上的欢迎仪式体面而隆重,奥德总督邀请来自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贵宾乘坐上礼宾马车,一路招摇的进入城中。
随后而来的就是团锦簇的自吹自擂,一场又一场粉饰太平的贵族夜宴,绅士淑女在宫廷式建筑内翩翩起舞,战争的伤痛很难见到踪影。
只有奥德总督心里清楚
乔治-布劳德海德伯爵此行不但带来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句话,还肩负着督导海峡总督府的重任。
若有行差踏错的地方,就再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