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5章 不可因怒兴兵

      第375章 不可因怒兴兵
    那边厢
    接到刘亮官紧急求援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并非毫无动作,仅仅2日,便紧急调集了1820余名荷军以及部分物资出征。
    第三日清晨
    一行船队总计20余艘风帆货船和运兵船,在大大小小10余艘荷兰皇家海军风帆战舰的掩护下,浩浩荡荡的开向坤甸。
    这1820余名荷军仅仅是第一批,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继续紧急征召兵力,计划从苏门答腊,泗水及万隆地区,陆续调集三千以上兵力,驰援兰芳危局。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筹划中,觊觎兰芳国已有数十年之久,从1822年收人头税和鸦片税到现在,已近半个世纪。
    在这些荷兰人眼中,早已经视兰芳国为囊中之物,岂容他人染指?
    二日后
    荷兰特混团队浩浩荡荡的正行驶到西加里曼丹省附近海面,迎面就被一艘双桅快帆船拦了下来,禀报了最新情况;
    兰芳大国民议会10月1日通电宣告:
    自即日起
    该国所辖疆域全员归附大楚王国,废除原有体制,接受成为楚国兰芳州,下设二府七县,尊楚王为国家君主,实现华人南洋大同之目标。
    兰芳州二府,分别是山口洋和坤甸,七县则是东万律,兰腊,戴燕,三发,士马丹,孟加影和桑高县。
    通电发出不久,楚国政府就传来热情洋溢的回电,公开宣布接受兰芳国归附,称“这是睿智而正确的决策,必将促成南洋华族之光明未来,可喜可贺也。”
    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直接把荷兰舰队总指挥斯特凡-范-戴克少将整的蒙圈了,在与身边的一众高级军官商议后,宣布特混舰队就近驶入吉达港。
    并且立刻派遣快船返回巴达维亚,向总督府呈报这一最新紧急消息,并请示下一步行止。
    这片地区形势就像万筒一般,瞬间转变的太快,几乎没办法应付。
    若荷军继续前往坤甸开进,那就是要向楚国宣战了。
    考虑到事关重大,特混舰队总指挥斯特凡-范-戴克少将准备稳一手,先把最新消息传递回去,听从总督府的安排再说。
    特混舰队中的一艘运兵船上,刘亮官正在口沫纷飞的对聚集来的几个华人首领许诺,若是反攻兰芳国成功,皆有荣华富贵可享。
    没曾料到正说着,舰队竟然掉头向东而去,方向竟然是吉达港。
    这一下,可把刘亮官整不会了,整个人都在蒙圈中。
    刘氏家族在巴达维亚亦有很大的影响力,与众多华人大家族交好,在向荷兰人紧急求援之际,也向当地的华人大族紧急求援。
    这几家华人大族也给面子了,短短2日就凑了1200多精兵,皆是装备火枪的华人民团武装,随着荷军一同北上。
    眼见着船队转向,这几个华人大族的代表神色就变了,互相暗中使了个眼色,便躲到一边去商议起来。
    见此情景
    刘亮官心中当真是又急又气,可是限于消息的闭塞,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能等到进港以后再说。
    任谁也没想到,短短十天的时间,兰芳国就已经成为了历史,那片土地归属已经变了天,真是太快了。
    遥想当初
    刘阿生等人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大港军队已经全面入侵蒙脱拉度和三发,并且占领了北部重镇山口洋地区。
    刘阿生当即命令刘亮官一行前往巴达维亚求援,限期一周返回,这几乎是最快的速度了。
    从南下求援到10月1号,仅仅是第7天。
    刘亮官一行前往巴达维亚求援,坤甸至巴达维亚两地间隔1170多公里,需航行两日两夜约55个小时,这是少不了的时间。
    顺利抵达后,经历了一番波折才见到了荷兰总督巴布尔-韦布鲁根爵士,并将兰芳国发生的紧急事件呈报,请求增援。
    荷兰总督巴布尔-韦布鲁根爵士听了以后意识到事态严重,也没有多少耽搁,立刻召集了总督府高官研讨对策,并做出了迅速出兵的决定。
    鉴于时候已晚,调集军队和物资需要时间,便安排刘亮官一行稍后2日前来总督府听讯。
    就这么着,三天时间就过去了。
    荷兰人召集兵力和筹备物资及船舶又用了两天时间,等到特混船队开拔北上,已经是第6天了。
    此时的坤甸,已尽在大港军的掌握中,兰芳国正式宣告灭亡。
    阴差阳错就这么一两天,形势与刘亮官离开时截然不同。
    原本是兰芳国内围剿叛乱,如今变成了两国之争,那块旧地已经归属于大楚王国了。
    南洋局势的变动,立马引起了英国海峡总督府的警觉,电告驻马尼拉英使问清缘由,弄清楚后便沉默了。
    尼妹呀,一声招呼也不打就悍然扩张,介是糊弄鬼呀!
    但考虑到欧洲的紧张形势,以及当前与楚国间良好的关系,英属海峡总督府呲了呲牙子,将这一动向迅速的上报本土唐宁街首相府决策。
    这种麻烦事儿,还是不沾手的为好。
    果然没几天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特使便抵达新加坡,要求与英国总督府紧急磋商,同时邀请法德俄美各国外交代表参与,要求采取一致立场,强烈谴责楚国在西加里曼丹地区的悍然扩张行动。
    而这一行径,遭到了驻新加坡楚国华人使节的强烈反对,终究也没能如愿。
    如今各国的形势是什么?
    无论英,法,德,奥匈还是美国,都不愿因此交恶楚国,前者是因为军事物资筹备问题,毕竟所有外交事务以欧洲为大。
    法国人尤其不屑,率先摆摆手离场。
    如今的法国人对德国的仇恨已经到了骨子里,即便在海外殖民地,也不愿意与德国人同桌议事,更别说采取一致行动了。
    如今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南洋地区以及东亚没有像样的殖民地,其主要利益在于楚国供应的战略物资,自然不愿意因此得罪供货方。
    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遗憾”,“这是华人族群内部选择”“抱歉,不便干预。”这些闲话,便先后告辞离去。
    美国人则是因为太平洋航线抓在楚国的手中,对东方的贸易航线始终受到制约,也不愿因此交恶楚国。
    当荷兰特使将最后希望的目光看向英国人,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秘书维纳尔杜姆只是无奈的耸耸肩,轻描淡写的说道:
    “对于贵国与楚国方面的双边争端,英方愿意出于善意进行调停,避免地区局势陷入恶化,影响到正常的贸易交往。
    我奉劝一句
    最好理智的解决双边争端,避免发展到最坏的情况,那绝对不是正确的选择。
    言尽于此,祝你们好运!”
    十多天下来的紧急外交斡旋,仅得到了这样的结果,这让荷方特使气的鼻孔冒烟,却又无可奈何。
    想拉着欧洲各国为自己背书的企图彻底破灭,剩下的路,就要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自己去走了。
    1871年11月9日
    马尼拉,楚王宫
    紫宸殿内
    内阁首辅大臣李鹤章率领着一众群臣,觐见楚王陛下,然后于殿下分左右而坐,每位大臣面前有一个短案,可以搁置需要奏报的奏章和材料。
    楚王郑国辉高居九龙御座之上,这是每周一次的紫宸殿御前议政,谈的都是国家大计,事关民生的重要政务。
    方才通过了两项奏议:
    一项是即将于1871年底到期,每逢5年一次的内阁总理衙门换届,应于1872年元月1日正式履任,还剩下一个多月时间。
    这已得到楚王陛下的御准,继续由内阁首辅李鹤章连庄,并牵头组建楚国第二届内阁,需呈报后御准。
    如今这个年代
    楚国推广实施了《公民选举法》,陆续在国家及府,县三级建立了议会体制,起到了监督政府,参政议政的良好作用。
    可由于时日尚短,国家及府、县议会中充斥着有过服役经验的退役军人,贵族乡绅,只有少部分学界及厂矿代表,基本是政府的应声虫,制衡作用尚不彰显。
    “民主治政”的理念还需要长时间的耳濡目染,需要培养广大公民的选举意识和责任感,这将是二三十年亦或是更长时期任务,并非一蹴而就。
    体现在内阁政府换届,亦是由楚王钦定内阁总理大臣,并由其组建第二届王国政府班子,呈送到陛下面前御准。另一项奏议,则是关于审议通过东马来亚四州之地的法案,确立了兰芳州属于王国本土一部分的地位,今后所有的产业政策都参照本土执行。
    合并了兰芳州,楚国人口瞬间就多了144万,意味着国家实力进一步壮大了。
    按照1871年6月末的统计口径,期内总人口计1377.6万人(注,不含7周岁以下儿童,亦不包含土著苦役犯数量),加上这144万,王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522万人。
    实际上
    总量并不止于此,从6月末至现在的10月末,又是4个月过去了。
    以每个月超过20万人的移民数量,以及每个月新增登记的年满7岁的儿童人口,月均2.7~2.9万之间,4个月又超过了10万。
    全都加起来,楚国人口总数早已经越过了1600万大关,继续呈现迅猛增长势头。
    到了年底
    人口总量应该在1655万~1660万之间,已经呈现出南洋地区大国的样貌了。
    这也是年年拓荒开垦,粮食产量直线飙升,可是楚国始终没有大规模出口粮食的原因。
    每年新增近二三百万移民,这人吃马嚼的消耗粮食可不少,从安置下来到产出有个过程,怎么着也得半年时间。
    再加上三年前与英法联军硬拼一场,不但把积累的战争储备打光了,而且把粮食储备也消耗的七七八八,这些欠账都要补上。
    那时候,几百万人脱产搞训练,积极备战。哪怕是仅仅吃上一两个月,也能把全国的粮食战略库存吃空了。
    战争虽然结束了,可当初战备时修建的大量土垒和碉堡,几乎每个村镇都有,这些土垒和碉堡都没有拆除,至多是打开了便于道路通行的口子。
    作为村镇防卫设施,还是相当有用处的。
    大殿内
    楚国的御前会议,相比较北方神州的皇庭要轻松的多,不但大臣们都有座位,案几,每个案几上还有一个茶盏,由宫廷男侍负责续水。
    但也要注意
    不可在喝水时弄出大的声响,否则御前侍卫会当庭呵斥,“君前失仪”是一项错处,至少要罚去半个月薪俸。
    议过了这两项,楚王郑国辉端起御案上的茶盏,自行的抿了两口,神态显得极为从容。
    下面的外交大臣郑鑫伯爵轻咳一声,站起身来对左右略微欠身示意了下,便拿着奏章走到了中庭上,双手抱拳,对着上首的陛下深深的一揖到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免礼,且奏上来。”
    “微臣遵旨,盖因兰芳事件过后,荷兰国外交使臣不停的提出强烈抗议,在屡次交涉无果后,遂作出无礼欺压华人侨民之恶劣举动,并愈演愈烈。”
    “竟有此事,郑爱卿且细细道来。”楚王郑国辉皱着眉头,吩咐说道。
    郑鑫神色严肃起来,再次抱拳做揖后,展开手中的奏折看了下说道:
    “11月14日,也就是新加坡国际外交斡旋破裂后的第二天,何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出台了《限制华裔人口从事矿业及运输业法案》《限制输入华裔人口法案》和《华裔人口人头税法案》,合称“三恶法”。
    这在此前,荷方殖民政府限制华人购地置业,限制华人经营种植园等不公平法案上再度加码,对华人侨民实施严苛盘剥。
    即便原本合法取得的矿山开采权和运输公司从业权,如今也要被强行收回,这在东印度群岛各地引发了诸多矛盾。
    荷方殖民政府军警粗暴执法,对今日涌现的十多起华人民众聚众维权事件,采取了殴打,拘禁甚至杀戮的手段,致使140余人死伤,丧命者多达17人,重伤者20余人。
    我方外交使臣严厉谴责荷方粗暴行径,几番交涉无果,反而使当前的事态愈演愈烈起来,特此呈请上禀。
    侨民利益关乎一国威望,不可轻忽之。”
    他的话音刚落,身边的内阁大臣们和军方将官便怒了,纷纷发言声讨。
    殖民地部大臣吴青峰是强硬派代表,他豁然站起身来,抬手向上首抱拳说道:“区区红番鬼佬,竟然猖獗至此?微臣奏请陛下采取断人之举措,出兵保护我方侨民利益。以此震慑红番鬼佬,令其不得妄动。”
    “臣附议。”
    “仅过了三年,这些鬼佬就以为我大楚的刀不利了,是时候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臣附议。”
    “微臣不反对采取强硬举措,可是否应该先礼后兵?臣以为先进行外交斡旋为宜,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
    “此乃老臣谋国之言,臣附议。”
    看着下面大臣们义愤填膺的神色,坐在上首金色九龙王座上的楚王郑国辉颇感欣慰,这可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心腹群臣,言行举止都深合上意。
    群臣们几乎都赞成出兵,只不过有的委婉些,有的简直急不可耐,谁不知道开疆拓土是最大的功勋?
    他们并不是为了华人侨民利益受损而悲愤,北方神州不平等的诸事多了去了,也没见到哪一个跳出来,高喊着要“北伐神洲”。
    这是约定俗成的禁区,没人敢去触动。
    而南下就不同了,楚国扩张的方向就是“东进”和“南下”,这是由国王陛下亲自拟定的国家大计,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会改变。
    以荷兰这种欧洲破落户的国家,不知道小心谨慎的守着摊子,反而敢于对楚国呲牙,那不教训他还等到什么时候?
    对于敌人犯蠢送上来的开战借口,错过了,就是对家族光明前程不负责任的行为,回去要跪祠堂的。
    楚王郑国辉就是最热衷于殖民扩张的总头子,他带出来的这些心腹臣僚,自然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
    整个朝堂上,就没有一个劝谏休戈止兵的大臣,准备与荷方总督展开耐心而真诚的对话,促使其改弦易辙。
    首相李鹤章心中微微一叹,见楚王的目光转了过来,便站起身来双手做了一个下压的手势,说道:
    “诸位所议,无非就是现在就打,还是先谈就打的区别,显得操之过切。”
    首相李鹤章走出自己的位置,站了出来,双手抱拳对着御座恭敬深施一礼,肃声说道:
    “启奏陛下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古语又云:切不可因怒兴兵。
    此番荷兰人不理智举动,彰显其愚蠢且自大之面目,其危害愈烈,则更有利于我大楚赢得民心。
    既如此,则可邀请英法德美奥匈诸国参与,共同谴责其不遵守侨民公约,悍然撕毁承诺之恶行,并昭告天下。
    沉淀逾久,则发酵传播逾广,对我方更加有利。
    辅以暗中手段,支持加里曼丹中南部各殖民区华人武装自立自强。
    意在掀翻荷兰人不法之统治,我楚国用武力制约荷方大举投入军队镇压民众,则大事可成。
    白人残暴统治不得人心,此为受压迫殖民地华人民众之正义举动,我楚国自当鼎力支持。
    如此一来
    先天立于不败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应付裕如也,恭请陛下明鉴。”
    听了这番奏对,玉座上的楚王郑国辉不由得连连点头。
    姜还是老的辣,这种应对方法虽然耗时久些,但进退的空间也大,还不容易引起英法列强的警惕和反感,可谓好处多多。
    别以为楚国可以随便占地方,那只是英法列强的独有权利,别人可享受不着。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英、法列强充分参与,感受到尊重,那种积极表现的欲望和参与感全都得到满足。
    荷兰人毕竟参与了相关的谈判,签署了保证侨民利益的条约,如此悍然撕毁本身就不占理,遭到反击也在情理之中。
    荷兰人原本就是强盗出身,思维方式也是那一套强盗逻辑,依然沉浸在昔日“海上马车夫”的荣光中,并不能清晰的判断形势。
    主动去和他谈,荷兰人还以为楚国怕他。
    一念至此,楚王郑国辉笑着点头答应下来,说道:
    “首相此言大善,那就依此行事吧。若无其他奏议,今日到此为止。”说完便站起身来,举步拾阶而下,向宫殿后面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