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80章 到访伦敦

      第480章 到访伦敦
    十多天后
    1884年9月19日傍晚时分
    “大洋穿梭者”号皇家邮轮和“洞庭湖”号移民船顺着泰晤士河上溯,于傍晚时分稳稳的停靠在伦敦港,受到了英国华商及留学生群体热烈欢迎,吸引了大批伦敦本地居民的围观。
    英国外交部大臣亨利勋爵及众多的上层名流贵族来到码头,为楚王的莅临铺上了红地毯,且有一支42人的乐队助兴。
    当地的华人用舞狮和欢庆锣鼓迎接楚王陛下的到来,为这个简洁而隆重的欢迎仪式,格外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氛围。
    当天晚上,楚王御驾下榻在贝尔格莱夫街的一栋奢华哥特式宫殿建筑内,这里是王室在欧洲的海外资产之一,重金购置的楚王行宫宅邸。
    贝尔格莱夫街是英国贵族扎堆的地方,毗邻白金汉宫和海德公园,邻近周边有十几个外国公使馆,楚国公使馆也在附近。
    住在这里的人是皇室成员,伦敦上流社会知名人士、商界领袖或外交官,英国皇室皇储爱德华就住在这附近宫殿中,还有殖民地部大臣内维尔-张伯伦等贵戚名流,
    这里的乔治亚和维多利亚风格联排别墅,哥特式宫殿建筑,早期厚重的诺曼式建筑,有着经典灰黑色石灰岩立面,厚重而坚实无比。
    周边有五座皇家级别的公园,街道边满是各种咖啡馆、酒吧、高级珠宝店和手工定制服装缝纫店,还有众多艺术博物馆和顶级的私人俱乐部。
    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学就在附近,是典型的富贵圈,寸土寸金,每平方英呎物业的价格高的惊人。
    即便如此
    也有很多英国贵族,以及欧洲各国王室以及上流社会的人氏打破头都想向这里钻,钱不钱的无所谓,关键住在这里风光又体面,还能结识伦敦真正上流社会人士。
    在法国,在德国,在意大利,在西班牙,在葡萄牙,在俄罗斯,甚至在荷兰以及北欧三国,都有楚国王室购置奢华宫殿式建筑,用于楚王及王室要员驻骅之所。
    而这些,仅仅是楚国王室的资产之一。
    楚国王室在英国和法国都大量购置了商铺和宅邸寓所,甚至在繁华地段拥有整条街,这也是平衡巨额外贸出超的有力之举措。
    平均每一年,楚国王室下属的各大基金持股的众多公司,都会大手笔的购入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爱丁堡,牛津,剑桥,贝尔法斯特,朴茨茅斯等英国主要城市合适的街区以及商铺,公寓,持有大量的固定物业。
    为什么集中在英国投资呢?
    这是因为楚国出口的原油和成品煤油形成的大量贸易盈余,七成都在英国市场,每年的贸易盈余约在三千多万英镑规模,必须要在本地消费掉一部分。
    楚国王室所属基金购入规模,年均在六七百万至上千万英镑之间,用于维持长期投资收益。
    英国赚钱英国,别想全部带回家。
    仅这一块的投资收益
    如今每年就可以超过五百九十余万英镑,价值约合三千万银洋,总体投资收益率在6.3%左右,还在持续的稳定攀升中。
    这些出租的物业分散在几十上百家公司中,在信息交流严重匮乏的当今时代,外人很难掌握全貌,也不容易引起注意。
    这一部分海外收益,加上楚国购买的各种英国债券,法国债券和德国债券,每年能产生大笔稳定收入,是王室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敦上层社会的贵族知道
    楚国王室方面一直在收购英国繁华地区的地产物业,但具体有多少?那只能盲人摸象的猜测了。
    楚国王室在英国持有大量地产和固定物业,这也是稳固两国关系之锚,发挥有形无形的作用。
    就比如英国外交部电询马尔代夫之事,在外交部正式回应后,便没有下文了。
    也就是说,英方默认了楚国对马尔代夫的军事占领。
    反正是一座不起眼的太平洋岛屿,拿了就拿了吧,谁让英国皇家海军在曼德海峡的行为过于冒失,多少弥补些!
    英国外交部的想法过于乐观,区区一座马尔代夫岛,可满足不了楚王郑国辉的胃口。
    曼德海峡对峙事件的影响极为深远,楚国不但军事占领了马尔代夫,占据了红海咽喉要道的丕林岛和七兄弟岛,还将把华人势力向阿拉伯半岛大举入侵,渗透。
    顺便还要占领马达加斯加岛压压惊,这是一套连环组合拳。
    只不过丕林岛和七兄弟岛都是无人居住的荒岛,平日里只有一些渔民会经过或者上岛暂时歇脚。
    楚国的军事占领不显山露水,正在进行的挖掘洞窟的浩大工程,向岛上已经输送了2160多名黑奴苦役犯。
    日常工程尽量掩蔽在山林中,让外界发现的越晚越好。
    楚王郑国辉抵达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白金汉宫的会面邀请,他当即爽快的答应了,这原本就是题中之意。
    两国的外交部门对此达成共识,下一步国事访问的行程,首先是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女皇陛下。
    维多利亚女皇陛下头顶着印度女皇的桂冠,比国王又高了一个层级,前往觐见原本就是合乎贵族礼仪,不存在是否有损国格的问题。
    维多利亚女皇陛下将在白金汉宫正式会见楚国国王,进行深入且友好的交流,就国际事务交换意见,形成共识,这也是英国方面迫切需要得到的外交成就。
    当天晚上
    维多利亚女皇将召开盛大皇家舞会,欢迎远道而来的楚王陛下,英国皇室众多成员都将出席,这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一次盛会。随后第二天,楚王在下榻的楚王行宫,接见到访的英国首相格兰斯顿及内阁要员,双方就广泛议题展开会商,推动两国间亲密关系更进一步。
    比如说在共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政策领域,两国就可以紧密合作,甚至共同发起军事讨伐,这都在可能的讨论范围内。
    比如说区域和平稳定问题,这包括中南美洲问题,西太平洋问题,东非及西非问题,欧亚航线问题等等,楚国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拥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力。
    英国想要发挥全球领头者的影响力,就必须得到众多的区域强者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再比如说欧洲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楚国在东非和西非都有大片殖民地,拥有了插手欧洲局势的潜力,英国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比如在英国发起的多国联合战争中,楚国就可以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英方较为看重的方面。
    又比如在11月份于柏林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英方与楚方若是能就多个相关议题达成默契,那么英国手中的筹码更多,有助于主导柏林国际会议的节奏。
    人家德国首相俾斯麦辛辛苦苦筹划一年多的国际会议,英国人却要把主导权抢过来,这也是霸气蛮横的没说了。
    依稀中,还是那个味儿。
    不能单纯说英国佬就是个事儿妈,毕竟站在全球领袖巅峰之上,所能看到的风景,所需要考量的国际事务太多太多。
    这比楚国国王站位的角度更高,面临的挑战与风险自然也更大。
    在众多的议题中,格兰斯顿首相甚至还提出了建立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设想,这兴许就是国际联盟的前身。
    国际联盟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源于和平国际社会的理念。
    最早可追溯至1795年,伊曼努尔·康德在该年出版的《永久和平论》一书中,系统性的提出代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
    而欧洲协调(1814年—1870年)亦于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后开始发展,英国主导了先后7次的反法战争,实际上就具有了国际联盟的雏形。
    这帮助维持欧洲安全状况,以避免发生连绵不断的征伐战争。
    这一时期,亦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包括日内瓦公约及海牙公约陆续形成,亦为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定下了标准。
    现如今
    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威廉·兰德尔·克里默及法国和平主义者弗雷德里克·帕西正在欧洲各国紧张的游说,主张成立各国议会联盟组织。
    这一组织,是1920年一战后诞生的国际联盟的前身。
    对于格兰斯顿首相的这个交换意见的议案,楚国方面态度是不温不火,拒绝的意思溢于言表。
    开什么玩笑?
    楚国现正在持续推进殖民开拓事业,不断的入侵非洲和东太平洋地区,进一步扩大和夯实王国根基,一步步的走向强盛之路。
    怎么可能愿意搞一个会经常谴责自己的国际场合,那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嘛?
    就如同英国和法国现在这样,基本上吃的肚子溜圆,对大幅扩张海外殖民地无欲无求,就开始想着稳定和世界和平了。
    在原来的历史中
    这个提议的国际联盟组织终究没有形成,与德国,俄国,奥匈帝国等主要列强反对不无关系,如今还要加上一个楚国。
    这个啥子狗屁国际组织,对现在的楚国来说没半点好处,反而增多了制擎之处,相当的麻烦。
    这种国际社会的呼声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总要有所回应吧?
    一想到国际社会谴责楚国长期军事占领哥伦比亚,对其实行残酷的镇压和奴役政策,引起国际社会强烈不满。
    谴责楚国入侵马达加斯加,入侵苏门达腊岛荷占区,甚至谴责楚国入侵爪哇岛,以强凌弱,欺辱白莲一般的荷兰人,遭受到各国口沫纷飞一般的强烈指责。
    楚王郑国辉就感到头大如斗,这个劳什子国际联盟还是别搞得好,太特么败兴了。
    很多事情就不能拿到国际社会上来讨论,一讨论就扩大化,相关的负面影响迅速蔓延,极为影响国际形象。
    英国和法国这些老牌的殖民大国已经吃得肚儿圆,满意的摇着蒲扇坐在门廊底下晒太阳,才有闲情逸致对其他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那些没吃饱的人(注,比如楚国,德国和沙俄),难道不要扛着锄头出去找些填肚子的好东西吗?
    在诸多国际问题上
    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楚国与英国的立场并不全部吻合,还有很多意见相左之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