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千万不要下雨啊
第265章 千万不要下雨啊
一个月后,湄公河平原,金边。
“我不管你们有什么困难不困难,不管伤亡多少,今天天黑之前一定要给我拿下城北,旅部指挥都给我前进到火线的5公里之内,团一级指挥部给我设定在一公里内,连指挥,给我换上刺刀,亲自带队冲锋去,谁他妈的敢要怯战畏战,老子战后就军法从事,枪毙了他!”
南盟军的指挥部之内,卫老总对着电话正在大声地训斥着,他自己的指挥部也都已经迁移进城内了,各级指挥部之间也都已经架设了电话线。
自古以来巷战都是最难打的,如今的南盟军已经基本全部控制了金边城南,剩下的,就是将法军越军高军,各种乱七八糟的武装统统都给打出去。
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是硬打,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今越南这边的仗,打得也是越来越乱了套了,严格来说现在真正还在激烈交火的地方已经是后来的柬埔寨地区了,然而也正是因此,这仗越来越混,也已经越来越烂。
整个战场南北两分,法国人突如其来的战略龟缩让南盟也是被晃了一下。
北线战场是龙将军在负责,其实确实他们南盟的实力是更大的,无论是兵源,后勤补给,乃至当地民众的接受和认可程度,都不是南线能比的。
可法军不跟龙将军打,一口气连中部平原都不要了,龙将军的部队南下,面对法军重兵防守的东南平原,根本就是狗咬刺猬无从下手。
而中部平原的广大地区实际上也并不是南盟实控,甚至和当地的土著势力也有很多是跟南盟对着干的,一路的补给、运输都很成问题。
所以基本上目前北线的战事都是零零星星的小仗,龙将军也已经将精力都用在整肃军纪和军事整编,内部治理等方面尝试一点一点的,逐步的,稳步的去吞噬中部区域。
主要的战争反而都是暹罗的军队在打。
(还是放个地图吧,上面那个圈是北部,下边的圈圈是南部)
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老挝,自然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国家认同,甚至老族的这个概念都是殖民者硬造出来的人家实际上就是泰族人,那以前也是人家暹罗自己的正式国土。
本来就是在收复故土,所以颇有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感觉,当地的民众土著对他们的排斥是很低的,其实有点类似于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
当然,古暹罗和中华民族的王朝概念也不一样,也不是直接管辖而是一种类似于朝贡的政治体系,而且毕竟被法国执行这么多年,法国人在殖民时一直搞的都是“去暹罗化”运动,并结合法语,创造了所谓的老挝语。
基本就是往泰语里加一些法国词汇,加上一些方言口音的差别。
所以这地方就出现了顶层亲法,底层亲泰的格局,法国人就给亲法派武装和当地苗族武装提供武器,大搞民族对立和民族细分,将暹罗人的主力完全拖延在了这里。
北线的战事就这样停了下来,法国人主要打南线。
因为法军的防备完善,就南盟那个尚未成形形成战斗力的海军就别指望抢滩登陆这种事了,在湄公河下游地区与法军交手之后卫总立刻就意识到这么打不行,立刻就安排军队转进打西港。
也就是高人的地盘,也即是历史上后来的柬埔寨。
这地方属于暹罗湾,南盟和暹罗的补给都好送,法国是租用的美国军舰,也不敢用海军封锁暹罗湾,这地方毕竟已经快到了南盟正儿八经的地盘了。
然而现在已经五月了,雨季随时会来,柬埔寨的雨季本来就比越南更狠,谁能在雨季之前占据更多的城市,谁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占据更多的便宜。
东南亚地区的雨季,和国内的雨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这雨一下,在几乎没什么基建的山林地区基本就是寸步难行。
尽管明明知道这边的战场已经不决定胜负了,但卫总还是决定要在雨季到来之前,彻底拿下金边,进而控制湄公河平原的整个上游平原。
法国人自然又派了精锐来打。
以胡先生为首的土著武装也在这里打,因为越x的前身是印度支那共,是没有民族概念和国家概念的,分裂成了柬x和越x,实际上也都是一家。
“帝国主义交火的地方,他们正在浑水摸鱼”。
说白了就是通过各种游击战破坏公路和法军辎重,顺便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自己的根据地。
暹罗的军队也在这里,虽然因为走的都是山路的原因几乎没有重武器运过来,都是轻步兵,暹罗军的精锐主力也不在这边。
但是这一批暹罗军是泰南的暹罗军,也就是都是马来人,这些人在战后是要脱离暹罗,并入大马来亚的,所以打起来之后自然很快就也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
马来亚本来就是联邦制,地方权力极大,当地的政治领袖都已经跃跃欲试了,自然也想要趁着这些高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前,咬一块肉下来。
柬埔寨本身也有哈国王所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只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诉诸武力,而是颇有些类似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同时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寻求所谓的国际支持一块在国际上骂法国人。
而这个时空里这都打乱了套了,而且激烈得这么早就已经在金边都开战了,自然也不得不插一手了。
城里面,是卫总领着南盟和部分暹罗的正规军在和法军打,山里面,是马来人,京族人,高人三族在打游击战和杀敌战,顺便他们仨司机还要互相挖墙脚和使绊子。
“老总,这……不是说咱们这边不是关键战场么,有必要这么拼么,郑先生昨日不是还来电,准备在中东直接动手么,这……这时候打得这么猛,伤亡岂不是很可惜?”
卫总却摇头道:“雨季来临之前,必须要拿下金边,郑先生突袭中东虽是妙手,但谁知道法国人会如何应对?万一输急了眼了,恼羞成怒还是不肯撤军怎么办?”
“南盟和法国人之间,其实并没有完全撕破脸,上面还有个美国随时准备调停呢,即使是郑先生也不可能太违背美国人的意愿,到时候就算是法国撤军,大概率也还是要谈判的。”
“整个中南半岛,民族矛盾极其复杂,泰族人,马来人,高人,京族人,几乎是两两之间互有历史矛盾,又不存在任何的国境线,法国人撤走之后,各族人民之间自己就很容易打起来。”
“郑先生反复强调,咱们南洋华人不是殖民者也不做殖民者,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利益诉求,尽可能的避免与之进行冲突,拿下金边,重要的不止是军事意义,更是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
“南盟是不可能真的鲸吞整个中南半岛的,这毕竟是五千多万人口,南盟的核心人口才有多少?南洋华人才有多少?”
“郑先生特意跟我聊过这个事的,南盟,终究是个非国家行为体,除非我们也像法国人一样搞殖民,否则直接统治,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法国人走之前我们没能占领金边,法国人走后,我们难不成还能打进金边么?这不成了新的殖民者了?”
副官一愣,忍不住若有所思。
“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金边有什么用呢?金边并不是沿海城市,目前为止南盟所直接掌控的所有城市都是沿海的,并且有海港的商业枢纽,金边这地方,郑先生应该看不上吧?”
卫总:“你懂个屁呀,这地方郑先生当然看不上,但是哪怕这城市不要,和谈的时候白送给高人,那也是有意义的。”
“啊?弟兄们辛辛苦苦,牺牲了多少人才打下来的城市,到时候直接送给那些高人?凭什么啊。”
“凭什么?就凭高人弱,就凭他们打不过京族人,就凭他们跟暹罗有矛盾,行不行?”
见副官还是不懂,卫总解释道:“南盟是非国家行为体,又不可能搞殖民统治,未来的中南半岛,最适合南盟的角色,是超越国家的裁判,是分蛋糕啊。”
“金边在我们手里,到时候我们才能拉拢他们所有人一并和谈,组建超级联合政府,亦或者是为他们划分国境线,南盟才可以借此而获得超然地位,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为他们去分配利益。”
“比如,如果我们将金边,乃至整个湄公河上游平原都归还给哈国王,胡先生和京族人会怎么想,会不会不服?京族人强而高人弱,再加上全柬埔寨唯一的出海口西港已经在我们的手里,你觉得高人会如何?”
“而且以我对郑先生的了解,他恐怕连西港都不会要,至多在此增加一些投资建设,仅此而已了,反正整个暹罗湾都已经是南盟的了,高这整个民族,都只能也必须高强度的依赖南盟。”
“可如果法国撤军之前我们打不下金边,胡先生和柬x在法国人离开之后抢占了这里,我们就很被动了,高人是肯定打不过他们的,搞不好还会被赤化,到时候无论我们是否出手,都会很尴尬。”
“哦……”
副官也是似懂非懂,挠了挠头,便也不再问了。
事实上用兵到了老总这个级别,真正重要的就绝不只是军事能力了,一个好的元帅,一定得先是一个政治家。
打就是了。
说着,卫老总拿起城防图又复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法国佬的士气也就那样,除了西贡地区所在的东南平原之外其他的地方压根没什么心思去守,他对于拿下整个金边还是很有把握的,无非就是不知道雨季到底什么时候来,有点害怕赶不上而已。
【其实最好,还是在打跑法国人之后在这地方成立联合政府,和平,还是好的,如果有什么矛盾都能在议会里解决就再好不过了。】
这么想着,卫总又忍不住看向了身后墙面上的一副世界地图。
【如果可以成立联合政府,那么再加上缅甸,马来亚,暹罗,相当于整个中南半岛,大印度支那就全都成为了南盟的势力范围,到时候和国内联合,整个亚洲东部,将会完全联合起来,远迈汉唐啊。】老卫这人也还是颇有雄心的,毕竟之所以来南洋他图的就是这个。
西方人的视角里,东南亚这一片普遍都叫印度支那地区,说白了就是印度和支那中间的区域,支那就是拆那,原本是中性词是后来慢慢变成贬义的。
怎么看,南盟现在做的事都像是在一统印度支那。
甚至南盟在印度也是有影响的,就等他们什么时候独立了呢。
考虑到南盟毕竟是华人主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说是将整个东方给连起来了。
谁想到这个的时候会不激动呢?
只是正在他畅想的时候,突然电话又响,卫总连忙去接,却是情不自禁地愣了一下:“什么?你说谁和谁打起来了?他妈的,怎么会这样?达春他是蠢么?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副官忍不住又来问:“老总,这是……怎么了?”
“达春那个混球,杀了国王的人,还伏击了越x,乱了乱了,全他妈的乱了。”
“这……土著内战?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达春的背后是暹罗人!这件事搞不好会成为一个导火索,让整个中南半岛都陷入没完没了的混乱的,妈的,这背后有没有暹罗人?”
简单来说就是高人的内部混乱,高自由军和越南人,和他们自己的xxx打起来了,而且还是以一种颇为卑鄙的方法,通过设伏,杀死了很多人。
如果只是高人内部的事,卫总也懒得管,那个达春的底子上就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军阀土匪,反王室也好,反x也好,都无所谓,跟他们南盟关系不大。
但问题是所有人都知道,达春是暹罗政府扶持的,他的地盘是紧挨着暹罗的,早在1940年的时候暹罗政府就扶持他给法国人添乱,后来还给日本人做过事,二战中甚至还一度占领了马德望和暹粒。
当然那会儿的暹罗是泰国,还是日本人的盟友,现在这些地方自然早就吐回来了,不过现在那些马来人很明显又打算把这一块给再吃进去。
再加上这个时空的暹罗毕竟和原时空的泰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又有南盟做先锋和靠山,所以野心可能还会更大一些,谁也没想到,这个达望居然会在眼下法国人明明还没走呢的时候,就对同胞下手。
这背后肯定有暹罗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这背后挑事儿的到底是暹罗的泰族人还是马来人?挑了事儿又要干什么?
暹罗,那就真的是他们南盟的盟友了,甚至还都是由他卫老总指挥的。
这个账会不会算在暹罗头上,又会不会算在他们南盟的头上?
这时候结下大仇,会不会导致日后没有了和稀泥的空间?如果真的是暹罗有意挑事儿,南盟又要怎么处理呢?
要知道这几个民族互相彼此之间的历史矛盾都是很多的,特别乱,一旦打起来就很容易没完没了了。
卫总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联合政府是不是没戏了】
再者这个达春也杀了王室的人,郑先生特意提过,他对柬埔寨王室,尤其是哈国王还是挺有好感的,这人算得上一代明君了,而且说实话,在二战后的现代社会,王室是比其他政治体制更适合域外操纵的。
所以虽然没有明确的明说,但其实他们南盟是倾向于扶持柬埔寨王室的,甚至已经在以同盟为名义赠送他们大量的武器弹药了。
达春这么一搞,就全都乱了。
“会不会是暹罗人故意想要激化高人内部的矛盾,也故意破坏我们和当地高族人的关系啊,毕竟,暹罗的诉求是开疆拓土,在这方面,咱们南盟和暹罗,其实利益是不一致的。”
暹罗的利益当然是扩张自己的领土,越大越好,甚至吴爱华很有可能还做过全吞中南半岛的白日梦。
卫总一时也拿不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要不要联系郑先生?”
卫总:“郑先生人在中东呢,很难联系得上,而且算算日子,恐怕中东那边也是大事将至,我们又怎么好再去联络他,让他分心呢?”
“算了,不想了,不管这背后是不是暹罗,是马来人还是泰族人,南洋,终究是南盟说了算的,不管是谁,对南盟和郑先生的去谦逊和礼貌误会了什么,我们直接纠正他们就是了。”
“金边这里,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别停,警卫连和一团跟我走。”
“去,去哪啊?”
“去暹粒,不管这伙人是不是暹罗扶持的代理人,这些个土匪军阀,对南洋有害无利,我去灭了他们。”
“啊?就,就一个团?您亲自去?”
卫总:“一个团足够了,金边这边也抽不开兵了,再说动作大了的话瞒不住暹罗兵的,区区一个土匪,我就不信了,他们能有什么本事?我亲自去,至少除了郑先生之外没人能够问罪我,天塌下来我亲自顶着。”
副官急切道:“可是他们毕竟是暹罗的代理人,你起码跟郑先生商量一下再动手?万一影响了……”
卫总:“他妈的暹罗还扶上代理人了,他们自己都还是代理人呢凭什么去扶持别的代理人?”
说罢,卫总直接就上了吉普车。
兵贵神速,趁着事情还没有完全发酵之前,先把问题给解决了,而且先斩后奏,也省得日后麻烦。
这个时候不杀,事后就更没法杀他们了。
之所以不告诉郑毅,就是怕万一这事情影响了南盟和暹罗的关系,可以让郑毅一推四五六都推到他的身上来。
反正他刚刚才加入南盟不久,到时候可以对外就说他是来帮忙的南盟管不住,不就完事儿了么,大不了到时候他回国或者去美国呗,最坏也不过如此了。
抬起头,卫总瞅了一眼天上明显还是有些阴沉的天,忍不住的嘟囔道:“千万可别下雨啊,让我把达春宰了,金边拿下来再下。”
……………………
另一边,中东,海法。
郑毅入乡随俗,也在梅夫人的招待下来到了所谓的圣地哭墙,坐下后默默的为今天的行动祈祷。
十分钟之前,马来军团中最精锐的伞兵旅已经陪着那两位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坐上了飞机,分别去执行他们各自的军事政变任务。
最近这段时间埃及和约旦愈发的蠢蠢欲动,都从英美的手里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虽然犹太人白并没有公然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但明眼人都知道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就等个机会了。
以色列也已经迫不及待,要率先出手破局了。
一个月里,马来兵团是从印度那边直接穿过来的,倒也没有保密,就是大张旗鼓的去帮助培训甚至是包围以色列的,槟城为了抗日而准备的超量军工,重新拿到了订单可算是续了一波命,而其他的阿拉伯国家还真是因此而有些被震慑住了。
毕竟对于大多数中东这地方的国家而言,南盟可是正在和法国作战,还打得有声有色。
而且很意外的是,谁都知道郑毅是石油勘探方面的专家,几乎中东这边所有的国家都希望郑毅能去他们那帮忙看看石油什么的,都对郑毅发出了邀请。
郑毅没空,居然纷纷都派出了使者来海法亲自拜访郑毅,尤其是沙特,老国王更是公开的说他郑毅是沙特人永远的朋友,对他极其的热情,就要他无论如何也要抽空去沙特一样,让他尽一尽地主之谊。
因为郑毅人在犹太人的地盘,这倒是无形中也增加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友好相处的机会,甚至最近这一个月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个体冲突数量都跟着减少了不少。
郑毅也在趁机宣传着海法市的建设,提出了,南盟出技术和工人,犹太人出土地和融资,海湾国家出石油,在海法再建一个新槟城,让各民族和谐在此共处的想法。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阿拉伯国家响应此事,但知名度好歹是打出去了。
现在,就只等那叙利亚和突尼斯变天,犹太人扛起帮助阿拉伯人反殖民的这杆大旗了。
不自觉的,郑毅也抬头看向了天。
“可千万,不要下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