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2章 她简直比皇帝这个正统更像正统!

      赶在除夕之前,皇帝的使者抵达了陇州。
    然后尴尬地发现,雁来和她带来的人都还在秦州境内。而且不是边境交界处,而是就在秦州城附近。
    队伍里有皇长子邓王,他们肯定是不可能冒险进入吐蕃境内的。
    但他们是来接人的,送信让人过来见他们,似乎也不合适。
    何况俱文珍可是在皇帝面前保证会亲眼看看那些“流落西域的大唐百姓”究竟是什么样子,若是至此而返,那这一趟就白辛苦了。
    俱文珍一咬牙,决定将邓王留在陇州,自己过去。
    他知道其他人肯定也不想去,所以根本都不费这个事,一句“保护邓王”安全,连梯子都给他们搭好了。
    但俱文珍也不是傻大胆,他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西军敢明目张胆驻扎在秦州城下,那就说明吐蕃人奈何不了他们。真遇上吐蕃斥候,就直接报安西军的名号好了。安西军到底还自认是大唐属地,想来也不会让皇帝的使者落入险境。
    再说,他这个左神策军中尉,这回出门也带了几百人,留一半给邓王,另一半护卫他一人足够了。
    邓王本人也深明大义,并未对这个安排有任何异议。
    半天后,快马加鞭的俱文珍赶到了秦州城下,一眼看到那座新筑的城寨,心内顿时惊骇不已。
    这样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造出来的,至少也要几个月。多半就是当初跟随使者过来,之后又滞留在陇州城外的那五千天兵的手笔。
    当时看着不合理的地方,如今看,都是有备而来。
    这么大的动静,陇州城那边竟半点消息都没有打探到。不论是真的没有打听到,还是替安西军遮掩,都很不妙。
    俱文珍远远看着飘扬在城墙上的红旗,心情十分复杂。
    “唐”字旗插在了被吐蕃人占去的地盘上,却与大唐朝廷全然无关。
    这一刻,俱文珍似乎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对这位新冒出来的雁帅,有如此深的敌意和戒备了。
    神女转世,天兵协助,收复失地,四夷宾服。
    她简直比皇帝这个正统更像正统!
    她唯一的短板就是女子之身,但大唐可是出过女帝的。
    皇帝如何能容?
    ……
    雁来打量着对面的俱文珍。
    她对此人也算印象深刻了,不仅因为他是个能够被她记住名字的太监,更因为之前那一案,最后吐突承璀当然是满盘皆输,但皇帝没赢,朝臣没赢,玩家算是不输不赢,唯有俱文珍赢麻了。
    根据论坛的说法,按照历史这人早该退场了,虽然是拥立功臣,但在元和朝却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甚至还为避祸改了名字,如今却能重新返场,固然是因为皇帝在天兵的压力下想要一柄更锋利的刀,他自己背后肯定也没少使劲。
    现在更是亲自跑到这里来。
    不愧是曾经搅弄风云、威逼皇帝的人物,手段、胆量和行动力都比吐突承璀强太多了。
    不过照面一看,此人文雅从容、慈眉善目,看风度真不比杜佑差多少,若不是身上的服色与他人都不相同,又面白无须,完全看不出来竟是内官。
    没有半点传言中老奸巨猾的模样。
    想想也是,皇帝比一般人更看脸,选朝臣或许还要考虑才华和能力,选近侍就只看自己喜不喜欢了。
    俱文珍一开口,也是客客气气的模样,慌忙地跳下马,拱手行礼道,“怎能让雁帅出迎,当是老奴入内拜见才是。”
    连自称都没改,雁来眼皮一跳,笑着还了个礼,“天使降临,岂能不迎?”
    俱文珍就顺着这话道,“陛下收到雁帅的奏折,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将归来的百姓都迎入长安,共度新年。惜乎时不待人,怕大伙儿误解了陛下的心意,这才遣老奴前来探视,以表心意。犒民所需一应物资也已在路上了,迟些就到。”
    看看人家这说话的艺术。
    雁来笑道,“陛下体念之心,官民共感。这些百姓流离多年,惶惶不安,如今总算能安心了。”
    寒暄过后,就请人进城。
    俱文珍一边跟她说些无关紧要的套话,一边细细留心城内的各种细节,但见百姓们衣着整洁、面带笑容,正自忙忙碌碌,看起来全然没有赶了近万里路的风尘之色。城内更是张灯结彩、装饰一新,显然也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除夕和新年做准备。
    天兵混在人群之中,跟百姓一起说笑忙碌,关系显然十分亲近。
    俱文珍虽然是宦官,但当过许多次的监军,久经行伍、颇熟军事。他见过的军营不知凡几,却没有一个像是眼前这样的……安宁,没有半点肃杀之气。
    这可是在秦州城下、吐蕃境内,他们却比长安城更加安闲。
    是笃定了敌人不敢来攻,还是别有手段?
    一行人往里走的功夫,已经有收到消息的天兵和百姓陆续赶过来看热闹了,也都是行止有度,并未哄闹不休。
    俱文珍心内一叹。
    人心思唐,是因为外面的日子不好过,现在这些人在外面的日子过的是这样的日子,等回了家乡,真的是他们安顿下来,而不是将更多的百姓带回西域吗?
    进了城,雁来道,“义父长途跋涉,身体不适,便没有来迎接天使。”
    俱文珍忙说,“郭帅忠君体国,保全西域四十二载,宫中提起来,谁不钦佩?本也该是老奴前去拜见,岂敢劳动相迎?”
    顿了顿,又道,“今次使团出京,除了宣慰抚民,也是为陛下探望雁帅和郭帅,因此邓王殿下才是正使。只是殿下身份贵重,不可轻易涉险,因此老奴斗胆,请殿下暂留陇州,使团其他人也皆在彼处,恐怕还要请安西军遣一队人前往迎接。”
    雁来说,“应该的。”招手叫来跟在一旁的付指挥,吩咐下去。
    等她转回头,正对上俱文珍的视线。
    两人对视一笑,都知道对方有所保留,又都对此早有预料,竟有些见鬼的默契。
    等安顿好了俱文珍,雁来回到郭昕这边,提起那位邓王殿下,第一反应是,“皇帝不会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离间我和郭氏的关系吧?”
    如果是要表示亲近和拉拢,怎么想都应该让郭贵妃所出的三皇子出面。
    但真要是离间,这种手段又显得有点小儿科了。
    不过雁来倒也没有太在意,反正她跟郭家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别说她,就是郭昕,跟现在的郭家关系也不会很亲近,毕竟他熟悉的父辈和同辈大都已经去世,小辈们没几个认得的。
    所以她也只是随口一说,结果旁边的白真珠忽然道,“说不定他是想联姻?”
    “什么东西?”雁来被这句话一吓,险些跳起来。
    白真珠皱着眉,显然也不喜欢这个推测,但还是认真分析道,“我听天兵说,这位皇长子今年十六岁,与雁帅年纪相当,既然是皇帝的儿子,长相该也不差,他们又这种非分之想,也并非不可能。”
    郭昕听得好笑,还在一旁加了一把火,“公主之子再尚公主,公主之女嫁入皇家,的确都是国家故事。”
    “义父您就别凑热闹了。”雁来头痛不已,连忙抓住重点,“而且等一下,这辈分有点不对吧?按理说我跟皇帝才是一辈的。”
    “郭贵妃之母升平公主,亦是代宗之女。”
    雁来掰着手指算了一下。
    代宗,德宗,顺宗,宪宗。郭子仪,郭暧,郭贵妃。
    所以郭贵妃也是皇帝的亲姑妈。
    啊……这……那……就……雁来“阿巴阿巴”了几下,最终无话可说。
    果然乱还是皇室最乱。
    皇帝也真是敢想,看来是吃的教训还不够。
    雁来本来还在犹豫呢,把复活点直接开皇宫大门口会不会不太合适,现在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不就是恶心人吗,好像谁不会似的。
    ……
    不过等见到邓王李宁,雁来又有些不确定了。
    因为这位看起来斯文俊秀,也没什么天潢贵胄的傲气的皇子,开口就是,“宁拜见表姑姑,让您费心了。”
    一句话就把辈分摆出来了。
    是皇帝没有那种心思,还是他本人不愿意接受这种联姻?
    不过雁来本也没打算对这大侄子怎么样。冤有头债有主,就算是皇子,这种事情他也做不了主,雁来肯定是直接找能做主的。
    所以她纠结片刻,开口说的却是,“表姑就行,叠字有点幼稚了。”
    主要是怕玩家听到“姑姑”这俩字,产生什么奇怪的联想,回头别再磕起cp来,那她真的会想死。
    至于称呼的问题,她倒不是很介意。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喊阿姨,会感觉把自己喊老了,但是既然有血缘关系,别说李宁是十六岁,就算是六十岁,她也当得起。
    李宁似乎是笑了一下,迅速低下头去,乖乖改口道,“是,表姑。”
    “一路辛苦了,先歇着吧。”雁来看了看他那跟李贺不相上下的小身板,又体贴地说。
    想想这孩子明年被立为太子,大后年人就无了,其中固然可能有人在搞事情,但他的身体应该也是真的不太行。
    不过李宁还是又去拜见了郭昕,这才回了给他准备的房间。
    一进门,暖意扑面而来,身上的裘衣就有些穿不住了,随行的内侍连忙上来替他换衣裳。
    出门在外,纵是皇子,也要一切从简,所以李宁只带了两个内侍照料起居,其他都是神策军安排的人。
    这两人没有跟着去见雁来,一早就被安排过来了,已经将屋子全都检查了一遍,这会儿便都叹道,“宫中和王府里也有地龙,但没有这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