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8章 安西军的名声,还真没有雁来想的那么坏。

      尽管看到的是已经被润色过的奏折,李纯还是下意识地生出了一股逆反心理,甚至想干脆一个人都不给,随她怎么折腾。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往地方选派官员,是朝廷政令和威德能够加于地方的最直接的方式。
    李纯心心念念想要削藩,不就是为了将朝廷的影响力扩展到藩镇之中吗?
    现在雁来主动给了这样的机会,李纯肯定不能拒绝,就是心里有些不舒服,憋闷得厉害。
    干脆直接将这折子丢给宰相们,眼不见心不烦。
    几位宰相倒是很平和,大唐自从安史乱后,所谓的朝廷威严便彻底扫地,外有吐蕃回鹘耀武扬威,内有各地藩镇桀骜不驯,朝廷受的憋屈也不是一次两次,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李纯无法接受,是因为安西是藩镇、雁来是臣子,他作为帝王的尊严受到了挑衅。
    但是在宰相的位置上,安西军凡事都愿意守规矩、走流程,他们手上的工作就能顺利推进下去。
    只要稍微转变一下视角,就会发现,天兵虽然有些不敬皇权之嫌,跟文官集团还真没有过直接的冲突。至于对宦官不客气,损害权贵的利益……这些本来就是文官集团要打压的对象。
    虽然不能说双方的目标就是一致的,天兵也不可能真的配合他们的行动,但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对大家都没有坏处。
    所以雁来提了要求,他们当然也愿意行个方便。
    公文很快下达到了吏部。
    大唐吏部选官的方式还是比较严格的,有需要了就组织考试,通过考试才给授官。
    当然了,仅限于那些清要的官职。像是去西域做官这种,跟流放也没什么区别了,有人愿意去就不错了,根本没有筛选的余地。
    所以吏部现在头痛的,是要如何把位置填满。
    要是别的地方,想把文书上的位置填满是很容易的,至于说被列入名单的人事后愿不愿意履职、会不会直接弃官,那就不关吏部的事了。
    但这可是安西军啊……
    万一到时候选中的人都不愿意去,天兵强行把人绑了去,他们岂不是与人结仇了?
    这还算好的,万一天兵觉得是他们从中作梗,来找麻烦怎么办?
    不过能在吏部任职,别的不说,脑子肯定是足够灵活的,还真有小机灵鬼儿想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不如直接组织一次专门考试,事先说清选的是安西军的官。若真有人来应考,想来也做好了去西域任职的准备,万一无人应考,那天兵也须怪不得咱们。”
    天兵还是讲一点道理的,虽然不多。
    这个推卸责任的办法,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于是吏部很快就张出榜来,要考选安西军的官员。那长长的一列官职,数量之多,在吏部的考选之中,也是史无前例的,立刻就引来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关注归关注,讨论归讨论,但是所有人都觉得,会去报名的人应该不多。
    那可是西域!
    光是走过去就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沿路尽是荒山、瀚海与石碛,就算有天兵跟着,能保证安全,一路上也定要吃不少苦头。
    再说,外面不知道,长安城的人还不知道吗?安西军跟朝廷的关系多少有几分微妙,这时候加入他们,前途难料啊!
    ……
    【报!皇城门口看到的,吏部要给我们开安西军专场公务员招聘考试了!】
    主楼:[高清大图]
    ——神特么公务员招聘考试……但好像又没什么毛病。
    ——好好好,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我还以为得我们自己一个个去捞呢!
    ——朝廷还是有点用的(喂
    ——现场什么情况啊,报名的人多吗?希望能捞起来几个被我们忽视的沧海遗珠。
    ——呃……没什么人[图]
    ——就这小猫两三只吗,太惨了叭!
    ——泼个冷水,这小猫两三只也不一定是来报名的,人家可能有别的事。
    ——惨,安西军真惨,要不我们还是自己一个个去捞吧……
    玩家很不满意,但这个报名人数,已经远超吏部这些官员的预料了。
    怎么西域那犄角旮旯也有人主动去?
    要知道,大唐官员就算被流放,多半也只是流放到湖南、四川、广西一带,比如“二王八司马”,基本都是被贬到湖南一带。刘禹锡第二次被贬播州,也就是贵州遵义,柳宗元还认为播州太偏远,要主动跟他换呢。
    最严重的,也不过是被贬到岭南。
    跟西域比起来,岭南那也算是中国腹地了。
    不过已经知道了结果,再去倒推原因,倒也能够找到一些说法。
    李纯登基之后几次用兵获胜,就已经让朝野之间的武风渐长,安西军的回归,更是将这种风潮推向了顶峰。
    尽管天兵看起来不像是大家印象中的强军的模样,但他们的强大却不容置疑。
    慕强本来就是人的本能,何况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五十年里,大唐所受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了,如今终于有了一支能够力压吐蕃和回鹘的军队,眼看就能一雪前耻,朝野之间的热血之士又怎么可能不倾慕、不向往?
    况且,身在朝中的官员不喜欢安西军带来的强大压迫感,但普通人却欣喜于天兵给长安城带来的安定祥和。
    别说他们不清楚雁来在那场宫宴上的举动,就算知道,估计也只会拍手称快。
    宦官不是什么好东西,宠信宦官的皇帝当然也不会一点错都没有。
    不畏强权,甚至不畏皇权,本来就是文官集团极力主张的一种精神,他们没把雁来划分在自己人里,所以不认可她的作为,但外面的人可不会想那么多。
    所以安西军的名声,还真没有雁来想的那么坏。
    再者说,吏部的官员不愿意去西域,是因为他们本就已经身居要职,可朝中还有无数在不起眼的官位上蹉跎时光,既不能施展抱负,也没法指望升迁的边缘人士,总有人想放手一搏。
    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本来也是大唐文人的升迁路径之一。
    有了这种种考量,来报名的人虽然仍不算多,但长安城上百万的人口,总能凑出一些的。
    跟雁来想的不一样的是,来报名的,更多是热血的年轻人。
    就算去了西域没什么作为,大不了就是浪费几年时光嘛,反正他们还年轻,浪费得起。何况留在大唐也不可能立刻就身居高位要职,还是要熬资历,在哪里熬不是熬?
    大家都是读着各种边塞诗长大的,甚至自己也会写,现在有机会去看看真正的边地,自然令人意动。
    要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大多数人估计也就是想想,很快就会打起退堂鼓。但听说有其他人也报了名,就会觉得这个选择没错,从而更加坚定决心。
    于是,在玩家放弃关注此事之后,报名人数悄然破了百。
    ……
    雁来暂时不知道这些,她正在跟礼部官员和吐蕃使臣一起确认会盟的各项条款。
    这次会盟本来就是安西军一手推动的,在大唐和吐蕃都深刻地了解了天兵的实力之后,虽然还是会在一些细节的地方扯皮,但总体来说推进得还算顺利。
    等雁来到了长安,事情更是迅速敲定,就连过年都没有耽误功夫。
    现在只需要再做最后的确认,定下会盟的时间和地点,大家就可以各自准备起来了。
    在会盟文书上签下名字,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耗时日久的谈判工作终于结束了!
    雁来抬起头,就见吐蕃使臣论芒杰正看着自己。
    她坦然地回了一个笑脸,朝对方伸出手,“愿两国情谊长存。”
    论芒杰愣了一下,试探着握了握雁来的手,笑叹道,“雁帅胸襟广阔,令人钦佩。”
    雁来微微一笑,“大论谬赞了。”
    她大致能猜到论芒杰在说什么。
    这家伙到了长安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就连使团的成员也被他约束着,很少出门。要不然,按照吐蕃人的脾性,到了大唐,不耀武扬威一番是不可能的。
    很显然,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要不然,他们就要正好撞在玩家的刀口上了。
    他们没动,玩家的精力自然就放在了长安城内的那些不法之事上,直接跟大唐的权贵们对上。
    论芒杰大概很想看到安西军就此跟大唐朝廷翻脸,但雁来虽然对皇帝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敬意,却始终恪守作为臣子的本分,行事并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应该让他很失望。
    论芒杰还想说什么,那边徐复已经凑了过来,“陛下今日在宫中设宴,庆祝会盟达成,两位可要先回去准备一番?”
    眼看谈话进行不下去,论芒杰便干脆地朝两人告辞,先走一步了。
    雁来见状,也要离开,徐复连忙把人叫住,“不知雁帅何日离京,下官也好备酒相送。”
    一看他的脸色,雁来就知道这并不是他自己要问的,她也没有为难对方,想了想,答道,“等吏部选官结束吧,到时候我一并把人带走,省得他们自己上路。”
    徐复松了一口气,吏部那边显然也很懂事,只给了十天的报名时间,很快就能结束。
    他笑着道,“雁帅思虑周详。”
    其实心里也怀疑雁来是怕有些人临到头又反悔,跟天兵一起上路,就由不得他们了。
    从皇城出来,雁来远远看到张贴公告皇榜的地方有两三个人正在盘桓,不由微微摇头。论坛上的帖子她也看到了,不知道最后能招到几个人?
    玩家还从她这里拿走了不少辟书,挨个去给他们知道名字的历史人物送,甚至还有几个玩家跟着回家探亲的李贺去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