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3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63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
    “可臣……”
    “长伯无需多言,国公之爵是你应得的!”朱由检再次打断吴三桂的话。
    朝身后挥挥手,两名小太监便端着国公赐服和金印走了出来。
    朱由检笑着走到吴三桂面前。
    先将他腰间的尚方宝剑解下,以防吴三桂狗急跳墙。
    而后解开吴三桂的甲胄。
    “来,朕与将军解战袍。”
    看着自己身上的甲片被一件件剥下,吴三桂知道不下点狠活,是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了。
    朱红蟒袍穿戴整齐,金丝绣成的麒麟比朱由检的衣服还亮,伸手接过国公金印。
    吴三桂重重叩首,“臣叩谢天恩!”
    “爱卿平身。”朱由检面带笑意,温柔似水的低语道,“听闻长伯最爱西湖景致?待闯逆撤出,朕便将雷峰塔畔的皇庄收拾妥当,让长伯好好歇息。”
    批红圣旨当堂下发,皇帝金口玉言,如果自己再想辩驳,那便是欺君抗旨的大罪,这种罪名他吴三桂可扛不起。
    毕竟他辽东的基本盘也是在朝廷礼法上。
    不过他在辽东也不是白经营的,既然守不住关宁军,那也要守住这三万铁骑!
    “陛下,关宁军中尚有七位参将、三十余千户,皆是追随臣十余年的生死兄弟,还望陛下能够善待!”
    “这便不劳冀国公费心了。”朱由检随手将尚方宝剑抛给王承恩,“朕不会亏待任何一名有功之臣的。”
    木已成舟,该说的也说了,吴三桂眼见皇帝对自己威胁漠不关心,也懒得再说什么。
    跟吴襄一起辞行后,便离开了乾清殿。
    午时三刻的梆子声穿透宫墙。
    吴襄和吴三桂二人走出午门。
    前者眼中满是懊悔。
    “当初若是不催你倒好了,也不至于只捞个国公之位。”
    若是放到平常年月,被封国公,吴襄二人绝对欣喜若狂。
    要知道哪怕是太祖开国,成祖靖难,国公爵位也才封了不到双十之数。
    能被封上国公,简直死而无憾。
    可惜现在是乱世,乱世中有兵才是王道。
    吴三桂看上去却自信满满。
    “陛下真以为把我调走,便可以掌握关宁军?”
    “哼,可笑。”
    “父亲放心,陛下不出数日便会来求我父子的。”
    “此言何意?”吴襄一愣。
    吴三桂没有解释,挥手叫来一名亲兵。
    “即刻传令各营,凡千户以上将官,不得接受朝廷任何……”
    话音戛然而止。
    只见五十步外的金水桥畔,乌泱泱走来四五十员将领。
    吴三桂眼前一黑,扶住汉白玉栏杆才栽倒。
    他认得这些面孔,骑兵营、火器营、甚至连贴身亲卫都在其中。
    每个人腰带上,都悬着崭新的督尉铜牌。
    众人嬉闹着走向皇城,一抬头便看到黑着脸的吴三桂。
    亲卫千户一愣,“伯爷?”
    “什么伯爷?要叫国公爷!”骑兵营的督尉笑着锤向亲卫千户,而后面向吴三桂,“恭贺公爷荣…咳咳……”
    话没说完,便被脸色极其阴沉的吴三桂掐住脖子。
    后者这才发现,这个跟了自己十年的心腹竟穿着四品武官的绯色官服。
    忍不住怒吼道,“谁准你们擅自离营的!?”
    督尉被骂的有些发懵,“不……不是公爷传令,让我等来紫禁城领赏吗?”
    “我何时……”吴三桂气的差点当场将众人砍死。
    但一想,连自己都没想到皇帝会做局,手下人就更不可能想到。
    只是没想到皇帝的动作会如此之快,连自己下面的将领,都被皇帝套了进来。
    那……糟糕!
    一股极其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看着督尉赶忙追问,“三万铁骑现在何处!?”
    “都都安置妥了啊”督尉瑟缩着脖子,“京营划分出二十处营地,说是什么'分驻协防'”
    一阵春风吹过,吴三桂无力的松开手。
    皇帝真是好手段啊,仅仅半日,便将三万大军悉数拆分,让他成了个空头国公。
    “义父您看!”义子吴国成看吴三桂眉头不展,便献宝似的举起鎏金银牌,“兵部给孩儿补了宣府参将的缺!到时候孩儿便可以与.”
    “闭嘴!”吴三桂扬手一记耳光,银牌飞出去砸在路旁的香炉上。
    “滚!都给老子滚回营去!”吴三桂一脚踹翻督尉。
    众将急忙跪地,高呼“国公息怒。”
    但国公两个字在吴三桂耳朵里是那么难听。
    “赶紧滚啊!只要能回营,便立刻将大军控制起来,无论是谁不可入营,一切听我指令!都他娘快点!!!”
    常年的威势,让众人不敢违背,连滚带爬的往回赶去。
    等到最后个千户的身影消失在官道上,吴襄这才捡起地上遗留的调令。
    “分拨蓟镇”“调防大同”等字样写满宣纸。
    “全完了”吴三桂佝偻着背,官帽不知何时歪到了耳畔。
    若是不出他的预料,等众将赶回营地时,大军已经被皇帝安排的人接管。
    吴襄还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问道,“咱们主力不还在往天津赶吗?速速给那边下令,让他们不要接朝廷旨意啊!”
    吴三桂摇摇头,“来不及了,不说我们的亲兵能不能出城,就算能出,您觉得皇帝能以我的名义给骑军下令,就不能给主力下令吗?”
    “此刻怕不是已经有快马带着让关宁军支援京师的条子出发了。”
    ……
    跟吴三桂猜想的一样。
    朱由检在吴三桂回府之后,便按照多线操作,派快马传令关宁军支援京师。
    而城内的三万铁骑,从百户以上,也都换成了新军内的表现较好的人选。
    领军之人,则交给了昨夜守城时表现出色的兵部主事成德。
    待英国公张世泽伤愈,朱由检准备让二人共掌这三万新军。
    张世泽有勇,成德有智,还都忠贞不二,搭配起来刚刚好。
    有这三万铁骑,再搭配一万系统精锐、五万新军,京师内好歹也勉强凑出了十万大军!
    虽然跟李自成的七十万大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但实际战力却相差不大。
    闯军四五十万流民不用算,骑兵一冲就能溃散。
    二十万降军经历连番大战,又被朱由检俘虏两万,此刻最多剩下十五六万。
    如果能给新军加持些战力词条,应该能挡住。
    只有最关键的五万老营兵,才是朱由检需要考虑的重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