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旗人的根本并不是旗人
第394章 旗人的根本并不是旗人
“陛下!”
正在西山寺中端着碗准备吃斋饭的莫子布,差点没被这一声哭嚎把碗给吓掉了。
他抬起头来一看,真正的重量级江南文人到了。
王念孙,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人精通河道知识,算得上是难得的进士出身的技术性官僚。
其父王安国也是进士出身,做过广东的肇高学政。
1777年底,莫子布在广州承天应命的消息传到北京,此人立刻就弃官南下。
算是除了蔡新和于敏中这样消息灵通大佬外,最先反水的满清官员。
甚至蔡新和于敏中都只能算是铺后路,王念孙才是真正直接抛下一切反水的第一人。
不过他们没立刻到莫子布这来,而是回家先安顿好了家人,才选择冒险南下。
所以他还没往南走多远,乾隆就开始在江南大肆搜刮了。
莫子布震惊的看着王念孙,这个三十来岁的满清进士前段时间来投靠的时候,看着挺稳重的一人,没想到今天怎么就跟死了爹了一样。
“陛下,乾隆,不,鞑子在江南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又借一柱楼诗案不断牵连士林,连沈德潜子孙都被拘押,家产都被抄没,其余受害士绅多达上百家。”
王念孙又哭嚎了两声,脸上眼泪跟断线的珠子一般往下落。
“江南之人也是大汉民族的子民,江南士林也是陛下的臣子,您不能只管广东、漳泉的百姓,而弃其他百姓于不顾啊!”
尼玛的,莫子布表面一副我很诧异的表情,但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终于等到这个时候了。
因为莫子布要的不是一个表面上的江南。
一个表面上的江南,一年给你几百千把万两银子的赋税,但是它的内里你一点都动不了,还是铁板一块。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当年大明获得的就是这么一个表面的江南,然后被这些江南人害的有多惨,那是有目共睹的。
这些家伙掌握了经济和文化的高地,只要是汉人王朝,几十年之后,朝堂上就会满是江南人了,政策也会开始向他们倾斜。
这倒不是不能接受,但不能完全由着他们来。
而且莫子布又没有一个八旗集团来平衡,不让满清把江南士林高层弄疼,他们怎么会把莫子布当成拯救者和解放者呢。
没有拯救者和解放者的光环,莫子布又怎么能快速从上到下控制整个江南呢?
至于满清从江南刮走的钱,那才多少,这种延绵几百上千年的文官高层,他们有多少钱,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不是满清短时间能刮走的。
“是吗?”想到这些,莫子布开始阴阳怪气了。
“你王念孙确实是大汉族一份子,是朕的子民,这我是承认的,因为你会为了民族大义,放弃在鞑子那里的大好前程弃暗投明。
可是其他人,他们不仅没有派人来拜见朕,甚至连一封书信都没有,这怎么就成朕的子民了,还要朕的勇士用血肉去救他们于水火。”
听到莫子布这么说,刚还急的泪水直飚的王念孙顿时就尬住了。
他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光哭嚎两声就要别人动用大兵去拼杀,似乎是没这个道理。
啊,不对,不对!
王念孙突然飞速摇了摇头,差点被莫子布带到沟里去了。
“陛下大义忠奸论曾说,您是大汉民族的保护者,天下汉人都有义务追随您的脚步再兴汉家,您也有义务保护他们。
此时的江南,就正需要陛下保护啊!
且陛下是要上承大唐、大明,绝不做两宋之偏安一隅的,此时借拯救江南百姓于水火之机,北伐不正当其时吗?”
呃,这下轮到莫子布被噎住了,义务、责任、保护者这些词是莫子布的大义忠奸论里面的,一听就知道王念孙是认真读了这本书的。
“爱卿看来是仔细看了朕这本书的。”莫子布脑子里在想辞,嘴巴里则先岔开了话题。
“是的,臣就是看了陛下的大义忠奸论,如当头棒喝,是以才冒险从直隶南下的。”王念孙认真的回答道。
“所以爱卿应该也了解,如今这西学渐起,我华夏则被鞑子拖累二百年的时代,单靠某个君王,已经不能复兴民族了。
想想昔日大明,尔等江南士林组织东林党,占据朝廷,打击异己,上与国家争利,下剥削百姓。
号称众正盈朝,可是把国家搞的还不如昔日魏忠贤时期,这些教训可曾吸取?
你们既然知道朕是来驱逐鞑虏,重拾山河的,为何除了你王念孙、钱大昭、张复等少数人以外,并无几人投奔明主?”
王念孙被说的羞愧不已,红着脸半天没抬起头来,一想到他们东林党确实治国连魏忠贤都不如,那是真的有种想死的尴尬。
半晌,王念孙才抬起头,“陛下,我们江南百姓已经知错了,请陛下不计前嫌搭救。”
莫子布指了指王念孙,“你记住,自己能代表谁,就说谁。
你代表不了全江南百姓,就不要提江南百姓。
朕最烦的就是你们明明心里藏着小九九,却还要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
“江南百姓他们并没有罪,他们不需要知错,他们辛苦耕种,交足了赋税,鞑子南下他们也曾抵抗。
他们只拿了这个国家一丁点好处,这些他们已经全部还给这个国家了。
只有你们这帮子江南士林,拿了大好处,却把国家给搞烂了!
你想法回江南去一趟,问问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簪缨高门,他们对不对的起张煌言、史可法、夏允彝、陈子龙他们。
他们看着西湖边的岳武穆和于忠肃雕像,还知不知道羞愧!
我一定会出兵,驱逐鞑虏、重拾山河。
我也依然会重用江南的士林,但你们要想清楚,未来的大虞绝不可能再纵容你们,就像在大明时那样。
你们愿意接受,那就一家一封悔过书写上来,未来如何治理江南,我还是会与你们商量着来。
不愿意接受,就赶紧去投靠鞑子,我正好拿他们的鲜血,告慰那些在天之灵!”
王念孙如蒙大赦的下去了,耳根子都是红的。
他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感受到了莫子布的气魄,这是一个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会被儒家圣君明主捆住手脚的帝王。
王念孙下去之后,莫子布很快将在广州的李献文、陈光耀、瑞恩斯坦、莫里茨.克鲁格、王无病等高级军事将领召集了过来,让武性把满清在江南的做法跟他们通报了一下。
“鞑子要弃守江南了,至少是不会在江南与我们决战。”李献文率先说道:“他们这个搞法,就是力求在短时间榨干江南的财富,然后囤积于中原与我决战。”
“末将同意银川侯的说法。”王无病站起来说道:“他们这么做的最大原因,是我大虞与满清的恢复能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
我大虞经过一年的复员、征召和训练,军队实力比北河之战前还有所增强。
而满清,从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不管是满清在直隶新汉军的征召,还是在陕甘试图重新启动陕甘绿营,都远远慢于他们的预计。
情报显示,到现在为止,满清在直隶新征召八旗汉军三万的目标,只完成了八千人。
三万陕甘绿营倒是征召出了两万,但除了刀枪等冷兵器以外,火铳和火炮都严重缺乏。
北河一战对于满清来说,除了兵员上的损失以外,更大的是火炮和会看标尺、测弹道的火炮手的损失。
这导致他们短时间根本不能成军,不敢在江南跟我军对打。”
王无病说完,瑞恩斯坦挠了挠头,他还是有点不能理解,“但是陛下,我觉得还是很诡异。
江南所在的三个省,是全满清的赋税第一重地,没了江南他们就没了半壁江山。
乾隆皇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为什么不在江南施行笼络江南官员和地主的政策,而要把他们推向我们呢?”
莫子布冷哼一声,“正因为乾隆不昏庸,所以他才不会在江南跟我们决战,因为他知道他们在江南干了什么!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莫子布把拳头捏的咯咯作响,“只要是人,就不会忘记这样深仇大恨!
这不是简单的好处就能收买的,乾隆给的再多,他也收不了江南的人心,所以他干脆放弃。”
“还有一个原因,我的陛下!”参谋长莫里斯.克鲁格说道:
“臣与参谋处的军官们复盘了北河之战,得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北河之战使我军遭受最大伤亡的,并不是火炮和火铳,而是骑兵。
特别是在左翼,他们差点就击溃了我们的军阵,连陈联中将都身负重伤。
所以,这使得满清的统治者可能会继续认为,他们最大的王牌不是铳炮,而是更加犀利的骑兵。”
莫里茨.克鲁格在地图上两淮、豫东南、鲁西南的地方点了点。
“满清肯定期望与我们在这一带决战,只要他们用骑兵击垮我们,再次南下收复江南不过是轻而易举的。”
瑞恩斯坦明白了,“看来这位鞑靼皇帝和他手下的鞑靼将领确实还有一些能力,他们竟然下决心能舍弃这么大的财富,只为能快速舔舐好伤口,再给我们致命一击。”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莫子布轻蔑的一笑,“我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将火铳的产量翻了三番,火炮的产量翻了一倍多,从欧洲购买的硝石也已经到货。
此外还有拉科奇.佐格带来的八百匈奴骑兵,他们的加入,使我们有了一个加强骑兵团。
兴唐军的战斗力,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下去准备吧,将军们。”莫子布握了握拳头,“这一次,让我们再次把这些通古斯强盗团伙狠狠干翻!”
。。。。
山东,大运河畔,临清州。
莫子布和他的将军们完全预料到了满清的反应,乾隆在江南狠狠压榨,就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军队的召集和训练还没有完成,满清在江南罪恶太深,导致他们根本不敢相信江南人。
福康安和海兰察,特别是海兰察为了脱罪,极力夸大了骑兵的作用,把重伤陈联当成了他的功绩。
而乾隆为了消减北河惨败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极力夸耀海兰察和骑兵们的功绩,硬生生把北河惨败描绘成了一场接近势均力敌的恶战。
所以现在满清上下都在总结,说北河之战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富良江边松软的沙土限制了骑兵的速度,不然兴唐军一定会被清军骑兵击溃。
“陛下,我们真的要放弃江南吗?”福康安低声说道:“多好的地方啊!”
乾隆已经憔悴的不像样子了,或者说,这才是一个六十七岁老人真正的身体水平。
“有舍才有得。”乾隆萧索的看向了南方,“只要击败了莫贼,别说江南,就是岭南也能拿回来。”
“那要安排两江总督高晋和江宁、杭州两城的驻防旗人撤离吗?”福康安继续问道。
乾隆深吸了一口气,“不能撤,他们一撤,江南形势立刻就要崩散,让他们坚守!”
福康安闻言,狠狠吸了一口气,久久没有说话,这是要这些旗人的命啊!
此时的驻防八旗,并不是单纯就在对应的城市中驻扎。
比如杭州驻防八旗除了杭州以外,还要驻扎嘉兴的乍浦镇,江宁驻防八旗要分别在江西和安徽驻扎。
所以他们一动,全部人都会知道满清要跑,江南人心确实会崩散。
可是,福康安欲言又止,江宁八旗有兵四千,总人口三万五千,杭州八旗有兵四千,总人口三万一千。
这就是六七万人啊!
虽然他们不怎么能打,但对于总人口也就几十万的旗人来说,要是损失掉,简直就是不能承受的损失。
乾隆知道福康安要说什么,脸上浮现出了不忍的神色,但随即被冷漠所替代。
“朱明倾覆的时候,哪怕就是素称文弱的江南,殉国者都不可胜计。
今我大清危急,有几个旗人殉国算得了什么,只有他们殉国了,才能让其他人警醒,断了跟莫贼妥协的心思。”
嗯,满清这边,也不是没有幻想能跟莫子布妥协的人,富贵日子过惯了的,总有些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做一些不合实际的幻想。
“而且。”乾隆挥了挥手把周围的侍从赶远了点,低声对福康安说道:
“瑶林儿,你要明白,我们旗人按照莫贼大义忠奸论的说法,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因利益纠合起来的盗贼团伙。
这是非常正确的认识!
既然是因利益纠合起来的盗贼团伙,那就要凭武力说话,能者上不能者下。
所以旗人永远不会被杀光,只要你有足够的利益能分配下去,杀了一批,还有另外的人会愿意来当旗人。
瑶林儿,我估计支撑不了多久了,几位阿哥又多软弱不能成事,以后要靠你来当睿亲王,当鳌拜了。
所以你记住,咱们大清的根基不是旗人,而是利益,要维持住利益,就要有打胜仗的能力。
只要你能带着他们打胜仗,拿好处,旗人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