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5章 毛祥生回乡

      第475章 毛祥生回乡
    苏州,寒山寺。
    其实在此时,并没有确切的哪座寺庙叫寒山寺,而是一堆寺庙的统称,其占地二十余亩,说是寺庙,更像一个漂亮的苏式园林。
    现在郑信要出家的这寒山寺园林,历史上毁于太平天国时期,是几乎彻底损毁,只余几块石碑被保存了下来,后世见到的,乃是光绪时期复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郑信穿着一件简单的青色道袍,头戴四方平定巾,用潮州味极浓南京官话吟诵了一首张继的枫桥夜泊。
    莫子布强憋着笑,这郑信从小就没系统性学过中国文化,陈联说过郑信的国学水平约等于三国演义,绝对不是在嘲笑而是说实话。
    所以,此刻莫子布见到郑信竟然道袍加平定巾,一副江南老举人的样子,还用蹩脚南京官话念诗,确实是有一种非常的割裂感。
    “外父好兴致,等太上皇回了应天府,你们两位长辈一起吟诗作对,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太上皇可是大才,我何能及。”郑信摆了摆手,看着远处的上塘河,低声说道:
    “我的父亲,也就是诗诗的祖父,是华富里著名的浪荡子,他不事生产,游手好闲,连老婆都娶不上。
    有一次,他中了别人的圈套,玩牌九把家里的祖宅都输了,族长说要把他押回祠堂打死,所以他才冒险跑到暹罗。
    结果却意外的发达了,成为了我义父最器重的大商人,两人还续了族谱,认了兄弟。
    可是他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什么也教不了我,所以我只能自己学习。”
    说着,郑信自己都笑了起来,“陛下,你知道我的官话和汉字,是向谁学的吗?”
    “是您义父教的?”莫子布笑着问道。
    “不是,我的官话和汉字,是我小时候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教我的,因为他外公是阿瑜陀耶的泉州同乡会会长,非常注重培养他学习中国文化。”
    说着,郑信突然悲怆的大笑了起来,笑声中郑信的声音都有些呜咽了。
    “我靠着通的教授,自学学会了官话和汉字,这才引起了义父的注意,他认为我是可塑之才,于是不断培养我,使我终于走到了暹罗的最高位。”
    这.,这真是一段恶缘。
    “陛下,给通的家眷一条活路吧,不必给他们富贵的生活,但请让他们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郑信说着,开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暹罗地处南洋中心,物产丰富,华民众多,是天然控制南洋的宝地,确实该由朝廷直辖,你做的对。
    至于我自己,就在这寒山寺出家吧。
    不过明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诞辰,我欲在普陀山观世音道场召集兴唐、泰平、安戴和缅甸诸大寺高僧前来与中华,与北传佛门同道开水陆法会,共襄盛举,还请陛下同意。”
    果然,莫子布猜中了,郑信到寒山寺出家,就是为帮助莫子布拉拢并控制南传佛教。
    啊,不对!郑信目前在做的,更应该说他是在为长女郑诗诗和即将进宫的第八女郑素素稳固位置。
    但这是好事,南传佛教可是被迫承认过郑信神佛转世身份的,只是不愿意承认他就是未来佛。
    那么只要郑信愿意帮着莫子布整合南传佛教,对大虞巩固在南洋的统治是很有好处的。
    “这是好事,小婿一定鼎力支持,法会一切所需,都由浙江巡抚衙门负责,我立刻让巡抚钱大昭亲自来听从外父安排。”
    与郑信谈完之后,莫子布又去看望了岳母吴萱和郑信的子嗣们。
    这些人就与郑信还有些绷着绷着不同了,岳母吴萱甚至都到前门来迎接,还要下拜,莫子布只能让郑诗诗赶紧把她母亲给扶住。
    别的不说,莫子布的这个岳母还是头脑很清楚的,吴家怎么说也是流传了七八代的贵族,她的六世祖还当过暹罗国使去朝拜万历皇帝。
    是以,吴萱上来就很直接的说道:“达信不能驭下,今失国乃是上天的惩罚,现在这样能过上安稳日子也不错,以后我们就在应天府生活了。”
    莫子布对吴萱的印象也不错,从一开始他这丈母娘就挺喜欢他,当时也没少在郑信面前说他的好话。
    至于吴萱刻意强调安稳日子,莫子布也懂,因为郑家在暹罗的一切都放弃了,而新的封赏还没确定呢。
    现在这么大一家子,连个领俸禄的职务都没有,总要给人一份能安稳富贵的保障。
    郑诗诗显然才刚刚哭过,手里还牵着莫子布六岁的次子阿栩。
    这孩子虽然是陪嫁媵妾吴蒨所生,但从一出生起就是郑诗诗在带着,两人关系极为亲密,就跟真母子没什么区别。
    莫子布若有所思的看了还跟一个小萝莉差不多的皇后一眼,在这种场合,连吴蒨这个生母都不在,郑诗诗还非要牵着阿栩过来,显然也是想要表达一些什么东西。
    至少来说,她应该是不太愿意同父异母的妹妹郑素素生了儿子后,来顶替阿栩位置的。
    嗯,也不怎么让人意外,毕竟妹妹再亲,肯定也比不上养了六年的儿子。
    更何况这个妹妹还是同父异母,摆明了要替代她某些生态位的。
    这皇帝的后宫啊,就是时常会有各种勾心斗角。
    不过既然郑诗诗都这么表示了,莫子布肯定就不能拆他的台,于是立刻把阿栩抱起来,笑呵呵的逗弄了几句,还在坐下的时候,把阿栩放到了膝盖上抱着。
    吴萱和郑诗诗母女的脸色瞬间就好多了,虽然阿栩因为生母是泰人奴隶,肯定不具备继承大统的可能,但这恰恰才是最完美的。
    因为阿栩天然可以隔绝一切围绕着储君位置的争斗,反而更加安全。
    只要他健康长大,作为大皇帝的次子,未来混一个封国没有任何难度,这样的孩子,才是吴萱和郑诗诗母女今后的依靠。
    至于郑素素及其子嗣,对于郑信来说肯定是好外孙,但对于吴萱和郑诗诗来说,那就不一定了,郑素素的儿子当了皇帝,说不定对她们反而有害。
    抱着阿栩坐下之后,莫子布主动说道:“外父既有意出家静修一段时间,朕会即刻下旨,敕封岳父为大觉广德普济大师,就在寒山寺出家。
    阿水就先封成国公,回泰平省见习政务,以备将来就藩,其余诸弟,朕也会自有安排。”
    吴萱于是放心下来了,莫子布的眼光却突然瞟到了另一边,那里跪着一个贵妇人以及一个十余岁的半大少年。贵妇见莫子布注意到他,立刻跪下把头磕的砰砰响,“罪臣通之妻纳克,叩见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统御万国、福寿齐天。”
    纳克说的是高话,莫子布自然是懂的,而贵妇身边的半大小子则用南京官话向莫子布叩头请罪。
    嗯,说实话吧,莫子布对于通,倒没有多少痛恨,一直是以一种看笑话的姿态。
    毕竟这个时空可不是历史上,通注定努力越大,失望就越大。
    甚至可以说,这个时空的通,可以算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本心是不想叛乱的,只不过被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因此莫子布把阿栩抱着递给郑诗诗后对纳克说道:“通既然已经伏法,朕说过不祸及妻儿,那就不祸及。”
    母子两大喜,在地上连连叩拜,一直到额头乌青。
    莫子布还特意看了杜钦(拉玛二世)一眼,如果这家伙真的识趣的话,也还是个可以用的小才。
    。。。。
    湖南,长沙府,湘阴县,古塘村。
    毛祥生提着一杆燧发枪,眯着眼,一枪就把半山那个拿着鸟枪的家伙给打死了。
    随着这个枪手的一声惨叫,毛祥生背后几十个民壮发出了兴奋的欢呼声,争先恐后的往这个半山的寨子冲去。
    没过多时,只听到一阵阵的惨叫,接着,身材胖大,留着辫子,须发皆白的毛三太爷和他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就被揪了下来。
    民壮们一阵拳打脚踢,打的毛三太爷父子孙三代六人嗷嗷哭叫。
    毛三太爷看到了路边的毛祥生,他拼命挣扎着喊叫了起来,“生伢子,生伢子,我是你叔爷爷啊,你爷爷跟我是一个爷爷哦。
    去年我还请你吃了顿饱饭,还说要把地佃给你呢,你都忘了?”
    毛三太爷老了,他还以为这是对毛祥生的恩情呢,但毛祥生现在已经是皇帝的镇军把总,早就开了眼界了。
    “三太爷,你还知道你是我叔爷爷啊,我还以为你忘了呢,你剥削我们家的时候可没说什么叔爷爷。
    我生伢子去年拼死拼活帮你家收谷子,累得差点吐血就吃了你一顿高粱饭加咸菜,连块肥肉都没得,难不成我还要感谢你?”
    毛三太爷一听,知道自己死定了,于是突然变脸,声嘶力竭的大骂了起来。
    而毛祥生听着他的叫骂,如听仙乐,美滋滋的命手下民壮,押着毛三太爷往县衙去了。
    如今大虞虽然已经拿下湖南四五个月了,但依然没有完全平定,各地不满被罚没家产的,依然还在四处煽风点火乃至直接反抗。
    但他们注定只是徒劳,因为他们虽然人不少,但比起毛祥生这样普通百姓,依然是绝对的少数。
    路过古塘村的时候,毛祥生终是没忍住,走到那条小溪边,推开了破旧的柴门。
    院子又小又脏,一个端着簸箕的瘦小妇人,惊慌的看着他,在瘦小妇人脚边,一个有些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赶紧挪动小腿,躲到了母亲后面。
    腰杆被常年劳作压弯的父亲,正在佝偻着用竹子编筐,一个筐赶场的时候,还是能卖一两文钱。
    “生伢子,你是生伢子啊?”母亲的头发已经开始白,她惊呼了两声,又有些畏惧的看了毛祥生父亲一眼,手抬了抬,却终是没敢上来抱他。
    三年没有回家,那个印象中粗暴的父亲,已经老成了小老头。
    尖酸刻薄的嫂子褪去了新婚时红润的脸庞,不到二十岁,却有了一种格外的沧桑感。
    毛祥生本来是想好好出一口恶气的,但看着这个穷困至极,连孩子都吃不饱的家,万千不爽,只化作了一声长叹。
    父亲和大哥大嫂不赶他走,估计搞不好已经饿死人了吧。
    他走过去,把大头娃娃般的侄子抱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块黄猪油糯米糍粑,喂到了侄子嘴边。
    侄子以跟年龄绝不相称的速度,几乎是抢了过去,大口大口的贪婪啃着。
    等到吃完,因为头大营养不良显得眼睛特别大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两三岁孩子才有的孩提般笑容。
    “老二哦,他是你侄儿哦。”带着颤音的惊呼在身后响起。
    毛祥生回头一看,昔日记忆中上树下河无所不能的大哥,已经苍老的跟记忆中父亲差不多了,甚至也开始微微驼背。
    这是以为自己回来报复的啊,毛祥生突然觉得无比痛苦,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他把侄子放到地上,从怀里掏出一大把铜钱,劈头盖脸的砸到了大哥身上,这是他这四个月来的军饷。
    “把这些拿起,黑你细伢子吃顿饱饭,不要全家都像告子!”毛祥生大吼一声,随后走到母亲面前噗通一声跪下。
    “娘,儿子如今吃了皇粮,大军很快就要出发去四川了,您老保重,如果我不死,隔几个月就会让人带钱回来,如果死了,朝廷也会有抚恤给你。”
    咚咚咚三个头磕完,毛祥生走到父亲面前,右手指着他的脸,大声吼道:“你以后再敢打我娘老子,就一分钱莫想得到。”
    这一刻,毛祥生觉得自己从未有这么爽过,一辈子在父亲阴影下,不知道被打过多少次的他,真正感觉到扬眉吐气了。
    随后,他走到哥哥身前,“照顾好娘,他过得好,你才能过得好!”
    说罢,大步走了出去。
    “生伢子哦!”就在毛祥生走出柴门的那一刻,一声包含着不舍与愧疚的哭叫,从屋内传来。
    毛祥生略微回头过去一看,母亲倚着柴门,正在冲他不停挥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