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4章 皇帝与太子

      第474章 皇帝与太子
    十余个太监、宫人在前面引路,小表妹陈依珍拉着快九岁的儿子莫森,缓缓向着景仁宫走去。
    按明制,紫禁城的后宫分为后三宫和东六宫与西六宫。
    其中,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皇帝和皇后居所以及御园。
    东六宫与西六宫,则是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东六宫在传统上,又要比西六宫高那么一点,而景仁宫,则是东六宫之首。
    快到景仁宫门口了,小表妹拉着阿森的手,看着大大的景仁宫三个字问道:
    “阿森,你知道母亲为什么会把东六宫之首的景仁宫让给叶德妃居住,自己作为贵妃,退而求其次居住承乾宫吗?”
    阿森虽然不到九岁,但已经有一米四五,足足七十一斤了。
    这标准,就是在后也是非常出挑的,在此时,几乎找不出几个八岁多的孩子跟阿森一样又高又壮。
    而且,阿森还特别成熟,很少露出孩童那种天真的一面,若不是还未变声,跟此时十三四岁的孩子,没多少区别了。
    听到母亲的提问,阿森笑着回答道:“母亲,我知道,德妃姨姨连生了三个妹妹。”
    小表妹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脸,叶小妹连生三个女儿,这不但代表她现在没法出来争储,还沉重打击了叶小妹的自信。
    这位非常受宠的叶德妃,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没有生儿子的命了。
    不过这会笑没问题,要是当着面还笑,那是一定要结仇的,于是小表妹揪了一下儿子阿森的耳朵,继续说道:
    “还因为呀,咱们现在住的宫,叫承乾宫,承继乾坤,多好的寓意啊!”
    阿森点了点头,“儿臣知道了,一定不会让母亲失望的。”
    说着,母子两走进了景仁宫中。
    叶小妹有些垂头丧气的,连小表妹陈依珍走进来,她都只是随便换上了一件衣服,显然连生三个女儿,对她打击还是挺大的。
    “皇后去了苏州府,听说郑王一直抗拒到应天府来拜见皇帝,还闹着要在寒山寺出家。”
    小表妹无视了叶小妹的有些怠慢,让阿森拜见过后,又主动挑起话头。
    叶小妹看了一眼小表妹陈依珍,在莫子布最开始的三个女人中,皇后郑诗诗在莫子布起家之初,还是给予了不小的帮助。
    要知道最开始那几年,莫子布的军费三分之一是自筹的,三分之一是河仙给的,其余三分之一,就是郑信给的。
    更重要的是,没有与郑诗诗的婚姻,莫子布就不可能得到安戴地区,那可是在暹罗人身上割肉。
    直到今年叛乱的时候,郑信割安戴给莫子布,都还是通给郑信定的几桩罪中比较靠前的。
    所以,莫子布对郑诗诗还是挺有感情的,更因为她身为皇后却不能生育,又多了一分怜惜。
    而小表妹陈依珍,从各方面来说,都是莫子布最重视的。
    因为莫家的根本,就是粤西乡党和南洋明香人,甚至可以说,最开始的基本盘,就是莫家和陈家。
    小表妹当初紧急给莫子布做妾,就是代表在莫子布要开始干大事之前陈家主动伏低做小,完成明香人莫陈合一。
    同时,陈家还是莫子布起家之时,牺牲最多的,光是陈依珍同一个祖父的血亲堂兄弟,就战死了七人之多。
    至于叶小妹叶仪真所代表的客家人,是莫子布武力支柱的同时,还是最开始南洋屯田的支柱。
    可以说没有那些年客家人只要过番都是来为他屯垦,莫子布不一定能稳稳占据安戴。
    从审美和性格上来说,前凸后翘,白皙长腿的叶小妹,是莫子布最喜欢的类型,风风火火颇有见识的性格,也最合莫子布脾气。
    这三人,还背后各有一票支持者。
    皇后郑诗诗背后是潮汕人和大部分闽南漳泉人。
    贵妃表妹陈依珍背后是粤西和珠三角的广府人,简单来说,就是说粤语和雷琼话的都支持小表妹。
    德妃叶小妹的背后,自然就是茫茫多的客家人了。
    而这三股民系,又构成了莫大皇帝拿捏其他族群的基本盘。
    现在的大虞朝,就是皇帝用背后的南洋和闽粤这些能搞钱、能屯田、能打仗的基本盘,去拿捏江南的士大夫和大豪商。
    最后,又用闽粤加江南的大盘,去拿捏其他地方的民系,以达到可以真正动用中华的地大物博,来为后世子孙打下一片大大江山的目的。
    所以,闽粤基本盘,才是重中之重,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未来太子,只可能是这三个女人的孩子。
    听到小表妹提到郑信,叶小妹缓缓说道:“你不要小看了郑王,他极大可能是在以退为进,在寒山寺出家,也很可能是一着妙棋。”
    听到叶小妹这么说,小表妹陈依珍立刻就坐直了,因为她受限于出身,对于这种政治上的事情,确实是无能为力,好多东西稍微复杂点,她就看不明白了。
    而叶小妹的父亲叶三叔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但才学和见识并不低,只不过是因为家里太穷,支撑不起继续科考,才止步于秀才的
    且有了叶小妹之后,叶三叔一直是希望叶小妹能嫁入一个大户,生个能金榜题名的外孙子为他完成夙愿。
    所以叶小妹从小就接受了一堆包括但不限于内宅斗争、官场运作的教育,别的女孩读书,学的女诫、内训、女论语这种女四书,叶小妹不但学了这些,还学了资治通鉴。
    叶三叔买不起,硬是去同年家里蹭,一笔一笔的抄,抄回来了他认为很重要的大约十分之一,快三十万字内容,来给叶小妹学习的。
    所以说,在莫子布的后宫,叶小妹和南阮家的阮氏玉琇,是唯二会玩宫斗,有政治视野的。
    “还请妹妹为我解惑。”小表妹做出非常谦卑的样子开始请教,这也是小表妹的强项,为了她儿子阿森,她什么样的场合都能低的下去。
    叶小妹没看陈依珍,而是看向了阿森,眼神里露出了浓浓的羡慕之色,然后一闪而逝。
    “暹罗虽然已经改名为泰平省了,但毕竟还是郑家的地方,陛下起家也多得郑家资助,还曾是郑王的女婿兼头号武将。
    按照道德伦理,郑家蒙难,陛下的大军应该是为郑家复国,而不是把暹罗直接划为泰平省,所以在道义上,是有瑕疵的。”
    说到这,叶小妹觉得有些口渴,刚想要去端茶碗,就见一双有些肉乎乎小手,十分狗腿的把茶碗端了过来。“叶姨姨喝茶。”阿森眨巴着眼睛,露出缺了一个大门牙的小嘴,甜腻腻的说道。
    “不错!”叶小妹喝了一口茶后说道,阿森闻言立刻更加开心的露出大豁牙。
    “我不是说你做的不错,而是说你明明长了这么一大个,还知道利用孩子的身份来卖乖,还卖的不错。”
    叶小妹说着,忍不住哈哈哈的大笑起来,多日来极为压抑的心情,总要找到一个释放点嘛。
    阿森被识破了,有点想哭,但还是硬撑着顶住了,咧着嘴很僵硬的跟着一起假笑。
    叶小妹笑完没有管阿森,而是继续对小表妹陈依珍说道:“我刚才说过,设泰平省的步骤是有瑕疵的。
    而陛下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不能也不会有瑕疵,那么就需要一个人来解开这个死结。
    这个人就是郑王,郑王不在广州赖着不走,是怕人以为他还有心回暹罗,所以到了江南才不走。
    你放心,等陛下到了苏州,郑王一定会怀古伤今说一堆,然后表示是他错用了人,害了多少生灵,自觉无颜在面对天下人,最后请求朝廷收回暹罗云云。
    而且他会真的在寒山寺出家,还会利用影响力号召一大批原本暹罗、柬埔寨甚至下缅甸的僧侣到江南来交流。
    因为南传佛教没有经过三武一宗,他们还有很强的势力,郑王在寒山寺出家对于朝廷掌控过南传佛教会有很大的好处,不然郑王不会选天下闻名的寒山寺。”
    小表妹听的又有些头大,她没多少文化这点确实是让她在后宫很吃亏。
    不过好在这么多年的锻炼,她还是有点政治嗅觉的,思考了一会立刻问道:
    “郑淼兄弟已经得到了陛下未来会把他们分封到文莱和南掌三国的允诺,郑王现在这么卖力,是为了什么?”
    叶小妹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看着小表妹,“为了什么?就是冲着你来的。
    皇后娇憨,没多少心计,但郑素素可不一样,这可是个标准的狐媚子,长得还漂亮,年纪又小,她的未来是有大可能的!”
    “知道什么是阿森最大的问题吗?”叶小妹说着,又开始反问开了,“那就是年纪,当阿森三十岁的时候,陛下才五十多岁。
    这个年龄,正好是卫太子刘据与先汉孝武皇帝,是唐恒山郡王与唐太宗,是逆清康熙与大阿哥胤禔那种相仿的年纪。”
    小表妹被吓得脸色惨白,想到历史上这三位著名长子的遭遇,都是深得父皇喜爱,都是素有贤名,朝野有望,但最后都栽在了年龄,或者说皇帝不肯放权这方面。
    这跟阿森,是何其相似!
    小表妹关心则乱,她带着阿森过来,其实就是感觉到了威胁,所以来找同盟的,两人之前也试探过好几次了。
    是以听到叶小妹的分析,也顾不上先出手会被拿捏,小表妹有些着急的说道:
    “阿真,你既然能说出这些,肯定是有解决的办法,你我姐妹中,就你读过书,还请帮帮我们娘俩。”
    “看把你吓得!”小表妹都快吓坏了,但叶小妹却突然笑了起来。
    “先汉与大唐,统治中心都在关中,搞定了关中,就搞定了全国。
    如果用今世今时来比喻的话,说句不好听的话,整个华夏都是关中的殖民地。
    而逆清,统治者更不过就是几十百来万的旗人,所以彼时权力高度集中,方寸之地就有两位君王,父未老,而子已壮,矛盾就此产生。
    而在今时,陛下天纵英主,志向远大,大虞疆土远超历朝历代,陛下甚至还想囊括漠北,进军河中,西与英法争印度之控制权,东渡大海制倭国而窥北美。
    这么大的基业,怎么可能由一个中枢就能管的过来!
    是以陛下设金陵、广州、西安、北京等为都城,又增设南洋总理大臣协助处理政务。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阿森的未来,不在于立刻夺得太子之位,也不要总是学习帝王之术。
    而是要学习军事、律法、行政,先知道怎么治理地方,未来才能适应天道之变化,领袖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好.好熟悉的调调,小表妹忽然惊觉,这说话的方式,怎么那么像表哥莫大皇帝呢,难道?
    她品出味来了,但是可不能挑明,于是立刻顺着话就上了道。
    “阿真妹妹,姐姐愚钝,已经教不了阿森了,我想让他拜你为契妈,请妹妹把他当自己儿子一样教导,任打任骂!”
    广东人嘛,拜契爷、契妈简直不要太常见。
    当然,礼仪越隆重就代表关系越亲密,最高的那种,干儿子甚至还有给干爹、干妈养老的责任。
    小表妹现在用上了拜字,那就肯定是最隆重的那种,可不是随便喊喊的。
    叶小妹缓缓点了点头,“选个好日子吧,以后阿森就是我契仔了。”
    小表妹没猜错,叶小妹几乎是主动凑上去要教导阿森,确实是莫子布授意的。
    因为小表妹陈依珍的教导路子走错了,老给这孩子灌输一些帝王心术,搞宫斗的思想,这明显不适合如今这个社会了。
    对莫子布来说,这么大的帝国,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而且他本来就有意限制一下皇室权力,把权力通过议会向各社会主力阶层放一放。
    虽然不至于非要搞成英格兰那样的君主立宪,但也绝不会再回到满清那种集权顶峰。
    这样一来,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尖锐。
    所以,只要阿森不走歪路,他还是愿意立长,并且让阿森掌握一部分权力,填补他分身乏术的弊端。
    只是莫子布事务繁忙,不可能随时陪在身边教导儿子,小表妹又因为学识无法承担这个责任。
    那么有一些新视野又连生了三个女儿的叶小妹,就是个非常合适的前期教导者。
    叶小妹也在心里叹了口气,客家人在陆军中的势力太大了,陈家则不同,除了陈光耀这样的少数,绝大部分都在海军中。
    这陆军掌握要害,是君王要用也要防的对象,海军则不一样,他们无法控制中枢核心,又因为太耗钱很依赖中枢支持,天然就亲近皇帝。
    莫子布都亲口对叶小妹说了,就算她生了儿子,也很难做储君,所以叶小妹也愿意来教导阿森,稳固自己今后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