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5章 明乡人的使命结束了

      第495章 明乡人的使命结束了
    西元1781年,6月20日,大虞光中六年,五月二十九。
    满清?呃,满清已经在现在乾隆四十六年终止,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在彻底终结满清中央王朝身份之前,莫子布亲自前去明十三陵进行了祭拜。
    而且他没有穿帝王的朝服,而是穿了一身青色道袍加四方平定巾的组合,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大明秀才一般。
    在这昌平天寿山麓的上吉之地,莫子布与表兄,陈上川之孙陈光力一起,以最后两个大明百姓的身份,向十三陵中的大明诸帝献上了三牲和祭酒。
    此外,莫子布还从私人小金库中,拨内帑三十万银元,命工部立刻开始修缮十三陵中有些破败的陵寝。
    “听说湖南宝庆府武冈州,尚有岷王系南安郡王后嗣在,调三十户到北京,拨昌平周围三千亩地,让他们为大明诸帝守陵吧。”
    跟在莫子布身后的文华殿大学士林乔荫立刻点头记下了,然后指着远处的崇祯皇帝思陵对莫子布说道:
    “昔年大明天启以后,国家财政穷笃,是以威宗皇帝继位于窘困之中,根本拿不出来多少钱营建山陵,及至煤山殉国,事发突然,只能被草草葬于皇贵妃田氏的墓中。
    此前逆清虽然经过三次修缮,但仍然是妃嫔墓的规格,与威宗皇帝规制不相配,臣奏请陛下命工部按帝王规制为威宗皇帝重修陵墓。”
    崇祯皇帝殉国后,庙号颇多,满清为他上了怀宗端皇帝,弘光政权为他上过烈宗和思宗,隆武政权则上了威宗庙号。
    到了大虞,莫子布的曾祖莫仕平,外公陈上川都接受的是明郑方面的官职。
    而明郑的法理又来自隆武系,所以在大虞官方,崇祯的庙号是威宗。
    莫子布听完还没表态,身边的表哥徐闻侯陈光力(陈大力)就进言说道:“威宗皇帝陵墓碑上铭刻着满清所上的怀宗端皇帝,这是不合礼制的。
    陛下,臣想以明乡人名义集资三十万银元,用以为威宗皇帝重修陵墓,请陛下批准。”
    莫子布这才点了点头,“朕出五万银元吧,其余在河仙、嘉定以及会安的明乡人中募集,至于重修陵墓要用到的珍贵木料等,就从逆清雍正裕陵中转运。”
    对于莫子布来说,重修崇祯的陵墓与拿下北京城一样重要的。
    前者可以结束甲申以来汉人在精神上的痛苦,后者代表了他重拾河山的功业。
    特别莫子布还是明乡人出身,重修崇祯陵墓,也是在给自己的族群一个交代。
    同时,未来的莫氏皇族,陵墓肯定是不会修在北京的,老爹莫天赐已经说了,他要归葬雷州半岛海康县的祖地。
    莫子布自己则准备死后葬在嘉定,提醒华夏百姓南洋是永远要牢牢掌握的土地。
    那么将雍正迁到乾隆的胜水峪陵墓后,雍正裕陵的很多珍稀木材直接放弃就太可惜了,正好用来给崇祯皇帝扩修陵墓。
    “臣明白,立刻让工部官员着手实施。”林乔荫虽然不能理解明乡人对明朝的特殊感情,但还是赶紧下去安排了。
    陈光力则笑着看向莫子布,“陛下,您现在终于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一个新的,属于汉人的大明朝终于建立起来了。
    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明乡人了,因为我们已经堂堂正正回到了故乡。”
    五月三十日,夏至。
    莫子布在北京紫禁城,接到了来自各方的汇报。
    由瑞恩斯坦率领的骑兵队伍拿下了承德和赤峰,另一路由杨开甲率领的淮南骑兵团也击溃了口外的镶黄、正白等察哈尔蒙古。
    前往太原的刘墉利用自己的能力与声望,为莫子布招降了山西全省,查抄山西奸商的行动也正在顺利进行。
    莫子布又派二哥蔡国公莫子淌代替他,前往大同府招揽晋北骑士,或者也可以叫他们并州铁骑。
    在此时的中国,恐怕这些以汉人血统为主,蒙古血统为辅的晋北武人,是唯一还能进行骑射的古典骑兵了。
    同时,在大同以北一直到归化厅(呼和浩特),还分布着察哈尔和土默特蒙古人。
    大虞现在没有足够的骑兵去完全迫使他们臣服,那么让莫子潢以皇帝兄长的名义去大同坐镇,先许一点好处稳住这些蒙古人。
    等到晋北招募的一个骑兵师准备完毕,再来一步步的实控他们,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择。
    六月初六,莫子布宣布顺天府为行在,命令在应天府的朝廷超过半数的官员北上办公。
    首辅中极殿大学士,朔方郡公,驸马都尉李献文继续留守应天府。
    随后,莫子布再次对大虞的四京制采取了一些变动,改京师顺天府为北京顺天府,恢复应天府的南京之名,原本的南京承天府改为南都承天广州府。
    原满清在北京的汉官,超过六十五岁的,除了皇帝特别挽留的,其余都被允许告老还乡。
    大量官员被莫子布安排继续重修四库全书,一来因为永乐大典确实有些需要删改的地方,二来四库全书已经修了一半,现在放弃太可惜。
    当然,莫子布的四库全书就跟满清的四库全书不一样了,除了一些搞邪教的书籍被封存以外,其余都被要求加入四库全书里面。
    莫子布准备把它修成超越永乐大典的最宝贵中国历史古籍全书,其包罗万象,整理、汇编珍本、孤本远超历朝历代。
    此外,由于目前大虞的官场,还不能一下把所有满清遗留下的官员都囊括进来,先让他们修一下四库全书,总算是个有个去处。
    基本的框架搭完之后,莫子布宣布今年光中六年的辛丑科科举延迟,推迟到到明年,等北京城的情况基本稳定后,再举行壬寅科科举。至此,莫子布驱逐鞑虏,重拾河山的任务基本完成,剩下的收复东北、西北、羌塘,已经可以算作平叛统一战争了。
    。。。。
    而就在莫子布专注国内的时候,世界局势更加风起云涌。
    1780年3-5月间,北美大陆的一万英军在指挥官亨利.克林顿的率领下,主动进攻北美民兵驻守的查尔斯顿城。
    在进攻开始之前,查尔斯顿的美军指挥官本杰明.林肯,一再要求大陆议会和南、北卡罗来纳州的民兵前往增援,因为他只有三千人,肯定是守不住的。
    结果增援迟迟不到,且也不给一个确切的命令,本杰明.林肯无奈,退一步要求征召黑人入伍补充兵力,结果这次命令倒是很快到达。
    大陆议会否决了本杰明.林肯的请求,不允许他招募牲口(指黑奴)充军。
    这.,你不派兵增援,也不让补充兵力,到底是想干什么?
    被大陆议会搞的心态失衡的美军指挥官本杰明.林肯顿时上头了,他带着满腹怨恨,没有选择在英军合围之前放弃查尔斯顿城以保存实力,而是选择了就地坚守硬刚。
    但他又没做好苦战的准备,结果被英军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陷入了绝境。
    多方压力下,心态更加失衡的本杰明.林肯在五月十二日宣布向英军投降。
    此战,英军以七十六人死亡的战绩,迫降了五千五百名美军,以及三艘巡航舰,七艘纵桅帆船和三艘武装桨帆船。
    这是北美十三州独立以来,美利坚合众国遭受的最惨重打击。
    随后,英军一鼓作气兵临南北卡罗莱纳州,又在南卡罗莱纳州卡姆登地区,以劣势兵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此战英军查尔斯.康沃利斯中将率两千一百人正规军,同霍雷肖.盖茨少将率领的美军四千人相遇。
    战斗一开始,英军抢先击溃了美军中超过一半数量的弗吉尼亚民兵,随后切割包围了美正规军,并顺利全歼。
    此战,英军以三百一十人左右的伤亡,换取了美军超过两千人的伤亡和被俘。
    这两场战争的失败,极大动摇了北美十三州百姓的战斗意志,许多人对于这个已经进行了五年,且看不到结束的战争,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与不满。
    而这种担忧,又被进一步释放到了关系一个国家的根本,也就是货币上面。
    从卡姆登战役失败的八月起,组成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各殖民地周信用货币,疯狂贬值。
    其中马萨诸塞州发行的马萨诸塞镑一文不值,甚至价值还比不上一堆稍微打磨过,可以用来跟内陆印第安人交易的贝壳。
    看到这种情况,法国人几乎急疯了,要是美利坚被击败,那法国人这次几乎拉拢了整个欧洲的反英战争就会彻底失败,法国人就再也没机会能在欧洲站直腰杆了。
    在这种押上了一切的疯狂赌注中,法国人仅仅在九月就注册了超过三个皮包公司,一个月内向美国援助各种物资超过一千万里佛尔。
    甚至直接用里佛尔给十三州的民兵发薪水,以稳住士气。
    同时,路易十六命令将除了参与直布罗陀围困的所有法西战舰,都调往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
    这是真的卖头援美了,法兰西自己财政都已经紧张到了极限,路易十六和他的臣子们,还在拼命援助美国。
    而荷兰人此时也拼命了,联省共和国拿出了所有的战舰,与英国舰队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处交战,哪怕阿姆斯特丹被焚烧劫掠都没投降。
    荷兰人的头铁,成功拖延了英国舰队去支援北美的脚步,使得在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法西舰队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开始拥有一定优势。
    在这种直接上手打强心针的驱动下,北美形势也终于开始改观,信心极度不足的十三州百姓,又开始觉得战争能打赢了。
    十月,北美民兵取得了国王山战斗的胜利,将亲英的殖民地民兵几乎全歼,发明了后装枪的英军帕特里克.佛格森上校被美军击毙。
    随后转头在1781年1月,美军丹尼尔.摩根准将在考彭斯战役中,戏剧性的击退了英军。
    双方虽然是打了一场势均力敌的痛苦鏖战,但是英军企图控制全部南北卡罗莱纳州企图被挫败。
    暴露了他们已经无力在被全欧洲掣肘的情况下,于北美大陆击败美利坚合众国了。
    北美民众的士气彻底被鼓舞了起来,他们开始像战争开始之前一样,支持十三州的独立运动,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北美大陆由此陷入了短暂的平静,英军和法美双方在北美东海岸各处对峙,都在等着对方出现失误。
    最终的决战,马上就要到来了。
    而在印度,中法-迈索尔联军对于马德拉斯(金奈)的围困,也终于取得了胜利。
    1781年2月,联军依靠十五门从战舰上拖下来的三十六磅加农炮和四十八磅臼炮,历时五个月,终于攻陷了英军在南印度最后的据点,马德拉斯城的圣乔治棱堡。
    英军马德拉斯总督约翰.怀特希尔,马德拉斯陆军总司令约瑟夫.史密斯准将等四百人被俘。
    英国在南印度的殖民者和投靠他们的两万多当地人,被迈索尔僭主海德尔.阿里处决。
    随后,中法-迈索尔联军开始北上,并于1781年5月逼近加尔各答,准备开始进攻英国在印度的最后据点。
    还没有成为的大英帝国的英格兰王国,最难熬的时候要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