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31章 地道,真是地道

      第531章 地道,真是地道
    又是一天夜深人静,莫子布带着一堆锦衣卫军官和内廷侍从文官,把各种信息收集上来之后,开始标注河中的局势。
    “陛下,六十七名在西域任职过的旗人已经从围场挑选出来了,让他们现在进来觐见吗?”
    莫子布沉吟了片刻,随后缓缓说道:“把他们挨个隔开,让他们写自己在西域任职的见闻,以及个人对西域的见解。
    有才学的再让来觐见,混日子继续去木兰围场给朕养马去。”
    莫子布入北京后,全国各地的旗人羁押了十几万,其中数千能骑射打仗的挑了出来,交给李献文组成黑旗军。
    其余他们的家属都被羁押,等待这些人立功后免除他们旗人的身份。
    还有一些家里男人死光的妇孺,也羁押了起来等着分配给退役的有功将士。
    当然,羁押起来后,莫子布又不能让朝廷养着他们什么也不干,于是全部送到木兰围场及其周边放牧养马、织布。
    以及充当力夫,把南方来的米粮布匹以及宛平西山煤场产的煤炭和木炭运进北京。
    什么,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挖煤?
    开什么玩笑,西山煤场由于是复兴公司运营,算是皇帝眼皮底下带着施恩性质的矿场,这工价给的足足的,是整个直隶最高薪的好工作。
    哪轮得到旗人俘虏去干,早就被易州、保定、河间两府一州的百姓给抢着干了。
    莫子布也无奈,中国百姓勤劳节俭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样有得矽肺危险的重体力工作,竟然也成了哄抢的对象,为的就是每月四两左右,大约是种地五倍的超高收入。
    不一会,侍从文官司的翰林待诏和舍人们把人挑选出来了。
    一共有五十一人对西域了解确实很足,其中四十人会畏兀儿语,还有七人会俄罗斯语。
    其中文章写的最好,对西域颇多见解的,是一个满洲老姓拜都的正白旗人伊江阿。
    但是莫子布召进来一看,伊江阿不过三十几岁,身上还带着点旗人纨绔子弟的气质,不像是对西域有不错见解的样子。
    莫子布于是把脸一沉,“尔在回疆效命多少年,是何职务,有何功绩?”
    伊江阿听到皇帝这样问,冷汗簌簌的往下掉,他把额头杵在地上,颤声说道:
    “回万岁爷,奴才在岳普尔和(岳普湖县)任领队大臣,为官十七个月。”
    “哼!”莫子布冷哼一声,“十七个月,恐怕连畏兀儿话都不精熟,绝对写不出这么见解深刻的奏章,这是谁教你写的,速速道来!”
    噗通!
    伊江阿还没回话,莫子布身边一直忙忙碌碌的和珅,噗通一声跪下了。
    莫子布奇怪的撇了和大人一眼,“此人是你亲戚,有何来历,究竟是谁人教他这些西域之事的?”
    莫子布没有怀疑是和珅跟伊江阿串通,因为要是和珅懂这些的话,他早就会显露出来立功了。
    “回万岁,伊江阿之父永贵公,乃是奴才发妻冯氏之义父,伊江阿实乃奴才之义兄。”
    “永贵?”莫子布嘀咕了一句,这名字很熟悉,不过他也不确定,因为旗人的名字都特么专门选吉祥字,重名的非常多。
    比如在甘肃立功,莫子布希望把他扔到伊犁去做下一任伊犁将军副手的保宁,他这名字在目前旗人俘虏中,就有二十多个。
    “奴才义父永贵,曾随定边将军平定过叶尔羌准噶尔人的叛乱。
    随后就任第二任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其又平定回部马哈沁之乱,颇有功绩。”和珅赶紧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其实历史上这个永贵,功绩还不止于此,他在喀什五年,修水渠、兴耕稼,建堤坝水库治理喀什周围河流汛期泛滥。
    又招募汉民随军和驻喀什绿营官兵一起屯垦,使得朝廷能扎根喀什,所需粮食、布匹、盐巴等必需物资不用万里从甘肃运来。
    可以说,没有永贵的这一系列屯垦操作打下基础,满清朝廷就不可能在后面控制南疆这么多年,一直等到阿古柏出现才完全失控。
    听到和珅这么说,莫子布也想起来这人是谁了,赶紧让身边翰林待诏将有关永贵的文档和奏章取来查看。
    半晌后,莫子布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唯有这样的经历,才能写出如此切实的条文,尔父身体可还好,能召来奏对否?”
    这也是莫子布的遗憾,这永贵竟然是特么是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1706年生人,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
    这年纪别说上任了,估计上炕都费劲。
    “奴才义父虽然患有肺疾,但精神尚矍铄,且就在承德城外牧场,可召奏对。”
    和珅也是着急,永贵的肺疾并不轻,而旗人失势之后又请不到名医,买不到药医治,再拖下去就该翘辫子了。
    “准,立刻召来奏对!”莫子布挥了挥手,赶紧让和珅下去把永贵带来。
    对于目前的大虞朝来说,熟悉西域的汉员,除了一些有过经历的武将以外,其余几乎没有。
    这倒不是满清不肯让汉人去西域,这去西域跟流放差不多,不是什么好差事,用不着限制汉人。
    所以实际情况是,满清统治者还是知道汉人官僚阶级没拿到多少好处的。
    人家费劲巴力卷出来一个官当,你转眼就把人送到西域,他就算不辞官,去了能给你好好干?
    一个月几百块,你让人流放五千里还给你玩命干活?
    他只混日子不给你整坨大的,那都算是有良心的。
    所以,只有得了大好处的旗人,才会被派到西域去,而他们也知道这是在给相当于给自己干事,能尽心尽力。
    。。。。
    承德城外,塞外农历九月,已经比较寒冷了。
    永贵裹着一件破羊皮袄,苍老的脸上冻的通红,脑后一根灰白辫子,显得极为杂乱。
    而就在这马场的小屋内,二三十个旗人老头挤在一起。
    他们没有多余的柴火取暖,所以只能紧紧挤着,靠互相身体的热量尽量让自己舒服一点。
    几十人就这么挤着,坐在牲畜的干草料上,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天。
    大多是回忆自己往昔好日子,小部分在畅想儿孙在陕甘立功的功劳什么时候兑现,好剪了辫子去过正常人的日子。
    嗯,现在旗人都是没剪辫子的,因为莫子布不许他们剪。说实话吧,旗人本就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山大王团伙,其中就有不少的汉人。
    现在一百多年下来,他们要把辫子剪了,往人堆里面一混,你根本就发现不了。
    所以莫子布不让他们剪辫子,就是为了把他们识别出来。
    这承德到赤峰的牧场中,每月都会发生十几起旗人剪了辫子跑出去,企图消失在人群中的案例。
    “哎哟,我要是早知道有这一天哦,我就该搞一大箱子烧饼藏起来,这金银珍玩被抄走了,但烧饼你总不能也抄走吧。
    这要留到现在,嘿,咱爷们一人两个,配点热水,吃个热热乎乎的,那多美!”
    有个爱新觉罗家的黄带子眯着眼,不住的幻想着。
    这围场放牧的日子可不好过,就没多少吃饱的时候,回想起昔日的富奢,他是十分后悔啊!
    “主子爷,奴才求您了,您可别说了,这馋虫都要从奴才嘴里给跑出来了!”
    又有两个饿的受不了的,一听黄带子那活灵活现的形容,馋的都快疯了,他淌着哈喇子不断哀求黄带子别说了。
    “别,别,别!”黄带子安亲王奇琨摆了摆手,“你可别叫我主子爷,你也别自称奴才,咱们啊,现在做梦都想当光中皇帝的奴才。
    再说了,这要被管事的知道,不又得大鞭子抽我脸呀!”
    奇琨是真怕,前些日子才有人‘主子爷’‘奴才’的互称,结果被管事的复兴公司皇家牧场经理给听到了,大骂天下只有光中皇帝才是主子。
    然后劈头盖脸给旗人们一顿好打,打的他们嗷嗷惨叫。
    奇琨也在混乱中脸上被抽了一鞭子,当时就肿了,疼了他十好几天,所以印象很深刻。
    “没出息!”一个古铜脸色,看起来原本是武将的旗人,鄙夷的骂了一句。
    不过不是骂他们不敢再用主子爷和奴才这些词,而是在骂他们幻想竟然都只敢幻想吃烧饼,你他妈怎么也要吃烤全羊啊!
    再不济,这卤煮总得有一碗吧。
    就在这时,马蹄声阵阵响起,似乎外面来了一支马队,屋内的老头子们一下就精神了。
    “嘿,皇帝刚刚召人去写西域见闻,这一定是看到咱们作用了,有人要发达了哟喂!”
    奇琨一跃而起,跑的最快。
    他是安亲王嫡传,是奴儿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岳乐的子孙,算是这屋内原本地位最高的,因此也没人跟他们抢位置。
    一群人,就在这九月草原的冷风中,借着一点微弱的月光,看着远处打着火把的马队前来。
    “哟,这不是和珅嘛,你怎么来了?”奇琨年纪轻一些,眼神很不错,一眼就看见远处来人是谁了。
    这可是目前旗人中的大人物了,没有出卖任何人,却获得皇帝的青睐被留在宫内,不用跟他们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受苦。
    虽然有人说,和珅已经把裤裆里那玩意给剪了,去给皇帝当司礼监秉笔太监去了,但还是羡慕的其他人不要不要的。
    “和大人您吉祥,是有好事吗,是不是大皇帝要赦免我们了?”
    奇琨一脸希冀的问道,和珅却嫌弃的撇了撇嘴。
    “您这嘴啊,要是继续这样,那就真一辈子出不去了。你立什么功了,大皇帝凭什么赦免你?”
    奇琨被怼,一点都不觉得尴尬,当一个人长期吃不饱,在饿死边缘徘徊的时候,尊严算个篮子。
    “我闻到香了,是卤煮的味道,是卤煮的味道!”
    所以,一贯好吃的奇琨根本没受影响,灵敏的狗鼻子一下就闻到了味。
    和珅也是无语了,第一次对这些没脸没皮的同族感到无话可说。
    马背上几大坨已经凝固的卤煮很快就被拉下来,然后放到锅里煮了起来,奇琨心心念念的烧饼也有了。
    这脸皮比城墙转角还厚的家伙不断的吸着鼻子,生起来火来跑的比谁都快,嘴里还在高兴的大叫:
    “嚯,有葱有蒜,肺头、猪肝、小肠、火烧、豆干一样不少,这味,那是真地道!”
    “真地道,真地道啊!”一群老旗人也跟着大叫了起来,“多少年没吃过这一口了。”
    而随着他们的喧闹,小孩也被从睡梦中惊醒,看到卤煮马上就精神了,一个个围着大锅,狂吞口水的同时又唱又跳的。
    和珅有那么一点点心酸,但马上就按下去了。
    今天他能给这些人带点吃的,实际上就冒了很大的风险,其余的他也管不了,各人看各人的造化吧。
    “干爹,您受苦了。”和珅拉着永贵的手。
    “我那干哥哥条陈写得好,皇上非常满意,特命我前来请您去奏对。
    马车我都带来了,吃食也有,您老洗漱下,换换衣服,马上跟我进宫。”
    永贵长长出了一口气,眼泪都快下来了,终于能离开这地方了。
    不过他没有听和珅的,反而又从地上抓了一些沾了些许马粪的泥巴,抹到羊皮袄的下摆。
    和珅一下就懂了,他竖起大拇指,“姜还是老的辣,确实该让万岁爷看到咱们如今已经受到了惩罚。”
    “永大人!”就在永贵将要在无数羡慕眼神中上马车的时候,刚才那个骂‘没出息’的武将,凄声惨呼了一句。
    永贵稍微犹豫了下,然后对和珅说道:“海禄久经战阵,擅骑射,曾随定边将军西征,是入过紫光阁功臣像的。
    他在西域征战多年,对回部尤其熟悉,其子长清等亦皆是武勇之辈,大皇帝若是要定回部,用得着他们。”
    和珅沉吟了一下,“海将军,我只能把你带到宫门外等候,万岁爷究竟召不召见,我实无法做主。”
    海禄听完,带着儿子长清等,一个头就磕到了满是稀泥的地上。
    “和大人仁义,这就足够了,若是能得陛下赦免,我海禄父子愿为朝廷永守回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