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西进运动,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第533章 西进运动,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永贵以为莫子布有人,实际上莫子布没人,因为甘肃汉人现在就还剩六百多万,陕西汉人也差不多。
这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加包括西宁的青海西部,一共都不到一千四百万汉人。
这点人口,还想移民几十万去回部,那是在做梦。
而其余的汉人,河南一部分要填甘肃,一部分准备闯关东。
河北要填一部分漠南,一部分闯关东。
山东沿海的一部分要去南洋,一部分也要去闯关东,根本没有多的人。
所以,莫子布才要用律法把所有西北汉茴都打成了罪犯,以叛国罪判处他们集体流放到回部去。
这些人大约有三百多万,按照现在回部的生态环境,不多不少正好。
不过,永贵的话,给了莫子布进一步的启示。
那就是之所以回部的缠回把乌孜别克人看的很高大上,好像是他们素未蒙面得父亲一样。
就是因为这些乌孜别克人占据了经义的高点,自称圣裔从精神上pua回部人。
同时,乌孜别克人在这个时代,确实武德相对充沛。
三汗国一共才三四百万人,能一直扛着毛子的蚕食二百多年,确实还是有一些本事的。
所以,为了避免西北信教的乱汉到了回部和河中,反而被他们pua,莫子布就需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件,去回部的乱汉去男不去女,这人类,或者说但凡动物,繁衍都是仅次于生命的第二要务。
流放去回部的乱汉只有男人,那他们要繁衍后代怎么办?
很简单,只能去抢乌孜别克甚至回部的女人,别小看这种完全是生理上的驱动,很多时候比金钱都有用。
而对于被抢夺的族群来说,别说现在了,哪怕在后世,族群女性外嫁都是一件很难得到祝福的事情。
所以,只需要这一招,就能让他们结下大仇。
同时,在摘除西北乱汉这些人中最桀骜不驯的之后,还得让回良军甚至从西北军中挑选一大批勇武之士为首领,控制他们。
乌孜别克人有点武德,但也只是在河中和回部来说,对比中国人他们还不够看。
历史上中国都衰落成那样了,左宗棠率着六万湖湘子弟,走过上万里无人区,粮草辎重和武器要从西安起运,彼时的湘军也开始腐朽,不复太平天国后期的凶悍。
然而就是这样,照样轻松在他们家门口,把浩罕人打的哭爹喊娘的。
同时,俄罗斯征服中亚派来的军队,也不过是帝国的边角料,照样以一打十,把乌孜别克人吊起来打。
所以,在用回良军和西北军勇武之士为首领武装起来的大军,到了回部后,相信战斗力不是乌孜别克人能比的。
只要用两三场战斗把乌孜别克人打趴下,这pua自然就行不通了。
当你把对手打翻在血水里,用脚踩着他脑袋,看着他惊恐眼神的时候,就算他说他就是阿拉,你也会狞笑着一口痰吐过去,然后一刀砍了他的脑袋。
再之后嘛,当然是住进他的屋子里,吃他辛苦养的牛羊,睡他老婆、姐妹,打他的孩子,骂他的孩子是小野种。
人类最原始的争斗抢夺,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等到完成了这一步,就让这些乱汉在回部扎根,然后过个十年左右,等人口逐渐繁盛之后,再从郑信为尊佛的青海和甘肃,调三十万白莲宗和改良黄教的佛教徒过去。
还可以命漠南漠北蒙古也出个五万人左右,将这些人安排到费尔干纳盆地,卡住盆地谷口的苦盏,不断向西出击河中。
把乌孜别克人捧起来的所谓十三家圣裔全部斩尽杀绝,把三汗国的人口从三百多万杀到一百多万甚至几十万,他们应该就翻不起来大浪了。
这样,北面把还没有虔信的哈萨克部族拉回来,让他们信黄教,收揽个二三十万人,堵住天方教从准部传进来的口子。
南部用白莲宗的人占据费尔干纳盆地,卡住谷口,让天方教从南边也传不进来。
如此回部的教徒就成了无水之源,二三十年之后,自然就会消亡。
而这一招,其实就是跟共和国学的,只不过共和国所处时代不一样,只能在南北卡住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以求使回部在收入和生活质量两方面傲视河中。
同时,通过强大影响力,把一票大食国家收成小弟,降低他们在回部百姓心中的地位。
使回部百姓摆脱对域外的仰视,再一步步使天方教更具华夏特色,最后达到改良,剔除不安定因素的目的。
当然,这个时代不用这么麻烦,对比起要大力气的慢慢改,自然是烧杀抢掠来的最快,人给你干绝种了,自然什么都不存在了。
至于,黄教和白莲宗在西域、河中泛滥后的危害。
虽然这两教也不是啥好人,但你得看跟谁比,跟绿教一比,这黄教和白教,那就跟白莲一样清纯。
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的巧克力总得选一个吧,有的它虽然难吃,但确实是高热量的食物。
做了对西北和回部乃至河中的最后框架建设之后,莫子布又把海兰察、永贵和海禄召了进来。
莫子布看着这三人,笑呵呵的说道:“我们汉人,自从大唐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西域和河中,这方面,你们旗人还是有经验的。
朕准备把西北回良三十六姓的大小首领三百余人,都召到北京顺天府来。
永贵,朕任命你为总理回良三十六姓协办大臣,比照三品官员给俸禄待遇。
准许你从旗人中挑选两百有经验者协助,把你们在西域对付回部乱贼和河中蛮夷的办法,都倾囊相授给回良三十六姓的首领。”
“海兰察、海禄你们也一样,从旁多多协助。”“奴才等遵命!”三人赶紧跪下领旨,虽然此时大虞朝廷不太流行下跪,但他们旗人不一样,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成皇帝的私人奴仆。
当然,只有被选中的,有才能的,才能是皇帝奴仆。
其余有亲人立功的,未来会剪掉辫子成为汉人,啥也没有的,就在围场牧场养马到死吧。
“这件事办好了,朕就允许你们出旗,子孙酌情任命官职。海禄你好好干,未来朕让你去喀什提督回部兵马。”
三人大喜,马屁拍的震天响。
这出旗,原本是惩罚,但是在大虞朝,却是大大的奖赏。
永贵因此极为上心,顾不得呼呼大喘气,对莫子布建言道:
“万岁爷,前清之所以在西域干的不错,有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康雍乾三代手里是有权的。
他们有权给去西域出生入死的官兵飞速兑现官职、爵位等。
陛下可不要小看这点,没有这么大的好处,旗人也不会那么吃苦耐劳,不要命的去打拼。
且对于高级的文官武将来说,官职、爵位比金钱赏赐重要一百倍都不止,金钱有尽时,而官职爵位可吃万万年。
譬如奴才,在喀什五年,有尺寸之功后,立刻得赏赐数万,进位吏部尚书,行伊犁将军事,子孙荫庇为实缺官,是以干劲才愈发的足。”
“此言有理,朕记下了。”莫子布点头同意道,其实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话说这大明对于莫子布来说,简直是一个最完美大体老师。
比如明代为什么没有去开拓西域,前期陕甘没汉人,后期还能没人吗?
甚至大明为什么到了中后期,文臣武将连主动出塞横扫,都没多少例子。
真的是打不过吗?
怎么可能,当时蒙古诸部穷到连铁锅都是三四家人分着用,嫁女儿时最豪奢的嫁妆,就是把家里的烂锅给女儿分一个。
好多骑兵连箭镞都开始用骨制的了,腰刀就是一块破铁片子,砍肉都费劲,别说破甲了。
就这样从军队退化成武装牧民的部落,他们拿头去打的过装备了铁甲、火铳、钢刀、硬弓的明军啊。
至于道路不熟悉,缺少轻骑兵等等,这九边的汉人常年住在边境,其实是很擅长骑射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汉人不擅长,不还有蒙古人可以收买嘛。
所以莫子布经过研究后发现,真正限制明军出塞的最大原因,就是皇帝的赏赐能力,已经全被文官拿走了。
这个影响非常大,不但是对武官,对于边境的文官也一样。
你辛苦打了大胜仗,出生入死后,想升官发财照样还得看京城文官大佬的脸色,你要是没路子,搞不好各种拖延恶心死你。
皇帝对此则无能为力,除了恩荫几个锦衣卫官,给点俸禄外,并无其他手段。
特别是武宗皇帝跑到塞外跟小王子伯颜干了一架,大胜之后回来,文官压根就不兑现军功奖赏,还把武宗皇帝一顿讥讽。
武宗这么强势的人,都无能为力,只能自己到处想办法,就别说其他人了。
且这就算了,文官还要污蔑抹黑。
他们说几万明军和几万鞑靼人对砍好几天,打到武宗皇帝乘舆几陷,打到皇帝亲斩虏首一级。
打到号称黄金家族中兴之主的伯颜小王子带着妻子突围而出,回家没多久就死了,此后几十年蒙古人不敢大规模南侵。
这样的血战,竟然只有百十人死伤。
捏麻麻的,就是洪兴和东兴提着西瓜刀到街上对砍几天,也得有百十人死伤吧。
而这一战,对明朝的军事上影响非常巨大。
官兵打生打死,赏赐不丰就算了,还要被讥讽和隐瞒功绩,这给了本就不太愿意出塞的明军致命一击。
至此不但武将,就是文臣边帅,也大多失去了进取之心,再也没出现王越这样的儒帅了。
皇帝更失去了信心,连恩出于上的权力都只剩下了一小半,还开什么疆,拓什么土,还是先跟尾大不掉的文官大战一场再说。
而指望文官系统开疆拓土,那还是算了吧。
所以莫子布在建国之初,他就专门设立了内廷,并且有独立的转运司,有形同国企的复兴公司,还保留了任命官员的一言权,就是为这个做准备的。
以后去往西域、河中这样地方拓殖的官员,都可以到内廷任职,然后外放为重臣。
至于金钱以及爵位的赏赐,他更不缺,甚至比满清皇帝有更多的来源。
千万不能把提拔官员的权力放给外朝,这是大明留给莫子布最大的警示。
这文官虽然不会造反,但他们喜欢把皇帝搞成泥塑的菩萨。
送走了这些还有点用的旗人,新进的内廷翰林学士孙星衍过来汇报,英国秘密使团已经第三次请求见觐见了。
莫子布嘿嘿一笑,“不急,跟他们耍耍!”
“告诉他们,朕新收了漠南漠北蒙古的美人,已经带着他们去塞上围猎去了。”
莫子布大笑着离开,直接往皇后的寝宫走去。
他还没看看那个有科布多第一美人之称的喜娜,长什么样子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