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大皇帝的日出武士
第560章 大皇帝的日出武士
人,其实是一种很难隐藏自己想法的生物,或者说,但凡大型动物,都不可能长时期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
莫子布现在有些理解,为什么历史上朱元璋几乎是生攀硬扯,把某些人给弄进谋逆大案中处死了。
因为他们不管是神态语气还是做派,都几乎赤裸裸的在表明自己的立场和野望。
历史上如同司马懿这样,能一装就是几十年,把所有人骗过的,真没几个。
这也是司马家别说普通人,就是同为皇帝这个职业的后世帝王,也多不待见他们的重要原因。
一个这样的老硬币,实在太可怕了。
阿森享受过这种万民拥戴的感觉后,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莫子布看他一副很想去找母亲报喜的样子,便挥了挥手,让他赶紧滚蛋。
而经过这么一场仪式,所有人应该都看清楚了,他这皇帝不会等郑素素诞下子嗣,或者德妃叶仪真诞下子嗣再做决定。
而是现在就已经决定好了,未来的继承人,就是阿森。
莫子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这帝国太大了,保守估计实控面积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已经纳入帝国的,最少有一千八百万平方公里。
如果加上未来要收复的七河之地、费尔干纳盆地、朝鲜日本再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少有两千八百万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太过于恐怖了,哪怕就是后世,也是极难统治的。
目前,虽然莫子布开始疯狂点蒸汽机火车和电报的天赋树,但等技术成熟,起码还有八到十年时间。
就算快,七八年时间技术成熟,但把电报和铁路铺到西北和南洋,估计还要三十年,这时间跨度太长了。
而现在,各地就已经开始出现坐地虎了,比如下缅甸的苏基和黄真,西婆罗洲的罗芳柏,日南兴唐会安府,以他结义大哥魏日坤为首的会安明香人。
虽然到不了听调不听宣甚至对抗朝廷的地步,但也在当地形成了深厚的豪强背景。
而且这还是大的地方势力,其余各地方,早就是封臣遍地了。
大者像吴让这样,坐拥十余城,百姓数十万,小者控制一个镇,百姓数千。
单是封臣还好说,还有很多根本就没有封臣的头衔,但已经成了封臣的,那么未来如何认定,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还有一些被规划属于朝廷直属的,但现在又搞成了封臣模式,该如何解决?
这里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可能引起动乱或者连锁反应,继而影响拓殖大业的事情。
莫子布自己肯定压制得住,接任的第二代君王,能不能处理这个局面,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需要现在就开始亲手培养,不至于让接班人猝然接手面对复杂形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甚至莫子布还需要阿森这样的皇太子亲自去南洋坐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没有经过下面臣子润色删减的真实情况,好做出判断。
那么这样看,太子的位置,阿森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的能力足够,且背景足够缝合,至少现在来说,嘉定和会安的明香人,粤西乡党,客家人,珠三角广府人这些最核心的基本盘,都是支持阿森的。
相信等到自己摆明车马后,潮州系与闽南系和很快就会调转方向。
而后,再给阿森娶一个有江南士绅豪商背景的皇后。
一个有北地文华士绅背景的贵妃,比如山东袁守侗家族,陕西的王杰家族,那就齐活了。
其余的皇子,哪怕是郑素素诞下的子嗣,也是不能做到娶一个江南皇后,一个北地贵妃,就能做到缝合如此完美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阿森的能力让莫子布感到相对放心。
至少从现在暂时的情况看,阿森在叶小妹的资治通鉴法教育下,还是能明白皇帝这个位置的职责,懂一些收买人心的招数,知道亲疏远近的。
不过这么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病。
那就是莫子布是乾隆十三年(1748)生,今年也还不到三十五岁,这么早就把太子定下来培养,也还是有点危险的。
历史上凡是寿命稍微长点,太子立的早点的,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大清麻哥等,无一例外都是出了问题的。
所以,作为皇帝心腹的特务四巨头。
锦衣卫指挥使,实任南镇抚司镇抚使兼经历司经历佥事官陈旭。
锦衣卫殿前司指挥佥事李存义。
北镇抚司镇抚使霍然。
税警缇骑总旗队上校队长陈阿高四人对望了一眼,都感觉自己很快就有事要干,且权力要增大了。
因为在已经明牌的情况下,一定会有许多控制不住欲望的野心家。
现在开始烧冷灶但之后长时间得不到期望回报的怨夫。
对自身地位不满,癫狂的想要靠整波大的来一步登天的家伙们,不断冒出来。
不过四人虽然对望了一眼,随后却并未交流,而是立刻就走开了,因为此时的大虞特务系统压根就是互相独立的。
其中北镇抚司负责国内。
南镇抚司负责国外。
经历司负责人事及档案。
刑名司负责羁押与审判
殿前司负责安保并侧重宗教方面,缇骑总旗队负责税务等。
他们每个人,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哪怕是正牌的锦衣卫指挥使陈旭,也只有在皇帝授权的情况下,勉强可以沟通、协调几个部门协同配合。
所以,虽然看似都属于锦衣卫,但实际上是四个不同的特务部门。
搞不好其中还有人得皇帝信任在暗中监视其他人,这种关系,自然就要少交流沟通拉关系为好。
阿森的事情安排完毕之后,莫子布并未准备召见倭国来的田沼意知,而是准备晾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找关系,然后再假装同意召见。
而田沼意知这两天,也深受刺激,此时他正和林述斋在鸿胪寺安排的驿馆中,正拿着一本从外面市场上买到的书籍,聚精会神的观看。
《泰西欧罗巴人异军突起下的东西方格局变化》
一看这书名,完全迥异于此时,就知道这是皇帝下令编纂的。
这也是莫子布的老套路了,干事之前,一定会写一部书作为理论依据和指导。
这本书的中心,就是把他提出的第二次战国论进行了总结,在原本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七国概念。
即把一度非常重文,儒家基本搞成了齐国稷下学宫的东方世界比喻为齐国。
将内部斗争激烈,但科技日新月异,特别是军事实力开始突飞猛进的西方,分别比喻成开始走上上升通道的秦国,吴起变法的魏国,胡服骑射的赵国等。而夹在齐秦之间的奥斯曼、印度、波斯、河中等地区,自然就是其余挣扎求存的小国了。
在这本书的理论中,现在的战国群雄争霸时代,已经快要走到齐秦互称东西帝的时代了。
虽然把东方世界比作齐国,看起来并不完全符合,且有些不吉利,但这就正是莫子布所需要的。
他就是不但要中华之人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还要使中华之外,主要日韩看清情况,让这两货觉得,只有跟在中华后面,参与东西方竞争一条路可选。
“真是好书啊!”林述斋已经完全被征服了,这是他这种学尊王攘夷朱子学的特点,这一派甚至到清末都还有人在鼓吹大陆。
他们认为日本根本扛不起东方世界的大旗,因此相当支持中山先生,有人还曾把辛亥革命的成功当做希望。
“如今确实是战国群雄并起的时代,虽然我不太赞同强大的中华帝国是大而不强的齐国,但所描述的世界局势是没错的。”
听到林述斋这么说,田沼意知苦笑一声,“松平君,如果中华是新时代的齐国,而泰西诸国是正在崛起的强秦,亦或者吴起变法、胡服骑射后的魏赵两国。
那我日出之国是什么,咱们的地位和未来,在什么地方?”
林述斋奇怪的看了田沼意知一眼,很自然的说道:“我们自然是东夷人啊,最开始抗拒过齐国,但最终追随,甚至融入齐国。”
“松平君!”田沼意知大喝一声,“可是这样的话,日出之国就会变成中土的一部分,大和人会成为汉人的分支!”
“这样不好吗?”林述斋再次奇怪的问了一声,“不这样的话,当中华要求日出之国跟随,或者泰西鬼畜打上门的来时候,田沼君知道谁该去抵抗吗?”
田沼意次沉默了,谁去抵抗是明摆着的,当然不是山城国那个拿着三万石石高,不但要养活一堆王室成员,维持自己排场,甚至还要养着一大堆的公卿的天皇。
而是位于江户的德川氏征夷大将军。
“田沼君,是上样有这样的能力,还是令尊首座御前样可以为日出之国东拒中华,南抗白鬼?”
林述斋继续问道,而田沼意知的头,这已经垂下去了。
将军德川家治因为推行新政,导致唯一的继承人被害,已经对日出之国失去了信心,甚至是有点怨恨。
而他父亲,幕府老中田沼意次,嗯,搞定几个商人还行,捞钱也是一把好手,但是以武护卫整个日出之国,那还是算了吧。
田沼意知突然惊恐的认识到,以武力完成僭主统治的德川幕府,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武力这个最大的倚仗。
安内压服各地大名或许还可以做到,但是攘外,不管是中华还是泰西白鬼,幕府面对他们,都已经无能为力了。
而幕府最大的倚仗,不是就是征夷(攘外)吗,失去了这个功能,幕府还是幕府吗?还有存在的法理吗?
林述斋看到田沼意知的人脸色,知道他终于明白了现在所处的处境。
想到中华皇长子,基本上就是第二代皇帝表示出的亲近,只有十五岁,正是最冲动,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林述斋迅速下定了决心。
日出之国的舞台太小了,是没法尊王攘夷的,只有投靠到中华这个平台才有可能。
“田沼君!”林述斋低声对田沼意知喝道:“如今中华已经控制了萨摩藩,他们势必不会轻易退出,而幕府,已经没有能力驱逐中华的海陆军。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幕府的合法性就要被质疑了。
更可怕的是,在幕府被质疑之前,一定会有分量足够的人出来承担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责任,你觉得会是谁?”
田沼意知被一个十五岁的小年轻,说中了心里最担忧的问题。
且自从到了中华之后,他就一直处于惊恐且震撼之中,这会心里防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竟然顺着林述斋的话说道:
“承担这个责任的,不是上样,就一定会是我父亲。”说着,田沼意知惊恐的一抖,跟林述斋异口同声的同时说道:“也有可能是上样和御前样一起!”
林述斋虽然年少,但人非常精明,他知道此刻,田沼意知已经认同了他的观点,紧跟着立刻就沉重的点了点头。
“田沼君,你是御前样的主要协助者,是知道御前样的新政,伤害了多少人利益的,如果上样和御前样要为此承担责任,上样还可以隐退,而御前样和田沼君。”
林述斋话没说完,但田沼意知已经开始呼呼冒汗了,是的,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军德川家治大不了被隐退,还可以过上圈禁的生活多活几年。
但他父亲田沼意次和他们家,一定会被愤怒的武士阶层,彻底撕碎的。
正在这时,跟随田沼意知来的几个旗本,明显喝了酒从外面回来,他们看到田沼意知和林述斋,立刻大声的打起了招呼。
“大皇帝为凯旋征印军武士们,举行盛大的庆功活动,安排了骑术、剑术、箭射术、铳射术、角力、拳脚等各项比试。
越前样在骑术、剑术、铳射术上都摘得桂冠,得了三百银元赏赐,我们因此买了些酒肉,特来请大人赴宴。”
这些武士口中的越前样,就是有越前守头衔的高畑藩藩主织田信浮,虽然织田氏在明和事件中受创严重,但最近已经有了复苏的迹象。
织田信浮听到周围的旗本吹捧他,有些高兴的同时,还是知道好歹的飞速摆了摆手。
“此次游园会,大皇帝不许真正的武士参加,意在从民间发现敢战之士,吾胜之不武,胜之不武!”
“越前样太谦虚了,我们自日出之国来,还不是大皇帝的武士,自然可以用乡野浪士的名义参加,这怎么能算胜之不武呢!”
“是的,这南京应天府的好东西太多了,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没有越前样慷慨允许我等同享的三百银元,咱们连一顿真正的饮宴,都置办不起。”
田沼意知根本就没勇气继续听下去了,他知道,这些人说着说着就会开始抱怨。
因为在日出之国,真正的武士是如此贫穷,连中华的马车夫都比不上,这样大的差距,怎么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呢。
田沼意知放弃幻想了,要知道这些旗本武士,都是将军德川家治身边相对亲近的高家旗本、谱代。
或者像织田信浮这样,完全就是将军把他提拔到大名位置的,哪怕高畑藩只有两万石,但那也是大名啊!
可是现在,他们都这么快转变了态度,隐隐以大皇帝武士自居,其他低级武士,就更不会有什么抵抗能力了。
而就在田沼意知十分被动的,被其他人邀请者在宴会中吃吃喝喝的时候,另一个极为重磅的消息传来。
九州地区的萨摩藩岛津家,已经决定投靠大皇帝,岛津重豪把他八岁的儿子岛津齐宣都送过来了。
而另一边,据说领头炮击了大皇帝舰队的长州藩毛利氏,已经几乎被连根拔起了。
当啷一声,田沼意知手中的汤勺,掉落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长州藩毛利氏虽然是幕府的心头大患,但田沼意知还是知道毛利氏是有几把刷子的。
这么强大的一个西南强藩,就这么没了吗?
“诸君,诸君,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日出之国,我们要马上去各中华帝国勋贵大臣的府邸上恳求,恳求能有一个面圣的机会,来挽救局势,挽救日出之国!”
林述斋趁机大呼,立刻赢得了所有人的同意,至于怎么挽救局势,那不是明摆着的嘛。
除了当狗,啊不对,给大皇帝当武士,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多谢书友们理解,预计可以在下周二恢复双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