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治大国,八双眼都不够用
第662章 治大国,八双眼都不够用
(为避免麻烦,我把缅人改成了骠人,请知悉)
孟云能忍吗?
他是真的能忍,不但在这个时空能忍,原本历史上,他就超级能忍。
原本历史上,缅甸虽然顶住了满清的进攻,但国内也被打的千疮百孔。
随后满清又封锁边境,禁绝贸易,一匹布,一斤铁都不准许进入缅甸,也不许缅甸物产通过云南贩卖到国内,导致缅甸国中民生凋敝,相当困苦。
而好死不死,缅军又在表面上,至少是国内宣传中,他们是胜利者,孟云的兄长白象王可是大吹特吹,封了一堆抗清大功臣的。
这就导致缅甸根本没法用低一等级的态度,向满清恳求开放边界,毕竟哪有打赢了还要低三下四的道理。
这一切,导致了内部伤口迟迟无法愈合,国家摇摇欲坠。
在这种情况下,孟云接替他兄长白象王之后,立刻开始猛抽自己耳光,等降低了国内心理预期,时机成熟后,马上就向满清求和。
当时的贡榜王朝,姿态放的比云南边境的土司还低,朝贡的时候,是主动排在这些土司后面的。
明明信的是南传佛教,还哭着喊着去找满清求佛经,称呼乾隆为佛主,得到几本批注过的经文,就好似求取到了什么真经一般。
且两边互派使者时,缅甸使者到了清朝就剃发易服如清朝官员打扮。
满清使者到了缅甸,孟云必定亲自出城迎接,面给的足足的。
在他这么放低姿态,不遗余力的跪舔下,乾隆高高兴兴的放开了边境管制,还派人册封孟云,赏赐大批财货。
得到了清朝的原谅后,输入相当多物资稳定局势后,孟云才开始逐步收拾国内的烂摊子。
五年时间就把被战争打烂,叛乱遍地的贡榜王朝给复兴了,甚至还再次有能力出动大军进攻暹罗。
把刚刚篡位的拉玛一世,打的焦头烂额的。
这位,就是贡榜王朝的中宗宣皇帝刘病已,能名列缅甸历史五大明君,绝对是有能力的。
不过,这个时空的贡榜王朝毕竟国小力微,连自主权都基本丧失,跟历史上不可同日而语。
孟云再是有能力,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
阿瓦城,也就是后世缅甸的曼德勒,这里距离瑞丽已经不到三百公里了。
且阿瓦以北六十公里,就是上川省的地界,大虞管理云南、贵州、上川三省的南中总督莫公柏捏着三万镇军,只要皇帝下令,立刻就能顺流而下。
东面,则是归属于云南省管理的掸邦高原诸土司。
南面,更有汉川总督陈秋泽随时想把孟云直接整死。
可以说,缅王孟云被大虞朝的势力,挤在以金沙川(密支那)为省城的上川省和以大光为省城的汉川省之间,动弹不得。
不过有点奇葩的是,这种情况下,孟云管理的人口竟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如今已有八十多万了。
这表示,孟云的力量并没有随着汉人的大规模到来衰退,反而在逐年增长,只是没有汉人增长的这么快而已。
阿瓦城,阿摩罗补罗宫中,气氛非常紧张。
孟云有些伤感的坐到王座上,他抚摸着王座上镶嵌的大块绿玛瑙宝石,内心翻腾不已。
他的父亲雍籍牙在这个王座上,建立了辉煌的王朝。
他的兄长白象王孟驳,从这里发出号令灭掉了暹罗,还将入侵的满清击败。
当然,他的另一位兄长,皇帝当年亲手扶持的信他敏王,就是在这个王座上,被他用梭镖捅死的。
而现在,孟云坐在这王座上,觉得好像自己已经死了一般,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那陈秋泽辱我,我自当是恶犬狂吠,任他百般手段,我自岿然不动。”看着身边几员心腹文武,孟云叹息着说道:
“可是如今,我们送往京城的奏章,派去的使者都杳无音讯,这是大皇帝,要杀我啊!”
“王,不可轻信那些传言,哪怕就是妙香人的皇命旗出现了,也有可能是因缘巧合。
那汉川总督陈秋泽玩弄把戏,所谓罗刹国将妙香击败等等,全是谎言。
臣虽然不知道罗刹是何等大国,但有一条臣是知道的。
那就是妙香是天朝大国,别说一场战败,就是十战十败,也万万到不了要攘外必先安内,要先解决我这十几万人的紧迫地步。”
说话的,是孟云最主要谋主,宫廷大臣端廷德温。
别说,还真的很有水平,不愧是历史上贡榜王朝制度的设计者,在前往昆明的南中太学学习之后,水平就更高了。
“说这些还有何用,南京城的是妙香人的大皇帝,不是我们的大皇帝。
妙香朝廷与那汉川总督不过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想现在来打死我们,另一个想慢慢吞下我们。
反正都是要死,为什么不趁现在还有兵马,拼死一搏!
就算不胜,我们也可以护着王上去阿拉干,然后去印度投靠西夷,总比被妙香人吃掉要好!”
不过,孟驳族弟,王室成员貌温的话虽然很大声,但周围一个附和的都没有。
只有端廷德温见氛围实在有些尴尬,才说了句。
“比起妙香人,西夷更不是什么好人,且他们上次都快守不住威廉堡,再有一次的话,他们就该离开东方了,千万不能作为依靠。”
好吧,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确实陷入死局之中了。
沉默中,所有大臣都把视线投向了宝座上的孟云。
而孟云原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靠着皇帝没空处理他的时间窗口,看看能不能有其他选择。
如果没有,那也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哪怕是把大部分地盘让出去,做一个掸邦那样的土司也行。
但他低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唐人的移民速度。
这种快速的移民,大大加剧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且唐人有官府和宗族撑腰,完全把骠人按在地上摩擦。
骠人没有办法,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到了他们曾经的王孟云这。
这相当于把想苟着躲起来的孟云,给顶到了最前台,这些年,大量骠人开始往阿瓦周围聚居,带来了一定实力的增长,但更让孟云成了一群黑狗中的白狗,极为显眼。
韬光养晦,养个屁,孟云惨笑一声,他倒是想养晦,等到中华帝国自己出问题,但时局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而如果从这一点来看的话,陈秋泽的判断其实是正确的,大虞朝廷的温水煮青蛙,很可能会煮不下去。
因为骠人被欺压之后,正以每年几万甚至十万的速度往孟云控制区汇聚,这会很快超过以阿瓦为中心之中缅甸的承载能力。
估计当骠人在这里超过百万之后,生活的困苦加上汉人不断地进逼,直接爆开是极大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天下事,特别是国家大事就是如此,瞬息万变,条件、情况随时在变化。
莫子布和丞相罗芳柏远在万里之外,锦衣卫坐探也不一定就能敏锐察觉到这种变化。“能打吗?”孟云冷幽幽的声音从王座上传来,人却丝毫没有动。
宫廷大臣端廷德温立刻就明白孟云压根就不想打,因为他问的是能打吗,而不是有胜算吗。
真要想打,肯定是问胜败的。
“最下面的人能打,但各封臣肯定打不了。”觉察到了孟云的内心,端廷德温立刻说道。
贡榜王朝目前实行的,实际上还是奴隶制,作为大王,孟云其实不是中国式的君王,而是其中最大的奴隶主。
他对下面人有很强的控制力,但远达不到中原帝王的那种地步。
且这些年,他下面的骠人贵族实际上是在不断流失的,因为孟云稍微做出要加强对他们控制的意思,他们就勾结汉人作为靠山。
这些年,人口的增加,其实主要最底层困苦的骠人,他们没有任何指望,也没有任何保护者,不得不朝孟云控制的地区来。
“我有百万百姓支持,也打不了吗?”孟云不死心的再次问道。
“确实打不了。”端廷德温咬着牙,仍然给了孟云一个非常坚决的回答。
“王,妙香人来了之后,咱们骠人的日子,其实是好过了一些的,很多人不但吃饱饭了,财富还增加了,所以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打的。
那些愿意打的,基本都是乌合之众,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
端廷德温的这话,有点难以理解,所以必须要放到当下的环境中来解读。
那就是,汉人的大规模到下缅甸,确实给骠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带来了相当的好处。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农业技术的进步。
可不要以为种地很简单,在没有化肥的时代,要把地种好,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汉人没来之前,骠人的种植技术,大约只相当于中原西汉中后期的水平,但现在,已经飞速接近此时正常水平了。
之所以会进步的如此迅速,就是其中有很多原本在汉地也是稀缺技术人才的高技能农夫,来到了南洋。
这些人在原本家乡,那也是极为珍贵的,哪怕就是沦为了佃户,也是主家需要哄着,四时八节要慰问打赏,防止被别人挖走的人才。
而在大虞朝推动下南洋之后,很多这样擅长种地农夫都从家乡离开了。
毕竟家乡好地段都被老爷们开垦了,他们只能当佃户,顶多做个中农。
可要是到了南洋,到处都可以开发,勤劳苦干个三五年,哪个不是几百上千亩的地主。
同时,由于大虞朝廷强硬推行人口过番拓殖,又在事实上解除了大量民夫的人生束缚,让很多民夫获得了自由。
这些人不是天生杀人殖民者,而是非常好的同化者。
骠人中,只要愿意向他们靠拢,能教化的,基本都受益了,这就是端廷德温口中的日子更好过那些人。
他们原本就是贡榜王朝的基础封臣官员,在吃到生产力进步的红利后,虽然是二等公民。
但一来有上升通道-能通过考试就可以做汉人,二来财富实实在在增加了,所以他们就是不愿意开打。
而这些人,恰恰又是曾经缅军的主力,贡榜王朝的武勋大多都出自这个阶层。
那些愿意打的,就是不听教的,也没多少价值值得同化的,他们中大部分人,就只能成为唐人中杀人殖民者眼中的猎物。
所以在如今的下缅甸,形成了最上面大贵族利益大受损失,下面黔首更是水深火热,但是中间这几十万人却受益的情况。
而由于贡榜王朝实行的是奴隶制,这些最下面的阶层,跟春秋早期野人差不多的‘猎物’们,祖祖辈辈就没有承担过战争的责任。
别说武装不起来,就是武装起来了,也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想明白了这些,孟云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若是给他五年时间,再加上不禁止他从妙香人那里获得武器的话,这仗可以打。
但现在,就跟端廷德温说的那样,完全没得打。
只不过孟云并不完全信任端廷德温,因为端廷德温家族,就是汉人南下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这种玩笔杆子的,最容易有共同语言,不然端廷德温哪能被推荐到昆明太学进修呢。
沉默中,孟云的族弟貌温怒了,作为贡榜王朝的王族,他自然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家族的领地都被唐人强占了。
“我们还有数十万人支持,这样都不敢打,那以后怕不是要妻女交出去供唐人淫乐来求活了。
我貌温死也不愿意那样苟且活着,我要召集大军,去跟妙香人拼了!”
说罢,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军权的貌温,气冲冲的就离开了。
孟云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没有喊住貌温,因为所有的骠人中,他才是利益受损最大的那一个,或许,妙香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让貌温去试试,也未尝不可。
“波道帕耶!”端廷德温震惊中,喊起孟云的王号,但随即看见孟云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立刻也不说话了。
不多时,阿摩罗补罗宫响起了召集武士的钟声,还忠于国王的,仅存的骠人武士开始飞速赶来集结。
。。。。
农历五月,缅甸的雨季就要到了,所以陈秋泽率领的实际上战兵一万七,民夫两万余,一共四万人,号称十万的大军,打着白底红日月皇命旗,开始快速从白庙(卑谬)一路北上。
沿途就跟武装游行差不多,一路上看到朝廷的军队北上,大量在伊洛水两岸屯垦的汉人主动加入,甚至很多骠人都加入。
随后的麻尾、仁安羌、蒲甘等大小城市都是望风而降,不对,不叫望风而降,而是纷纷前来襄助。
等大军走到阿瓦城西的木各具要塞城时,竟然发现这天险紧要处,空无一人。
原来,二十年前,皇帝莫子布就是在这里,大破白象王最后的军队。
貌温也引兵到此,有人说这不太吉利,不如退到阿瓦城外,以逸待劳再一举破之。
貌温说起来是武将,实则根本没多少才能,他竟然觉得这说法很有道理,于是非常奇葩的放弃了天险要塞,带着征召的八九万人,乱哄哄退回了阿瓦城周围。
而到了阿瓦城后,貌温的并不怎么严刑峻法的手段,就不太控制得住军队了。
毕竟家就在城里,大量征召的士兵悄悄跑回家,有些甚至一去不回。
貌温焦头烂额,还没来得及军法从事,大虞朝的大军又到了。
且大虞朝的大军一来,貌温就知道坏事了,因为陈秋泽手里有十几艘蒸汽机炮艇。
这些炮艇一来,就轰碎了两条军营通往阿瓦城的浮桥,瞬间惹得骠人兵将人心浮动,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作战经验和纪律,此时更加绷不住。
随即,接过军队指挥权的驻马君侯陈光泰立刻调兵逼近,又让鲁王世子莫公泽的匈奴骑兵断缅军后路。
既然你们如此弱鸡,那就别怪我一口吞下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