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77章 三汗国的好日子,就要来力

      第677章 三汗国的好日子,就要来力
    南京应天府皇城,莫子布接到了李献文的奏报,事情原原本本,甚至连军将们的发言都一字不漏抄写了上来。
    而且这还不是李献文写的,而是宁夏郡王府的兵马舍人写的。
    这个职位,一般是从内廷的翰林待诏和外朝的翰林学士中选,主要就是跟在李献文身边做秘书,也算是一种监察的手段。
    当然,这个人选有可能会被李献文收买,但收买的动静一定不小。
    因为这可是翰林,在朝中有远大的前程,比如现在的帝国驻欧罗巴全权大使曹振镛,就做过李献文的一任兵马舍人。
    要拉拢这样的有前途的人才,那肯定不是一点半点资源能做到的,而动用的资源一多,就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留下了痕迹,朝廷就知道李献文在收买兵马舍人,就会开始警惕这家伙了。
    也就是说,兵马舍人就相当于朝廷放在李献文身边的一个警报器,不收买拉拢你是朝廷的功臣,拉拢了就代表你有二心。
    同时,此时外朝文官风骨也在进一步恢复,官员中相当鄙视这种能被金钱和权力拉拢的官员,至少是表面风气是这样的,这也更加增添了被拉拢难度。
    莫子布看完了奏章,基本确定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又让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陈旭,将北镇抚司发回的密报拿来一看。
    哪怕是姐夫,是股东,莫子布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宁夏王府的监察和制衡。
    李献文的回良三十六姓首领,甚至就是回良人中,都有锦衣卫的探子。
    恩宠不绝,极为信任是一回事,暗中的监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完全不冲突。
    “此事在镇军中有没有多少影响?”莫子布边看锦衣卫的密报,一边问指挥使陈旭,因为镇军中也有锦衣卫。
    呃,这个是真是费尽心思了,哪怕是锦衣卫,莫子布也要听取几份不同报告来分辨推理,生怕自己被蒙在鼓里了。
    “影响不大,镇军肃州镇、兰州镇、定西镇的总兵都没有参与宁夏郡王的军议,下面的参将、游击只有三人去了。”
    此次李献文看似出兵八万余,但大部分都是回良人,真正的经制之军只有宁夏郡王三卫的一万人和甘肃镇军九千人。
    莫子布点了点头,“如今河西陇右虽然穷笃,但人口少,土地都是开发过的,人均熟田比东北都多,镇军上下都在当地有产业形同府兵。
    他们最大的渴望应该就是立功受赏,顺便抢几个河中女子带回河西陇右去伺候他们,去给他们生儿育女。”
    陈旭见莫子布没有发火,立刻也轻松下来了,笑着附和道:
    “是啊,种着二三百亩地,立功受赏了买两头耕牛,再抢两三个河中女子回去大被同眠,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谁会愿意真的到河中,天天去跟天方教门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呢。”
    说到这,莫子布就叹息了一声,如今打河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打下来了之后,谁为帝国守住这片区域。
    西域或许还可以用朝廷官员治理,但河中肯定不行。
    狠狠杀人的活计,交给现在大虞的官员,一定会干砸,人家是流官,三五年就轮换了,他吃撑了吃力不讨好的镇压当地门徒啊!
    莫子布敢肯定,流官去了那边,只要当地人不闹事,他们就绝不会搞同化。
    甚至当地人闹事了,他们还会帮着遮掩,以求在自己任期不出事。
    想到这些,莫子布大头连甩直甩的,肯定不能用流官去河中,那会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打水漂的。
    真要用,也得汉唐文武没分家之前的那些人还差不多,要是有个班超、傅介子,那就太好了。
    只可惜,莫子布手里没有。
    “这毛祥新的书读的也不怎么样啊,就不说回部历来是国家之地,这搞两个中心,还跨越天山山脉。
    这一来一去一年时间都没了,拿什么压服当地,经常往喀什跑,还有时间出苦盏去打击河中三汗国么?”
    莫子布看到毛祥新的策略,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家伙可能是怕李献文不答应,于是搞了个怪模怪样的双头鹰藩国出来,用意在于让李献文觉得还是身在国家之内,没有完全被撵出国门。
    “陈旭,你去给洪武太学的山长交代一下,选几个能吃苦,会骑马打枪,还会说话的送到西域去游学几年。
    让他们给那些毛祥新这种人和回良人中的骨干开个补习班,别让他们一天天尽自己瞎琢磨,搞些四不像出来。”
    挥挥手让自己手下的特务头子离开,莫子布又让内侍把刘墉和纪昀给召到了宫中。
    要问这种国家官制政策上的事,就得找这种浸淫儒家文化几十年的老官僚,他们更能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阴损建议。
    其他人,譬如丞相罗芳柏,这位被戏称为烤羊宰相。
    倒不是说罗芳柏爱吃烤全羊,而是罗芳柏长于大政方针,在引导产业开发,推动过番殖民上,是有很强能力的。
    但细化到一些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技术活上面,罗芳柏这个连举人都考不中的学识,就明显不够用了。
    是以,这个烤羊宰相是说罗芳柏能做烤全羊这样的大菜,但是做不了开水白菜、牡丹鱼片这样的小鲜。
    纪大烟袋今年六十七岁了,但精神也还算矍铄,只是做官力有不逮了。
    目前担任了江南太学的山长,还兼着皇家图书馆的筹备和搜集工作。
    莫子布把李献文的奏章让人给刘罗锅和纪大烟袋看,自己先喝了点茶,等到他们看的差不多了,莫子布才问道:
    “你们二人都是朝堂老人,纪昀还在伊犁呆过几年,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纪大烟袋嘴角轻轻一咧,十八年前他为亲家通风报信,结果被乾隆发配到伊犁养了几年的马,确实还比较了解当地情况。
    于是他最先说道:“臣为陛下贺,宁夏郡王愿意担这重责,如前明黔宁王沐英故事,也算是千古佳话。”
    “臣也赞同,要真的控制住河中,就必须要分封。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没有好处的事,永远干不长久,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河中远离中土,群狼环伺,甚至单纯分封都不能成事,必须要朝廷大力输送物资,十年才能有小成,要稳下来,起码是一代人的事了。”刘墉也赞成,而且把理由也给出来了。
    “可是伪清时期,仅仅在西域派驻将军与大臣就能控制当地,为何到了我大虞,还非得要分封藩王呢?”莫子布思考片刻后问道。
    “陛下,满清其实也分封了,只不过他分封的不是旗人而是蒙古人。
    准部的新旧土尔扈特南北十六旗,中路和硕特四旗,还有哈密、吐鲁番、阿克苏的回部王公,这些都是封臣。
    当然,最重要的是,伪清在西域的最大要求,就是不再诞生一个可以和它争夺蒙古领导权的准格尔汗国就行。
    其余只要国土没有沦丧,他是不怎么管的,所以只需要几个将军、大臣等弹压当地,不至于引起动乱就行。陛下如果也只想做到这样的程度,自然也不需要将宁夏郡王分封过去。”
    莫子布想明白了,自己刚才钻牛角尖了,满清在西域的政策,一直是分封与流官夹杂的态势,这也是从汉到唐,治理不管是西域新疆还是南中新疆的惯用手法。
    “如果说,朕不想要回部那些人,应该怎么做?”莫子布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这把纪大烟袋和刘罗锅都给吓到了,不是这个议题吓人,这些年大虞南征北战,拿下了那么多地方,杀点人不算什么事,以至于他俩这样的文臣都有些脱敏了。
    他们惊讶的是,这样的事,皇帝怎么会问他们俩?
    不过纪晓岚很快想到了,皇帝这是不准备把回部当准部一样来对待的,要是真要执行兆惠对准部的政策,确实用不着来问他俩。
    “陛下,回部总人口不过四十二三万上下,宁夏郡王次子李兴泰又在轮台大破回部五万叛军,消灭了一些。
    想来现在回部应该已经没多少人,特别是青壮,极大可能连十万都不足。
    既然如此,以臣之见,不如命宁夏郡王就藩安集延的时候,把这些人全部带走。
    然后,再从山西、河南两省和北直隶抽调十万人过去,其他地方不要,只要阿克苏、喀什、和阗、叶尔羌(莎车)这样的城镇,那么十万人,就足够固守和屯垦了。”
    对,这是个办法,不要让李献文在回部镇守,直接让他带着回良人去盘踞整个费尔干纳盆地,缺人就把回部的三四十万人全部带走。
    这样便是一举多得,李献文有了足够的人手可用,回部的乱子也可以平定。
    人都没了,自然也就平定了。
    “陛下,臣建议河西陇右的镇军模式,可以复制到准部和回部去,既然陛下不愿意封王爵,那就大封天下勇士吧。
    可封三万户府兵在回部和准部,设回部提督和准部提督为其官长,作为从朝廷在西域的经制之军,再设西域总督为流官管理行政,总督兵马。”
    好吧,办法是可行的,只是这么一来,他这大虞朝,可就真够怪的,连西域都护府都给整出来了。
    。。。。
    西元1791年10月27日,中华大虞光中十六年,原满清乾隆五十六年,农历十月初一。
    凛冽的寒风开始吹拂了西域的土地,雪不断落下,虽然还没有大雪封路的情况出现,但也预告着,西域的人类生产活动快要趋于停止了。
    而趁着这个短暂的窗口期,从九月初乌噜木齐反击战开始,大虞西北军与征西军通力合作,终于基本收复了疆土。
    在准部,陈光耀率征西军主力两万人进驻伊犁城修整,隶属于征西军的左翼中玉兹的轻骑兵,则前出部署到了塔什干附近,窥视着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武吉别克人。
    李献文的西北军则从陈光耀手里拿过了对右翼大玉兹的控制权,大玉兹的博罗特汗全家都到了迪化城为人质,李献文遂命令他率五千轻骑,到阿克苏待命。
    在回部,李献文次子李兴泰乘胜追击,只用九天时间,平均一天跑八十多公里,把溃败的乱军都给扔在后面,飞速到达了喀什。
    由于他来的太快,喀什城内的浩罕人根本没反应过来,李兴泰的骑兵就入了城。
    当李兴泰大军入城的那一刻,喀什这座古老的城镇,立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他入城,饱受欺凌的喀什人立刻狂暴了起来,他们主动带着朝廷士兵搜捕喀什的浩罕人。
    这些浩罕人可把他们欺负惨了,完全是把他们当成了奴隶使唤。
    这股浪潮,很快从喀什城波及到了其他城市和乡野村镇,李兴泰靠着他们,只用了十余天,就把周围的浩罕人基本拔除干净。
    李兴泰很是兴奋,他终于有机会来建一座京观了!
    在他的命令下,被打死的浩罕入侵者九千余人被砍头之后,无头尸体全部挖坑掩埋,头颅则在喀什西门外筑起了巨大的京观。
    呃,或者说,此时的浩罕人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入侵者,因为浩罕成为汗国之前,一直是满清的藩臣。
    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这也是藩臣,同时也给了大虞军队进入费尔干纳盆地的借口。
    十一月初,此战中被俘的哈萨克右翼大玉兹叛乱首领阿里克里克,浩罕派驻喀什的总督穆罕默德.奥马尔等俘虏四百二十人被押解向东。
    他们将要被当做太庙献俘的道具,至于会不会成为祭品,那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但估计是大概率的事情。
    十一月中,大雪封山之前,董金凤的三万人到达了准部,大虞朝在西域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合计陈光耀的征西军三万八千人,李献文的西北军一万九千人,董金凤的定西军三万人。
    足足有八万七千人左右,规模远远超过了康雍乾三代平准格尔之战的任意一次用兵。
    因为这八万七千人还只是经制之军,其余的漠西蒙古镇藩藩兵、回良人、白莲宗僧兵等都是不算在内的,全部算上的话,有十七万人之多。
    至此,大虞朝在西域、河中的军事力量,已经开始超过河中三汗国。
    十一月底,莫子布的诏令到达了西域,各级官兵皆有封赏,明确了李献文的藩国,将直接摆在费尔干纳盆地。
    莫子布同时还下令,西域各处恢复古称,比如哈密改回伊州,吐鲁番改回鄯善,喀什改回疏勒等。
    同时还把费尔干纳盆地赐名为大宛盆地,为之后的进一步进攻,开始奠定基调。
    李献文拿着诏令,苦笑一声,他这小舅子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会使唤人。
    不但只让自己就藩大宛,还给了新任务,要求把超过一半的回部妇人留给未来的中原移民。
    至于他麾下回良人等的婆姨去哪里找,自然是去抢这些昭武九姓地盘上的啦。
    “父亲,大宛盆地可不是什么寻常地方,我们李家能占据这里,建一个西域的黔宁王府,已经很不错了。”
    李兴泰很是兴奋的说道,他指着诏书上的内容继续对李献文说道:“父亲你看见没,咱们就藩了,还可以每年拿到折合八十万银元的物资补给呢。”
    李献文则在心里苦笑,这八十万银元可不好拿,那是要用河中武吉别克人的人头和土地来换的。
    做的好就有,做不好没有,简直就是吊在驴子头前的胡萝卜。
    皇帝算盘打得好啊,西域、河中没了丝绸之路,必然是要亏钱的,可是这么一来,朝廷的钱给他李献文,那是向着一文钱要回两文钱本的。
    行吧,日后自己这藩国,就做帝国在西边的尖牙和利爪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