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78章 这纷乱的世界

      第678章 这纷乱的世界
    即将过去的这个1791年,是一个极度混乱又惊心动魄的一年。
    在英格兰,首相小威廉.皮特终于迎来了曙光,基本掌握了国家权力。
    在过去的三年,对于这个二十五岁就担任英格兰首相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因为支持并力挺他成为首相的国王乔治三世突然病倒,且很快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一度被确诊为患上了精神疾病,也就是常说的疯了。
    失去了国王的支持,本来就因为年轻被轻视的小威廉.皮特立刻陷入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更严重的是,王储威尔士亲王,也就是未来的乔治四世对小威廉.皮特很是不满,更亲近皮特的政敌詹姆士.福克斯。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前途,小威廉.皮特秀了一番极限神操作。
    他先是故意摆出强硬的态度,把急于成为摄政的威尔士亲王熬的没有脾气后,又突然宣布可以让保管玉玺的三位大法官在制诰上用印。
    制诰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英王圣旨,有君主大诰,王室制诰和英格兰王制诰三种。
    其中君主大诰就是针对继位、退位、立储等大事的。
    王室制诰则相当于中华的中旨,国事和政治上用处不大,主要用在比较私人的方面,比如册封贵族,授予称号,甚至给发明专利背书。
    英格兰王制诰则是针对殖民地使用,一般是发布殖民地税收等政策,以及任命殖民地总督等等。
    而威尔士亲王要想成为摄政王,就必须要有盖了国王玉玺的君主大诰才能完成程序。
    可要是这个程序完成了,新上任的威尔士亲王恐怕第一时间就是解雇小威廉.皮特这个首相。
    所以,小威廉.皮特先故意把威尔士亲王熬的受不了了,再宣布可以让保管玉玺的大法官在君主大诰上用印。
    可是,玉玺的使用,必须要经过国王同意,但国王已经半疯癫了,根本无法同意是否用印。
    于是小威廉.皮特站出来表示,事情紧急,一切责任他来担,亲自劝说大法官动用了玉玺。
    这可真是一箭三雕的好手段。
    首先,当上了摄政王的威尔士亲王对肯担责任的小威廉.皮特印象大为改观,不再那么厌恶他了。
    其次,摄政王就任大诰盖有玉玺,确实具有宪法效力,但动用玉玺的程序又是不合法的。
    真要较真的话,议会完全可以推翻这个大诰,这就给乔治三世病愈重新掌权,或者再也无法掌权的情况下,议会更换摄政王留了后门。
    最后,继位程序有问题,带来的必定就是权力的跛脚。
    果然威尔士亲王一就任,议会中反对的声音就很大,小威廉.皮特还故意去挑唆野心勃勃的乔治三世次子,也就是王储的弟弟约克公爵腓特烈,让他去质疑合法性。
    最后,被逼得焦头烂额的威尔士亲王,被迫接受了议会商议的摄政法案。
    法案中,他这位摄政王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几乎成了真正的橡皮图章,小威廉.皮特的危险终于暂时解除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小威廉.皮特二十五岁当历史上第一工业国的首相,绝不是因为出身,而是他真的挺猛的。
    随后不久,乔治三世被治愈,恢复了执政能力,小威廉.皮特的危机彻底解除,在国王愈发的器重和信任下,真正开始大展身手。
    在北美,小威廉.皮特整合了剩下的保王党势力,将之重建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保住了英格兰在北美的实力,历史上加拿大民兵能火烧白宫,就是这时候打下的基础。
    在印度,小威廉.皮特废除了英属东印度公司,把对印度的控制又上了一个台阶。
    他还很识趣的对大虞在印度大陆东北,也就是阿洪姆王国和曼尼坡的动作视而不见,将原本由大虞和英格兰共管的阿拉干王国完全交给了大虞。
    同时还严格下令,不让英属印度人出海前往南洋,同时禁止英属印度政府继续支持廓尔喀人,不要在羌塘事情上激怒大虞。
    军事上则强令僵化守旧的英格兰海军开始重视蒸汽机的作用,新建了一大批新式的风帆战舰。
    虽然英格兰由于处在探索阶段,因此这些战舰吨位都很小,不可能来挑战风帆战舰的地位,但至少是在向对的方向发展。
    英格兰王国,正在这位手里恢复元气。
    。。。。
    沙罗这边,虽然他们暂时丢掉了东方的大片土地,但这几乎都是一些不毛之地,没有太大价值。
    三年中,损失的兵员大约有两万人左右,但除了库图佐夫火枪手团这样的是真正精锐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哥萨克和拓殖地区军队。
    与之相对的,沙罗在第六次罗土战争中(俄土战争)的收获,可以堪称辉煌,极为辉煌。
    1788-1789,经过金布恩之战,福克沙尼之战,勒姆尼克河之战等战斗,罗斯人击溃了超过十六万奥斯曼军,占领黑海北岸的敖德萨和东岸罗马尼亚的大片土地。
    特别是勒姆尼克河之战,奥斯曼土耳其十万大军被沙罗与神罗的罗罗联军两万五千人击溃。
    这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基本丧失了在黑海北岸的主动作战能力,还使得奥斯曼军队开始畏惧与沙罗军队交锋,打击极为巨大。
    到了1790年,罗罗联军又展开了大规模的作战,神罗拿下了包括贝尔格莱德在内的大半个塞尔维亚,沙罗则拿下了几乎所有罗马尼亚靠黑海一侧的土地。
    沙罗的海军也在黑海上,毁灭性的击败了包括拥有十六艘战列舰在内,总计五十多艘战舰的奥斯曼海军。
    1791年1月,也就是大虞展开新湾镇战役的时候,沙罗军四万人在苏沃洛夫的率领下,攻陷了奥斯曼在多瑙河下游的伊兹梅尔要塞群。
    这是奥斯曼在乌克兰地区最后的据点,至此,沙皇罗斯帝国终于完全控制了广袤的乌克兰黑土地大平原。
    6月,库图佐夫在罗马尼亚巴巴达格,击溃奥斯曼军两万余人。
    7月,列普宁元帅指挥罗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三万打三万,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优素福帕夏率领的土耳其新军。
    奥斯曼新军主力几乎被全歼,至此再也无力发起哪怕一场反击。
    可以说,奥斯曼土耳其之所以衰落的这么快,与第六次俄土战争的极大损失,脱不了干系。
    奥斯曼土耳其在这次战争中,合计损失陆军十七万,海军损失超过一半,直接从一个次等强国,衰落成为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病夫。
    此后的所有俄土战争,主角都不再是奥斯曼土耳其,而是英法等为了利益削弱控制俄国的战争而已。
    。。。。
    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侄子,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对荷兰极为垂涎,几次干预风雨飘摇的联省共和国政府。
    同时,由于沙皇罗斯在俄土战争中获得太过辉煌,腓特烈.威廉二世四处奔走,号召欧洲强国限制沙罗。
    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刚刚继位的神罗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赞成,上百年的对手,突然在此刻亲密了起来。
    而在北美,第一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也开始玩抽象,或者叫做被现实大耳光猛抽之后,终于认清现实了。
    由于美利坚的建立,就是以反抗英格兰王国横征暴敛为借口,因此立国之后,乔治.华盛顿这些人竟然真的想要不收税,甚至是不要政府,只保留一个议会。
    呃,看来后世北美常年喜欢吹捧小政府和无政府主义,是从根子上来的毛病。
    这些抽象玩意,竟然要搞老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那种小国寡民,鸡犬相闻,没有政府来打扰的幻想桃源。
    结果,没搞几年,国家就要坚持不下去了,官员们没有俸禄,治安官完全靠奉献,堂堂美利坚合众国竟然连正规军都没有。
    其实别说养军队,连议会老爷们的油水都没了。
    这不行啊,收不收税是其次,但是老爷们扛着枪打跑了英王,总不能真的都当泥腿子吧?
    退一万步说,总不能自家掏钱来维持政府吧。
    于是,乔治.华盛顿开始收税,且收的比英格兰政府还狠。
    很自然的,这激起了大量百姓不满,他们开始拿起枪杆,跟对付英国人一样,想要对抗合众国政府。
    以抗税为名反抗英格兰从而当上总统的乔治.华盛顿,一面苦口婆心的劝说,一面也只能召集民兵,准备镇压。但不管怎么说,乔治.华盛顿还真是一位枭雄。
    虽然经历了税收的反复,但在他治下,美利坚总算把政体和国家搭建起来了,经济快速恢复。
    北卡罗来纳州,佛蒙特州等陆续加入合众国,拓宽了大量领土不说,还有了西进再一步扩大领土的基础,
    这使得美利坚,开始显现出了一个准强国的模样。
    当然,天下列强中,最炸裂,动乱最为惊心动魄的,还得是我法兰西。
    因为1791年6月20这一天,法王路易十六和他全家在布耶侯爵佛朗索瓦.克洛德.阿穆尔的策划下,穿上仆役的服装,化妆从巴黎的杜伊勒里宫出逃。
    本来很顺利,但路易十六不知道是脑子抽了,还是大革命对他的信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竟然在快要出逃成功的时候,跑去跟当地的农夫交谈,问他们对大革命的看法。
    或许,路易十六是想在离开法兰西的国土之前,从一些底层百姓那里获知他们对自己这个国王好的评价,以作为亡国丧家的心理慰藉。
    然而他这一举动,很快就被人盯上了。
    路易十六也不想想,一个穿着仆人服饰,但举止一看就是大人物,还没头没脑的和路边农夫打听着国王和革命的事情,这在乡下看起来会有多么的诡异。
    最重要的是,他穿着仆人的衣服却一副主人的样子,身边穿着主人服饰的却好似仆人。
    这不引起注意,那就怪了,特别还是这样的敏感时期。
    于是,路易十六很快被发现并上报,随后被当地驿站站长德鲁埃认了出来。
    在古代,无论中外,这种驿站站长一般都兼着捕盗搜查的工作,认出路易十六,在情理之中。
    很快,国王出逃的消息传遍巴黎,等路易十六全家被押解回巴黎的时候,革命政府羞辱性的没有给路易十六一家换衣服,让他们仍然穿着仆役的服饰,以降低他们在百姓中的威望。
    但实际上,根本不用这么做。
    因为在此时的法兰西上下革命者看来,他们已经有能力置国王全家于死地,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那是因为他们仍然在尊敬着国王,哪怕国王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只有灾难。
    因此,路易十六的出逃,被百姓们,特别是巴黎市民们看成了不知好歹,得寸进尺,看成了国王对于全国国民和法兰西王国的背叛。
    而同样的,被逮回来的路易十六和王后安托瓦内特也非常不满,他们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国王难道没有在国土上随意旅行的权力吗?
    这是法兰西人在背叛他们的王!
    至此,国王与百姓之间,再也没有任何一丁点转圜的余地。
    民间开始出现处死国王的声音,王后安托瓦内特也开始给各大强国写信,控诉法兰西人的‘罪过’,请求各国,特别是她娘家神圣罗马帝国的干涉。
    甚至,安托瓦内特还给我们的东方大皇帝莫子布都写了信,请求塞力斯皇帝看在两国的亲密与皇室之间的姻亲关系上,派兵来解救他们。
    。。。。
    下尼德兰,布鲁塞尔。
    中华帝国所有在欧洲的势力,基本都汇聚到了这里。
    倒不是要捧刚刚被神罗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册封为比利时亲王,还兼任着卢森堡大公、林堡公爵、帕尔马公爵、列日主教区总督的莫子溶夫妇,而是巴黎实在太乱,根本待不下去。
    曹振镛因此也成了莫子溶的座上宾,替他掌管着比利时以及卢森堡、林堡和列日区的行政。
    接到法兰西王后安托瓦内特的求救信,曹振镛立刻非常珍惜的藏进了一个檀木盒子中。
    他知道,这种亡国之君发出的求救信,在某些时候,能起到奇效。
    莫子溶则皱着眉头,没有半点比利时王位到手的兴奋,因为法兰西现在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可怕了。
    “他们一定会来布鲁塞尔的,他们一定会来的,我了解那些人,他们连路易陛下都不在乎,肯定不介意顺手给我这个小小的比利时亲王一记耳光。
    就像是出门的时候,顺带踹一脚家门口野狗那么毫不在意,却又伤害性十足。”
    这是真被吓坏了,莫三哥已经把自己比喻成野狗了,不过虽然有点不文雅,但却非常形象。
    而在莫子溶身边,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女大公却在啜泣,女大公在为她的妹妹法兰西王后安托瓦内特而担忧。
    “首相先生,你真的认为那些疯狂的平民,不,那些疯狂的叛乱者,会有胆量杀害国王和王后吗?”
    曹振镛颇为看不起这个女人,什么叫有胆量杀害,你特么嫁给中国人了,就没看几本中国史书吗?
    不知道什么叫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什么叫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吗?
    在曹振镛看来,何止是国王一家,法兰西的贵族肯定要死大半。
    因为法兰西现在发生的,跟他妈冲天大将军黄巢干的事差不多,都是把门阀贵族一扫而空,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这些人比黄巢更有文化。
    呃,不对,应该是黄巢只有一个,而现在的法兰西,爆出了一大堆黄巢,这种情况下,国王一家还想有活路?
    “情况确实非常危险,一切都在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以我来看,路易陛下现在除了坚定法兰西人的造反热情以外,没有任何的用处了,人们每看向杜伊勒里宫一次,这个想法就会在他们心头冒起,并更加坚定。”
    虽然伊丽莎白女大公叫曹振镛为首相,但曹振镛可没有做比利时首相,因此不可能用臣来自称。
    而听到曹振镛这么说,伊丽莎白女大公哭的更大声了,因为她明白,虽然妹妹来了求救信,但比利时没有能力去救援他们一家,甚至自己都还面临被法兰西军暴打的危险。
    “利奥波德皇帝陛下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其他欧洲国王们也会闻风而动,不是为了路易陛下,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曹振镛对有些六神无主的莫子溶说道:“大王,下官有三个建议。
    一是现在就开始扩军备战,没有钱就去借款,仗是必须要打的。
    二是立刻派人去联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陛下,请他同意,在鲁藩军守不住布鲁塞尔的情况下,可以撤退到普鲁士的国土上修整。
    第三,请玛丽亚王后立刻前往维也纳,一定要弄清楚利奥波德二世皇帝陛下的安排,我们才好配合,鲁藩国小力弱,还是要仰仗神圣罗马帝国的。”
    曹振镛提出了三个建议,玛丽亚.伊丽莎白女大公听完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在莫子溶同意后,立刻去准备动身了。
    而这时候,曹振镛才拉着鲁藩的骨干,陆军中将王无病,准将刘国庆、刘国荣兄弟,以及从大虞回来的拉科奇.佐格中将和弗里德里希准将等,谋划了起来。
    “布鲁塞尔肯定守不住,大王要做好心理准备,而欧陆上的君主国也肯定会干涉,只看规模大小。
    我建议,让鲁藩的军队躲在神罗军队后面,一定不要去打头阵,不要去触法兰西革命军队的霉头。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护好大王,只要大王在,咱们朝廷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过来,哪怕失败一百次,也能翻身。”
    很有水平,也算是肺腑之言,莫子溶本人以及主要将领都同意了曹振镛的意见。
    莫子溶见曹振镛等早有安排,也平静了许多,他看着曹振镛问道:“天使,不如你亲自去一趟维也纳吧,我怕玛丽亚弄不清楚情况。”
    曹振镛缓缓摇了摇头,“让莫里茨.克鲁格男爵随扈吧,我则要去巴黎一趟。”
    “这时候去巴黎?”莫子溶瞪大了眼睛,“那些叛乱者组成的政府,可并不欢迎使节这时候去巴黎。”
    “但我必须去。”曹振镛咬着牙回答道:“夏洛特公主与太子殿下有过婚约,事关陛下的颜面,因此谁都可以有事,但她不能有事,我必须要去巴黎把她带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莫子溶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曹振镛这是抱着不成功就成仁的态度去的。
    当然,这不是什么为了皇帝的颜面,而是玛丽亚.泰雷兹.夏洛特太有价值了。
    中华帝国必须要把她抓在手里,特别是路易十六很可能全家死光的情况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