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08章 中华要化身大奶妈了

      第708章 中华要化身大奶妈了
    西元1794年10月15。中华大虞光中十六年,原满清乾隆五十八年,农历九月二十二。
    经过简单的沟通和在边界的讨价还价,赛里斯帝国大虞皇朝和第三罗马帝国,在即将成立的北庭都护府府衙所在伊犁,签订了伊犁和约。
    和约约定:
    一、第三罗马帝国承认北海(贝加尔湖)以东的领土是赛里斯帝国的传统固有领土。
    二、第三罗马帝国同意让中鲜卑居民举行自我决议,以确定他们加入第三罗马帝国还是赛里斯帝国。
    三、第三罗马帝国承认哈萨克左翼中玉兹,右翼大玉兹为赛里斯帝国臣民,并将前期逃往罗斯帝国的人送回。
    四、第三罗马帝国同意将罗美公司以及罗美公司勘探的土地以二百万银元的价格,出售给赛里斯帝国,同时同意罗美公司的员工接受赛里斯帝国的雇佣。
    沙皇的罗美公司就是历史上的俄美公司,这个带着拓殖性质的公司,完成了堪察加半岛以北、阿留申群岛、白令海峡、阿拉斯加的基本勘探。
    这里很多地方的名称,都是以他们或者俄美公司前身那些为沙皇勘察这片土地的人命名的。
    这种不怕艰难困苦,具有浪(作)漫(死)的探索精神的人才,在哪个帝国都是宝贵的财富,莫子布不缺哥萨克,但是非常缺这种探险家。
    所以即便两国处于战争状态,但莫子布一直在重用这些人,还特意在条约中把他们为中华效力最后一点顾虑给打消。
    同时,这些人归了赛里斯帝国以后,他们所有为第三罗马帝国获取的东方以及北美资料,就都不会放在罗斯帝国境内了。
    莫子布愿意用二百万银元买下罗美公司和已经被大虞实际控制的阿拉斯加,除了买人之外,就是买这些所有的相关资料。
    罗斯人付出了一定代价,现在则轮到中华了,在条约中,赛里斯帝国则承认:
    一、哈萨克西翼小玉兹为第三罗马帝国臣属,不再接受西翼小玉兹人的投靠,也不再进攻西翼小玉兹,同时承诺不招揽里海的卡尔梅克人。
    二、赛里斯帝国从金汤城/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中撤出所有任何武装部队,将金汤城周围五十公里划定为待议区,允许第三罗马帝国的百姓到这里游牧。
    三、赛里斯帝国同意以一百万银元为雇佣费,雇佣罗斯帝国的官员,让他们协助赛里斯帝国官员,将所有位于中鲜卑和东鲜卑的罗斯帝国公民解送出境。
    四、赛里斯帝国将释放所有第三罗马帝国在战争中被俘的所有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政务官、军官等等,并将被缴获的物资,比如枪械等送还。
    五、赛里斯帝国同意将从第三罗马帝国进口的皮毛、皮革、蜂蜜等非工业化制品给予最低百分之二的关税。
    粗粗看来,如果不算沙罗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的话,沙罗实际上还是占了便宜的。
    不过对于中华来说,却是值得的。
    首先,一百万银元让沙罗把他们遗留在中鲜卑和东鲜卑的所有人都迁走,就很值。
    因为中华由于好地方太多了,除了罪囚发配,根本没人愿意来这些地方,导致当年在中鲜卑和东鲜卑的十几万罗斯拓殖者,一直没法清除。
    大军去他们就躲,大军走他们就出来袭击城镇,而北亚的土著早就被他们打怕了完全不是对手。
    枢密院和兵部本来制定了一个清缴计划,莫子布一看脑袋都大了。
    这个计划需要八千京营和精锐镇军从三个方向,在当地部落的配合下,费至少一年半来完成最后的清剿,预计将要耗费八百万银元。
    当然,也可以一百万银元左右进行赏赐,并配合军事行动,让他们的首领效忠于大虞。
    但莫子布不想要这些人,干脆直接让沙罗政府出面,把这些人给打包弄回欧洲去。
    其次则是单方面给沙罗的非工业产品予以低关税,大虞也并不吃亏,因为沙罗根本没多少东西可以卖过来。
    而能卖过来的皮毛等货物,一年也就是六七十万贸易额,他们丢了中鲜卑和东鲜卑后,估计贸易量至少要萎缩一半。
    这属于看着大气,但实际上付出不了多少的表面光鲜条款,且就算吃了点亏也划算,也属于给沙罗奶一口,回点血。
    以求让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保罗一世和孙子亚历山大一世在对抗拿破仑的时候,更加坚决一点。
    除了这份伊犁和约以外,两国还在南京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条款,比如正式互相派遣大使,设立商务代办,互派学者交流学习等等。
    整体上来说,这个条约,遵循了时日无多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所有要求,这位威名赫赫的女凯撒期望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不出什么幺蛾子。
    比如不要出现赛里斯帝国攻陷秋明或者策反卡尔梅克人,势力到达黑海的事情,虽然概率很小,但女凯撒完全不想要哪怕任何一点可能。
    因为要是发生这种事情,对于女凯撒的声望会是巨大的打击,她大半辈子为沙皇罗斯帝国的付出,她所有的功业,都会出现污点,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绝对不能允许的。
    而赛里斯方面,则需要沙皇罗斯帝国下场,保证欧洲不会统一,虽然概率也很小,但同样是莫子布绝不愿意看到的。
    甚至就是拿破仑和法兰西共和国把革命精神传到各国,造成他们心理和文化上一定程度的统一,都是莫子布要完全杜绝的。
    。。。。
    与此同时,印度洋,本地治理。
    历史上同期,本地治理就是一个毫不起眼,被法兰西政府抛弃的小可怜,一直到明年的1795年,才被重视起来。
    不过这个时空,则相对要重视很多,因为法兰西每年和中华有几千万银元的贸易额。
    特别是香料贸易的这三百万银元纯利润,曾是路易十六的重要财源,也是目前法兰西新政府的重要财源。
    同时,赛里斯帝国也没有流露出特别反对法兰西共和政府的迹象,哪怕共和政府已经和鲁王莫子溶打的头破血流了。
    所以本地治理这个中转站,繁华依旧,常年生活着一万多法兰西人。
    但同时,这里的气氛又很微妙,因为谁都知道,赛里斯帝国不可能支持法兰西的共和国政府。
    不提帝王一定会反对这种革命,单说一个,因为法兰西的夏洛特公主跟中华的皇太子是有婚约的。
    那么这样一来,中华大皇帝,至少是在表面上,绝不会容许法兰西现在所发生的事情。
    而本地治理的总督大人,则对此更加头疼。
    因为夏洛特公主远渡重洋,来到了本地治理,如果总督大人接纳了公主,那么他一定会进入共和国狂热者们的黑名单。
    就算共和国的律法不杀死他,那些狂热的革命者也早就看不惯他这样的旧贵族,一定也会杀了他。
    哦,对了,总督大人突然想起来,共和国的法律,在革命法庭成立后,就形同虚设了。如果不接纳,呵呵,本地治理的繁荣,完全是赛里斯帝国支持才能显现的,总督大人不接纳,搞不好会被直接抓到赛里斯帝国去受审。
    两边受气中,总督大人叹了口气,家人固然重要,但是已经很久没来信了,不知道生死,他自己,却需要活着。
    于是,总督大人很快决定接纳夏洛特公主,还带着人亲自到码头迎接。
    而经过快一年的航行,夏洛特公主已经极为疲惫,他从法兰西带过来的三个侍女,已经病死了两个,怀孕了一个,所以公主后面的路程,基本都是在自己照顾自己。
    至于大虞的内侍,这些人可势利得很,谁都知道夏洛特公主已经落草的凤凰不如鸡。
    而且看她这样子,不可能斗得过那位皇帝陛下也要赞叹为巾帼不让须眉的科学家,皇太子的初恋好姐姐王贞仪王选侍。
    所以,他们能给夏洛特公主基本的饮食待遇等就不错了,指望他们伺候,想也别想。
    人生的第一顿苦,就吃的如此残酷,夏洛特公主最后的骄傲,几乎完全被碾碎。
    以至于跟她一起去大虞的英国使者马嘎尔尼伯爵都非常惊讶,认为一个如此朴实,知道进退,能忍辱负重的公主,不像是糊涂虫路易十六和疯女人玛丽.安托瓦内特能生出来的。
    至于马尔嘎尼伯爵为什么来的这么快,那是因为他就在南非,确切地说他在好望角。
    荷兰人在失去巴达维亚和香料贸易后,国内基本崩溃,他们的海外殖民地,当然也成了各大国觊觎的目标。
    英国人就很希望能吃下这里,作为限制大虞通过南部非洲前往欧洲的堡垒。
    “听说大使先生是著名的中华通,您比很多欧洲人都更加了解东方的赛里斯帝国,不知道对于我这样失去双亲和国家的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夏洛特公主果然抛弃了大部分所谓的公主矜持,酒会开始不久,她就在一群法兰西人诧异的眼神中,亲自来向马嘎尔尼请教。
    马嘎尔尼确实是一位中国通,历史上是,此时也是。
    在欧洲普遍对于赛里斯帝国开始警惕的此时,马嘎尔尼也没有消减他对于中华的热爱。
    “我想说,赛里斯帝国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六亿人口都认同的自己身份,认同一个帝王来统治他们,历史上所有有能力的君主,都以统一为己任,他们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如此的强烈。
    所以赛里斯帝国与罗马帝国不一样,它比罗马帝国更加伟大,从来没有长时间分裂。
    这个伟大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在寻求统一,这是欧洲完全不具备的。”
    马嘎尔尼先是狂热的夸了一遍,最后对仍然一脸虚心请教的夏洛特公主说道:
    “我想说的是,公主殿下,能统治这样强大帝国的君王,一定是个无情的政治机器,怜悯与冲动,几乎很难在他身上发生。
    这个大帝国的国民,也一定不是欧洲那些好欺骗的乡巴佬,他们都会认识到,远去万里到欧洲干涉法兰西,不是一个好选项。
    所以公主到了中华,最好的做法就是像一个中国成语说的那样‘韬光养晦’,不要去关心任何的具体政务,只关心你能为帝国带来什么。
    当某一天,你的功劳与日俱增,能在中华传统的文人中得到一个贤的评价,那么你复仇的机会才有可能到来。”
    与其他人告诫的一样,即先用流亡公主的身份取得同情,在甫到赛里斯帝国,他们最紧张你张口要帮助复国的时候,反而把这些欲望都按下去,先给中华带来好处,等到水到渠成,报仇的大业才能有眉目。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马嘎尔尼伯爵看着她的背影,摸着下巴仔细思忖道。
    赛里斯帝国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就是绝对要支持法兰西的,不然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来把夏洛特公主救走。
    既然这样,马嘎尔尼觉得,中华一定会在印度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他们继续向东的时候,莫子布已经决定好印度的事情了。
    至少在拿战结束之前,这块地必须,也只能属于英格兰人,只要他们不谋求往缅甸方向的扩张。
    而就在大虞即将也对英格兰示弱一下,以坚定其对抗法兰西意志的时候,法兰西的革命,却更加的癫狂。
    当罗伯斯庇尔放出简化版革命法庭,革命者几乎可以说谁有罪,都能给谁定罪并且马上行刑的条件下,法兰西内部路线斗争更加激烈,革命法庭,成了各派争抢的焦点。
    此时,雅各宾俱乐部分为三个主要的派别。
    雅克.埃贝尔的激进派,他们整天到处找证据,希望把所有的政敌都消灭,实现最狂暴的革命输出。
    而以乔治.雅克.丹东为首的温和派,则是主张放缓革命输出,先解决内部问题,但又主张还是对旧势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
    而罗伯斯庇尔则属于中间派,他们不像埃贝尔那么激进,也不像丹东那样主张妥协。
    而在这种大乱斗中,罗伯斯庇尔极为聪明,他先选择了解决民生,然后再去进行政治斗争。
    你还别说,这个极为血腥的革命者能力还真不错,罗伯斯庇尔在城市里,强制规定商品物价上限,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奸商。
    在乡村,他鼓励恢复生产,但又严格规定食物的出卖方向,优先保证了城市的供应。
    最后则发布风月法令,把所有的旧贵族和高级教士,无论大小全部资产充公,用这些人民敌人的资产,来充当维持政府所需的资金并抑制物价的飞涨。
    这三招,治标不治本,但目前用足够了,罗伯斯庇尔暂时没办法想那么远。
    然后,一个好机会,被丹东亲自送了过来。
    原来激进派的埃贝尔已经完全癫狂,他疯狂攻击所有不赞同他理念的人,让其他人都岌岌可危。
    于是,罗伯斯庇尔在温和派的支撑下,很快控制了检察官以极快的速度通过审判,1794年3月24,罗伯斯庇尔把埃贝尔送上了断头台。
    然后他又聪明的利用人们对于妥协派丹东的不满,迅速在国民议会中,炮制一系列丹东贪腐和不坚决的罪名。
    将温和派丹东和他的盟友、追随者,在几天后的4月5日,也给送上了断头台。
    至此,罗伯斯庇尔解决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其却没有想到,他也快上断头台了。
    因为就在埃贝尔和丹东被处死的时间段,甚至早些,大量的法兰西人被处决了,理由千奇百怪,以至于人人自危。
    所有人,甚至大量国民公会和救国委员会的大人物开始害怕,都害怕自己成为罗伯斯庇尔的下一个目标,于是,更大的反对浪潮,正在酝酿。
    感冒了,高烧,全身疼,就写了这么多,大家将就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