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灭
第770章 灭
姜还是老的辣,阿马尔.辛格.塔帕的安排明显就比侄子阿塔.辛格要好上很多,甚至是好上了一个层级。
若是按照他的安排,王连的八九百人在一万多人的前后夹击下,就算能支撑到援军赶来,但伤亡也一定会很大。
但可惜的是,大虞平廓大军来的太快,太出乎廓尔喀人的意料,使得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
历史上傅康安翻越喜马拉雅山反击廓尔喀虽然打的漂亮,但是廓尔喀一方,早就知道且笃定傅康安会在五六月翻越喜马拉雅山前来征讨。
因此在一年之前,廓尔喀人就在阳布(加德满都)城西北的甲尔古拉山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调集了全国精兵近两万人。
甲尔古拉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落差极大,山顶最高处接近六千米,山麓则不到两千米。
清军要进攻,先要从北面自三千米左右爬到四千多米,然后在四千多米的高山上攻克一堆堆的堡寨,再追击撤退的廓尔喀人,再次下到两千米左右的甲尔古拉山南麓,其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历史上清军辛苦穿越吉隆河谷,强渡热索河,走到甲尔古拉山的时候,就已经是强弩之末。
他们付出重大伤亡打赢甲尔古拉山之后,就再也打不动了,只能接受廓尔喀方面的‘投降’,在损失里子的情况下,捞回了面子,稳定了固有边界。
而大虞则不一样,清朝当时受限于西北的情况,只能出动大约一万人进入羌塘,但是大虞在西北自李献文开始到皇太子大佬森,经营十多年,且是按照战时标准来管理的。
西宁的慈航普度尊佛郑信也基本控制了青海各部,可以比满清更彻底的调动青海各部的物资,全力支持朝廷。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虞可以调动全部汉人的力量,而不是像满清那样,只能动用几十万在京旗人,双方的战争潜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因此当大虞出动接近两万人,以及大量青海部族进入羌塘后,消灭廓尔喀人的动作,特别快。
快到廓尔喀国内都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羌塘的入侵者清剿战就基本结束了。
此后,廓尔喀便开始准备在甲尔古拉山修建工事,但考虑到大虞平廓大军至少要在五月以后才会出动,因此动作并不是很快。
这其中也还有罗思举的缓兵之计,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原因。
廓尔喀人本来就觉得大虞不可能翻越比天还高的须弥山(喜马拉雅山脉),单单就为了来惩戒他们,多半是先礼后兵。
是以,一收到罗思举的通报,很多人心里都先放松了起来。
结果罗思举提前两个月,在三月就从冰天雪地中穿越吉隆河谷,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拿下来毫无准备的热索河天险。
等大虞平廓大军出现在甲尔古拉山的时候,别说山上的工事进度才到一半,甚至阳布城内的人,连平廓大军已经越过须弥山的消息都没得到。
这就是将帅能力的最大体现,优秀的将帅,能在综合各方消息后,从时间和空间上,找到敌人的漏洞和弱点,进行出其不意的精准打击。
虽然此次平廓大军三月强行穿过吉隆河谷,导致了三百七十人因为摔死、冻死而折损。
很多勇士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尸骨无存,比起傅康安历史上五月底穿过吉隆河谷只有三五十人的伤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但取得的效果,却足以掩盖这三百多人的损失。
历史上傅康安在甲尔古拉山之战中损失超过一千人,占全部大军的百分之二十,将官的损失则更加惨重。
而罗思举这次,甲尔古拉山根本就没经过战斗,如今已经到了阳布城外,阵殁者也不过二三十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到了此刻,大虞平廓军没有经历甲尔古拉山的恶战,仍然保持了强烈的作战欲望。
当阿马尔.辛格.塔帕命令他侄子尤达率领四千人从南门出城,想要绕到王连所部的背后的时候,廓尔喀武士们沿着城墙根都快走到西门了,却直接撞上了傅康安亲自率领的一千嘉绒兵。
大小金川所在的嘉绒地区,也就是后世四川的甘孜、大凉山、康定等部分地区,历来就是入羌塘的交通要道。
这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但偏偏又是交通要道,油水远比其他高原地区丰厚,引得大量势力争夺,汉藏及彝羌等文化在这里激烈碰撞,几百年来各自为政,战火不断,只分大打还是小打。
这种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此地百姓坚韧耐苦战的性格,太过于痛苦的自然环境,也让很容易让人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因为没有什么好珍惜的,活着也就那么回事。
大虞朝建立的时候,满清已经完成了对大小金川为主的加绒地区之改造,使得大虞在处理这地方的时候,相当轻松。
莫子布也延续了乾隆的政策,那就是大力笼络,反正嘉绒各地区人少,只要出一个勇士,直接用钱砸,砸到军队中来,就可以消弭祸患。
这个世界大得很,莫子布最不怕出现一些不肯安分种地,喜欢到处杀人抢钱的狠人。
比如这次征兵,莫子布先让四川总督梁文英把加绒地区的酋长和勇士们接下到成都感受了一番世界,然后封了一大堆的荫官。
比如什么副百户、百户、千户、羽林郎、云骑尉、恩骑尉等等。
这些个恩荫官没有实职,不能世袭,基本就是给钱给米给盐茶等等,你能不能获得,完全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而那些下山见识了世界,知道了皇帝一挥手就能给出金山银山的嘉绒人,立刻变得无比听话,这次征召了三千人,选上的欢呼雀跃,没选上的如丧考妣。
所谓鲜衣怒马少年郎,我是顶针李塘王。
这个梗从来都是笑梗不笑人,作为典型的嘉绒人,那位被地方推出来,且推的非常成功的少年,确实生活习惯小缺点多,更大字不识一个。
但他绝对是个非常能吃苦,有事真上,有活真干的人。
从这里,从新时代已经被归于藏人的嘉绒人身上,仍然能看出他们祖先的性格。
勇猛彪悍,能吃苦,能耐苦,但除此之外,优点确实不多。
不过此时,大虞朝,莫子布,以及眼前的罗思举,只需要用他们的优点,缺点在此时也不算事。
双方在不期之时而遇,嘉绒兵在傅康安的率领下,非常迅速的形成了战斗姿态,直接以猪突之势向着在城墙根下,呈一字长蛇行军的廓尔喀人撞了过去。
廓尔喀人的反应,则要慢了很多,战前动员不充分,临时拉起来上下级权责不明,兵将不熟悉,根本无法快速反应。
主将尤达大声怒吼着,指望全军能向他所在的中间来汇聚,可是没等首尾的廓尔喀武士过来,噼里啪啦的排枪过后,数百嘉绒兵,直接就把尤达的中军,给击垮了。
这些凶悍的武士穿着甲,右手长刀,左手燧发手铳甚至是大佬铳,在硝烟中杀了个七进七出。
素以勇悍著称的尤达也拿着弯刀带着亲卫前来迎战,但当面一个回合,他就被一位嘉绒勇士从马上击落了下去,廓尔喀人瞬间就失去了指挥。
这下真成了常山之蛇了,击其首尾不能至,击其尾首不能至,击其中则首尾皆不至。
嘉绒兵则在击垮中路,砍掉尤达的脑袋后,不管尾部,并力向其首杀去,十几分钟就把廓尔喀前军一千多人给杀穿了。
廓尔喀后军一千多人压根就没上来,他们被嘉绒兵的凶悍给吓坏了,竟然退回了城南。
而在城中,快到下午五点了,城中负责指挥进攻王连的阿马尔.辛格.塔帕因为暮色霭霭,加上到处都有厮杀声,压根没想到城外的四千人已经战败,侄子尤达都战死了。
阿马尔.辛格.塔帕亲自指挥着从英格兰人那里培训过的炮兵,正在架设老旧火炮。
这些火炮不是带炮车的三到六磅炮,这种野战炮在印度的英格兰陆军自己都不多,怎么舍得卖给廓尔喀人。
英格兰这些缺德玩意卖给廓尔喀人的,是从坏掉的武装商船上直接搬下来的老旧舰用加农炮。
亏他们想得出来,廓尔喀人在泥婆罗的高山上,交通如此不便,还要用着动辄几千斤的火炮。
是以,阿马尔.辛格.塔帕刚刚费尽心思把大炮架好,还没来得及开火,傅康安带着一千嘉绒兵就杀到了。
傅康安精准找到了阿马尔.辛格.塔帕最薄弱的环节,从几个廓尔喀军聚集地,神奇般的钻了进来。
看着这些嘉绒兵势若疯虎的冲来,阿马尔.辛格.塔帕赶紧让自己的卫队顶上。
他手里有几百把燧发枪,即便敌人突然出现,但只要顶住一下,周围的万余廓尔喀军反应过来,立刻就会围住他们。
但结果,嘉绒兵极为勇敢,廓尔喀人的铅弹如同雨点般射来,最前面的数十人几乎全部栽倒,但一点也没影响到后面的人。
他们呼喊着大皇帝万岁,争先恐后的继续冲锋,连一秒的迟疑都没有。
只有一直在当奴隶的人,才知道有个朝廷爵位,按时有皇粮吃的宝贵,与这个比起来,他们的性命,就很一些微不足道了。
阿马尔.辛格.塔帕的卫队只来得及开火了一轮,立刻就陷入了与嘉绒兵的肉搏中,且被杀的连连后退。
而土墙后一直在骚扰廓尔喀人架炮的王连也看到了嘉绒兵的旗帜,他立刻组织自己这数百人突然从土墙后跃出,发起了反冲锋。
此时,西门周围的廓尔喀人至少有一万三千人,只是因为视线不好,指挥不畅没有形成合力。
而指挥他们的压力,瞬间就来到了阿马尔.辛格.塔帕的身上。
如果他能鼓起勇气,亲率卫队顶住嘉绒兵的冲击,只需最多一个小时,其余廓尔喀武士反应再慢,也能过来合围了。
但很可惜,阿马尔.辛格.塔帕再也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勇敢追随廓尔喀沙阿王朝开国之王普利特维.纳拉扬统一泥婆罗的那个英雄少年了。
阿马尔.辛格.塔帕的领地在泥婆罗西部,后世属于印度的北安恰尔邦,与阿里地区接壤。
这就算阳布被攻破,沙阿王朝近支被震旦大皇帝处死,也不一定会波及到他。
反而他要是把心腹部族甚至自己的命搭在这之后,他的领地却有可能被侵占。
心中千回百转,英气消弭于现实,阿马尔.辛格.塔帕只考虑了两三分钟,就立刻下令撤退,撤退到城中最后的堡垒哈努曼多卡宫去。
至于接下来的战斗怎么打,就让摄政王巴姆去操心吧。
只是阿马尔.辛格.塔帕怎么也没想到,不单是他一人有这个小九九,其他人也一样各有心思。
泥婆罗已经统一超过十五年,又享受了侵占羌塘八年的好处,当年那支英勇的廓尔喀王朝开国精兵,不是垂垂老矣,就是被富贵日子腐化,早就不是当年的善战之师了。
阿马尔.辛格.塔帕还在,他们尚能支撑,阿马尔.辛格.塔帕一走,这些人哪还有心思打仗,一时间纷纷撤走。
傅康安和王连见状,知道机不可失,立刻大举进攻,他们故意把声势造的极大,让廓尔喀人搞不清楚大虞来了多少人。
甚至傅康安还让一部分嘉绒兵出城骑上战马来扫荡这座山城,一时间,廓尔喀人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死者比战死还要多。
及至日落,罗思举率剩余的三千人入城,趁着夜色直接开始逐巷逐街的封锁城市,廓尔喀武士们惊慌不已,纷纷往城内的哈努曼多卡宫躲避。
哈努曼多卡宫中,摄政王巴姆内心怒火万丈,他当然知道外城是怎么丢失的。
一万四五千人,被震旦大军不到两千人给击溃了,损失了超过四千人,丢失了大量的军械。
但他没法处罚任何人,因为摄政王巴姆还需要这些人卖命,不然就连哈姆曼多卡宫都要守不住了。
于是,摄政王巴姆强忍怒火,不停安抚下面的军将,一通封官许愿,把很多属于王室直辖的土地,都许诺了出去。
“哈努曼多卡宫是阳布的至高点,震旦军队最多六七千人,他们是没法短时间攻破宫殿的。
只要我们坚守住,再让各地的封臣都把军队带到阳布来,里应外合,很快就可以赶走震旦人。”
除了给好处,还得画大饼,摄政王巴姆信誓旦旦表示,胜利还在自己这方,倒是让士气回升了不少。
但很可惜,罗思举不会让他如愿,不会让他有时间来收拢人心,于是第二天一早,罗思举就命麾下将官分区控制城内的泥婆罗人。
此时阳布城中,约有七万人左右,至少五万人,被平廓大军用刀剑给控制起来了。
罗思举把这些人中的男丁和妇孺老弱分开,将男丁十人编一队,用他们的父母妻儿为人质,逼迫他们蚁附攻城,只要谁不肯,就将他全家杀光。
而且不是杀一人全家,而是杀十人全家。
也就是说一人不干,他全队的家人都保不住,以此让这些丁壮互相监督,不敢有任何退缩,就算某一个不顾家人,其他人可还要顾呢。
罗思举和平廓大军的手段相当丝滑,纯熟的让人心惊,因为中华大地上,千百年都是这么干的,短短的使民如蚁附登城几个字,满是血腥。
而廓尔喀人,他们根本没有见识过这种操作,倒不是说他们不会这一套,而是不可能如此高效,在如此短的时间,把这事给弄出来。
一时间,数万阳布居民在哭喊中,拿着破铜烂铁甚至木棍,在督战队的威慑下,疯狂向哈姆曼多卡宫发起了进攻。
罗思举又让一部分百姓将先前阿马尔.辛格.塔帕从哈努曼多卡宫运来的火炮,运到了宫殿外,调整好弹道后猛轰宫殿。
不过,这座以印度教猴神哈奴曼命名的宫殿,不愧是阳布城最难打的堡垒,一连打了五天,蚁附的阳布百姓死伤数千,还是没能攻下来。
而罗思举立刻调整方案,他一面命人散布消息,声称他此来只诛首恶,不问胁从,要杀的只有摄政王巴姆等沙阿王朝王室成员。
一面又假装疏漏,放开了一条从城北可以逃走的通道。
同时,在罗思举的逼迫下,新一波蚁附登城,以更大的规模开始。
在这三重压力之下,本就不想在阳布等死的许多廓尔喀贵族发生了分化,他们不听摄政王巴姆的命令,趁着黎明从罗思举为他们选定的围三阙一的一处,出逃城外。
而这些人哪里知道,这根本就是罗思举的诡计,看到这些人上当,罗思举立刻命黑旗军紧追不舍。
黑旗军有一千三百匹战马,机动上大占优势,而突围出去的廓尔喀贵族们没有足够战马,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
他们出逃两天后,在阳布(加德满都)以西三十公里的根德格河,也就是发源于吉隆河谷,最终汇入恒河的大河边,将他们追上。
这一战,穷途末路的廓尔喀贵族被杀的大败,七千余人被阵斩两千余,还有千余人被逼着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十不存一。
其余跪地投降的四千余人,也全部被傅康安尽杀,包括阿马尔.辛格.塔帕,达摩达尔.潘德,比姆森.塔帕,乌吉尔.辛格.塔帕等高级贵族,全部在根德格河边,被砍了脑袋。
随后,傅康安率军回师,将这些脑袋插在长矛上向哈努曼多卡宫中的人示威,城中军心士气,顷刻崩塌。
西元1798年,4月21日。中华大虞光中二十三年,原满清嘉庆三年,农历三月初六。
阳布城内最后的堡垒哈努曼多卡宫被攻陷,摄政王巴姆.巴哈杜尔.沙阿在宫中自焚而死,城内六千多守军大部被杀。
廓尔喀沙阿王朝王室舍尔.巴哈杜尔.沙阿等七十余人被俘,只有少数人逃出了城外。
至此,大虞最重要的军事征讨,基本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如何善后的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