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这里,中华帝国说了算
第771章 这里,中华帝国说了算
南亚次大陆,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
就在高原上平廓大军惩处廓尔喀沙阿王朝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也不宁静。
在这片后世被归于印度东北的土地上数十个大大小小邦国中,最大的王国就是麓川土司遗族所建立的阿洪姆王国,他们自己则称为孟顿顺罕,意为富饶的黄金之国。
不过这个傣族人建立的孟顿顺罕王国虽然统治这片地方超过四百年了,却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那就是在王国八十多万人口中,被视为国族和根基的傣族人,占比最大的时候,也没有超过百分之十五。
其余的被统治的,大多是当地的土著波多人、卡恰尔人、摩亚马里亚人等等。
前两者还稍微好一点,属于是藏缅族群的高山人,与中国藏南地区土著类似,后世也有大量存在。
波多人与卡恰尔人跟阿洪姆的傣族人在相貌上的差距没有那么大,生活习俗也相对接近,能比较好相处。
但后者,也就是摩亚马里亚人,是正宗的天竺土著,也就是俗称的黑阿三。
他们与孟顿顺罕的傣族人各处都不相同,非常容易闹事,而且人数还是最多的,属于阿洪姆王国中最大的动乱来源。
浓烟,飘荡在阿洪姆王国都城朗布尔的上空,大量百姓如同巢穴被摧毁的白蚁一般,惊慌失措的往外狂奔。
他们提着仅有的大包小包,扶老携幼,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偶有几个抱着孩童的女子跌倒在地,就会发出凄厉的哭叫,让人群更加心慌。
“布尔哈戈海因,你看见了吗?”
穿着大虞1795式,专供岭南、南洋地区的夏款军服,也就是上身仿欧式衬衣夹克,下身短裤配上防蚊虫的白色长筒袜,腰间别着一把锋利钢刀和一把大佬铳(左轮枪)的覃三,挺胸凸肚做威武状。
他手指朗布尔的方向,用带着训斥的语气,对一位身着傣泰式筒裙的男子,大声吼道:
“这都是因为你的无知与软弱,因为你放不下自己家族那点小小的利益,不明白作为一个大皇帝臣民究竟有多么美好,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们每个人,都因为你的私欲,而失去了亲人,想象一下吧,当阿洪姆的百姓知道这一切后,会如何看待你!”
所谓的布尔哈戈海因,是阿洪姆方言,意思是摄政首相。
到达南亚次大陆东北四百多年后,这些傣族人,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开始天竺化,方言变的更加倾向天竺地区。
以至于大虞从他们祖先之地,也就是云南保山一带征召的傣族士兵,已经无法与阿洪姆人进行顺畅的交流了。
而在宗教上也是如此,两百多年前,这些人的祖宗就放弃了傣族原本的原始宗教或者南传佛教,改信了印度教性力派。
这种改变,是为了引入种姓制度,使人口占少数的阿洪姆人可以长期作为高种姓,统治以摩亚马里亚人为主的土著。
但这玩意有个bug,种姓制度确定一个人种姓,虽然确实是要从肤色、住址、姓氏、职业等很多方面来确定,但是最重要的手段,一定是肤色。
因为不熟悉的人,不可能只看一眼不交流,就能知道你的住址、姓氏和职业。
而且,住址、职业甚至姓氏都可以作假,只有肤色,无法漂白。
所以最直观,能在一见面就大概确定种姓的,只能是肤色。
傣族人嘛,是有很多白皙的,但绝大部分都比汉人要黑,跟印度正宗婆罗门雅利安人的那些后裔,差距就更大了。
加上阿洪姆人的姓氏是源自中国西南,早就不具有用姓氏可以确定职业的早期功能了。
这就导致阿洪姆王国虽然通行婆罗门教,也搞种姓制,但下面被统治的,总是不太服气,咱们都长得差不多黑,凭什么你就是高种姓!
你这婆罗门颜色有点不对呀,这给我干哪来了,这还是天竺吗?
此时的阿洪姆王国布尔哈戈海因,也就是摄政的首相叫做普尔纳南达,听名字就知道,已经十分的天竺化了。
而覃三的话,让摄政首相万分恼火,这基本就是在把他当下属训斥了,不过普尔纳南达不敢在面上表现出来。
因为他知道这个只是小小少校的中华帝国军官,是可以通天的。
这个从广西来的瑶人,是第一批下南洋的八桂子弟,跟着第一任南暨总督、武鸣伯刘定逌平顶过南暨岛,也跟着南洋总理大臣、越国公陈联打过中英孟加拉之战。
虽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个人能力也一般,但是资历太老太深厚了,是帝国最早一批的向外拓殖功臣。
且当年跟着覃定洋一起在南洋和天竺出生入死的,很多人都走上了高位。
比如镇藩光州顺义王胡全换,南洋的嘉庆总督张兆全,以及京营耀武军指挥使黄仁勇等。
这些人虽然算不上帝国最高层,但是整死他这么个连镇藩都不算的阿洪姆国首相,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小人自知有负先王托付,愧对朝廷的期望,但事已至此,还请覃将军发兵助我平乱吧。”
普尔纳南达确实没办法了,因为底下的摩亚马里亚人和那加人基本都参与了叛乱,阿洪姆人死伤数千,却连都城朗布尔都守不住,已经彻底失去了平定叛乱的能力。
覃三覃定洋闻言则冷哼一声,“阿洪姆相,自助者天助之,阿洪姆王国既然想要自主,那你们就要承担自主的代价。
本将麾下六百儿郎那都是帝国的勇士,每一个都宝贵的很,在朝廷没有军令到达之前,国相还是先自己组织平乱大军吧。”
说完,覃三没等阿洪姆国相普尔纳南达说话,就翻身上马,带着三十骑离开,留下在普尔纳南达在风中凌乱,朗布尔的阿洪姆人在逃命中哭喊。
“指挥使大人,我们真就这么走了,为了阿洪姆,你连家都安在了这里,十年心血,就要一朝放弃吗?”
跑出十几里远之后,几个怀揣着热血的属下有些不甘的问覃三,覃三则笑着对他们摆了摆手。
这些隶属于中华帝国上川行省(上缅甸)蜜蜡(密支那)镇的镇军们,大多都是云南人,且是云南人中的苗、傣、彝等少数族裔出身。
中华帝国现在的好地方实在太多了,汉人大多不愿意来天竺东北这样的破烂地方,只有云贵桂以及广南北部山区的少数族裔,还愿意来搏一搏。
因此,这些镇军非常看重阿洪姆王国,因为在家乡,他们就是苦哈哈的山里人,但在阿洪姆,他们却是父母之邦来的天兵,个个都是人上人。
“朝廷对这里不感兴趣,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但阿洪姆人也只想着占朝廷的便宜,那咱们就让他们见识一下,没有了咱们这些人,阿洪姆人到底还能不能占着这么大的地盘!”
覃三说完,潇洒的一挥马鞭,“走,我们去古瓦哈提,去那里见一位大人物!”
简单的几句话,覃三道出了阿洪姆王国名义上归于中华帝国快十年了,但王国基本还跟以前没什么区别的重要原因。
对于帝国朝廷来说,阿洪姆王国又偏又远,拿下来了除了在地图上开疆拓土以外,根本没多少油水,真要纳入进来实际控制,肯定是要亏钱的。
因此朝廷一直不肯直辖阿洪姆,也不肯调拨太多的资源往这倾斜。
从阿洪姆王国来说,他们选择认中华帝国为父母之邦,还大张旗鼓的派了近百人使团,每两年去京城朝见一次,实际上仅仅只是为了拉着中华帝国的虎皮,吓唬觊觎阿洪姆王国的英属印度当局而已。
哦,或许还有个吓唬下面的摩亚马里亚人、那加人等喜欢反抗的族群的作用。
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纳土奉献,反而想的是不付出什么东西,就有大哥罩着好作威作福。
所以,你让阿洪姆王国的国王和贵族们每年拿出一两千银元的特产当做贡品进贡给大皇帝,他们肯定愿意。
但是要他们真的归于朝廷直接统治,敞开大门让朝廷的势力完全进入,他们又不愿意了。
是以这十年中,也就覃三这样的边角料愿意在这里扎根。
十年前他到阿洪姆的时候军衔是少尉,但十年后竟然还只是个少校,从这里就能看得出阿洪姆王国,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地位了。
。。。。。
古瓦哈提,这里是阿洪姆王国最西侧最大的城市,紧邻着孟加拉,径直往北不到一百公里就是后世共和国羌塘的亚东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历史上英格兰人控制阿洪姆之后,就把阿洪姆的王城给迁到了这里方便控制。
而在这个时空,古瓦哈提则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按照英格兰首相小威廉.皮特亲自到中华商议的密约,天竺东北是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以孟加拉为主的英属印度不能往这里扩张。
失去了窥探阿洪姆王国的用处,英格兰人对古瓦哈提的兴趣,自然就不大了。
而在覃三覃定洋到达古瓦哈提之后,立刻就见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复兴公司驻孟加拉商务协理代办。
此时的中华与其他列强一样,很多外交人员甚至是情报人员,都是由在当地的本国商人充任的。
这是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同时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由于没有官方背景,转圜的余地也要大很多。
“覃少校,奉枢密院陆军部令,你部需要出动三百骑兵前往孟加拉担任护卫的任务,现在可以出动吗?”
复兴公司在孟加拉有一个商务总办,两个协理代办,总办和第一协理也就是眼前这位在加尔各答,第二协理在吉大港,他们的权力很大,跟官员都差不多了。
所以覃三听到协理的询问,啪的就是一个军礼,“报告,上川省蜜蜡镇藏南特别独立营全员六百士兵,随时可以出动!”
协理代办看到覃三这幅做派,呵呵一笑,“少校,在下只是一介商人,可不是少校的官上,你这样做,在下可承受不起。”
覃三经过十几年的风里来雨里去,也锻炼出来了,场面话是张口就来,“协理手持枢密院陆军部的调令,在下是陆军部的将官,见令就如见上官一般,自然要行以军礼。”
说着,覃三把声音压低了几分,“耀武军都指挥使黄将军是我昔日队长,他特意来信,让在下一定要完全听从协理指挥,覃某自然不敢懈怠。”
协理代办眼睛一亮,脸上立刻浮现出了笑容,因为黄仁勇是潮州府海阳县人(潮州潮安区),当年能进京口陆军军官学院进修,皇后娘家郑氏是出了大力气的,属于典型的潮汕派大将。
而协理代办自己,也是潮州人,在这天竺,双方就勉强可以算是自己人了。
“原来如此,黄平虏跟李某也是乡党,两家还有些姻亲,去年元旦,还曾一起返乡祭祖呢。”
协理代办也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了神秘又凝重的表情,“既然是自己人,那李某现在就可以透露给少校一点消息,这次少校要到加尔各答护卫的贵人不是别人,正是四公子!”
所谓四公子,必然就是莫大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其他人还没有这么大面子,随意调动几百骑兵护卫,还是协理代办,甚至孟加拉总办亲自安排。
“啊!”覃三大惊,竟然是皇四子万象郡王莫洲柘,难怪黄仁勇会亲自给他写信,嘱咐他一定要小心办事。
加尔各答,新威廉堡。
皇四子莫洲柘在外南洋舰队三艘蒸汽风帆战舰的护卫下,到达了加尔各答新威廉堡外。
为了迎接这位皇子,包括英属印度总督艾留雷德.克拉克中将在内的英属印度高级文武官员,几乎都来了。
同时已经归于英属印度管辖的大量印度土邦王公,连海得拉巴的尼扎姆.阿里汗,都亲自来到。
此时的大虞,虽然在天竺没有多少军队存在,但威慑力那是相当的足,是所有天竺土邦王公都必须要巴结的存在。
这不,迈索尔王国的苏丹,以为有法兰西人的支持,对待赛里斯帝国的态度很是敷衍。
结果赛里斯刚刚驱逐了迈索尔人在新港的商务代表,第三次英迈战争就爆发了,失去了赛里斯力挺的迈索尔王国被英格兰人打了个满头包。
如果不是赛里斯帝国对于英格兰人吞并迈索尔王国一直没有表态的话,迈索尔王国说不定都已经亡国了。
莫洲柘是老四,母亲是广南阮氏的郡主阮玉琇,封国在万象,也就是后世的捞窝加上柬泰两地北部一部分。
不过这位莫老四不太喜欢他那藩国,治理也不怎么上心,反倒对于拓殖和外交,很是喜欢。
他性格有些阴鸷,除了父亲莫子布和大哥莫洲森,对谁都是一副亲近不起来的样子,出手更是狠辣,心肠之硬足以跟最标准的政客相比。
不过看到码头上全是来迎接他的人,莫洲柘表现得非常热情和大方,他亲切的与英属印度官员与各土邦王公交谈着,好似是来这里度假一般。
盛大的欢迎晚宴过后,莫洲柘还是一副很热情,很和善的样子,因为他此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抚英属印度当局。
作为第四任印度总督,艾留雷德.克拉克此时还没有获得爵士的头衔。
甚至这位在新英格兰驻扎过,担任过加拿大副总督的陆军中将,历史上一直都没有转正,他的头衔直到回到伦敦,都是代理印度总督。
不过,这不代表着艾留雷德.克拉克中将能力不行,相反代表着他能力很强,不然也不可能在一堆侯爵、伯爵、子爵中脱颖而出,成为印度总督。
“殿下是因为迈索尔王国的事情而来吗?”英属印度总督书房中,总督克拉克中将明知故问。
莫洲柘摇了摇头,“迈索尔王国与英格兰之间的冲突,是你们双方的事情。
中华帝国做为局外人,只是真诚的希望双方能够坐下来充分交换意见并达成一致和平,让双方的百姓,少受苦难。”
克拉克总督有些不自觉的紧了紧拳头,这些该死的赛里斯人,总是说这种十分隐晦,需要慢慢去体会的话。
他们明明不想让英格兰吞并迈索尔,偏偏还说的如此大义凛然,好像一位父亲正在无奈的劝说两个儿子不要打架一般。
“孤此来,是为了泥婆罗的问题,廓尔喀人蚍蜉撼树,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就如同孟加拉乃至恒河流域的命运,已经在几年前就注定那样。”
莫洲柘温和的说道,此时英属印度最紧张的事,就是害怕大虞从阿洪姆王国出兵,从东面进攻被廓尔喀沙阿王朝占领的锡金王国。
虽然听起来锡金和孟加拉,好像不在一个位面,但实际上两地离得非常近,甚至可以说此时还是接壤的。
这要是大虞从阿洪姆王国出兵锡金,不提占领锡金后对孟加拉的威胁有多大,万一占领锡金后,突然南下进攻孟加拉呢。
甚至这支军队压根就不是去进攻锡金,直接奔着孟加拉来了呢。
克拉克总督轻轻呼出一口气,他听懂莫洲柘的话了,赛里斯帝国对印度的态度,还是没有改变,他们无意改变现状。
当然,锡金王国是必须要拿走的,这个现状英格兰人也别想改变了。
所以,当克拉克总督隐晦的提到锡金王国的事情时,莫洲柘挥了挥手直接就给打断了。
“锡金、不丹、拉达克、泥婆罗,历来就是羌塘的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的内部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莫洲柘摆了摆手,把身为寰宇第一工业大国皇子的霸气,不经意间就流露了出来。
“此外,孤想给总督阁下一个建议,对于那些你们不能很好掌握的人,就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按照昔日我们两国达成的约定,该是你们的,你们自己去拿就可以,不是你们的,那就请不要再去涉足了。”
莫洲柘这话,直指此次廓尔喀人之所以这么大胆的核心原因,那就是他们拿到了大量的英格兰武器,实力和信心膨胀后,才敢入侵羌塘。
甚至,廓尔喀人的入侵背后,有没有英格兰人的推波助澜,都是一件很不好说的事情。
克拉克总督也有些心慌,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因为廓尔喀人胆子这么大,一部分确实有英格兰人想试一试大虞在高原上实力的原因。
“我谨代表英格兰王国在印度的当局政府,感谢赛里斯帝国对于条约的严谨态度,相应的,英格兰印度政府,也会恪守条约的规定。”
“哼哼!”莫洲柘就是在等克拉克总督做出这种表态,突然变脸冷笑的同时,他扔出一本厚厚的各种单据和书信。
“恪守?总督阁下,我看不见得,你且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克拉克总督脑门上的冷汗,一下就下来了,他翻开单据只看了不到五分之一,说话都开始带着颤音。
因为这些单据和书信,全部是这些年英属印度当局与廓尔喀沙阿王朝的各项军火等重要战略物资交易的单据,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双方的书信往来。
按道理说,英格兰王国是独立国家,是列强之一,他们完全有资格这么做。
但从实际上来说,或者从实力上来说,他们的问题,很大很大。
“对于从男爵约翰.肖爵士的所作所为,本人是非常不赞同的。”铁证如山,惊慌中,克拉克总督只能把脏水泼向了上一任总督约翰.肖。
“总督阁下这话,就算我认同,但不知道大皇帝会不会认同,英格兰国王陛下会不会认同?”莫洲柘站起身来,看着在座位上明显露出惊慌之色的克拉克总督。
“就算大皇帝陛下和国王陛下都认同,那么也同样有人需要为此负责,约翰.肖爵士上军事法庭是肯定的,但是他一个人,能抗下这么大的罪过吗?”
克拉克总督来印度也两年多了,很多事情可不是一句话,就能摆脱罪责的。
“总督阁下,请你一定要明白,只有中华帝国承认,英格兰王国在印度的利益才会有保障。
如果我们不承认,哪怕是最低贱的不可接触者,也不会服从于加尔各答的管理。
约翰.肖总督会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希望阁下,可以引以为戒!”
这完全就是在训斥下属了,但面对莫洲柘这位大帝国皇子,克拉克总督纵然不是个软弱的人,但也升不起反抗的心思。
因为眼前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并不是莫洲柘在危言耸听的吓唬人,赛里斯帝国不同意,英格兰就不可能在印度进行有效统治。
“总督阁下,我想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你向中华大皇帝,也就是我的父亲陛下,表明你的立场和态度。”
莫洲柘说着,让一直在外面警戒的覃三走了进来,“中华帝国希望能得到英格兰王国军队的协助,收回锡金王国,以及平定阿洪姆王国的叛乱。”
“这位覃少校,将会协助贵族的军队,完成这项任务!”
克拉克总督惊呆了,这是真把英格兰在印度的军队,看成赛里斯帝国的打手了啊。
而且,如果要出兵帮助中华帝国收复锡金王国和平定阿洪姆王国的叛乱,那么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英迈战争就必须要停下。
因为哪怕只抽走一千人欧洲人,也会导致英属印度当局没有足够的兵力攻克迈索尔的都城,也就无法让迈索尔的蒂普苏丹跪地求饶。
“怎么了,总督阁下,你不想接受这份来自中华帝国的好意?”莫洲柘一脸肃杀的看着克拉克总督。
妈的,想要利用廓尔喀人搞事是吧,那老子就让你自己把自己酿的苦果,吞到肚子里面去。
怎么援助的,你就怎么摆平。
你要是摆不平,中华帝国的海陆军,就来把你摆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