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新武器登场
第130章 新武器登场
诸葛亮、吕范和刘晔三人,为了商出破敌之策,连日在帐中商议。
韦小宝闲着无事可做,就跑去皖江港找赵云,缠着他学习射箭。
赵云好奇问道:“平日里让你练习枪法你总是偷懒耍滑,怎么会主动来学射箭?”
韦小宝说道:“那个唐周跟着吕布学了射箭的本事以后,没少让我吃亏。之前你跟甘宁打架的时候也差点被他的弓箭所伤,上次我跟三哥抓太史慈的时候,要不是三哥出手快,我也被太史慈的箭射穿脑袋了。周瑜的水军那么厉害,自从大哥你带领弓兵防守皖江港以后,他再也没敢来过。
所以我就想着学好了弓箭,以后还能多一点保命的手段。”
赵云从军中找来一把长弓递给韦小宝:“你先试试这把弓。”
韦小宝学着赵云的模样拉弓,可是使出了吃奶的劲都没拉满。
赵云摇摇头说道:“这弓还不到一石,你拉起来都费力,恐怕学不好弓箭。”
韦小宝不服气,把弓递给赵云说道:“你拉拉我看看。”
赵云将弓握在手里,满吸一口气之后慢慢调匀呼吸,左手举弓右手拉弦。
那弓越来越满,弓身已经弯至极限,赵云却仍未停下右手上的力气。
啪的一声,弓身应声而断。
韦小宝纵然不通弓术,也知道赵云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赵云说道:“军中士兵至少要能拉开这种一石的弓才能做弓兵,不然上了战场也没有用,射出去的箭只能砸中自己人的脚后跟。力气够了还得要有准度,百步距离不能脱靶。”
韦小宝叹息道:“难怪弓兵训练起来那么难。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
赵云说道:“弩箭简单,只用瞄准就行,只是装箭和上弦太浪费时间。秦国当年靠秦弩席卷天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兵人数众多,弩兵分批进攻。一队发射的时候,另一队装箭,第三队上弦,然后依次循环,才能不断对敌人造成压制和伤害。
以咱们现在的兵力,如果使用弩兵,射完箭之后还没等再放第二箭,对面的骑兵已经杀到眼前了。
水军也是一样。周瑜的水军训练有素,擅长利用风向和风力占据有利位置,甚至直接接近我们的战船然后登船拼杀。如果使用弩兵,会更吃亏。”
韦小宝点点头:“难怪周瑜的水军那么难对付。”
突然,韦小宝想起了茶馆里听过的一件兵器,诸葛连弩。
韦小宝试探着问道:“大哥,有没有那种能连续发射的弩箭?”
赵云摇摇头,然后说道:“弩箭的弓弦比弓箭的力气大多了,士兵上弦都得坐在地上,用双脚固定弩机,然后双手拉弦。这还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士兵,有足够的力气和技巧才行。二弟你也太异想天开了。”
韦小宝直摇头:“不是我异想天开,是我听说过有这种兵器。如果咱们的战船上都是手持这种弩箭的士兵,就算周瑜的战船跑的再快,也能让他不敢靠近。”
说完,韦小宝翻身上马。
赵云急忙问道:“你不学射箭了?”
韦小宝说道:“我去找军师,问问他有没有办法造出这种兵器。”
赵云笑着说道:“你啊你,连射箭都想着偷懒走捷径。”
韦小宝回到庐江城里就直奔诸葛亮军帐。
诸葛亮见韦小宝进来,指着桌上的图纸说道:“伯智,你来看看我与子扬、子衡研究出来的新战船。”
韦小宝低头看向图纸,战船上面竟然盖着一栋小楼,足足有三层高。
吕范说道:“这种楼船在江东就有制造,军师加以改造,增加了岗哨和船桨等位置,使其更具机动性。”
刘晔说道:“军师于机关器械上的见解真是令人佩服,子衡又是造船高手,有了这艘船,再攻破程普和周瑜的水军自是指日可待。”
韦小宝问道:“军师,这么大的船,上面得装多少人?咱们有那么多士兵吗?”
诸葛亮点点头:“伯智的担忧也正是我的担忧。楼船所需兵力不止艨冲十倍,如今只有令子龙加快训练弓兵,才能够战时所需。”
韦小宝说道:“我刚从皖江港回来,就是去找我大哥学射箭去了。这射箭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有多难。不仅要力气大,还得要准头好,恐怕咱们想短时间训练这么多弓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诸葛亮说道:“我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正准备给主公送去书信,从萧关、彭城、小沛、下邳和寿春等地选拔臂力过人的士兵来庐江受训。”
韦小宝说道:“军师,我大哥跟我提起秦弩,不知道有没有用?”
诸葛亮轻摇羽扇:“弩兵虽然不需要弓兵那么大的臂力,但是却不如弓兵便捷快速。”
“如果能发明一种连续发射的弩箭呢?”
刘晔哈哈一笑,说道:“伯智想的太简单了。弩弦一旦激发弩箭之后,如果不依靠人力,怎么能重新上弦?因此又如何能做到连续发射呢?”
诸葛亮来回踱步,又回到座位上,在纸上不停写写画画。
韦小宝、刘晔和吕范站在一旁观瞧。
不一会,诸葛亮将画好的图纸递给刘晔:“子扬,你也通晓机关之术。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可否实现伯智所设想的连续发射?”
刘晔捧着图纸仔细查看,过了许久都没有说话。
又过了一会,刘晔坐在作案前,在图纸上不停推演,还拿出空白纸张重新画了一遍,然后激动地站起身来说道:“妙,妙!实在是太妙了!如此精妙的设计,竟然就解决了连续发射的问题。军师在机关之术上的造诣,实在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吕范急忙问道:“子扬,妙在何处?”
“军师设计的连弩,以连杆触发,这样不仅省力,还能在拉动连杆的同时上弦,便实现了连发。”
诸葛亮说道:“如果将连弩固定在楼船之上,每三人为一组,两人负责连杆,一人负责装填弩箭,这样还可以增强连弩威力。”
韦小宝虽然看不懂图纸,但是刘晔和诸葛亮的解释之后,也大概明白,心想:“虽然不如小玄子的红衣大炮威力大,但是对付周瑜的小破船已经足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