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3章 我儿子很厉害!

      第183章 我儿子很厉害!
    京州。
    某独栋别墅。
    “天言哥,你刚刚那股语气跟你平常完全不一样,真的很像。”
    张乐康听了苏天言和苏澄的通话。
    打电话的时候苏天言的语气有一点点异样,就好像他面前站着的并不是叱咤风云的帝豪集团掌舵人,真的像是一个豫州小县城为了省电而做出一些奇葩事情的装修工人父亲。
    一般长期处于上位者,由时间的沉淀所养成的那股威严气息是无法遮掩的。
    但苏天言却把一个吝啬父亲的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
    苏天言没多说什么。
    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演技有多好。
    苏天言出身底层,实在太清楚该怎么做这个角色了。
    只需要模仿苏澄的爷爷就行。
    白子华很快送过来两份报告。
    一份是苏澄自己写的唐力二番案工作报告。
    另外一份则是白子华让人调查的案件情况汇总。
    “子华,你去给张总也打一份,让他也看看。”
    “好。”
    苏天言和张乐康分别拿着这两份报告交叉看了起来。
    他们先看的是唐力咖啡馆的案件详情,后看的苏澄写的汇报。
    两人都是能力卓越的商业天才,以他们的头脑可以在商战中杀个七进七出。
    张乐康可能比苏天言稍微弱一点,但三进三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唐力咖啡馆的二番案最主要的诉求就是扩张。
    两位商业巨鳄就这个小小的咖啡馆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老张,要是你来做这个案子,你会怎么处理?”苏天言饶有兴趣地询问起了张乐康。
    “天言哥,你这是拿我打趣啊,你让我先想想。”
    “哈哈哈哈,那你先想那你先想。”
    无论是苏天言还是张乐康,两人都反对拉这么大的杠杆,因为这个行为几乎是必死的。
    奶和是咖啡馆必备的原料,而且价格一直都不是很稳定,市场起伏波动很大。
    就不用说什么别的原因了。
    假设这两种原料的价格突然上涨,而且久居不下,咖啡馆该怎么运营呢?
    账上的钱完全不够,还需要额外再进行借贷。
    “我喜欢小澄这个动态菜单,很好,很不错。”
    张乐康最后给出了他的看法:“如果我来处理的话,可能还没有小澄做的好。”
    张乐康非常喜欢苏澄这个孩子。
    他发现,苏澄尤为擅长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尤其是在这个案件中表现出了超强的理性分析的思维。
    这种能力,几乎能够不带任何情绪冷静地做出决策。
    此时此刻,苏天言的虚荣心简直爆棚,脸上浮现出了难以察觉的笑容。
    “嗯嗯。”
    你羡慕就对了。
    知道我培养的儿子有多厉害了吧?
    白子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苏天言的情绪波动。
    他趁着苏天言高兴,立即提出要给苏澄奖励:“苏总,少爷这次表现的很不错,而且还自己研究发现了所谓的【传达效应】。”
    “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一些小奖励?比如说……将这个案件列入公司的典型?”
    “二番案入典?”
    “对呀。”
    苏天言压根没想着给苏澄什么奖励,但既然白子华都提出来了,入典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当着张乐康的面儿……那入就入吧。
    “行,你去办。”
    这几天,苏天言和张乐康两位父亲几乎就泡在别墅里面,观察着两个孩子的所作所为。
    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店主的一个亲戚的不信任。
    这也是张乐康对苏澄这孩子的思维和情绪进行判断评价的主要参考条件。
    苏澄的表现刚开始很冲动,但当两人真正坐下来面对面进行思维上战斗的时候,却异常的冷静。
    “其实这都没什么的。”
    苏天言一眼就看出了唐柯是个什么样的人。
    废物一个!
    跟这种废物逼逼那么多真的劳心费神,还不够恶心的呢。
    “这人都把我心里的阴暗面逼出来了。”
    苏天言如此评价道。
    “我觉得我儿子对他的态度已经足够好了,换作是我可能第一次就拿桌上的咖啡杯砸这b人的头了。”
    白子华:???
    张乐康:???
    这么暴躁的吗?
    张乐康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是对苏澄的羡慕。
    他儿子要是也能像苏澄一样就好了。
    话题逐渐转移到了张烊文的身上。
    “老张,你儿子的表现可不是很行啊。”
    张乐康这几天没少观察儿子的所作所为。
    平常他工作很忙,压根没空管儿子。
    这不看不知道,坐在几十块屏幕后面看了看监控,可把他给吓了一跳!
    压根不用苏天言说,张乐康自己看到张烊文的一些行为习惯都把他给气得够呛。
    张乐康还是想听听苏天言的意见和看法,因为这位老大哥总能看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
    “天言哥,请您指教。”
    苏天言点上一支雪茄,缓缓地评价起了张烊文。
    “小张的性格是挺好的,但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他对商业的判断很垃圾,很模糊。”
    “大部分的技能点都点在了性格、处事等不重要的方面了。”
    苏天言不像上次把话说的那么难听,但也差不多了。
    不能说垃圾吧。
    但张烊文是肯定捕捉不到细节的,看事物会非常模糊。
    “我给你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我家那个臭小子的裸眼视力是1.5,你家小张的视力是0.5。”
    模糊的反义词是准确。
    在苏天言的标准中,他的接班人看人、看事、看物必须要清晰,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做出的任何决策都必须是准确的。
    假设模糊,那就带有很大赌的成分,是不可能做成事情的。
    但这并不是张烊文的错。
    是天赋所限、能力所限。
    张烊文没有经历过“系统性训练”,所以没有方面的能力也很正常。
    苏天言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也就是苏澄口中自己总结的“六眼”。
    不是谁都有六眼。
    “天言哥,你能说的再详细一点吗?”
    “可以。”
    “我跟你说啊老张,我小时候别说什么巴黎贝甜了,连五分钱的豆都吃不起,我儿子也没吃过豆,什么乱七八糟的零食我都没让他吃过。”
    白子华在一旁不自觉地抽了抽嘴角。
    所以长得没人家小张个子高?
    也不对,张乐康好像原本就比苏总高几厘米,这是基因问题。
    白子华默默的把苏澄和张烊文的身高和体型放在一起做了比较。
    可能是因为张烊文经常吃甜食的缘故,所以体型有点微微发胖,尽管看起来不是很胖,但体重已经超过了同龄人的平均值一大截。
    小澄小时候别说零食了,连正常的饭都没什么营养。
    这一点白子华觉得有一些矫枉过正了。
    小澄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鸡蛋,现在也特别喜欢吃鸡蛋。
    为什么?
    归根结底就是蛋白质的缺乏。
    现在的小澄确实没有吃零嘴,吃甜食的习惯,所以身材很匀称,很精干,身上没有多余的赘肉,体脂率和肌肉量都是正常同龄人水平。
    但要说身体的综合素质那肯定跟“优秀”不沾边,拉到操场上跑个五公里可能都要三四十分钟的水平。
    不过白子华没敢说出口。
    因为他只要一说这个,苏总必然说他那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东西,然后强调“饿其体肤”。
    “老张,你应该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我做的就是饿其体肤,你知道什么叫饿其体肤吧?”
    白子华:……
    “吃穿、消费这些问题我就不跟你多说了。”
    “前两天公司开晨会,小张迟到了。”
    “子华,你把小张的出行记录还有京州各阶层的平均通勤时间统计表我拿过来给张总看看。”
    “好的。”
    白子华调出来一份在张烊文到达京州之后详细的出行记录,里面包括了时间、地点以及消费记录等信息。
    “我们来看一下小张的逻辑。”
    一般初来乍到的上班族租房都会选择六环以外的地点,郊区的更是数不胜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京州工作1~3年、3~5年的外地上班族每天的平均通勤时间为1小时40分钟。
    租房地点的远近直接影响着通勤时间的长短。
    通勤时间短,就代表着可以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张烊文直接租在了晟跃咨询旁边的商业公寓,每天通勤的时间为10~15分钟左右,比其他人每天要多90分钟的自由时间。
    但张烊文竟然还能迟到。
    这就让人很匪夷所思了。
    行动轨迹上显示,张烊文几乎隔三差五就会跑到一家巴黎贝甜去买甜点,或者一些其他的咖啡馆买饮料。
    “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全都在这里了。”
    “租房出了更多的钱,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但又了更多的时间。”
    “住在公司旁边,哪怕每天多睡俩小时,我也觉得是值得的。”
    “你看这……”
    关于这一点,苏天言分析的绝对正确。
    很明显。
    张烊文没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利用起来,而是做了其他的事情。
    那他这个租房的行为就是无意义的,还不如住在燕郊或者西山口这种性价比更合适的地方。
    “小张的这个钱哪儿来的?”
    “还不是老张你们给他的?”
    “可以说,这就是家里给小张的一种资源。”
    “但遗憾的是……小张没有利用起来。”
    “他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模式上的问题。”
    苏天言说到这里,又开始拿他培养苏澄的方法论进行解释。
    他在臭小子上大学的时候,就不怎么给生活费了,让苏澄自己做兼职。
    有钱你就吃。
    没钱你就饿着。
    “所以我儿子不得不在便利店工作,一边做兼职一边完成学业。”
    苏天言说到这里特别地看了一眼张乐康的表情,同时也瞥了一眼白子华的神色。
    他做了一些补充:“听起来有点残忍对不对?”
    “但如果我不这么做的话,他不会知道时间有多么宝贵。”
    “他可能会选择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者干别的事情,反正就是不学习。”
    “在不给生活费的前提下,他就会产生这方面的意识,他会注意到时间是来之不易的。”
    假设苏澄这个月在便利店兼职了150小时,赚到了3000元。
    那么这笔钱省着点就可以覆盖到他两个月的生活费,下个月就不需要再做兼职了,而是可以节省出来150小时做别的事情。
    可以休息,也可以学习。
    这种锻炼下,百分之九十多以上的概率都会选择后者,进行更加刻苦的学习。
    如果省下来的这个时间不学,那下个月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又要去做兼职。
    这150个小时来之不易!
    假设苏天言每个月给苏澄1500元生活费,不需要他去便利店做兼职,那他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动力,更不会珍惜家里给他提供的资源。
    放在租房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张乐康也想批判自己儿子这样的费是不正确的。
    但张烊文甚至都没跟他这个当父亲的说他在京州租了什么样的房子,了多少钱,只是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已经安顿好了。
    如果同样的条件下给苏澄,苏澄肯定会每天都把上下班省下来的180分钟利用起来。
    一个月90个小时,一年就是1080个小时。
    三年3240小时。
    这三千多小时的时间,足以让苏澄比张烊文掌握更多的技能,精进更多的学识,积累更多的经验。
    人家苏澄从小就是这样的培养方式,所以不知道比自家儿子多了多少个三千小时。
    苏澄和张烊文这两个孩子的差距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老张,你也不用太遗憾,太觉得有差距。”
    “正常情况下这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小张从娇生惯养,住习惯了大别墅,现在一个人独自在京州打拼,想住的宽敞点,不想每天坐三四个小时的地铁都很正常。”
    苏天言把好话赖话,正话反话都说了。
    他刚刚的意思无非就是,正常富二代没问题,但如果接班人是这样的话,那问题就很大了。
    因为张烊文的这些行为无疑都是平庸、懒惰、愚蠢的代名词!
    尤其是在他们两个望子成龙的父亲眼里,这就是最对不起他们的批判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