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0章 玩家都已经到了这里,怎么可能空手而回?

      直接大军压境,吐蕃就顾不上于阗那边了是吧?
    这什么新时代的围魏救赵啊!
    直到骑着马出了城门,尉迟信回过神来,看着周围跟出门踏青一样说说笑笑、轻松愉快的玩家,再想想于阗国中小心翼翼、艰难支持的人们,对天兵的行事风格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有了足够强大的力量,自然就不需要瞻前顾后、以备万全,无论对方出什么招,都能以力破之。
    所以一路上,尉迟信都在打探那位雁帅的消息。
    对于雁来的事,玩家当然是知无不言,尉迟信听了一路,不由得生出高山仰止之意。
    尤其是听说雁来这回去长安,不仅是为了受封,还一力推动了唐蕃两国的互市贸易,就更是叹为观止。
    他早就应该走出于阗,到外面来看看的,外间这般风云突变,于阗却什么都不知道。
    他一门心思想着这些,自然也没有留意其他细节,直到这一晚停下来休整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这个临时营地大得有点离谱了。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的人,直到天黑之后,也仍然有人在陆续赶来。
    这人数多得连尉迟信有些不安了,忍不住问身边的玩家,“这支大军到底有多少人?”
    “能来的都会来吧。”玩家随意地说,“有些人实在抽不出空,那也没办法了。”
    尉迟信尚在无言之中,又听他道,“不过我们这边的人算少的了,另外一支大军会从拨换城出发,绕过疏勒城直奔于阗,所以人应该比这边更多。”
    尉迟信:“……”
    他估计这一路已经有两三万人了,再加上后面赶来的人,就算没有五万,也差不太远。另一路大军更多,那岂不是总共有十几万人?
    “这……”他艰难地开口,“人数会不会太多了?”
    于阗国总共也没有十万人啊!
    加上迁移过来的吐蕃人和驻守在当地的吐蕃军队,倒是有这么多人了,但其中有战斗力的一半都没有,真的不值得这样如临大敌。
    天兵怎么回事,他们都是这么打仗的吗?
    “难得要开战了,大家都不想错过嘛。”玩家回答,好多人都是后面才进来的,还从来没上过战场呢,都指着这一回了,“再说了,打消耗战,人不够多怎么行?”
    “而且大家其实也不光是去打仗啦!”玩家的语气突然兴奋,“听说于阗出产美玉,这不都是慕名而来吗?”
    那可是和田玉啊!
    在现代,和田玉已经快被采到枯竭了,最重要的是新开采的原石质量也下降了很多,造成玉石价格年年上涨、假货横行,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东西。
    可是在大唐,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然对玉石的推崇古已有之,但是因为西域隶属于中原王朝的时间不多,地方又偏远,运输困难,所以基本还没怎么开采过。
    于阗人甚至都不需要开山采玉,因为每到春日,昆仑山上的雪水融化,就会将埋藏于山中的玉石冲击得圆润光滑,等秋季洪水泛滥之时,这些光华的玉石就会顺流而下,而后深秋河水干涸,它们又会搁浅在水底。
    传说于阗有白玉河,黑玉河和绿玉河,夜晚的月光照耀在河面上,光线最明亮之处就能采到美玉。
    想一想那样的场景吧,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人们赤着脚在河里站成一排,踩着河床一直溯流到河的上游,时不时弯腰拾起踩到的玉石,那画面简直像是一首天然的诗。
    这简直是为玩家量身定制的活动啊,谁不想亲身体验一下?
    尉迟信听着天兵充满期待的畅想,张了张嘴,想说真正的采玉没有那么美好,那是一种极为辛苦繁重的劳役。
    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如果有什么人能将那美好而诗意的幻想变成现实,那应该就是天兵了。
    只要他们能做到,那就不是幻想。
    ……
    长安城里的天兵,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天兵的人数虽然多,但跟长安城上百万居民比起来,连零头都够不上,但是很奇怪,当他们倏然消失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像是空了大半。
    习惯了他们的存在的人有些难受,不习惯他们的存在的人,就更不舒服了。
    毕竟玩家虽然烦人,但就在眼皮子底下,就算他们行事再怎么出人意料,也是能观测到的。现在他们突然消失在视野之外,不会让人松一口气,只会更加不安。
    就连深宫之中的皇帝,收到这消息,都有些坐不住了。
    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而且还不是小事。
    俱文珍心头也有些忐忑,“老奴已经遣人去秦州打探消息了,只是……”
    只是什么,他不方便说出来,但李纯已经听懂了。只是以天兵的行事来说,打探消息的人来回这几天,他们搞不好都已经将事情给办完了。
    不过李纯没有在这上面纠结太久。
    天兵到底做什么去了,他其实不是很关心。李纯真正在意的,是他们要做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到自身,甚至……直接就是针对他的?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做皇帝的,谁还没有点被害妄想症呢?
    他奏折也不批了,起身对俱文珍道,“随朕出去走走。”
    “是。”俱文珍低头应了,想问皇帝要去何处,但迟疑一瞬,还是没有开口。
    现在的李纯越来越难以捉摸了,这样的问题,虽然是俱文珍职责所在,但也可能会令他不快,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捋虎须。
    俱文珍跟在李纯身后,出了紫宸殿,见他并未排斥仪仗队和护军跟上,便安下了心。
    看来不是要微服出巡。
    但即便不出宫,能去的地方也很多。
    大唐从上到下都喜欢游宴,皇帝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皇帝万金之躯,当然不好为了玩乐就经常出宫,不仅是因为这样既铺张浪费又扰民,更是因为不安全。
    当年隋炀帝就是在江都行宫,被宇文化及弑杀,别说大臣不放心皇帝到处跑,皇帝自己都不放心。
    但大唐皇帝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不但在长安三大宫殿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之间修筑了夹道,甚至还将夹道直接修到了城外的曲江池边,这样随时都能来往,还不会扰民。
    所以,皇帝忽然要出门,还真说不好是去哪里。
    所以俱文珍也只是谨慎地侍奉在侧,不过走着走着,他忽然觉得这条路有些熟悉——宫城内的夹道虽然是为了方便皇帝游乐才修建的,但平时反而是宫人内侍用得更多,而现在这条路,就是俱文珍常走的。
    再往前一些,就是神策军的营地了。
    神策军原本只有万人左右,但之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编,如今已经有了十几万人的规模,蔚为大观。
    这么多人,当然不可能都驻扎在皇宫附近,事实上,这支名义上只负责护卫皇城的军队,不仅驻扎在长安城各处,畿内和关中各处要塞也都分屯有神策行营,以护卫京师安全。
    所以真正留在长安的,仍然只有万人左右。
    由俱文珍这位左军中尉直接领导的,就是驻扎在皇宫西北面的这五千人,他当然要经常过来巡视。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皇帝对神策军心生不满,俱文珍也正在着手整顿军纪,来得就更多了。
    眼看皇帝走到这里,俱文珍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不是皇帝兴之所至,他就是冲着神策军来的!
    果然,到了地方,皇帝就停住脚步,笑道,“不想竟走到了这里。朕听闻,卿近日都在整顿神策军,想来已有成效,正好让朕一观。”
    俱文珍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惶恐地表示自己做得还不够,然后将皇帝请了进去。
    从代宗之后,年年都要厚赐神策军,尤其是新皇即位,必定会大行犒赏。但是皇帝亲临神策军营地,却还是头一回。一时之间,整个营地上下都沸腾了,得知皇帝要阅兵,更是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脱颖而出。
    其实神策军中并不是没有能战、敢战之士。
    贞元年间,在李泌的主持下,神策军收编了不少失地的藩镇军队,又兼并了京畿和关内的驻军,更是将因为陇右失陷而滞留长安的安西、北庭军士尽数编入神策军,而这些全都是战力强大的边军。
    但是这些军队,都被打发到外地去了,留守长安的这支神策军,在多年优渥生活的腐蚀下,早已军备废弛、糜烂不堪,就连军士,要么是军二代、军三代,要么是托关系或者花钱混进来的富家子弟,根本吃不得苦。
    不过多亏了俱文珍这段时间亲自盯着整改,现在的神策军看着倒也有些模样。
    演练了一回,李纯还算满意,让人发了赏钱,然后又亲自走到台前,宣布将会从左右神策军中各遴选出二百勇士,充作皇帝的内卫。
    下面的军士们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顿时都鼓噪起来,一个个兴奋至极。
    站在皇帝侧后方的俱文珍,却是面色微白。
    他终于明白李纯到底想干什么了。
    皇帝已经不满足于让亲近的宦官掌握军队,他要自己上了!
    说起来,李纯这还是受了天兵的启发。
    天兵行事无忌,却谁都奈何不得他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逼得他们直接掀桌子,所以只能忍让。
    忍字头上一把刀,李纯对着这把刀的时间久了,反而一下子通透了。
    武力确实是个好东西,前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他也拥有了掀桌子的能力,跟拥有天兵的雁来坐在一张桌子上,才不会心虚。
    既然文臣、武将、宦官都不可信,那他就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