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1章 放开那个吐蕃士兵,让我来!

      这是一场有些特殊的战争。
    于阗王本来的计划,是趁着尚格列没有反应过来,先夺取一座城门,这样他们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这方面他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跟焉耆王龙授一样,尉迟健也想方设法在城门处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位置,但里应外合、出其不意,成功的概率很高。
    到时候再振臂一呼,城中那些过不下去的普通民众也会响应。
    然而当他带着人趁夜赶到西城门,却发现这里灯火通明、严阵以待,根本没有突袭的机会。
    看到自己安排的人跟吐蕃人站在一起,尉迟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对方背叛了他,不仅没有里应外合,还提前向吐蕃人通报了消息。
    尉迟健理解了,他身边的心腹们却很不理解,因为站在对面的人,曾经也是他们十分亲近的兄弟。
    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曹三,你为什么要背叛我们?”
    曹三也很激动,“为什么?因为我想活着,他却要带着我们去死!”
    “你怎么能这么说?大王也只是想让我们都能活得像个人!只要逃出城去,我们就不用再受吐蕃人的剥削了,你之前不也很期待吗?”
    “是,我是期待过。那是因为他说援军一定会来,到时候我们就有胜算了,但是援军在哪里?”曹三大声喊道,“援军援军,援军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句空话!这么久了,安西军根本没想过来救我们!明明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就是不来——你们难道不恨吗?”
    众人沉默。
    是啊,纵然安西军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是他们暂时放弃了于阗,就是不争的事实,在场所有人,包括尉迟健本人在内,嘴上说着理解,心里又何尝没有埋怨过呢?
    西域的所有国家之中,于阗是最亲近大唐的,凡事也都以大唐马首是瞻,国人都以唐人自居,所以他们就更无法接受自己被放弃的事实。
    以前大唐和安西军都自顾不暇,顾不上他们,没什么好怨的,但现在,传说中的天兵明明那么厉害,打得吐蕃和回鹘人的大军都抬不起头来,为什么还是不肯来救他们?
    也许安西军还是会来的,只是要在等等。可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没有期限的等待是如此折磨人,尉迟健不就是因为等得心焦,才开始暗地里做起了准备吗?
    但现在安西军还没来,他的布置先被发现了。
    没有支援,就算夺取了城门,逃出城去,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他们根本无法应对吐蕃骑兵的追击,更找不到出路可走——东边是且末,西边是疏勒,都是吐蕃人的势力范围。
    比起找死,曹三只是更想活着而已,哪怕活得很憋屈,活得很窝囊,这又有什么错?
    城墙上,尚格列看着这一幕,心情十分畅快。
    只要杀死尉迟健,于阗人看到他的下场,就会慑服于大蕃的威势,老老实实给他种地干活,将所有的收入上缴。
    尉迟健能在这种困境之中坚持抗争,别的不说,意志肯定足够坚强,虽然一时被曹三的话引动情绪,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开始暗暗盘算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事起仓促,他根本没有备用计划。
    但是尚格列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挥手吩咐道,“去吧,将尉迟健的人头给我带回来!”
    吐蕃士兵领命出击,尉迟健只能带着人仓促迎战,且战且退。
    好在尚格列不觉得他们能翻起多大的浪,所以也没有动用全部的力量,只是派了一支队伍过来。而跟随尉迟健的人,就算对安西军还是有怨气,但是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只能不死不休了,他们当然也不会手软。
    等到尚格列发现情况不妙,派兵增援时,他们已经顺利退回了尉迟健如今居住的宅院。
    虽然没有备用计划,但这处宅院里还是做了不少布置的,借助院墙、陷阱和各种防御工事,他们顺利地坚守了一个夜晚和一个白天。
    不过到这时候,他们的人员损失虽然不是很大,但所有人也都已经到了极限,只要对方继续进攻下去,可能下一个夜晚就坚持不下去了。
    “大王,我们试着突围吧!”侍卫队长一刀砍翻了一个敌人,将对方推下院墙,转头对尉迟健焦急地催促。
    尉迟健身着铠甲、手持长剑,身上沾染了不少敌人的鲜血,让他看起来煞气十足,但凑近了就能看出他脸上根本无法掩饰的疲惫之色。
    这样的憔悴不仅是因为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更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
    被吐蕃人剥削的日子虽然很难过,但至少还能活着,他这一动,却将大家带入了绝境之中。
    此刻,听到侍卫队长的话,他连头也没回。
    这不是对方第一次这样说了,但且不说吐蕃人有了防备,突围的成功率很低,就算出了城,如曹三所说,也只是死得慢一点。
    况且这一切都是他带来的,现在又怎么忍心抛下他的国民,自己离开?
    尚格列不是心胸宽广之人,要是能抓到他还好,抓不到他,等到这一战结束,必然会迁怒普通的于阗民众,让他们的日子更难过。
    “大王,您就算不为自己着想,总要想想王后和几位殿下!”侍卫队长又道。
    尉迟健握剑的手微微一抖。
    妻子嫁给他,没有享受过一天身为王后的尊荣,倒是遍尝屈辱。他们的孩子,最大的一个也才十岁出头,还那么幼小。
    尉迟健不怕死,但不想让她们也死在吐蕃人手上。他终于转过头,在侍卫队长期待的视线中说,“你带上一半的人,护送王后和几位殿下撤退。”
    “大王!”
    “去吧。”尉迟健道,“必须要有人留下来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力,突围才有机会成功。”
    侍卫队长咬了咬牙,正要说话,忽听后面一道声音传来,“我们不走!”
    两人都是一惊,转头看去,就见王后不知何时已经带着三位殿下过来了,正站在他们身后。
    尉迟健顿时急了,“胡闹,怎么能把孩子们带到这里来?快回去!”
    “大王,就让我们留在这里陪你吧。”王后摸着孩子们的脑袋,让她们将脸埋在自己怀中,免得看到太血腥的场面,对尉迟健道,“就算现在撤退,多半也走不掉,不如一家人待在一起,是死是活,至少不必分开。”
    “你……”尉迟健语塞片刻,终于叹了一口气,“是我对不住你们。”
    王后摇头,微笑道,“我知道大王的心意。您不是为了争权夺利才做这些。不止我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大家才愿意誓死追随您。”
    就算结果不如人意,也没有人会责怪他。
    尉迟健一愣,转头看去,就见周围原本正在作战的士兵都在看着他,脸上的表情一如往常,带着钦佩与崇敬,并无一丝怨恨。
    这让他心下感动,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只好吼道,“都看我做什么?敌人都在外面呢!”
    一旁的亲兵队长却是笑了起来,大声道,“大王,敌人好像撤了!”
    “什么?”尉迟健一惊,连忙回身扶着围墙往外一看,果然敌军的猛烈攻势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下面的人看起来颇为慌张,大部分都在匆匆往外跑。
    那样子简直不像是撤退,更像是逃走。
    尉迟健忍不住问,“这是怎么回事?”
    没有人能回答他。
    倒是他自己忽然灵光一闪,连忙道,“该不会是援军来了吧?阿信真的搬来了救兵?”
    尚格列没有抓住阿信,这一点是尉迟健猜到的。要是抓到了人,尚格列肯定会忍不住把人带过来炫耀的。就算死了,也可以把人头带回来,打击于阗军队的士气。
    没有就是没抓到,所以尉迟健心底还是存着最后一点期望,只是不敢说出来。
    天兵再厉害,从安西军的地盘赶过来,也需要一段时间,未必能赶得上。
    但是他们好像真的赶到了!
    除此之外,尉迟健想不到还有什么能让吐蕃人如此惊慌,甚至连近在咫尺的胜利都放弃了。
    “援军?”
    一听这话,周围的人顿时都兴奋了起来,完全将之前的埋怨抛之脑后,一个个趴在围墙上,眼巴巴地朝着吐蕃人离开的方向张望着,甚至还有人向尉迟健提议,“大王,要不要派人去探查一番?”
    尉迟健深吸一口气,浓烈的血腥味钻入鼻腔,这一战,到底还是损失了不少人。所以他虽然很心动,但还是摇头道,“再等等。”
    ……
    援军确实到了,虽然跟尉迟健他们想的不太一样。
    不是从拨换城出来的大军,而是从葱岭上下来的。没错,就是组织商队打算去中亚交易的玩家,他们占据了地利之便,来得非常快,但人数却不多,全部加起来也才堪堪一千人。
    这么点人,攻城肯定是不够用的。
    但是来都来的,总得做点什么吧?至少通知一下城里的吐蕃人他们来了,刷刷存在感。
    作为一个人就能演一场大戏的存在,一千玩家汇聚在一起,想要搞出上万人的声势也不难。正好天已经黑了,城墙上的视野再好,隔着一段距离也看不清具体的情况,玩家点起许多的火把,轻易营造出了大军压境的阵仗。
    尚格列这会儿正在于阗王宫欣赏歌舞——倒不是他现在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只是想学汉人史书中那些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人物,谈笑间就将敌人料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