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5章 “秦淮河”号移民船

      第415章 “秦淮河”号移民船
    十几天后
    坤甸港
    刚果河公司第六批船队合计8艘船,其中5艘移民船运载着7231名乘客,另有三艘排水量5500吨至九千余吨不等的铁壳货船,依次驶出坤江港口,向着入海口的方向行去。
    李经羲与十几名意气风发的年轻殖民官员站在船舷边,看着远去的城市和舟船往来的繁荣港口,心中油然升起一股闯荡天下的豪情。
    他们乘坐的是领头的“秦淮河”号万吨邮轮,这条巨大的铁壳邮轮拥有三个高大的风帆桅杆和两个粗大烟囱,是典型的风帆与蒸汽双动力船舶。
    楚国五千吨以上的大型移民船都是以河流为船名,例如“黄浦江”“珠江”,“怒江”,“澜沧江”“海河”“辽河”“淮河”等等,一听就知道是大型移民船,或者叫做邮轮。
    这中间的区别
    就是移民船的舱位更密集,普遍是三层甚至四层铺位,能够在有限的船舱范围内,提供更多的移民铺位。
    以“秦淮河”号为例,这场万里迢迢的行程就搭载了2375名乘客,除了底层船舱载货,从一层到五层全都是住舱,密密麻麻的宛如蜂窝一般。
    在这艘巨大的移民船上,仅厨房就有7个,仅头等舱和二等舱才有餐厅,三到六等舱都是厨房。
    船队出海二个多小时后,依然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海天一色的蔚蓝景色单调的重复,让那些乘客们失去了新奇的观感,纷纷的返回船舱休息,准备吃饭。
    李经羲与同行的友人告别后,返回了位于第4层的二等舱,这是一个狭长的单独舱室,面对面固定两张铺位,一共四张床,中间的过道仅有六十公分。
    四个铺位上端,都是与床同长的大型木质吊柜,所有的行李都可以塞在里面,放不下的还可以塞在床底。
    两个铺位中间是个小桌,大约只有成人小臂胳膊那么长,两人对座吃饭,勉强可以不碰头。
    “少爷,您回来啦。”
    “少爷,您请这边坐,饮口茶。”
    “福伯,您别忙了。强叔,阿德你们也坐吧,别张罗了。”
    李经羲极有风范的摆摆手,走到床铺边上坐下来,让其它三人也坐下。
    在侯爵府中,正规的称呼应该是“少侯爷”,此次远行为了身份保密,一概只称呼是少爷。
    为了此次的远行,侯爵府也做出了周密的准备,物资就不消说了,随行还带了二十余名精干的侯府家丁。
    只不过他们都在四等舱,一个大舱室里摆十张高低床,上下两层,足足可以住下二十个人。
    这些随行的侯府精干家丁包了一个四等舱,这样子的四等舱,在三层船甲板足有二十几个,能够安排500余人。
    仅四,五,六这几个低级舱位,安排的移民乘客就超过二千余人,吃饭是固定的粥,咸菜和干饼,没有其他食物。
    到了饭点上,就会有餐车推过来,各舱室的乘客排队打饭,不管吃或者不吃,反正饭钱已经算在船票费用里了。
    若需要加餐或者吃点好的,那就需要自行到船上的百货商行里去买,有茶叶蛋,鸡蛋糕,绿豆饼,蜜三刀,各种果脯蜜饯,干果小吃,甚至还有烧鸡,卤肉,当然价格也比岸上卖的贵的多。
    爱吃不吃,反正不缺顾客。
    李经羲按照其职位,只能享受4等舱待遇,属于殖民地部派遣至刚果河公司历练的年轻官员,价值182银洋的船票钱由殖民地部衙门买单。
    能住在二等舱,那这是李府钱升舱。
    加上同行的李福,李强,李德等家丁仆从,全都是李府买的船票,衙门里可没这份额外开支。
    李经羲公派至刚果河公司属地任职,能够报销的船票也只有一张,他这样的低级官吏无权携带随从,也不会核报费用。
    以他尊贵的少侯爷身份,完全可以住上单人的一等舱,这艘大船上只有12间,装修的较为舒适奢华,但地方依然很小。
    李经羲不想太招摇,这趟航程也就是40来天,咬咬牙就过去了。
    到了用餐时候,李经羲一行数人来到了小餐厅,这里已经有数十人在用餐,餐桌边满满都是人。
    “这里,少爷,餐食都已点好了。”人众中,李德招手呼唤道,这就是仆从众多的好处了。
    临到饭点上
    李德不用招呼,便先行一步来到餐厅里排队占桌子,点上几份餐食菜肴,等着少爷过来享用。
    这个小餐厅,是一二等舱贵客专用,船上的船长,大副,二副和水手长等高级船员,也在这里用餐。
    李经羲应声走了过去,看到今天的餐点相当丰富,有萝卜烧牛肉,炒黄豆芽,红烧黄鱼,菠萝咕咾肉,青菜肉圆汤和米饭,还有自己带来的熏肠和酱菜。
    虽比不上侯爵府日常精致的吃食,可在腹中饥饿的情况下,亦令人食指大动。
    “福伯,来,一起坐下用餐吧。”李经羲招呼了一声,便自先行坐了下来。李福是跟随李鹤章二十几年的李府老人,也是皖北李氏家族的世家子,幼年时跟随少爷们进学堂念书,陪读,诗书字画无一不精。
    只是限于世代奴婢的身份,没有考取功名罢了。
    但李鹤章投身军旅期间,李福是始终跟随在侧的几个老仆之一,曾历任亲兵把总,千总之职,后来跟随李鹤章一同去职返乡。
    这一声“福伯”,完全当得起。
    两人坐下开始吃饭,李强与李德二人则站在身后伺候,可不是所有的下人都能和少爷同桌吃饭的。
    等少爷用餐完后,他们才可以用些残羹剩饭,但是这是皖北名门大户的规矩。
    “哈哈……仲仙老弟,你这是已经开始吃起来了?”
    “哟,英元兄,快过来加个筷子,我们这也才开始。”
    “不了,我们也点了餐,还有范兄弟一起,贤弟自便吧。”
    主动打招呼的是唐英元中尉和范勇少尉,这两人都是马尼拉高级步兵学院的毕业生,从军多年,这次外派至刚果河公司任职。
    一家殖民公司拥有军队,完全不过分。
    小餐厅里熙熙攘攘,这个小餐厅负责供应一二等舱再加上高级船员饮食,总计约有一百余人,也只有三十多平方米的面积,挤挤挨挨的摆了7张小桌子。
    这些小桌子全都是固定在地板上,在船身倾斜的时候不会移动,能够同时接待三四十人用餐。
    后来者,就只能等待了。
    这是楚国移民船与欧洲邮轮最大的区别,以高密度,最大承载量安排移民舱室,尽量保证每个乘客一张铺位。
    虽然狭窄局促,至少有张舒服的床。
    整个移民船上的船员数量不多,每次开航之前,都会临时招聘强壮移民担任各项服务,以此折扣部分船票钱,节省成本。
    那些又苦又累的锅炉工,搬运工和甲板水手,争先应聘的华人移民数量也很多,因为这些工作不但可以折扣船票钱,每天还供应两顿饭。
    这两顿饭不是米饭就是大饼,还有一份大锅炒菜。
    开航的时候吃的不错,菜里还有不少油水,等到远渡印度洋航程和旅途最后段,新鲜的补给食品用完后,也只有咸菜了。
    楚国的每一个长途航运公司,都在竭尽全力的降本增效。
    最大程度的提高移民住舱数量,临时聘用移民充作劳力,返程时带货以及贩卖一些白奴,都是这些远洋航运公司的常用招数。
    就以坤甸至西非卡宾达远洋航线为例,平均船票约为135银洋,“秦淮河”号万吨邮轮搭载了2375名乘客,一趟的运费就超过30万银洋。
    跑上一个来回的航次,需时三个月,一年可以执行4个航次的移民旅客运输任务,总收入超一百万二十银洋。
    加上返程的带货,或者夹带北非,阿拉伯或近东地区的白人女奴,除去成本后收益相当可观。
    差不多一年运营下来,就可以将本钱捞回来,今后就是纯赚。
    楚国很多有名有姓的大贵族和军政两界的实权人物,都纷纷的主动拿出钱来入股远洋航运公司,收取一笔丰厚的分红股利。
    甲米地侯爵府也不例外,在各华裔航运公司,南洋电报局和银行等大企业拥有股权,是侯爵府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这算是投资分红,不属于受贿。
    正因为有利可图,楚国的大大小小航运公司发展的非常迅速,移民船队和货轮船队飞速扩大,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远洋航运的重要角色。
    这其中,尤其以大船和铁船为主,多以3000~5000吨以上的新船为主,西洋式风帆船数量反而少,这就是典型的后发优势了。
    国内蓬勃发展的造船业和钢铁业,有力的支撑了楚国大规模移民和航运的需求,使之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也是新兴的运输强国。
    秦淮河号移民船,就是近年来应运而生的远洋移民主力船型,排水量在12000公吨至16000吨之间,都属于远洋航线的新宠。
    船体大,航程远,乘坐舒适运载移民数量多,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不计算“大东方”号,楚国如今最大的移民船是今年6月下水运营的“怒江”号,排水量高达2.68万吨,满载可以运输四千四百余名乘客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运输能力极为惊人。
    (本章完)